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採芙蓉 這首古詩敘寫了什麼

2025-05-14 17:10:25 字數 2658 閱讀 5887

1樓:網友

其實我覺得。解釋得這麼繁複有些玷汙原作。古詩十九首正是因為通俗易懂情真仔塵意切,才被流傳至今。

至於其中的寓意,讀者各取所需念乎禪就好,不應屏棄內心感觸而聽頃握取先人之解。朱熹對《詩經》的曲解就是如此,硬要把自己的思想加到原作上,太不爽了。仁者見仁嘛。

涉江採芙蓉採用對寫法的詩句

2樓:風入松是大俠

涉江採歷頃芙蓉採用對寫法的詩句為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所謂「對寫法」,也即從對面寫來,也叫對面落筆,主客移位。詩人或者抒情主人公思鄉或者懷人,不直抒胸臆,傾訴衷情,而是落筆對方,將自己深摯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

其中的《涉江採芙蓉》便採用「對寫法」來寫相思之苦。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詩歌以首句為題目,寫男女之間的相隔兩地但互相思念的情感。

前四句寫乙個女孩子渡江採集荷花,散發中山著蘭草香氣的沼澤地裡長著很多芳香的草。可是這個女孩子採了荷花要送給誰呢?她所思念的人在遙遠的地方。

五六句則從女子思念的遊子角度寫,想著此刻遊子一定也望著故鄉的方向,感慨長路漫漫無法還鄉。

最後兩句抒情,為什麼心意相通的兩人要分離,讓人在憂傷中終老。

全詩是以女孩子的口吻抒寫對遠在他鄉的遊子的思念,五六句是虛寫,從對面落筆,寫女子想象丈夫也在盼望著回家與妻子相聚。最後的「同心」二字將身處異地的兩人彼此相思結合起來,表達了相愛而不能相聚的憂傷惆悵。

張玉谷在《古詩賞析》中評價這首詩「從對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鄉而嘆長途」的「懸想」方式,從而造出了「賣爛中詩從對面飛來」的絕妙虛境。

涉江採芙蓉全詩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3樓:網友

全詩運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寫漂泊異地失意者的離別相思之情;從遊子和思婦兩個角度交錯敘寫,表現遊子思婦的強烈情感;運用懸想手法,在虛實結合中強化了夫妻之愛以及妻子對丈夫的深情。

原詩:涉江採芙蓉》兩漢:佚名。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釋義:我踏過江水去採荷花,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了香草。

可是我採了荷花要送給誰呢?我想要送給遠方的愛人。

回頭看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路途顯得那麼無邊無際。

兩心相愛卻不能在一起。於是我們要各在一方,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

註釋:1、芙蓉:荷花的別名。

2、蘭澤:生有蘭草的沼澤地。

3、遺(wèi):贈。

4、遠道:猶言「遠方」。

5、還顧:回顧,回頭看。

6、舊鄉:故鄉。

7、漫浩浩:猶「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遙遠無盡頭。形容無邊無際。

8、同心:古代習用的成語,多用於男女之間的愛情或夫婦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終老:度過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採芙蓉這首詩的意象有哪些?

4樓:新婚浮雲

涉江採芙蓉》的主要意象是芙蓉,即荷花,為全詩營造了高潔,清幽的意境。

涉江採芙蓉》

東飢亂仔漢 無名氏。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譯文。踏過江水去採荷花,到蘭草生長的沼澤地採蘭花。

採了花要送給誰呢?想要送給那遠在故鄉的愛人。

回想起故鄉的愛妻,卻又長路漫漫遙望無邊無際。

漂泊異鄉兩地相思,懷念愛妻愁苦憂傷以至終老。

涉江採芙蓉是一首什麼詩?

5樓:匿名使用者

涉江採芙蓉》是一首寫別的情詩。滾乎空在古代封建社會里,生活是很簡單的,最密切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夫妻朋友關係,由於戰爭、徭役和仕宦,這種親密關係往往長期被截斷。更由於當時交通不便,書信無法往來,相隔兩地音信全無,就成為許多人私生活中最傷心的事。

因此中國古典詩詞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達別離情緒的,就主題來說,這首詩是很典型的。

涉江採芙蓉_漢語。

涉江採芙頃激蓉,大瞎蘭澤多芳草。

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譯文。我踏過江水去採荷花,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了香草。

採了荷花要送給誰呢?我想要送給遠方的愛人。

回頭看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長路漫漫遙望無邊無際。

兩心相愛卻要分隔兩地不能在一起,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

創作背景。這是反映遊子思婦的相思之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兩漢時期,經學成為士人躋身朝堂、謀求功名的重要資本。

於是千千萬萬的學子離鄉遊學求宦。但是對於如此眾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機構的容納能力實在太有限了,這必然形成一種得機倖進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於是乙個坎凜失意的文人群體便產生了,這就是《古詩十九首》中的「遊子」和「蕩子」。

這些宦途失意的遊學的士子在宦途無望、朋友道絕的孤單失意中,自然會苦苦地懷念故鄉和親人。此詩即是《古詩十九首》中描寫懷鄉思親的代表作。《古詩十九首》大約是東漢後期作品,當作於漢獻帝建安之前的幾十年間。

《涉江採芙蓉》的翻譯是什麼

涉江採芙蓉 選自 古詩十九首 收入樑代蕭統編選的 文選 雜詩 類,古詩十九首 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並非一人所做。涉江採芙蓉 從內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失意和哀傷,寫遊子 思婦的離愁和相思。清代沈德潛說 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

涉江採芙蓉的作者是男是女

是女的因為涉江採芙蓉的諧音是 涉江採夫容 夫容 就是她丈夫的容貌。當然是男的啦!全文是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是一首遊子懷念家鄉妻子的詩!會是女的嗎?詩中運用 詩經 楚辭 採香草贈美人的傳統比興手法,且多采 楚辭 中的辭語,...

涉江採芙蓉 最後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麼?

愛而離居無法相守的悲哀。涉江採芙蓉 是產生於漢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詩,是 古詩十九首。之一。此詩藉助他鄉遊子和家鄉思婦採集芙蓉來表達相互之間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遊子思婦的現實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痛苦。賞析 此詩開篇之 涉江採芙蓉 的人,有人認為是離鄉的遊子 即思婦的丈夫 但有人反對這種觀點,理由是遊子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