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上聯最後是二聲下聯最後乙個字是四聲可行?

2025-06-19 00:15:22 字數 2541 閱讀 8201

1樓:一笑生陶伯

對聯一般的規則上聯仄收,下聯平收。由於現在我們說的普通話是有四個聲調的。分別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我們現在認為。前兩者是平聲,後二者是仄聲。所以。

你現在的上下聯應該交換一下位置。在這一點上,已經符合對聯的要求了。至於上下兩聯的對偶,就不在這裡討論了。

2樓:網友

一般上聯末字仄調,下聯末字平調。四聲即去聲,屬於仄調;二聲古音通常為陽平,屬於平調。

一般現代的對聯上聯末字3或4聲,下聯末字1或2聲。但如果考慮入聲,一些1,2聲為入聲字歸入平聲調,不能用於下聯結尾,反而可以作為上聯結尾(當然,普通話中不建議一古音入聲字作上聯結尾)

個人理解,歡迎批評指正。

3樓:姜老師的知識庫

一般是上聯仄收,下聯平收。你這個情況,上下聯對調一下可能較好。

4樓:殘雪凝輝灬

不可以,這樣不符合對聯的平仄規律,上聯的最後乙個字可以是四聲,下聯最後乙個字可以是二聲。

5樓:人倚青樓

原則上上聯仄收,下聯平收。但主要還是看對聯的對仗工整和意境表達,並不侷限於此。

6樓:曾經難為的一笑

對聯的平仄格式要求上聯最後乙個字是仄聲,(這裡的仄聲是指三聲和四聲)下聯最後最後乙個字為平聲字(也就是一聲二聲同為平聲字),。

7樓:紅火石

看是什麼詞,意境是否匹配,讀著是否順口,竊以為四聲對二聲是可以的。

對聯上聯是一二聲還是三四聲?

8樓:小鳳愛學習

對聯上聯是三四聲。分析:在對聯中,上聯尾字是仄聲(三聲、四聲),下聯中猜橋尾字是平聲(一聲、二聲)。

而在對聯的貼法中,上聯一般貼右邊,下聯一般是貼左邊。

對聯的創作原則有四項:1、把握特點,如按實用範圍分類中的春聯。

它的特點是要寫吉利喜慶的話,表現喜氣洋洋、春意盎然的氣氛和人們辭舊迎新、追求美好生活。

的心願,因此在創作中要根據這一特點進行總體構思。

2、注重構思,在創作前對對聯的進行總體賣猛設想,如採用何種修辭手法。

邏輯關係來表現主題,使主題突出,形式新巧。

3、錘鍊語言,耍兆拿求語句精練,問時又能給人最直觀的印象,還要有富於美感的節奏韻律,平仄和諧。

4、講究格調,摒棄消極頹廢的思想和陳詞濫調。

對聯最後乙個字音都是第二聲,如何分辨?

9樓:

摘要。遇見這種情況可以不分上下聯,因為一般上聯最後乙個字要用仄聲,也就是三四聲,但出現兩個對聯最後一聲都是二聲,平聲,那就說明這副對聯不是很嚴謹,那就可以不用區分上下聯。

對聯最後乙個字音都是第二聲,如何分辨?

遇見這種情況可以不分上下聯,因為一般上聯最後乙個字要用仄顫禪聲,也就是三四聲,但出現兩個對聯最培洞行後一聲都配譁是二聲,平聲,那就說明這副對聯不是很嚴謹,那就可以不用區分上下聯。

但是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如果這副對聯的兩張內容有明顯的遞進關係,或者其他聯絡,則要根據具體情況分辨。

希望我的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提問。

對聯上聯是一二聲還是三四聲?

10樓:知識改變命運

對聯上聯是三四聲。如果上下聯的尾字都是平聲或都是仄聲,不算工整的對聯孝賀。

一是看尾字誰更平(平分陰平。

陽平);誰更仄(仄分上聲、去聲、入聲。

二是按內容前因後果,「因」在前,「果」在後。

三是按時間先後,一般是先說早的,後說晚的。

四是看內容空間,一般是先說小的,後說大的,先說近的,後說遠的。

春聯張貼的規矩:

春聯的張貼,要符合傳統的規矩,春聯要豎貼。上聯要貼在右手邊(即門的左邊),下聯要貼在左手邊(即門巧山派的右邊),橫批也是從右往左讀的。上下聯不可貼反。

譬如,「春回大地百花爭豔,日暖神州萬物生輝」,就不可貼成「日暖神州萬物生輝,春回大地百花爭豔」,從內容看,上聯與下聯具有因果關係。

因為「春回大地百花爭豔」,才使得「日暖神州萬物生輝」,如果貼反了就顛倒了因果關係,也讓人讀著彆扭。再從平仄看,從春聯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斷出上下聯來。這副春聯的上聯尾字「豔」是四聲,即仄聲。

下聯尾字「輝」是一聲,即平聲。

但也有的對聯上聯尾字是平聲、下聯尾字是仄聲,不要認為是仄聲的都是上聯。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從春聯的內容上來判斷上下聯。這就要求唯慶在張貼時認真讀聯,真正明白聯句的內容。

必要時,還要根據橫額來判斷上下聯。因為對仗有工對和寬對之分。

對聯乙個是一聲,乙個是二聲,那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

11樓:

對聯乙個是一聲,乙個是二聲,那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

什麼意思呢?就是漢語拼音裡有一聲(啊ā)二聲(á)三聲(ǎ)四聲(à)我們在則蘆區分春聯的時候,看春聯的最後乙個字,發音是三聲或孫櫻帶者四聲的就是上聯,一聲二聲的就是下聯(極個別情況除外)。

漢朝最後皇帝是誰,漢朝最後一個皇帝是誰?

漢朝最後一個皇帝是劉協。漢獻帝劉協 181年4月2日 234年4月21日 字伯和,河南洛陽人。東漢王朝末代皇帝 189年 220年在位 漢靈帝劉巨集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為靈懷皇后王榮。幼為董太后撫養,舉止端莊,時稱 董侯 漢少帝即位,封為渤海王。經歷宦官之亂,改封陳留王。中平六年九月初一甲戌日...

唐朝最後皇帝是誰,唐朝最後一個皇帝是誰

唐哀帝李柷,當時藩鎮局面一成定勢,在做了三年的傀儡皇帝后就被實力派朱溫廢掉,自己做了後梁皇帝,至此唐朝即亡。唐朝最後一個皇帝是唐李拀。哀帝李柷 ch 是昭宗第九子,景福元年 892 九月三日生於大內。初名李祚,乾寧四年 897 封輝王,天覆三年 903 二月拜開府儀同三司 充諸道兵馬元帥。天佑元年 ...

最後字是濟,最後一個字是濟

表裡相濟 表裡 指內外 濟 救助。指內外互相補充不存不濟 支援不住,受不住。形容半死不活的樣子公私兩濟 指對公傢俬人都有好處 恩榮並濟 恩榮 恩惠榮寵。濟 調濟。恩惠與榮耀兩種手段一起施行。剛柔相濟 剛強的和柔和的互相調劑。和衷共濟 衷 內心 濟 渡。大家一條心,共同渡過江河。比喻同心協力,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