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關於執行異議的規定
1樓:李紅豔
參考如下法條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孝滑百二十五條當事人、利害關係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係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當事人、利害關係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複議。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
當事人、利害關係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廳塵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係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扮慎禪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係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複議。
民事訴訟法關於執行異議的法律規定
2樓:律漸
法律分析: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式辦理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七條 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祥旅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式辦理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四百六十四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的,應當在該執行標的執行程式終結前提出。
第四百六十五條 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的異議,經審查,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案外人對執行標的不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權益姿宴渣的,裁定駁回其異議(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享有足以排除跡悄強制執行的權益的,裁定中止執行。
駁回案外人執行異議裁定送達案外人之日起十五日內,人民法院不得對執行標的進行處分。
執行異議之訴法律規定
3樓:賈寶驊
異議人提出執行異議或者複議申請人申請複議,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請書。申請書應當載明具體的異議或者複議請求、事實、理由等內容。
法律分析執行異議之訴是指在執行過程轎唯慶中,當事人、案外第三人因法院不當的執行行為受到侵害時,依法提起訴訟以排除法院強制執行的方法。其提起的原因通常在於對執行標的存在權屬等實體爭議。執行異議之訴,是保障實體正當性的救濟方法。
執行行為異議是在當事人、利害關係人認為人民法院的執行行為違法時,要求法院變更或停止執行的行為,是對執行程式的不服,以撤銷或更正執行行為為目的。執行標的異議則是指在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被執行財產部分或全部主張權利,要求法院停止或變更執行的請求。而執行異議之訴是案外人提起執行標的異議,法院對該異議作出裁定後,案外第三人或當事人對該裁定不服且與原判決、裁定的實體內容無關的,在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執行法院提起的訴訟,是以案外人執行標的異議為前置程式的訴訟。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百五十一條 被指定的監閉握護人不服指定,應當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異議。經審理,認為指定並無不當的,裁定駁回異議;指定不當的,判決撤銷指定,同時另行指定監護人。判決書應當送達異議人、原指定單位及判決指定的監護人。山鬧。
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學有區別嗎
你好,民事訴訟法是指法律 民事訴訟法學是指研究民事訴訟法的學科,其不僅僅指民事訴訟法,而包括對其架構 體系 制度 現行和已經修訂 廢除的條文 發展的歷史 條文的設定 原理 原則等。民事訴訟法是一部法典 民事訴訟法學是一門理論學科 前者是一部具體的法律,有條款和規定的。後者是一門學科,是法學院校設定的...
民事訴訟法條文
第一編 總則 第一章 任務 適用範圍和基本原則 第二章 管轄 第一節 級別管轄 第二節 地域管轄 第三節 移送管轄和指定管轄 第三章 審判組織 第四章 迴避 第五章 訴訟參加人 第一節 當事人 第二節 訴訟 人 第六章 證據 第七章 期間 送達 第一節 期間 第二節 送達 第八章 調解 第九章 財產...
我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包括,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總 則第一章 任務 適用範圍和基本原則 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係,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