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戰國時期秦國不攻打外國

2025-07-11 23:55:22 字數 2561 閱讀 6884

1樓:功昆頡騰存

秦國的強大,原因有四點:

1、政治優勢。秦國由於在烽火戲諸侯中,傻傻的仍然派兵救援周國,得到了周朝的信任,被授予了討伐西戎的權利。而秦國就真的認認真真的幹起了這件不靠譜的事情。

經過多年努力,秦國最終打敗了西戎。這兩件事,使得秦國當時的政治形象極佳。還有乙個關鍵因素,就是春秋時期,諸侯國的軍隊數量是受到限制的,最多只能有三軍。

能突破這一限制的國家,就可能稱霸。春秋四大國齊、楚、秦、晉,楚國不受周朝限制,可以隨意徵兵,是最強的。齊國的祖先姜子牙曾經被周武王和周公旦授予了討伐諸侯的權利,齊國藉此突破了軍隊限制。

而秦國則利用討伐西戎事件,也突破了軍隊限制。晉國偷換概念,在三軍以下,又設三軍,是第乙個突破軍隊限制的國家。如果沒有在春秋時期突破軍事限制,那麼秦國不可能有後來的強大。

2、地理優勢。秦國地處西方,在平定西戎,特別是平定巴蜀以後,秦國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放心的和六國周旋,這無疑使得秦國有了更多的優勢。

3、重視人才。由於秦國在很長時間內,被認為是蠻夷國家,所以對人才頗為重視,也樂於用「外國」的人才。首先重用人才的是秦穆公,最著名的就是五羊大夫百里奚和他的好朋友蹇叔。

再後來就是商鞅,還有范雎、張儀、李斯等人,都是六國的人才。秦能統一,基本上也就是靠了這麼幾個人。

4、大國衰落。春秋四大國,在春秋末期,三個都受到了打擊。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還有就是伍員伐楚。

要不是秦國派出救兵,以及越國搗亂,吳國也許能滅掉楚國。但是吳越的崛起,使得楚國實力大受影響,戰國初期,連三晉都打不過。等到國力有所恢復,已經到了戰國末期。

所以,有人說「秦滅六國,楚最無辜。」實際上,秦國在統一戰爭中,還滅掉了東周和西周,一共是八個國家。後來,陳勝和項羽都打著楚國的旗號,最終滅掉了秦朝,雖然秦王子嬰是投降的劉邦,但是項羽和陳勝的大功是實實在在的。

而三晉雖然有魏國在戰國初期的強大,以及趙國在胡服騎射以後的強勢,但都無法和實力強大的秦國相抗衡。反觀春秋時期,即便是秦穆公的強勢,晉國也能作為前沿陣地,擋住秦國東進的步伐。

齊國在田氏代齊以後,又經歷了一場災難,就是蘇秦合縱,樂毅弱燕破強齊。雖然齊國靠著田單的火牛陣和燕國內亂復國,但這次也使得齊國最終沒有了統一的實力。

在三大國消亡以後,秦國成為戰國唯一乙個可能統一的國家,秦國也很好的完成了歷史的使命。

2樓:★★的孤獨

戰國時期,人們的見識沒有那麼廣,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其他大陸,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其他國家。問題就這麼簡單。而且你說的為什麼不攻打外國,對於秦國來說,楚燕韓趙魏齊都是外國,你沒聽他們都自稱秦人,齊人,楚人麼。

秦國為什麼不直接攻打趙國呢?

3樓:網友

汗!秦趙間有韓,秦攻韓,韓王主降秦,時韓上黨郡守馮亭主戰,韓王入秦,馮亭悲,遂與鄉老謀以上黨獻趙,趙始與秦接壤。

還有另外乙個原因,秦國得到漢中不久,兵力又與楚國對峙,騰不出手啊。

4樓:網友

趙國是秦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戰國時期的南韓本來是戰國七雄之一,為什麼被秦國攻打時不堪一擊?

5樓:網友

1,南韓不弱,只是地盤太小了。只有方圓900裡,"戰國戰爭之多者莫如韓」控制地區為河南中部和河南西南部(今河南鄭州,許昌,平頂山和南陽四個地區),而秦。控制了至少四個省。

2,韓軍戰鬥力不錯,先在弱勢的情況下反敗為勝,滅掉鄭國。後大破楚軍,奪其重鎮宛(今河南南陽).宛,可是戰國五大重鎮之一,又是鍊鐵中心。對南韓非常重要。

3,,春秋戰國時期,鄭、韓兩國處於晉、楚兩強之間,又是戰略咽喉要地,故有「春秋戰爭之多者莫如鄭,戰國戰爭之多者莫如韓」之說。鄭、韓兩國要生存,注重發展自己的兵器是理所當然的。南韓兵器很有名,有「天下強弓勁弩皆韓出」之美譽。

鄭韓故城上世紀70年代出土一批南韓青銅兵器,雖然在地下埋藏2000多年,仍寒光閃閃,相當鋒利,好象剛剛鑄成一樣。

4,第乙個被秦所滅是因為他距秦近,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韓王又不能採納韓非的正確建議。

6樓:月下極光

- -0 第一吧 他們國家地處比較遠 而且 他們七個裡最弱的 在加上多年混戰基本可以說滅什麼實力了 所以在秦國的大軍之下一下就ko了。

7樓:網友

(1)地理位置有侷限。

2)領導人沒有遠大的戰略目光。

3)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期的不發展導致最終為秦所滅。

戰國時秦國攻打楚國了嗎?

8樓:繼潤

沒有。西元前29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約懷王在武關會面。懷王不聽昭睢、屈原勸告,決定前往武關,結果被秦國扣留,秦王逼迫他割地保命,被仍肩負國家責任感的楚懷王嚴詞拒絕。

秦無法達成挾持楚懷王輕鬆拿到楚國領地的夙願,無奈下只能一直囚禁楚懷王。懷王被扣留期間,楚人立太子為王,是為頃襄王。

西元前297年楚懷王逃走,秦人封鎖通往楚地的道路,懷王逃到趙境,趙國不敢收留他,懷王企圖逃往魏國,但被秦國追兵捉回。

西元前296年楚懷王憂鬱成疾,命喪咸陽秦國把遺體送還楚國,「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

西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亦在同年五月五日這天投汨羅江自殺。

戰國時期什麼叫術治,戰國時期,秦國是怎麼取勝的 打敗的六國

秦國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國君嬴姓 少昊氏之後 傳說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養馬,因此將他們分封在秦,作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建國,佔領原周朝在陝西的領地。從前677年起,秦國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宮殿區 居住區 士大夫...

戰國時期,深受秦國國君賞識的是哪家思想家?代表人物是誰,主張是什麼?

法家。代表人物 衛鞅 韓非 李斯。主張 集權 以法治國 術勢結合 富國強兵 獎勵耕戰。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兵家的代表人物是誰?他的代表作以及主要思想是什麼?兵家,古時研究軍事問題的學派,指軍事家或用兵的人。戰國時期代表人物 吳起,代表作 吳子 孫臏,代表作 孫子兵法 吳起主張把政治和軍事結合起來,對內修...

中國古代歷史戰國時期秦國有哪些有名的宰相?

魏冉。魏冉是秦國丞相,魏皮祥冉實力很大,擁立了秦昭王。並消除了爭位的對手,在秦國獨攬大權,保舉白起。為將。聯合秦韓趙魏燕奪取陶邑,以擴大自己的勢力。最後憂思陶邑。 范雎。范雎是秦國宰相,著名的政治家 軍事謀略家。范雎恩怨分明,是個很有眼光的人。長平之戰,兩軍對壘三年,使用反間計讓趙括為將軍,大破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