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杜甫的友誼到底是怎樣的?

2025-06-20 22:55:18 字數 3264 閱讀 6115

1樓:達

我想,大約是『錯過的知己』。

李杜是唐詩中最燦爛的兩曜,所以後人總願意濃墨重彩地推想兩人浪漫而神聖的關係,以至於『我們該當品三通畫角,發三通擂鼓,然後提起筆來蘸飽了金墨,大書而特書』(聞一多《唐詩雜論》,下同)。可事實未必然——杜甫與李白的差距不僅在年源世齡上,更在閱歷與追求上。天寶三載李白被『賜金放還』,正值理想破滅之低潮。

杜甫卻而立壯年四處漫遊,曾應舉失敗也不掛心懷。

兩人初見於這年的秋天。從詩中看,杜甫所見的李白與常人所見無甚相差:仙風道骨、企羨登真。同為詩人,聞一多看得清楚:

假定那是第一次的邂逅,第一次的贈詩,那麼,當時子美眼中的李十二,不過乙個神采趣味與常人不同、有仙風道骨的人,乙個可與『相期拾瑤草』的侶伴,詩人的李白沒旁裂巧有在他腦中鐫上什麼印象。到第二次贈詩,說未就丹砂愧葛洪,回頭就帶著譏諷的語氣問:『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杜甫最初只看到了李白名滿天下、狂放不羈的那一面,卻來不及深入他內心『仙宮兩無從』的痛苦。杜甫本是情真意切的人,但也免不了交往酬贈中的常見套路,何況是年輕的時候,稍晚的《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大抵如此。可是,當他也羈留長安、有志難伸,也經歷過政治傾扎、山河破碎之種種,也飄零西南、理想破滅時,他忽然就明白了當年的李白。

光說運鍵李白『豪邁俊逸』是淺表的,真正的李白本色是『悲感至極而以豪語出之』(高步瀛《唐宋詩舉要》)。或許杜甫此時才真正讀懂,李白每句豪放詩文的背後,都是大鵬鳥無力迴天的垂淚泣血。<>

此時的杜甫已年介天命,索性連官都不做了,遠遊秦州,後又奔赴四川,寓居草堂。他讀懂了李白,也明白了自己。所以《夢李白》中入夢的李白,是『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的樣子,不是觥籌交錯中的謫仙人,而是『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而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這不僅僅是李白,也是杜甫自己。可這時李白已因永王坐潯陽獄,後流放夜郎。杜甫的這些深情感慨、字字錐心,他似乎沒什麼機會得見了。

依《不見》的意思,杜甫似乎都沒及時得到李白遇赦而還的訊息。再後來,寶應元年李白卒於當塗,杜甫還在蜀地輾轉,音書不通,再無詩作。

2樓:切斷了

長安城裡有很多人,有的人先來,有的人後來,跨進這座城的人,目的類似而不同,有人為了家族,有人為了個人,反正大家都說自己是為了蒼生。那是乙個人人會作詩的時代,幾十年間,很多寫詩寫的很好的人來過,哭過,笑過,失望過,堅持過,後悔過,絕望過,哀怨過,他們互相蠢祥安慰,說:「明時久不達,棄置帶緩搏與君同」。

後世看過去他們都是同一輩人,但實際上,有人年紀大一點,出名早一點。後世看過去那時只有李杜站在最高峰,但實際上,他們周圍都是詩人和才子。後世看過去他們是職業詩人,但實際上,他們的職業是公務員,詩歌,首先是社交工具。

杜甫比李白小很多,他很喜歡李白,也很喜歡哪虧把自己和李白相提並論。李白呢,他更喜歡把自己和戰國時代的謀士,例如張良、魯仲連,把自己和仙人,例如王子喬,相提並論。所以你們看,他們的追求是不一樣的,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如何評價李白和杜甫的友情

3樓:天問

李白和杜甫的友誼是非常深厚的,兩位都是當時詩歌的代表人物,在詩歌方面可是響噹噹的人物,英雄之間必會惺惺相惜,感覺相見恨晚,他們在杜甫父親杜閒的家裡相識,兩人不僅有詩歌的往來,而且共度過一段美好時光。

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仙出世,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飛行;聖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現實的荊棘與泥水中行走跋涉。 李白寫幻想,杜甫寫現實;李白是天之驕子,杜甫是國之人傑,李白詩秀在神,杜甫詩美在骨。這兩位詩壇巨匠間的忘年之誼是無庸質疑的,杜甫對於李白詩歌的推崇極大地擴大了李白詩歌的影響,而且對後人欣賞李白的詩歌,指示了乙個方向。

雖然當時杜甫的名望不及李白,但是後人對杜甫詩歌的評價上公升到和李白同樣的高度。

在李白被流放後,杜甫在洞庭湖遊玩時,做了一首詩就是表達對故友李白的掛念,叫兩岸猿聲抵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還有就是在離別的時候,李白和杜甫是互相贈送對方禮物,以表達情意。可以說李白和杜甫的情意比天高比海深,可歌可泣,實在是羨煞旁人,在這個充滿利益的時代,能做到的這麼純粹的友情關係,實在令人佩服。

4樓:雙手繡長城

他們之間的友情確實是被很多人傳頌,他們兩個雖然是同行,但是他們也彼此關注的,所以在這個社會當中很值得我們學習,往往有很多人他們是同行,是存在著競爭,但是古代的李白與杜甫則完全不同,他們是惺惺相惜,相互欣賞。

李白和杜甫是好朋友嗎 李白和杜甫是不是好朋友

5樓:哲哥聊歷史

<>1、李白和杜甫是好朋友,他們同為唐代著名的詩人,乙個是詩仙,另一拆激橋個是詩聖,而且杜甫還為李白寫過不少的贈詩。杜甫在洛陽遇李白,兩人相見恨晚,結下了深厚友誼。

2、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旅猛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3、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雖然在世時名聲並鉛跡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李白和杜甫的友誼如何?

6樓:鄉村小巖哥

李白和杜甫是詩歌史上的一對雙子星,他們是我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兩位詩人,乙個被稱為詩仙,乙個被稱為詩聖。

在中國詩歌史上,李白絕對是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他的一篇篇曠世之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雖跨越千年卻光彩依舊。說到李白,就不能不說到盛唐,人們喜歡用盛唐氣象來形容那個恢巨集浪漫的時代,而李白與他的詩,正是盛唐氣象最典型的人格與藝術象徵。李白不僅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也是民間知名度最高的古代詩人。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詩句,千百年來感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培育著我們對祖國、親人、朋友,對自然山川的深情厚誼。

李白不僅是唐朝、唐詩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徵!同時李白又是乙個矛盾體,他經歷過盛唐的太平盛世,也飽受過「安史之亂」的戰爭苦痛,他的文學成就與他的仕途經歷構成了他人生中的兩個冷熱極端,命運總是讓他在成功與失敗間遊走。

唐代詩壇的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的友誼卻讓後人稱道。郭沫若說:「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樣的好朋友。

他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雙子星座一樣,永遠並列著發出不滅的光輝。」雖然兩人在文學道路上的追求與探索各不相同,卻惺惺相惜。

李白和杜甫於西元745年初夏相識於洛陽。在這一年多之前,李白自信滿滿地入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以為此去可以大展巨集圖,但最終卻被「賜金放還」。出京後,李白在東都洛陽認識了杜甫。

李白與杜甫的比較,李白和杜甫的比較?

二人在生平 思想 詩歌藝術風格的比較如下 1 生平比較 李白 701年 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 謫仙人 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據 新唐書 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 涼武昭王李暠 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

怎樣理解杜甫寫給李白的詩《不見》?

雖然兩個人不能見面,或者說不見面,但是兩個人之間的思念和感情一刻也沒有減少,兩個人會更加惺惺相惜。這充分說明了杜甫在和李白耍小孩子的脾氣,因為當時兩個人已經絕交了,所以杜甫就宣稱再也不見李白了。其實說的反話,因為杜甫還是比較想見李白的,只不過他並不贊同李白的做法。所以才會勸告李白。杜甫給李白寫詩首,...

老人與海到底是個怎樣的故事

描寫了一位老漁夫在海上捕魚,經過了84天,他還沒有捕到一條魚,大家都說他運氣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5天,他決定去漁夫們從未去過的深海去打魚,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氣。在海上,老人發現了一條很大的馬林魚,它克服了重重困難,經過艱難的搏鬥,終於在第三天早晨,把魚叉刺進了馬林魚的心臟。在返回的途中,老人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