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滕王閣序》作者王勃,選自《王子安集》,本文先寫宴會之盛和登臨滕王閣所見之壯美景象,臘模進而因景生情,先表達自己對人生旅途的坎如掘坷,表明自己雖報國無門卻壯志不墜,遇逆境而壯志更執著的輪橡緩態度,抒發了自己交織於內心的失望,痛苦與追求,失意與奮進的複雜情感。
滕王閣序和蘭亭集序的異同
2樓:乾萊資訊諮詢
1、形式上。
相同點:《滕王閣序》和《蘭亭集序》的體裁都是詩序,記敘了遊宴盛會、即席賦詩的景況,語言都講究鋒舉辭采與對仗。
不同點:《蘭亭集序》整散結合,《滕王閣序》則駢儷藻飾,辭采華美,且引用了大量典故。
2、內容上。
相同點:《滕王閣序》和《蘭亭集序》都先描寫了歡宴之事,然後觸景生情,因事傷懷,抒發感慨。
不同銀並碧點:《滕王閣序》描述的是滕王閣蔽清的美景盛會,而《蘭亭集序》所寫之景則是山陰城的蘭亭聚會和曲水流觴,二者地點不同。
3、情感上。
相同點:《滕王閣序》和《蘭亭集序》都屬於借景抒情,都表達了人生短暫之情。
不同點:《蘭亭集序》闡述了「死生亦大矣」的觀點,批評了士大夫之虛無的思想觀念,表達的是重視生命的曠達之情,而《滕王閣序》則表露出對時光流逝卻功業難成的感慨,抒發的則是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滕王閣序和蘭亭集序的異同
3樓:哲哥聊歷史
相同點:兩文都是記敘遊宴盛會、即席賦詩的詩序,語言都講究辭采與對仗。
不同點:1、《蘭亭集序》整散結合,《滕王陶序》則更講究形式上的華美,逢句必對,辭藻華麗,因過分追求形式、堆砌典故而帶來了意思晦澀的毛病。
2、內容上,兩文都從眼前的歡宴之事寫起,然後觸景生情,因事傷懷,抒發感慨,而脊鉛卜後又由低沉逐漸轉向高昂,表現得積極向上。兩文相比,《滕王閣序》所寫之景更壯美,更絢麗,更豐富,所抒之情也更直露更酣暢。兩文抒情櫻穗的內容也不一樣,《蘭亭集序》抒發的是人生短暫的感慨,《滕王閣序》抒發的則是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激燃。
《蘭亭集序》
4樓:得書文化
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背景】西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
與會者將詩作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
評價】《蘭亭集序》其文情致高曠,筆情絕俗,讀來,如親臨盛會。
名家點評】金聖嘆《天下才子必讀書》:此文一意反覆生死之事甚疾,現前好景可念,更不許順口說有妙理妙語,真古今第一情種也。
《蘭亭集序》與《滕王閣序》的比較
相同點 都是先寫聚會和盛況,之後興盡悲來,現寫景敘事,然後抒情發感慨。不同點 王勃有懷才不遇的失意振奮之詞,複雜之情。王羲之則是對生死的感慨,批判了當時的消極思想。滕王閣序和蘭亭集序的異同 形式上。相同點 滕王閣序 和 蘭亭集序 的體裁都是詩序,記敘了遊宴盛會 即席賦詩的景況,語言都講究鋒舉辭采與對...
蘭亭集序書法特徵和美學特徵,王曦之《蘭亭序》書法作品的特點
1.筆道精緻 一絲不苟 起止執行,提按轉換,筆筆到位。雖如遊絲,絕不拖泥帶水,而是一絲不苟,力到鋒杪。開篇 永和九年 四字,實是點畫純淨,圓潤雄強,骨力內含,勢若屈鐵,真可謂剛健雜流麗。歲 字,筆筆呼應承接,雖無牽絲,而行筆軌跡十分明晰。所謂形斷意連是也。賢 字之 又 的斜長點尾部,回鋒帶出的轉折處...
滕王閣序的作者是,滕王閣序的來歷和作者
滕王閣序 的作者是王勃。王勃 約650年 約676年 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 今山西河津 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並稱為 初唐四傑 王勃為四傑之首。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 舊唐書 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 神童 九歲時,讀顏師古注 漢書 作 指瑕 十卷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