1樓:梨子與你看娛樂
文章記述了陳元方與來客對話時的場景,告誡人們辦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同時讚揚了陳元方維護父親尊嚴的責任感和無畏精神。
原文:陳太丘與友期行。
劉義慶 〔南北朝〕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落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後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
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道:
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
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
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文中稱謂:
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相當於今天的「您"。
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尊」 是敬詞,用於稱跟對方有關的人或事,比如「尊姓大名"。
家君」是對人稱自己父親的一種謙稱;「家」 是謙詞,用於對別人稱自己親屬中年長於自己的人,比如「家父」。
中國乃禮儀之邦,古人在人際交往中,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貧民百姓,都有許多謙辭和敬辭,體現了對人的尊重。恰恰今天人際交往中沒了這些禮貌用語。
見面必呼職位,充分體現官本位。
社會的特點。元方這個七歲小兒。
即便是在生氣狀態下,也仍然尊稱對方為「君」,而沒有爆粗口,說髒話,更加顯示出「禮」的重要。
2樓:匿名使用者
陳實和朋友預先約定好一起出行,約定在正午時分,約定的時間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陳實便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了。當他離去以後,他的朋友才來到。陳實的兒子陳紀當時年僅七歲,正在家門外玩耍。
客人問他:「你的父親在家嗎?」陳紀說:
父親等待您很長時間而您卻沒有來到,已經離去了。」客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道德!
和人家約好一起出行,卻拋棄人家自己離去。」陳紀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正午時分見面,到了正午您卻沒有到,這就是沒有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這便是沒有禮貌。
朋友感到十分慚愧,忙落車前來拉陳紀。陳紀徑直走入家門,根本不回頭看那人。
3樓:匿名使用者
陳太丘等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到了正午還沒來,就走了。然後他的朋友就來了,見他的父親走了,就在那裡罵他父親。元方就以機智的語言批評了父親的朋友,父親的朋友聽了元方的話臉羞。
4樓:匿名使用者
原 文 :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落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解釋: 陳太丘:即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潁川許(現在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太丘,縣名。
期行:相約而行。期,約定。
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
日中:正午時分。
捨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元方:即陳紀,字元方,陳寔的長子。
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嗎?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不,通假字,通「否」,不在。
相委而去:丟下我走了。委,丟下、捨棄。去,離開。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去:離開。引:拉,這裡指表示友好的動作。
顧:回頭看。 重點詞句解釋。
1 過中不至(到 )
2 相委而去( 丟下 )
3 講**義(講解 )(詩文 )
4 去後乃至( 才 )(到 )
5 太丘捨去(放棄,即不再等候)(離開,就走了)
6與友期行(約定)(同行)
7 落車引之(牽,拉)
8入門不顧(進入自己家門連頭都不回) 。
9 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譯:(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都沒到,(他)已經走了。
10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譯:真不是個君子(或者真沒道德)啊!和別人約好一起走,卻把別人丟下,獨自走了。
11 友人慚,落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翻譯:(父親的朋友感到慚愧,從車上下來拉元方的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己的家門。
《陳太丘與友期行》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5樓:太平洋親子網
從《陳太丘與友期行》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誠為本, 誠信的本意是誠實無欺,恪守信用。總之我們要以誠待人。
譯文。陳太丘和朋友約好正午一起出門,可是過了正午朋友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候就離開了。離開後朋友才到。
元方當時七歲,在門外玩耍。朋友就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
朋友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別人相約出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這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他父親,這是沒禮貌。」
朋友感到慚愧,落車想去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家門。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否則會喪失朋友,失去友誼。
1、通過元方的言行舉止,讓我們知道從小就要守信。
2、通過朋友的行為,讓我們知道了要有羞恥心,知錯能改。
3、通過陳太丘的行為,讓我們知道了要做乙個言而有信的人。
陳太丘與友期》這一章出自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記述了陳元方與來客對話時的場景,告誡人們辦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同時讚揚了陳元方維護父親尊嚴的責任感和無畏精神。
陳太丘與友期思想內容 求陳太丘與友期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手法
6樓:影視達人
老師上課有講哦!這是乙個很有教育意哪做義的故事。陳太丘依照約會行事,當他的朋友失約時,他決然捨去,一點也不姑息。
七歲兒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這父子二人身上數握體現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誠信為本的觀念。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說:
誠信是天下的關鍵。」孔子也說:「做了個人,卻不講信實,不曉薯緩慶得那怎麼可以。
譬如大車子沒有安橫木的(ní),小車子沒有安橫木的輒(yuè),如何能走呢?」正因為誠信是乙個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業成敗的關鍵,所以,古代有許多「不重千金重一諾」的美談,有許多以生命兌現諾言的故事,而鄙視不講信譽的品行。像陳太丘的這位朋友,自己言而無信,失了約不自我反省,反而責怪別人,他被友人拋棄,受到兒童蔑視。
陳太丘與友期文章交代了哪些背景
7樓:金色盛典歷史
背景交代: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
原文。陳太丘(1)與友期行(2),期日中(3),過中不至,太丘捨去(猛空4),去後乃至(5).元方(6)時年七歲,門外戲。
客問元方:「尊君(7)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8).」元方曰:「君與家君(9)期日中。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落車引(10)之。元方入門不顧(11).
陳太丘:即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潁川許(今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太丘,縣名。
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
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日中,正午時分。
捨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棄。去,離開。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元方:即陳紀,字元方,陳寔的長子。
尊君在不(否):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不,通「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
相委而去:丟下別人。委,丟下、捨棄。去,離開。相:皮迅動作偏指一方,這裡指「我」.
家君:謙詞,古代人稱自己的父親。
引:拉,這裡有友好的意思。
顧:回頭看。
譯文。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
陳太丘)離開後朋友就到了。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嬉戲。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
你的父親在嗎?」(元方)道:「(我父親)已經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現在已經離開了。
朋友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應有的行為)啊!和別人相約出行,卻拋下別人先離開了。
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這是不講信用(的表現);對著孩子罵他的父親,這是不講禮貌(的表現).
朋友感到慚燃知此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陳太丘與友期》的文章主旨。
8樓:鬱小悶小悶
先分析一下這三個人物的言行:陳太丘:太丘捨去 ——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後果 。
友 人:去後乃至 尊君在不? 怒 非人哉! 慚,落車引之——無信無禮,缺乏修養,然知錯能改。
元 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入門不顧—— 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後果) 守信識禮,(聰明機靈)。
三個人物的言行都圍繞信、禮。雖也表現了元方的聰敏,但主要寫他懂得為人的道理。「無信」「無禮」是核心。可見是借元方責客語,從反面來說明「信」「禮」重要性。
9樓:網友
先分析一下這三個人物的言行:
陳太丘:太丘捨去 ——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後果。
友 人:去後乃至 尊君在不? 怒 非人哉! 慚,落車引之——無信無禮,缺乏修養,然知錯能改。
元 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入門不顧—— 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後果) 守信識禮,(聰明機靈)
三個人物的言行都圍繞信、禮。雖也表現了元方的聰敏,但主要寫他懂得為人的道理。「無信」「無禮」是核心。可見是借元方責客語,從反面來說明「信」「禮」重要性。
10樓:小姐不離開
陳太丘與友期行:本文寫「友人」不守約定且不講禮貌,因而被七歲的元方嚴厲批駁的故事,說明了人要守約、講信、懂理,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對少年元方針鋒相對,維護父親和自身尊嚴的言行表示讚賞。
11樓:蒼狼
在生活中我們要注重禮節,還要守信。
陳太丘與友期節奏劃分,《陳太丘與友期》全文的朗讀節奏
陳太丘與友期 節奏劃分 陳太丘與友 期行,期 日中。過中不至,太丘 捨去,去後乃至。元方 時年 七歲,門外 戲。客問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 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曰 非人哉!與人 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與家君 期日中。日中不至,則 是無信 對子罵,則 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 入門不...
詠雪,陳太丘與友期。翻譯,詠雪和陳太丘與友期的翻譯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後,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客問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那人便問元方 你爸爸在家嗎?...
陳太丘與友期行翻譯及原文,陳太丘與友期的全文翻譯
原文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譯文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