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24大人生智慧,讀一遍影響一生

2025-05-13 10:56:11 字數 1657 閱讀 8626

佛儒道,這三家的思想揭示了哪些人生真諦?

1樓:牧馬人

就是做人一定要有善心,不要去做一些錯誤的事情,做人一定要有自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一心向善,不要深陷慾望的陷阱當中。

2樓:今天月亮很亮耶

做人要正直,不偷不搶,不要浮躁,心平氣和才能解決事情。其實細細品味就會發現現在的很多道理都是從以前的教育中提取出來的。所以傳統文化還是很有韻味的。

3樓:喵喵陪你談娛樂

佛儒道三家都在講精神上的修行,這三家都推崇竭力去塑造高尚的精神情操,講人應該輕物質上的享受。這應該是人生真諦,太多的物質享受只會讓人越陷越深,只有高尚的情操才能讓人敬佩。

儒釋道淺解

4樓:溫嶼

因果報應,生死輪迴,如何脫離苦海往生西天極樂;道家講的是出世入世皆可,只要遵從了宇宙之大道就無往而無不往,達到天人合一,逍遙自在,天地萬物皆通透的境界。那麼,儒釋道為什麼不叫道釋儒呢?這個順序有什麼特殊表示嗎?

通過這些年心學的參悟。我近日,突然在上班路上悟到了。

儒釋道的順序,是由淺入深,人們崇尚的多少和先後以及熟悉程度,和大眾接受度而排名。也是修行進階的順序。

儒家最淺,其次佛家,最後是道家。道是最玄的,玄而又玄。如果說修成佛果的人數屈指可數的話,那麼,徹底悟透道家的道的,恐怕不過老子一人了,然後可能還有莊子。

老子為啥建立道?道源於伏羲的相,伏羲的相又源於自然規律。因為相太難理解,難於傳承,所以老子建立了道,來表達。

不過它們都是在表現自然大道,也就是自然規律。可是文字表達能力必然有限。所以,不管是相,還是道,都無法完全準確表達自然大道。

如果只從字面理解便會有誤導,難免走入歧途。伏羲看到了這一點,為此苦惱,老子同樣看到了這一點,所以,老子在寫出5000字的道德經的開頭就說了:道可道,非常道。

意思就是不要只看道字本身,道的文字是不能表達真正的道的。真正的道是說不出來的。

即便如此,道德經是必不可少的,它就是道的入門。只是不要執著於文字本身,要理解真正的道,需要切實在生活中去悟。

伏羲的相就是八卦,八個卦相代表了基本的自然現象:天地風雷水火山澤。老子的道和伏羲的相表達相同的淵源。

所以,八卦和道本是一體的。後世又在相和道上發展了好多分枝,分分合合,良莠不齊。但是,把兩者結合在一起用就對了,在現實生活去驗證去悟是沒錯的。

老子出了函谷關,後面沒有了記載,據說老子到了印度,傳道給了釋迦摩尼。所以佛家的因果和道家的陰陽很有淵源。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只做交流心得之用,僅代表個人的分析和理解。

儒釋道里的幸福人生

5樓:溫嶼

平心而論,迄今為止我所聽到的對傳統文化最精闢慧前段的提煉。

簡言之:儒釋道的人生境界便是「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

儒家:勇猛精進——敢擔當,故而拿得起;

佛家:洞悉生死——明無常,故而放得下;

道家:清靜無為——常知足,故而看得開。

概括起悔氏來,儒釋道的立身處世前譽要旨便是以下三句話,十八個字:

敢不敢擔當,拿得起!明無常,放得下!常知足,看得開!

果真做到了「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人生便達至一種無為而無不為的最佳境界;做到了「敢擔當、明無常、常知足」則當下便處於一種坦蕩瀟灑,無憂無懼的快樂心態。

儒釋道法之間的關係,儒釋道之間的關係和不同!

儒釋道三家的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它們各有特色而又相互聯絡。儒家偏重於對人與人之間關係 即人倫 的研究,強調人與人的和諧,提倡五倫八德的行為準則 道家偏重於對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即人天 的研究,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大為 佛家偏重對生命的根本 心性的研究,從內心與外境的關係入手...

古時有儒釋道,釋指什麼,儒釋道中的釋指的是什麼?

儒 指孔子建立的儒家學說,道 指老子建立的道家學說,釋 原指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現在指佛教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摩尼。儒釋道中的釋指的是什麼?佛教創始人為釋迦牟尼佛,其門下 遂指釋為姓,以示尊崇意。故佛家亦以釋家 釋道自稱。佛教 因其創始人為釋迦牟尼的緣故 唐宋後 儒釋道 三家中 釋 是指什麼 儒 儒...

總結儒釋道的核心思想還有儒釋道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最好詳

核心思想是 三道合一 影響 儒家修身 道家養性 佛家修心 共同構成了中國古典士大夫的處世和哲學基礎,也對中國的古典文化以及當今的中國人的習俗傳統等構成了深淵持久的影響。可以這麼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基本就是儒釋道三家共同作用下的結果,三家既相互競爭,又彼此吸收融合,不斷髮展進步,其中以儒家為主而釋道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