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為了增強中國方面內在的凝聚力在思想方面做了什麼措施?

2025-05-10 23:52:39 字數 3887 閱讀 2648

1樓:nana哎

1、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和限制蕃王的「附益之法」。推恩令規定:諸侯王死後,除嫡長子繼承王位桐消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為列侯,由郡守統轄,這就削弱了漢初的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強化完善封建法制,打擊豪強地主勢力,維護封建社會秩序。

2、改革官制,加強皇權。打破封侯為相的慣例,起用布衣為相,對丞相完全控制,任用低階的官吏和侍從人員為尚書令、侍中等職,共議軍國大事。形成「中朝」決策機悉返構,其中尚書令權力越來越大,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制組成的機構,演化成一般的執行機構,稱為「外朝」。

3、大量選撥人才,重視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加強皇帝對地方官僚的控制。實行察舉制,西元前106年,漢武帝把全國分為13州,每一州作為乙個監察區,設刺史一名進行監局陸知察。

2樓:齊天大聖伏八

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文化:扮辯拿在全國推行儒學教育,長安設立專門教授儒家經灶燃典的太學,成績優秀的學生,經考核可以直接做官;在地方上廳搭則設立官學,以培養後備官僚。

3樓:網友

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文化:在全國推行儒學教育,長安設立專門教授儒家經雹隱典的太學,成源蘆廳績優秀的學生,譁野經考核可以直接做官;在地方上則設立官學,以培養後備官僚。

4樓:網友

漢朝為了鞏固政治上的統一,在思想上實行罷黜弊吵百家租笑侍獨尊儒術,統一思想,用思想上的大一統來鞏固公升者政治上的大一統。

5樓:春風春又回

漢朝時,存在著各家學派對**政治的議論,為了加強思想統一,鞏固**集權,漢武大帝採取了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塌茄散,獨尊儒術"的建議,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年子團氏弟,設立太學,從而形成思想上的大一統,儒家思想從此也逐漸成為我國納瞎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影響深遠。

6樓:孤子涵

漢武帝大一統的政策:

1、皮攜彎政治方面:

1)改革官職,組成內朝和外朝,加強皇權。

2)大量選拔人才,重視官吏的任用與考核;實行刺史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僚的控制。

3)頒佈「推恩令」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隱舉,加強**集權。

4)強化完善封建法治,打擊豪強地主勢力,維護封建社會秩燃悶序。

5)強化監察制度:在**設立司隸校尉,監督和檢舉京師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為。在地方設刺史,負責監督地方**。

7樓:網友

漢朝為了增加中國內在凝聚力,在思想方面,採取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們只遵循,儒家思想。

8樓:金木研

當然是採取董仲舒的儒學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啊!對其他百家學說進行打壓,只發展一種儒學思想。

9樓:聖熙禕

漢武帝是第乙個核唯橡統一炎黃思想的皇帝。秦始皇使用武力統一地理,但是沒有統一思想,漢武帝採用獨尊儒山兄術統一了炎黃的思想。

2、漢朝是純粹的農耕文明。之後的每個朝代都不是純粹的農耕文明。唐朝是農耕+商業。

宋朝是農耕+海洋。元朝是遊牧+商業。明朝是農耕+海洋+工業。

純粹的農耕文明,改旁對肥沃的土地是極度貪婪的。漢朝把炎黃的生存空間擴張到附近所有的適合耕種的地方。這裡進攻草原,後面就是10萬農民過去耕種。

3、中國從商紂王打壓神權之後,神權就被淡化。皇權集中。西方國家一直處於神權和皇權爭權過程中。

10樓:帳號已登出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推行儒家教育,並在長安建立太學。

11樓:墨夷睿明

漢朝為了增強中國方面內在的凝聚力在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2樓:花中四君子之一子

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措施。

13樓:網友

漢朝為了增強中國方面內在的經歷,運用了儒家思想,嗯,文書尊儒的教師,儒家得到了很好的發揚光大。

14樓:大沐沐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實行推恩令 使用中外朝制 統一鑄幣。

15樓:合陽煦

很少為了增強中國方面內在的凝聚力在思想方面上採取了什麼措施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6樓:x天晴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君權神授、天人合一。

17樓:帳號已登出

經過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成知銀為統治思想。儒做猛陪家公羊學派的董仲舒以儒家思想為主,雜以陰陽五行及法家某些純蠢思想成分。

18樓:漯外農迷鹹

1、漢武帝是第乙個統洞碼攜一炎黃思想的皇帝。秦始皇使用武力統一地理,但是沒有統一思想,漢武帝採用獨尊儒術統一模鄭了炎黃納伏的思想。 2、漢朝是純粹的農耕文明。

之後的每個朝代都不是純粹的農耕文明。唐朝是農耕+商業。宋朝是農耕+海洋。

元朝是遊牧+商業。

19樓:噴火金龍

獨尊儒術,另外加強打擊進攻匈奴人。

進攻匈奴人。

漢朝在軍事方面體現的內外凝聚力是什麼

20樓:陌然輕輕

漢朝在漢武帝時備山褲期的軍事方面都主要以重武輕文為主,實仿簡行了獨尊儒術的唯或政策,內外凝聚力是指將主要的力量集中於**。

漢武帝在政治,經濟,思想,軍事等方面各採取什麼措施,是西漢王朝實現了大統一

21樓:秋冷葉影

政治:1 改革官制:設內外朝, 加強皇權;2 實行刺史制度,選拔人才;

3 頒佈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4 設州刺史,加強對地方控制;

5 強化完善封建法制,打擊地主豪強勢力。

經濟:1 鑄五銖錢,作為全國通行法定貨幣;2 鹽鐵官營;

3平抑物價,徵收工商業者的營業稅和財產稅。

思想:1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 建立**太學和地方郡國學兩級官學,確立中國封建官學制度。

3根本思想:尊儒尚法。

軍事:1 出兵匈奴,迫使匈奴遷徙漠北;2 進軍南越,設南海等九郡。

22樓:網友

政治:重用人才,頒佈推恩令(在主父偃的建議下),【作用:削弱王國勢力,加強**集權】;

經濟: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

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提出的),開始用儒家思想作為統治國家的指導思想,興辦太學;

軍事:大規模反擊匈奴。對外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

看看黃曉明演的《大漢天子》吧,很不錯的哦!看完了,這一段歷史應該沒問題了。

23樓:瀟湘冰語

1、政治上:頒佈推恩令,實際上就是削藩,鞏固**集權2、經濟上:把冶鐵、鑄幣等最有利可圖的行業全部收歸官辦,實行重農抑商政策。

3、思想上:採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推行儒家思想。

4、軍事上:派遣衛青、霍去病遠征匈奴。

24樓:踏破賀蘭山羊

政治上:加強**集權,實行對實行推恩令;經濟上:鹽鐵官營把五銖錢作為統一貨幣;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等人出兵匈奴。

25樓:網友

政治方面 頒佈《推恩令》,消滅了王國問題,鞏固了**集權。

漢時期**統治者採取了,什麼措施來規範整齊思想

26樓:

漢時期**統治者採取了,什麼措施來規範整齊思想。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漢時期**統治者採取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措施來規範整齊思想。「罷黜百家,獨前神尊儒術」是董仲舒於元光元年(西元前134年)提出,在漢武帝時開始推行。《董仲舒傳》中記載了董仲舒提燃寬議的原話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在《武帝紀贊》中,記載了漢武帝的做法是「罷黜百家,表章六經」。該思想,已非春秋戰國慧段虧時期的儒家思想原貌。

為什麼華夏族自從漢朝以後就被改為了漢族?

因為劉邦當時建立漢朝,就將自己的身份改成了漢族。再加上漢朝統治時間比較長,慢慢華夏族就變成了漢族。在華夏神話中,中土的人族歸在龍漢的漢下面,中是中西東的中,中西東代表龍麒麟鳳,天地統於龍漢,這地才為了中,龍漢是龍系與人的天系合組的勢力。漢朝的漢暗合了龍漢的漢,漢是華夏的先祖用的稱號,是能溝通天地的人...

中國歷史年表 大漢王朝,漢朝的歷史 漢朝的歷史簡介

大漢王朝有多少年 四百零七年 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 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在公元220年被曹丕控制,被迫禪讓於曹丕,東漢滅亡。漢朝的歷史 漢朝的歷史簡介 1 漢朝 公元前202年 公元8年,公元25 220年 是繼...

為了增強自信心,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照鏡子或者放大自己 可以經常照鏡子,或者選擇把自己狀態最好的 放在電腦桌面上或者列印出來放置自己錢包,在情緒不佳,或者自信不足的時候,注視自己,其實自己是非常不錯,通過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我們就能消除負面影響,從而重塑乙個積極明朗,充滿幹勁的新形象。多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乙個善於交際的人他的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