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多大能自己吃飯,不需要家長去喂?

2025-07-07 02:30:11 字數 1500 閱讀 2327

1樓:木子的生活

寶寶多大可以自己吃飯,不用喂?這要看孩子的發育情況,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以及父母對孩子吃飯習慣的培養,每個孩子的情況並不一樣,差別較大,有的孩子1歲多就能自己用勺子吃飯,而有的孩子三四歲還要追著喂。

我家嘟嘟現在1歲5個月,比問題中的孩子小一年,但已經基本能自己吃飯了,雖然還不太熟練,但能夠自己拿著碗和勺子吃飯喝湯了。推測再過幾個月就完全不用喂。

從發育的角度看,1歲多的孩子是能夠自己吃飯的,2歲5個月的孩子更應該能自己吃飯了。之所以要追著喂,是家長的造成的。

說說我家的經驗。

及早開始練習。

我家從5個月開始新增輔帶滲尺食時,就給孩子手指食物讓他自己拿著吃,比如饅頭,蔬菜餅,煮熟的蔬菜和蝦仁、蛋白、水果等,讓孩子自己拿著吃,除了給手指食物,還給拿勺子,雖然開始時喊早根本不會用勺子吃飯,只會敲餐桌和餐盤,但可以鍛鍊手指的靈活度,同時也培養習慣。

讓孩子自己掌握吃飯的主動權。

孩子吃不吃,吃多少,讓孩子自己決定,人類從出生就懂得餓了要吃,餓了要喝,如果因為玩分散了注意力,沒吃多少,下一次餓了自然會吃,不會一直餓著自己。

有一點需要注意,堅決不要追著喂,我家從來不追著喂。也不要強迫孩子進食,我老公經常說,孩子不傻,餓了知道吃,就是餓一次兩次也餓不壞。強迫進食不僅不能讓孩子享受食物的美味和樂趣,而且會造成孩子對吃飯的恐懼,從而抗拒吃飯,這樣就會形成惡性迴圈。

打造良好就餐環境和就餐程式。

對孩子來說,最好是一次做好一件事,不要分心,所以吃飯就是吃飯蠢高,擺好餐椅,關掉電視和其他電子產品,使用孩子專門的餐具,可以選擇顏色和形狀能夠吸引孩子的餐具,並保持安靜整潔的就餐環境,讓孩子安心吃飯。

就餐程式可以增強儀式,比如飯前洗手,然後帶上圍嘴,坐進餐椅,結束就餐後馬上離開餐椅,不在餐椅上玩,執行飯前程式會讓孩子形成習慣,成為「吃飯」這件事的一部分。

不要吃零食。

有些媽媽說,我家寶寶只愛吃零食不愛吃飯。我對這句話很不理解,給不給孩子零食,主動權在媽媽手裡,媽媽不買孩子自然就吃不到,所以不能怪孩子。

吃零食肯定會影響吃飯時的食慾,沒有食慾孩子就不會好好吃,這時家長可能就會追著喂。

不吃零食才能好好吃飯。

2樓:王志順順順

寶寶到了一歲半的時候,他就可以自己動手吃行李飯了,因為這個時候他的慎帶滲胳膊也可以去抓勺子了,這樣有利於培養他自己動手的能力寬脊,不依賴父母。

3樓:勝利村寧

在一歲多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吃食物了,而且也要教導他們獨立,這樣的話會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

4樓:真實一面

孩子一歲的時候就可以讓寶寶嘗試著自己吃飯了,如果寶寶能夠很好的用勺子吃飯,家長儘量不要去喂孩子。

寶寶馬上就要出生了,需不需要為他準備乙個小型洗衣機?

寶寶的衣服儘量還是選擇手洗,並且要和大人的衣服進行區分,畢竟機洗沒有手洗乾淨,小孩兒的貼身衣物,得保證舒適乾爽,所以我認為不需要為他準備乙個小型的洗衣機。我覺得需要。因為我們大人的衣服上有很多的細菌,小孩子的免疫力非常的低,所以會對小孩子的身體產生影響。我們應該給寶寶買乙個帶有消毒功能的小型洗衣機,...

總是買到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是什麼體驗?

怪自己一時衝動,興起,反正看著舒服吧 買都買了,難受就送別人吧,別人可能還要感激自己呢,感覺這樣還是可以的。很貴的話,就強迫自己喜歡它,畢竟買都買了嘛,後悔也沒有用了,還不如強迫自己去慢慢喜歡,然後自己拿著慢慢用。買了一本五三,當然 相對親民,結果發現難度不適合我,就被堆在角落,各種灰塵,感覺很對不...

假如不需要孩子幫自己養老,還要生孩子幹嗎?

孩子是傳宗接代的產物,不靠孩子養老,也可以要孩子。人們結婚組成乙個家庭之後選擇生孩子,我覺得首先是為了傳承。假如大家都不生孩子了拍談,那麼社會怎前隱麼繁衍呢?其次生孩子是為了享受孩子給這個家庭帶來的無窮樂趣,如果乙個襲悔碰家庭沒有孩子的話,生活會少了很多色彩。生孩子是為了給自己養老嗎?首先,生孩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