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不是客家人說的高春日?

2025-06-14 06:30:09 字數 1271 閱讀 4818

1樓:希夷微張

客家人過春節沒有什麼高春日。所以,立春也就不是所謂客家人說的高春日。

客家人的立春習俗第一項是拜春神。

客家的春神是古老的句芒神——眾神中主管農業的天神。客家作為中國農業文明的典範族群,對春神格外崇拜。三明客家的拜春神習俗名曰「接春」。

交春之時,耕讀之家在大門上張貼「迎春接福」「春到家興」「春到福臨」等紅紙條幅以表迎接春神。

立春時節在每年公曆也稱「西曆」2月4日或2月5日,也就是在閩西客家人「老歷年」的前後。立春在過年之後稱作「年裡春」,立春在過年之前稱作「年外春」。所謂報春就是立春前一日以及立春當日,讓人扮演成春官、春吏或春神的樣子,於街市、里社道路上高聲喧叫「春來哩」、「春到哩」,將春天來臨的訊息報告給鄰里鄉親。

報春民俗的另一層用意在於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

客家人的立春習俗第二項是交春。

贛南、閩西地區的客家人習慣將立春這一節氣稱之為「交春」。客家的「交春」不包括立春節氣的三侯五天為一侯,而特指立春日「春」到來的時刻。交春之時,客家傳統習俗需家家戶戶放爆竹相迎,閩西三明客家更對天禮拜,名曰「接春」。

這一天,當立春時刻到來時,贛南客家人哪怕是在半夜,人們也要點燃香燭,鳴放鞭炮,以示迎春,接著便擺春酒,吃春捲。舊時還要耍春燈,相互慶賀。

如何判斷交春時刻呢?客家人往往將雞蛋豎起,若鬆手而蛋不倒即是「春」來了。或者將雞蛋置於水中,交春之時一到,原本橫向浮在水面滑殲的雞蛋便能慢慢豎起來。

客家民間認為只有這一時刻,新的一年才真正開始。客家的立春習俗,無論「拜春神」(祭芒神)「吃春餅」,還是「送春牛」「舞春牛」均顯得非常古老而傳統。

周代有天子設東堂迎春的儀式,當時舉罩祭祀的是春神即句芒神。句芒亦稱芒神,是主管農事之神。遠古時期, 最早在立春日祭祀者除專職的禮官外,便是從事耕作的農人正讓鬧。

漢代(西元前206年—西元23年)開始有祭春牛的民俗活動,而宋代(西元960年—西元1297年)則有送春牛、吃春捲等習俗。送春牛也叫報春、打春、贊春,有人在立春前幾日邊敲小鑼竹板,邊唱贊春詞,挨戶送春牛圖。

2樓:情感迷茫者的解讀人

客家人立春習俗 客家,是乙個讓巨集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攔雀,也是漢簡滑早族在世界上分佈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廣東梅州、河源、惠陽等縣江西。

也可以理解為客家人說的高春日。

3樓:帳號已登出

立春是不是客家人說的高春日?客家人立春習俗 客家,是乙個具有顯著特徵的廳判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佈範圍最廣掘猛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廣東梅州、河源、惠陽等縣江西也可以理解扮散改為客家人說的高春日。

客家人的特色是什麼,客家人有什麼特點?

客家人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佈範圍最廣闊 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有關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土著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 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

講幾個關於客家人的傳說,林妙可是不是講客家人

客家人與南宋的傳說 南宋末年,南宋軍隊與元軍在樓喜崬 廣東豐順縣埔寨山名 戰敗後,向尖山北邊梘下寨 一說坑尾村 兩村相隔不遠 退去,在山腳村林邊看見一位伐木燒炭男子 宋軍叫他趕快躲避,那男子不但沒有走,而且手拿利斧藏在樹林中,等元軍先頭部隊迫近時,突然從樹林中衝出,連續砍死兩名元兵後被元兵打死。元軍...

客家人習俗的來歷和含義是啥,客家人的習俗

主要有臘祭 祭灶 春節 元宵節 社日 清明節 端午節 七夕節 中元節 中秋節 重陽節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有客家春節 客家年之稱。客家山歌節 客家還花炮等都是客家節日活動。農曆十二月廿五開始為入年假。入年假後,農戶都暫停下田工作,有大鑼鼓樂隊的就可以開始打起來了,各個村莊裡都可能聽到此起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