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讓赫蒯和煦
佛跳牆的典故和名字來歷是:
1. 佛跳牆原名「福壽全」。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官錢局一**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他為巴結周蓮,令內眷親自主廚,用紹興酒罈裝雞、鴨、羊肉、豬肚、鴿蛋及海產品等10多種原、輔料,煨制而成肢蠢,取名福壽全。
周蓮嘗後,讚不絕口。問及菜名,該**說該菜取「吉祥如意、福壽雙全」之意,名「福壽全」。後來,衙廚鄭春發學成烹製此菜方法後加以改進,口味勝於先者。
到鄭春發開設「聚春園」菜館時,即以此菜轟動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來嘗此菜,歷禪陪當福壽全上席啟壇時,葷香四溢,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觸發詩興,當即漫聲吟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
同時,在福州話中,「福壽全」與「佛跳牆」發音亦雷同。從此,人們引用詩句意,普遍稱此菜為「佛跳牆」。
2. 另外乙個比較有趣的典故是:有關於這道美襲滾餚,還有一段趣聞佳話。
說是在福建當地,有一富商的太太在一次遊玩中發明了這道菜,而後富商為了賺錢而壟斷了此菜,而後生意越做越大,有一天請來了皇帝,皇帝吃了十分滿意,但是一問菜名,富商不敢說怕犯了殺頭之罪,因為「福祿全」的意思就是「福祿齊全」,而「福祿」在滿語裡就是「佛與鹿」,所以就自己說這道菜叫「佛跳牆」,從此「佛跳牆」的美名就傳遍了天下。
希望以上資訊對您有幫助。
佛跳牆的典故和名字來歷簡單
2樓:乾萊資訊諮詢
佛跳牆,又名滿壇香、福壽全返圓鋒,是福建福州的當地名菜。
清朝道光年間,福州官錢局的**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席間有道叫做「福壽全」的菜,是用雞、鴨、羊肘、豬蹄、排骨漏晌、鴿蛋等以慢火煨製成的,周蓮吃後很滿意。回家後,周蓮即命廚師腔鬥鄭春發依法仿製,在原菜基礎上,減少了肉類用量,又加入了多種海鮮,使成菜內容更加豐富。
後來,鄭春發到福州東街上開了一家「三友齋」菜館,在一次文人聚會的筵席上送上此菜。文人們品嚐後紛紛叫好,有人即席賦詩日:「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
從此,這道菜就叫做「佛跳牆"。
3樓:靜雨
佛跳牆名字的來歷相態盯傳清朝道光年間,福建布政使周蓮在福州**宴請自己的席上吃到了一道叫做「福壽全」的菜,他很是滿意。於是,回家命廚師鄭春發依法仿製,在原菜基礎上減少了肉量,又加入了多種海鮮。後來,鄭春發開了一家菜館,在一次文人聚會的筵席上獻上了這道菜。
文人們品嚐之後紛紛稱讚,有人即席賦詩曰:「壇啟敬閉坦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亮桐來。」「佛跳牆」這道菜的名字因此得。
佛跳牆的由來 佛跳牆的典故
4樓:陽光生活
佛跳牆,始於清道光年間,原是福州市聚春園菜館鄭春發所烹巖鬥制。
鄭早年在清布政使周蓮府中當廚師。有一次,福州官粗讓磨錢局請周蓮到家中便宴,席間有一道菜是將雞、鴨、羊肘、火腿等原料加工後,放在紹興酒罈中,煨制而成的。周蓮食後贊不決口。
回家後,便要鄭春發試做此菜,但口味不佳,周便帶鄭到官錢局求教。週迴到衙滑坦門便精心研究,增加了山珍海味,結果香味更濃,風味更佳。1877年鄭春發辭去了衙廚的職務,在東街口開設了聚春園菜館,以海參、魷魚,桂皮、茴香等料,放在陶製瓦罐中煨製成菜,風味鮮美絕倫。
前往品嚐的人越來越多。
描述佛跳牆的詩句,佛跳牆的典故
佛跳牆的典故 佛跳牆。是一道非常有名的閩菜。相傳源於清道光。年間茄桐,距今已有兩百年的歷史。此菜以十八種主料,十二種輔料製作而成。其中鄭橋原料有 雞肉 鴨肉 鮑魚 鴨掌 魚翅 海參 乾貝。魚肚 水魚肉 蝦肉 枸杞 桂圓 香菇 筍尖 竹蟶等等。調料有 蠔油 鹽 冰塘 加飯酒 姜 蔥 老抽 生油 上湯等...
佛跳牆用什麼做的,佛跳牆是什麼
終於吃到了佛跳牆,雖然是素的,還是很滿足!原料 水發魚翅50克 水發鮑魚60克 水發乾貝60克 水發海蔘200克 油發蹄筋150克 水發花菇70克 熟火腿片50克 雞翅膀250克 豬瘦肉150克 鴨肉250克 雞肫肝150克 鴿蛋12個 熟蓮心80克 冬筍片80克 豬肥膘肉40克 蔥段20克 薑片2...
佛跳牆的蒸法,冰凍的佛跳牆牆怎麼煮?
佛跳牆的做法詳細介紹菜系及功效 閩菜 佛跳牆的製作材料 主料 水發魚翅500克,淨鴨肫6個,水發刺蔘250克,鴿蛋12個,淨肥母雞1只,水發花冬菇200克,水發豬蹄筋250克,豬肥膘肉95克,大個豬肚1個,薑片75克,羊肘500克,蔥段95克,淨火腿腱肉150克,桂皮10克,炊發乾貝125克,紹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