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三良賞析
1樓:古詩文網
奄息、仲行、針虎三人合稱「三良」,都是傑出的人才,他們為秦穆公殉葬,歷代多有詠「三良」的詩文。《左傳·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
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詩經·秦風·黃鳥》就是秦國人民為哀悼「三良」及一百七十多個無辜犧牲者而創作的,表示了對殘暴統治者的控訴與譴責。陶淵明的這首詩,則完全稱讚三良的行為,其目的顯然不在詠史,而是借詠三良之事,表彰張_不肯毒死零陵王而自飲毒酒先死的盡忠行為遲圓咐。
全詩可分五個層次,每四句為一層。前面三個腔隱層次描述了「三良」怎樣由貪仕而一步一步地走向誓願追隨君主於地下的,說「三良」終年殷勤服侍秦穆公,因而受到寵愛和信碼純任,為了不忘厚恩,「三良」實踐諾言,心甘情願為秦穆公殉葬。第四層次讚頌了三良赴死的高義,這與陶淵明的「士為知己者死」的節義觀是有關的。
第五層次,詩人表達了《詩經·秦風·黃鳥》同樣的悲憫。結尾說「泫然沾我衣」,其原因除了為三良的死而悲傷,為三良的忠情謬露(本不該流露,仕途險惡,伴君如伴虎)而遺憾外,恐怕更多的是對那慘絕人寰、滅絕人性時代的譴責,為良人的愚忠而悲哀。
從整體上看,作者是從仕途可畏這個角度來吟詠三良的。蘇軾的《和陶詠三良》「仕宦豈不榮,有時纏憂悲。所以靖節翁,服此黔婁衣」最得此詩主旨。
詠三良的作品原文
2樓:何公升榮
詠三良⑴
束帶值明後⑵,顧盼流輝光⑶。
一心在陳力,鼎列誇四方⑷。
款款效忠信⑸,恩義皎如霜。
生時亮同體⑹,死沒寧分張⑺。
壯軀閉幽隧⑻,猛志填黃腸⑼。
殉死禮所非⑽,況乃用其良⑾。
霸基弊不振,晉楚更張皇⑿。
疾病命固亂,魏氏言有章⒀。
從邪陷厥父⒁,吾欲討彼狂⒂。
如何賞析古詩《詠三良》?
3樓:網友
《詠三良》
柳宗元束帶值明後,顧盼流輝光。
一心在陳力,鼎列誇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義皎如霜。
生時亮同體,死沒寧分張。
壯軀閉幽隧,猛志填黃腸。
殉死禮所非,況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晉楚更張皇。
疾病命固亂,魏氏言有章。
從邪陷厥父,吾欲討彼狂。
①秦穆公卒,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
明後:明君,謂秦穆公。
幽隧:墓道。
黃腸:蘇林曰: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指棺木。
張皇:張大、擴大。
從邪:指殉葬之作法。
彼狂:指秦穆公子康公。
《詠三良》詩意可分兩層來分析。前十句為第一層,是就三良來說。詩人以飽蘸熱情之筆,刻畫了三良一心報國、忠君以死的義士形象。
詠三良》詩的後六句為第二層,是就秦康公來說。秦穆公命令三良為自己殉葬,這在禮儀上是不合的,在中原地區人看來,秦穆公以一百七十七人殉葬,自然是極其野蠻的行為,又何況其中還有國家的賢才。穆公死後,秦國的東征有所緩慢,晉、楚相繼稱霸,這和穆公以賢殉葬、大失人心有一定的關係。
羌村原文 翻譯及賞析,羌村三首其一原文及翻譯
羌村三首其一原文及翻譯 羌村三首其一原文如下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鄰人滿肆裂牆頭,感嘆亦歔欷。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原文翻譯如下 西天燃燒著火一般的雲峰,太陽神的腳輪與地平線平行。柴門前鳥雀叫個不停,遊子呀,終於走完了他的...
蘇軾詠月的詩(急),蘇軾詠月詩三首 速求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詠月詩三首 速求 詠月的詩歌 誰知道一些 至少10首 對酒當歌,望月懷遠 月華瀉地 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日魂月魄 陽剛之美,陰柔之美 冰輪,冰鏡,玉鉤 萬古難消一片冰 章碣 兔影,吳剛,伐桂,蟾蜍,嫦娥 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賀 月若無痕月常圓 石曼卿 天不私覆,地不私載,...
拜託咯三峽的全文,及翻譯,三峽原文及翻譯
三峽 的 全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