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避之,反促遇之」是什麼意思

2025-04-29 04:35:07 字數 1938 閱讀 8558

1樓:網友

意思是,你本想避開他,結果反倒遇到了他。

2樓:愛情中的那點事

「子欲避之,反促遇之」的意思是:當你很想要躲避的時候,反而回無意中促進了事情的發生。

子欲避之,反促遇之」出自《論語·季氏》。

原文:子欲避之,反促遇之,既來之,則安之。

譯文:當你想躲避什麼事情的時候,反之會碰見這件事情,所以無論發生什麼,就順其自然,該來的就讓他自己來吧。

「子欲避之,反促遇之,子欲求之,反疏之遠也」是什麼意思?

3樓:網友

「子欲避之,反促遇之,子欲求之,反疏之遠也」的意思是你想要避開,卻反而更快得碰到了。你想要得到,反而越來越疏遠了。

拼音】子欲避之,反促遇之,子欲求之,反疏之遠也。

zǐ yù bì zhī ,fǎn cù yù zhī ,zǐ yù qiú zhī ,fǎn shū zhī yuǎn yě 。

原文】道德經雲: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

道德經》簡介】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

介紹】是哲學著作。至今廣泛流傳,迷人、有魅力。其原因之一就是具有較強的文學性。

作者簡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

子欲避之,反促遇之,既來之,則安之。是什麼意思

4樓:淼瑟喵

你想要躲避,反而無意中促進了事情的發生。不如順其自然,就好。

既來之,則安之」

選自《論語·季氏》。原意是已經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後指被誤讀為既然來了,就要在這裡安下心來。

拼 音: 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英 譯:take things as they come.

釋 義:既:連詞;已經。

來之:使動用法,使之來。

安之:使動用法,使之安。

注:「既來之,則安之」常誤寫為「即來之,則安之」,應注意。

5樓:網友

子欲避之,反促遇之:你本想逃避(她/他) 卻反而促使你遇到他。

既來之,則安之:既然來了就要安心。

6樓:網友

你想要躲避 卻反而容易遇到 不如保持現狀 隨遇而安。

7樓:zz蘇黎世

越想疏遠他卻反而更快地遇上,既然來了,就在這裡安下心來。

子欲避之,反遇簇之是什麼意思?

8樓:南方子墨

完整的句子是這樣的 子欲避之,反促遇之,子欲求之,反疏之遠也。

大概意思是 你想要避開的,反而會更快得碰到了。你想要得到,反而越來越疏遠了。

舉個例子說明比較簡單,好理解。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事情往往會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發展,只要有這個可能性。

比如你衣袋裡有兩把鑰匙,一把是你房間的,一把是汽車的;

如果你現在想拿出車鑰匙,會發生什麼?是的,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間鑰匙。

墨菲定律的適用範圍非常廣泛,它揭示了一種獨特的社會及自然現象。

它的極端表述是: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並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壞。」

當你放下期待,隨遇而安,專注做好自我本分,你就會發現事事如您所願,不必去計較不必要的擔心和擔憂。

糟糕的事情會有的,但另乙個角度未必是糟糕的,因為好壞總是不分家,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

9樓:李梅花蟻戌

意思是你想要避開,卻反而更快得碰到了。

愛的趨之若鶩,恨的避之不及。什麼意思

愛你的人恨不得像趕鴨子一樣見你 恨你的人想躲你都來不及 加涅的學習分類 加涅把人類的學習分為八個層次 一是訊號學習。這是最低階層次的學習。無論在普通家畜方面或在人類方面,對於訊號學習普遍都是熟悉的。二是刺激一一反應學習。加涅認為,這一層次的學習相似於桑代克的 嘗試錯誤學習 和斯金納的 操作性學習 它...

項為之強是什麼意思,項為之強的之是什麼意思

譯為 脖頸因為這樣都僵硬了。選自 浮生六記 閒情記趣 作者沈復 1763 1825 字三白,號梅逸,長洲 現在江蘇蘇州 人,清代文學家。項為之強,xi ng w i zh ji ng 這裡的 強 是jiang的發音,僵硬的意思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解釋 仰起頭觀賞這種景象,脖頸因為這樣都僵硬了。樓上...

古之遺愛是什麼意思古之遺愛什麼意思

出自 左傳 子產論政寬猛 遺愛 流傳下來的慈惠的人。全文為 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 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月而卒。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取人於萑苻之澤。大叔悔之,曰 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興徒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