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
1樓:我的驕傲
能夠成功應對生活難題的人似乎都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懂得關注他人,與他人合作;在遇到困難時,能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方式解決。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其實,自我意義就是沒有任何意義。真正的意義是從與人交往中體現出來的,乙個人的意義是沒有任何用處的。每個人都在力爭與眾不同,但如果並不明白自己的成功和卓越是建立在為他人作貢獻的基礎之上,那麼錯誤就難以避免。
人生的理想和行為與此同理,其唯一的意義就在於對他人是否存在意義。
阿弗雷德·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所有生活的失敗者之所以失敗,無不是因為這些人缺乏基本的歸屬感和社會興趣。他們對生活意義的認定是:沒有人能從實現目標中得到好處,興趣只是自己的事情。
他們認為的成功也只對自己有意義。而只屬於乙個人的意義,等於毫無意義,意義只產生在人與人的互動過程中。
對於每個人而言,世界從來不是客觀的。我們感知到的事物,從來不是事物原本的樣子,而是經過我們的思維處理後的事物。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自卑與超越
2樓:愛情調味劑
一位復旦才女曾寫過一篇文章:我是在很久以後才意識到,原來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人心裡也是自卑的。如果不看後面的內容,你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你很難明白那麼優秀的人為什麼還會自卑。
因為在我們的認知中,自卑一直就是乙個貶義詞。優秀的人自信、從容、閃閃發光,無論如何都不能將二者聯絡在一起。但事實上,人人都有自卑感。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代表作《自卑與超越》中就有深刻的論述: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自卑感的存在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激勵了人不斷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礙,在有限的生命空間內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所以,所謂的優秀是相對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眼裡那些閃閃發光的人看到了比他更優秀的人,覺得自己不如他們,因此產生自卑感是很正常的。
自卑是阻礙乙個人成長的因素,但也能成為成長的源動力。只要我們找到自己自卑的根源,勇敢面對,超越自卑,自卑就會化為我們成長的力量。
產生自卑的原因有:
1.想的比做的多。
2.只動體力、不動腦力。
3.盲目攀比,而不是對比找差距。
4.原生家庭及各種外因。
如何讓自卑化為我們成長的動力呢?
第一步:找到自卑的誘因和源頭,從內心接納自己,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
第二步:找到超越自卑的兩個方法,一是找到生命的意義,二是培養互賴型人格。
第三步:用互賴型人格,通過做具體的事情,一步步試錯迭代,實現自己生命的意義。
自卑是我們成長的阻礙,還是成長的動力?一切都源於我們的心理認知。通過閱讀提公升認知,超越自卑,成為更好的自己。
自卑與自負之間的關係,自負與自卑的區別?
自卑和自負的人自尊心都很強,都以自我為中心,有較強的支配欲。自卑的人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自負的人對別人表示不屑。這兩種性格往往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形成過程可能是 因為自卑而自尊心強烈,容不得批評貶低,同時又曾獲得某些成功,因此心高氣傲,更覺得自己什麼都對,自己是最行的。但是令自己自卑的特點還存在,因此...
如何評價《未來簡史》這本書如何評價《自卑與超越》這本書
書中認為自我可以分為敘事自我和體驗自我。敘事自我就是自己為自己構造的某個故事,體驗自我就是具有時間性的體驗。舉個例子,假設你和女朋友相處了3年,一直都感覺很滿足,這3年每一天的感受就是體驗自我,但是突然有一天她做了一件過分的事情,你接受不了,和她分手了,這卻是因為敘事自我。體驗自我可以理解為每一刻體...
自卑和父母的無故打罵有關嗎,自卑心理與父母長常常詆譭我有沒有關係
這個和你母親的教育方式有太大的關係了。因為你母親以批評的方式教育你,使你始終處於一種我做什麼都做不好,我做什麼都要捱罵捱打的感覺中。甚至影響到你的行為能力。這個是很嚴重的心理問題了,我建議你去看專科的心理醫生,我想你都20歲了,那麼長時間的問題,很難一下就改,還是求助於專業的心理醫生吧。自卑心理與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