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兩個方言調值相同調類不一定相同原因是。兩個方言的調類相同,調值不一定相同。因為調類是按調值歸納出來的,調值相同的字為同乙個調類,同一種方言裡有幾種液遲手調值就有幾種調類。
比如西安話有四種基本的調值,就有四個調類,分別是陰平21、陽平24、上聲53、去聲55。但調類的名稱是依據古調類的分類法繼承下來的,在不同的方言裡,調類相同,調值不一定相同,調值相同調類也不一鬧嫌定相同。比如普通話和西安話裡都有陰平,但普通話陰平的調值是55,西安話陰平的調值是21。
普通話和西安話裡都有55調值的字,但普通話裡55調歸屬陰平,西旦扒安話的55調屬去聲。
2樓:靳閒太史寄春
兩個方言調值相同,但調類不同,可能是因為它們所屬的方言不同,或者是因為它們在音巖拿高變化的方式和音高位置上存在差異。
調值是指普通話聲調的音高變化模式,包括平、公升、降、曲折等幾種。而調類是指方言聲調的分類,不同方言的調類可能會存在差異。
在方言語音中,調值和調類是密切相關的。調值是語鉛逗音的實際音高變化,而調類則是根據音高變化模式和音高位置進行的分類。在方言中,雖然調值可能相同,但是調類卻可能不同,這是因為它們在音高變化的方式和音高位置上存在差異。
例如,普通話的陰平調值為55,而廣州話的陰平調值也是55,但是它們的調類不同。普通話的陰平調類是平調,而廣州話的陰平調類是公升調。這說明,雖然它們的調值相同,但是它們在音高變化的方粗激搭式和音高位置上存在差異,因此它們的調類也不同。
不同方言中調值和調類的關係是什麼?
3樓:網友
調類是指一種語言或方言的聲調的分類。調值是指這種語言或方言中各種聲調的實際讀音,即聲音高低、公升降、曲直、長短的形式。調值是聲調的「實」,調類是聲調的「名」。
北京話音節的聲調可以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類。例如:「英」、「心」、「光」等音節的聲調屬於一類,調名陰平;「雄」、「紅」、「明」等音節的聲調屬於一類,調名陽平;「好」、「膽」、「壘」等音節的聲調屬於一類,調名上聲;「汗」、「壯」、「落」等音節的聲調屬於一類,調名去聲。
陰平的實際讀法是高平,陽平的實際讀法是高公升,上聲的實際讀法是降公升,去聲的實際讀法是高降,這就是它們的調值。在北京話和漢語方言之間,調類相同的,調值不一定相同,例如「文」、「言」等字,在北京話和武漢話之間都屬於陽平調,但在北京話中是高公升調,在武漢話中是降公升調。同樣的,在北京話和方言之間,調值相同的,調類也不一樣。
4樓:儒名墨法道
你在圖書館找一本古今音字表就好了,每個字的上古音,中古音,普通話,方言的音標還有聲調一目瞭然。網上也有**。其實靠本科階段書本上講的很難明白,有興趣的話,看看音韻史才行。
兩個方言的調值相同,調類是否一定相同?調類相同,調值是否一定相同?為什麼?
5樓:考試資料網
兩個方言的調值相同,調類如鏈不一定相同;兩個方言的調類相同,調值不一定相同。因為調類是襪橡激按調值歸納出來的,調值相同的字為同乙個調類,同一種方言裡有幾種調值就有幾種調類。比如西安話有四種基本的調值,就有四個調類,分別是告襪陰平21、陽平24、上聲53、去聲55。
但調類的名稱是依據古調類的分類法繼承下來的,在不同的方言裡,調類相同,調值不一定相同,調值相同調類也不一定相同。比如普通話和西安話裡都有陰平,但普通話陰平的調值是55,西安話陰平的調值是21。普通話和西安話裡都有55調值的字,但普通話裡55調歸屬陰平,西安話的55調屬去聲。
為什麼「全形空格」與「兩個半形空格」不相同
額.這個問題是這樣的.一個 全形空格 是佔用兩個字元.兩個 半形空格 是分別佔用兩個字元.而在排版的時候.字元於字元之間是有字元間距的.所以 一個全形字元 與 兩個半形空格 是不同的.嗯,是不同的,排版的時候一定要用全形 全形和半形是什麼意思啊 全形,指一個字元佔用兩個標準字元位置的狀態,也是排字的...
兩個秩相同的矩陣相乘的秩不變?為什麼
誰說的?這是錯誤結論 a 1 0 0 0 b 0 1 0 0 ab 0 搞定別忘了採納哈 兩個矩陣乘積的秩為何能小於兩個中小的那個?樓主說的應該是r ab min r a r b 證明很簡單,但是方法很重要 設ab c,將矩陣b分塊為b b1,b2,bs c分塊為c c1,c2,cs 則ab ab1...
為什麼我眼睛可以隨時分成兩個相同畫面看是兩隻眼睛不聚焦嗎
八成是你累了,多休息就是了,也有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發生的散光現象。你這個情況如果平時看東西正常,只是自己用注意力讓他變成兩個的話。就還好。人眼是可以調節的,看遠看近。都不一樣。只是你自己。用注意力讓眼睛調節看成兩個而已。根據你的描述,此時建議你立即去當地三甲醫院眼科接受眼部的全部檢查,並根據醫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