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論述儒釋道三教文化的衝突與相容

2021-07-29 02:13:36 字數 5829 閱讀 7251

1樓:楊傑

儒家學派講究以人為本,治國為人仁義道德很重要。佛家則鼓舞人們行善積德。道家學說則認為人世間一切都得遵從大道,遵從規律。

這三家學說在道德層面上具有積極意義,直接作用在老百姓甚至君主統治上。有利於社會的發展進步。

儒釋道三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及作用 15

2樓:鐵沙掌

儒教,佛教和道教在我國的地位很高,

儒教講當官

佛教道教講隱居

曾國藩年少時用儒教當官

而後用佛教隱居

而後用道教走向人生的頂端!!!

談談儒釋道三教合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3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修身 道家養性 佛家修心 共同構成了中國古典士大夫的處世和哲學基礎,也對中國的古典文化以及當今的中國人的習俗傳統等構成了深淵持久的影響。可以這麼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基本就是儒釋道三家共同作用下的結果,三家既相互競爭,又彼此吸收融合,不斷髮展進步,其中以儒家為主而釋道兩家為輔,但其實又沒法完全界定三家的區別,因為本身就沒有明確的界限。總而言之,在一定程度上,三家的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而中國傳統文化又是以這三家為典型代表的

4樓:匿名使用者

1使儒學佛道化,豐富儒學內容。

2促進中華文化融合。

3豐富社會生活,推動文化平民化。

5樓:匿名使用者

和諧而生,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和諧

儒釋道文化各有什麼特點?三者不同思想對我們什麼影響?

6樓:匿名使用者

儒釋道,儒指的是孔子開創的學派,也稱儒教。曾長期作為中國官方意識形態存在,居於主流思想體系地位,其影響波及朝鮮半島、日本、中南半島、中亞、東南亞等地區;

釋是古印度(今尼泊爾境內)喬達摩·悉達多創立的佛教,其實大多為釋迦牟尼佛,故又稱釋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道指的是東周時期黃老道神仙家依據《道德經》(即《老子》)《南華經》(即《莊子》)而長期演變創立的宗教,是中國本土宗教。

儒釋道為古代中國最早的世界文化視野範圍觀,以釋為代表的印度文化圈,是大中華文化圈範圍外眾多外來文化中離中華最近,接觸最早的文化,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地球也如同一個小村落,更多優秀的文化呈現在世人前,取長以補短,萬物以沖和,方為中華之真精神,世人之福氣。

道根儒莖佛葉花,三教本來是一家。

擴充套件資料:

儒釋道的根本區別在**。

很多人對佛家道家的修行目的不是很清楚,因為它們都是屬於修行方面的東西。特別是對於佛家道家在宇宙觀,人生觀方面,因為都是闡述的這個宇宙,以及這個世界的人。所以,就覺得,既然都是一樣的,那麼都可以用作借鑑,甚至於可以一起學。

其實,儒道釋三家對於修行的說法,是有很大區別的。

人們通常說的三教,也就是儒道釋這三教中,儒教是不屬於修行範疇的。很多人也知道,儒教是教人如何去做人的。也就是說,儒教的理論,不是讓人如何脫離六道輪迴。

而是用各種理論知識,讓人走正路,獲得人間的幸福。

雖然也講修身,那也只是對於自身的行為的約束,怎麼樣去讓所有的人都接受。

儒教的最重要的理論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這個當中,又特別注重修身的方法,也就是孔子所講的“仁義禮智信”。它講的這種做人的方法不是修行。

因為修行的意義,不管是佛家,還是道家,都是講究讓人達到永生不滅的目的。

用一句熟知的話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要讓人如何去徹底擺脫情所控制的範圍的。

因為儒教不講究跳出情,不但不跳出情,還要在這個情中,充分的發揮情的作用,如何讓自身,以及更多的人在世間上生活得如何幸福。

道家和佛家是講究如何讓人去掉人的情,從而讓自己明白生命的終極意義。道家是講究出家的。出家後,就稱自己是“方外之人”。

意思是自己不受人間的禮教所約束,只對如何跳出這個世間,成為長生者,也就是真人感興趣。並且只接受道家的各種理論所約束。

因為道家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子講的《道德經》來修行的。而《道德經》,說到底也是論述部分宇宙形成的原理以及宇宙裡面的生命所要遵循的規則。當然了,既然是修行的東西,它對普通人如何做好人也是有好處的。

但是它真正的作用,是讓人如何去修道的。

道家在修行上,始終是講求的是自身達到長生。因為道家歷來講究清修,世間普通人對於真正的道家如何修行,是不清楚的。雖然到處設立了許多道觀,這些道觀是落入了小道的境地。

多數是給人做做法事,驅驅邪,看看風水之類的。

當然有些道觀非常的好,但是裡面的真人多數常年在外雲遊,在世間去磨鍊他們自己,從而能夠更快的達到得道的目的。

道家修行,偏向於身體錘鍊方面的多一些。因為他們是選擇徒弟的,所以在擇徒弟時,對於徒弟在身體稟賦上面要求就非常的高。特別是這個徒弟的身體周天通沒通,有沒有自動吸收天地之炁的能力,以及他的脈絡對於天地能量的承受能力等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多要求。

當然,道家選徒弟,首選就是德。這個德的範圍包含得很廣。說淺白點就是遇事的豁達程度(心胸),對自己所信奉的事業的執著程度(毅力)以及對天地法則的領悟能力(悟性)。

當然還有其他的細分。也就是說,在各個方面都要求非常的高,才具備承傳某一門真正的東西的能力。

過去,這個叫做師承。就是由**一對一的傳承。

佛家和道家的修行目的是一樣的。雖然說法不同,但是都講究脫離世間的輪迴,以後永遠不再入世間受苦。也就是說,佛家和道家一樣,是講究如何讓自己達到徹底的開悟。

佛家和道家的修行目的相同,但是方法不同。佛家不講究挑選徒弟,只要有人動了想修的念頭,或者是能夠讓自己進入修行之門,就可以去修行。道家**不傳六耳,佛家講任何人都可以修。

所以,佛家就有了普度眾生的說法。

同時也因為來學佛的人非常的多,不同的人想要怎麼修,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心願去選擇想修的方法進行修行。

在對宇宙法則的論述上,佛家和道家談不上哪家更高。因為他們都是指導人如何去真正地認識這個宇宙。也就是說,他們所說的都是所認識到的這個宇宙。

所以,他們所論述的規則,也都是這個宇宙的規則。既然都是說的同一個宇宙,也就沒有辦法去分它的高低了。

在修行上,佛家和道家的方式都是向內去剋制自己的各種心念。在修行中,遇到事物時,他們不會去要求別人如何做,而是去仔細思考這件事情存在的目的以及原因。從自身遇到的各種細小的事情中,去發現事物的執行規則。

也就是宇宙的規則在細小的事物中的體現方式。

正因為如此,他們只有放下所有普通人的想法,才能不斷的知道一點點這些規則。當自己知道的這些宇宙規則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徹底的開悟。然後才能看到宇宙的形成方式。

正因為他們不斷的改變著對事物的認識方式,所以思想才和普通人逐漸的有了區別。甚至於很多的行事方式不被人理解。不管他們如何不被人理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能忍世間苦,同時能忍受一般人對他的不公平的對待。

因為他的心不在遇到的那件事情上面,而是他在通過遇到的那件事情,去探尋宇宙的規則。所以對於世間的各種磨難,多數是不在意的。

很多人覺得修行很難,其實是不知道怎麼樣去修行。如果知道了真正的修行方法,或者是有徹悟了的**帶領,就很簡單。

通常還在修行的人,是不具備收徒的資格的。特別是佛教中,有些人稍微知道一點理論就自稱法師。過去的人是不敢這樣做的,現在就變得很普遍了。

佛家和道家都是要人知曉事物的真理,是讓人跳出三界。儒家則是讓人如何做一個好人,不講究跳出三界。從這一點上看,他們的目的就有著根本性的區別。

7樓:匿名使用者

釋道。儒指的是孔子開創的學派,曾長期作為中國官方意識形態存在,其影響波及朝鮮半島、日本、中南半島、中亞、東南亞等地區,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 釋是印度淨飯王兒子喬達摩悉達多創立的宗教,因悉達多為釋迦牟尼佛,故又稱釋教。

佛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道指的是東漢末年張道陵依據《道德經》(即《老子》)《南華經》(即《莊子》)創立的宗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在中國境內廣泛傳播,影響巨大。

儒釋道三教異同論

西方學者評出“東方三大聖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國三教:以孔子為代表的儒教,以老子為代表的道教,以禪宗六祖慧能為代表的中國佛教。

儒教最主要的是一個字:“倫”,也就是倫常。封建社會由於人們所處社會地位和階級的不同,每個人都應各安其位。

儒家認為天下一盤棋,上天把你擺放在**,賦予你什麼權力、職責、義務,那麼你就遵守履行屬於你的責權義,你就要樂天知命,這其實就是最早的“螺絲釘理論”。

道家的核心是“命”,既是生命的“命”,也是修煉的“命”―――是意義完整的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機器,有這樣的“命”或人生,你這個人才算是活得有價值,你要修一個好的人生,快樂的人生,健康的人生,那才過得有價值。老子的《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言,但是他是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哲學家。《道德經》的每一句話都是“蜂王漿”。

老子可能三五個字就夠我們用一輩子。現在大家引用最多的“大智若愚”,其實還不是老子最核心的觀點,其最核心的是“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之類,就是我們常說的“知雄守雌”、“知白守黑”和“大樸不雕”,這既是老子“無為”的政治主張,也是老子對於個人修養的治學主張。

佛家講的是“見性”。“性”是什麼?是“心性”,也就是修養。

佛家有七個字:“見性、救世、通萬有。”見到你的心性,叫“內觀內照”,就是你自己要想到有一盞探照燈,來照亮你,你自己首先要能看明白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是它的一種很客觀的修煉方法。

佛家的修行基本上都有三步,叫做“戒、定、慧”。戒是有所不為,不能說謊話、不能殺生、不能做壞事之類。定是不為萬物所擾,哪怕泰山塌下來,我也不為所動。

慧呢?由戒和定入手,慢慢會產生智慧,就是所謂的“定慧雙修”,不定就不能產生智慧,有了智慧以後又可以更好入定。佛學是非常高深的古典哲學,而佛教是一種非常嚴格的宗教形態,這樣,“佛”就包含了佛家、佛學、佛教三個東西,家、學、教三者都有了,形態是最完備的。

佛教佛學的主要東西是什麼?可以用乾隆的話來概括,乾隆給北京的五塔寺寫的一篇記裡頭是這樣說的:“塔,標義;經,標口;佛,標身。

”意思是說,佛廟裡的塔代表的是佛教崇高向上的意義;佛像代表的是佛的形象,告訴你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佛經代表的是佛祖的嘴巴,告訴你他講過一些什麼的話―――前兩者是外在形式,它的精髓在於“經標義”,佛經(包括一個偉大的中國宗教家惠能的《壇經》)就和儒家的《四書五經》或道家的《道德經》和《莊子》一樣,是偉大的思想寶庫。

經過長期的演變之後,儒、釋、道三家已經互相滲透、互相同化,某種程度上已經“三教一體”了。少林寺有一個供奉釋加牟尼、孔子、老子的地方,對聯是:“百家爭理,萬法一統;三教一體,九流同源”,少室山還有一幅對聯:

“才分天地人總屬一理,教有儒釋道終歸一途”,概括得很到位,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出發,但最終我們能達到共同的目標。

從對個人的修養角度來說,三教說法不同,但勸人為善和勸人向上的精神是相同的:儒家是“修身、治世、平天下。”道家是“養生、遁世、窮萬物。

”釋家(佛家)是“見性、救世、通萬有。”這三句話是我自己的概括,不一定準確,但是我想這樣可能好記一點。

也可換一種說法,儒家是盡“人道”,釋家求“佛道”,道家窮(窮通、追究)“天道”。“人道”和“佛道”比較明白,而“天道”是什麼呢?天道應該包括很多東西,例如“天機、天意、天命”,其本義不是講迷信,而是講“天”的規律或自然規律,包括我們已經知道的規律和我們尚不知道的規律。

還可換一種比較方法,儒家叫做“正心”,釋家講究“明心”,道家追求“煉心”。在這背後,儒家講“治世”,道家講“治身”,佛家講“治心”。

儒家、道家、佛家是我國文化史上三種重要的思想資源與思想傳統。中國人文精神,尤其表現在人生智慧上。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人生智慧是德性的智慧,禮樂教化的智慧,通過修身實踐的功夫,盡心知性而知天。

道家老子、莊子的人生智慧是空靈的智慧,逍遙的智慧,超越物慾,超越自我,強調得其自在,歌頌生命自我的超拔飛越,肯定物我之間的同體融和。佛教的人生智慧是解脫的智慧,無執的智慧,啟迪人們空掉外在的追逐,消解心靈上的偏執,破開自己的囚籠,直悟生命的本真。儒釋道三教的哲學,充滿了普遍和諧、園融無礙的智慧,在今天仍有其價值與意義。

儒釋道法之間的關係,儒釋道之間的關係和不同!

儒釋道三家的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它們各有特色而又相互聯絡。儒家偏重於對人與人之間關係 即人倫 的研究,強調人與人的和諧,提倡五倫八德的行為準則 道家偏重於對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即人天 的研究,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大為 佛家偏重對生命的根本 心性的研究,從內心與外境的關係入手...

古時有儒釋道,釋指什麼,儒釋道中的釋指的是什麼?

儒 指孔子建立的儒家學說,道 指老子建立的道家學說,釋 原指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現在指佛教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摩尼。儒釋道中的釋指的是什麼?佛教創始人為釋迦牟尼佛,其門下 遂指釋為姓,以示尊崇意。故佛家亦以釋家 釋道自稱。佛教 因其創始人為釋迦牟尼的緣故 唐宋後 儒釋道 三家中 釋 是指什麼 儒 儒...

總結儒釋道的核心思想還有儒釋道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最好詳

核心思想是 三道合一 影響 儒家修身 道家養性 佛家修心 共同構成了中國古典士大夫的處世和哲學基礎,也對中國的古典文化以及當今的中國人的習俗傳統等構成了深淵持久的影響。可以這麼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基本就是儒釋道三家共同作用下的結果,三家既相互競爭,又彼此吸收融合,不斷髮展進步,其中以儒家為主而釋道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