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定製有什麼歷史嗎?茶葉的歷史有多久?

2025-05-26 02:55:17 字數 5142 閱讀 4570

1樓:百仁弓瑰

有多了去了 你可以去仿亂亂查。

定製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雍正年間,備檔。

在貢茶上印《鄂爾泰》私寶,進貢朝廷。於西元1732年正式列入《貢茶案冊》。為有正規史冊記錄的最早期的定製茶歷史記錄,當時是專為皇帝以及皇宮貴族陪信定製。

精選特別定製過多種茶類贈送給友人,此時的定製茶多為民間風雅人士互相贈禮。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定製茶成為重要國禮,成為贈送給多國元首的國禮茶。

茶葉的歷史

2樓:網友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區域性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茶葉的歷史有多久?

3樓:網友

應該從秦漢就開始了,起碼有三千年的歷史了。

4樓:生活中達人

3000以前,開始人工栽培茶樹,當菜食。3、秦代:2300年以前,開始當茗飲,調煮,羹飲。

4、漢代:(西漢)2000年以前,開始商業化,成都成為茶葉最早的集散中心。(東漢)1500年左右,開始製作茶餅,以便運輸。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經濟、文化的影響;陸羽《茶經》的倡導;僧道生活和茶為教事吸收的影響,氣候條件也有得於茶業的發展。6、宋代:

1000年以前泡茶技藝的改進;水質的講究;鬥茶獲得。7、元代:700年以前,製作散茶,重炒略蒸。

8、明代:據今600多年,黃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藝相繼形成。9、清代:

300年以前,中國茶風靡世界,獨步世界茶市,當時出口茶葉的只有中國,工藝以烘青和炒青為主,製作了烏龍茶、紅茶、黑茶、花茶、綠茶、白茶-1886年是中國茶葉的興盛時期(茶園面積不斷的擴大,茶葉產量迅速增遞,有力的促進了對外**發展-1947年,是中國茶葉生產的衰落時期(政治、經濟方面、國際茶葉市場競爭失敗)。

1988年,是中國茶葉生產的恢**展時期,**的支援和重視,大力恢復舊茶園,建立新茶園,改進新品種,推行科學種茶,茶葉經濟走向穩定發展之路。使得茶葉生產量居世界第二位。[ok啊]

5樓:網友

神農嘗百草時發現的。

6樓:王政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在我國古代文獻中稱頌茶樹為「南方之嘉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茶」字的形、音、義也是由中國確定的。

茶字的演變與確定,也從乙個側面告訴人們,茶的祖國是中國。茶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的稱謂。

茶樹最早為中國人所發現、最早為中國人所利用、最早為中國人所栽培。中國的西南地區是茶樹的原產地。古代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的祖先在3000年前已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雲南地區有世界上年齡最長的野生古茶樹。

茶的起源肯定還早得多。

茶在中國的歷史悠久,有關茶文化的文物十分豐富,諸如茶人、茶具、茶書、茶畫、水泉以及有關茶文化遺址遍佈全國各地。中國的茶文化及飲茶習俗在漢、唐、宋代就已向中國周邊地區輻射,明清以後更傳到歐美,產生巨大的影響。這些都證明我國是茶和茶文化的發祥地, 中國是茶的故鄉。

據文獻記載,我國西南地區三千多年前已產茶。晉常璩撰寫《華陽國志》,是有關我國地區產茶的最早記載,認為「南安(今四川樂山)、武陽(今四川彭山)皆產名茶」。「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土植五穀,牲具六畜,桑、蠶、麻、紵、魚、鹽、銅、鐵、丹、漆、茶、蜜……皆納貢之」。

清代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裡考證:「自秦人取蜀之後,始有茗飲之事」。可知最早有茶飲者,亦在我國西南地區。

當代「茶聖」吳覺農早在20年代就以科學的論證,證明了中國西南地區是世界茶樹的原產地,駁斥了茶的原產地不在中國的錯誤說法。我國西南地區的自然條件極宜於茶樹的生長。據近年來的科學調查,我國雲南、貴州、四川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野生茶樹和現在野生大茶樹最多、最集中的地區。

文獻和實證都證明中國西南地區是世界茶樹的原產地。

茶的發展歷史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 1823年,乙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

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今人不少人認定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

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載。

其實到底在**現在對我們飲茶者來說並不重要。也許具有文化意義。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學術界的一些說法:

飲茶的發源時間。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裡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

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

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

8樓:薄荷甘露

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藥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

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飲茶始於中國。茶葉衝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

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中國人飲茶,注重乙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

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乾淨。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

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茶室,讓人們小憩,意趣盎然。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

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新增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茶的歷史是什麼

9樓:網友

茶葉據可查的大量實物證據和文史資料顯示,世界其他國家的飲茶習慣和茶樹種植都傳自中國。茶的發源地在中國湖北神農架一帶,唐。陸羽《茶經》雲:

茶者,發乎神農氏,起於魯周公」。「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現今重慶西和湖北西,正是當今之神農架地區》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故;茶的發源地在中國是無可爭議的。在英國,有人說飲茶習慣不是中國人發明的,而是印度。

事實是這樣的:1823年,一支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所謂的野生的茶樹,有人開始認為茶的發源地在印度。但是這些茶樹種其實是英國人從中國偷過去種植的——在幾千年的茶歷史中印度從未發現過有野生茶樹,也沒有人在當地製茶。

他們都犯了乙個最基本的邏輯錯誤,包括茶樹植物在內的其它植物是一直都存在的,甚至比人類的歷史都要長,不能說**有茶樹,**就是製茶、飲茶的發源地。人類製茶、飲茶的最早記錄都在中國,最早的茶葉成品實物也在中國。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而且年代更為久遠。

在浙江餘姚田螺山遺址就出土了六千年前的古茶樹,按照英國人的邏輯,浙江的發源地身份就更加可信了。現在中國的野生大茶樹集中在雲南等地,其中也包含甘肅、湖南,湖北的一些地區。

10樓:撮撮鳥

文庫啊,愛問啊,裡面好多的。

茶是什麼?茶的歷史

11樓:網友

茶原為中國南方的嘉木,茶葉作為一種著名的保健飲品,它是古代中國南方人民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飲食文化的貢獻。三皇五帝時代的神農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傳,黃帝則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茶屬於山茶科,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植株高達1-6公尺。

茶樹喜歡溼潤的氣候,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有廣泛栽培。茶樹葉子製成茶葉,泡水後使用,有強心、利尿的功效。茶樹種植3年就可以採葉子。

一般清明前後採摘長出4-5個葉的嫩芽,用這種嫩芽製作的茶葉質量非常好,屬於茶中的珍品。

12樓:網友

用百科可以查到詳細資料。

茶的歷史及知識

13樓:網友

中國飲茶文化起源於上古時期,有『神農氏嘗百草,遇毒,以荼解之』的說法。經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日本茶道是於我國唐代傳入日本,而現在提起茶道,人們卻只知日本茶道,不禁使我們不得不做些什麼以弘揚中華這一寶貴的傳統文化。

所以我們呼籲:

中國人喝中國茶,發揚傳統文化,再造民族雄風 !

我國是茶的故鄉,悠悠五千年前,"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從而發現了茶的藥用價值。從此,茶從我國西南莽莽原始森林中走向世界。

多少年來,中華茶文化植根於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吸取了民族優秀傳統中豐涵無比的給養,融宗教、哲學、醫學、格律、樂理、繪畫、美學、建築學等各家之長,發展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彌可珍貴的遺產,在歷史的長廊中熠熠生輝。

中國茶葉的發展歷史

歷史發展 6000多年前,生活在浙江餘姚田螺山一帶的先民就開始植茶樹,田螺山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 我國最早人工種植茶樹的地方。秦統一中國後,促進了四川和其他地區的經濟交流,種茶和飲茶才由四川逐漸向外傳播。先流傳至長江流域。公元前2世紀,西漢司馬相如在 凡將篇 中提到的 荈詫 就是茶 西漢末年,在揚雄...

茶葉的歷史發展和趨勢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它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 茶葉 咖啡和可可 之一,並將成為21世紀的飲料大王,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餘個國家種茶,尋根溯源,世界各國最初所飲的茶葉,引種的茶種,以及飲茶方法 栽培技術 加工工藝 茶事禮俗等,都是...

中國茶葉發展的現狀,中國茶葉的發展歷史?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是世界上發現和利用茶樹最早的國家。改革開放以來,茶葉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已成為主產區農村經濟的重要行業和出口創匯的優勢農業行業,備受國家重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茶葉行業趨於品牌整合 產業化 集約化的發展,各生產基地也正在走規模化道路,各地 紛紛出臺扶持政策調動茶農 茶商及茶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