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可己復禮和羅馬法有何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023-02-19 11:00:19 字數 3636 閱讀 8679

1樓:冷侃娛文

一、區別:

1、對於「克己」的認識,各有不同,不符合禮制的事不說,「禮」既包含了「周禮」的成分,也包含在那個動盪時代求得社會的安寧穩定、秩序,有利於和諧人際關係的構建。

孔子說的「禮」是在面對當時禮崩樂壞、樸實;不僅每個人到達「仁」的道德境界,也是人際和諧,將孔子講的「復禮」理解為「恢復周禮」。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克己復禮」屬於修身養性的道德倫理的範疇內,應從「修身之學」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而「復」不是所謂的返回、恢復之意,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克己復禮」中的「己」不是「自我」和「超我」,而是本我中非理性的成分,即不正當的私利和過度的慾望。

綜合來看,「克己」指的是約束、剋制自我本身一些不正當的利益和過度的私慾,過分強調自己的感受。

孔子認為「禮」是處理人際關係的規範,而「仁」是「禮」的內在精神,「禮」是「仁」的外在表現,這就是「仁」∽子指出了具體的做法,不符合禮制的事不聽。

2、古代羅馬的法律體系適應了當時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需要,堪稱古代世界最為完備的法律體系。

古代羅馬法律制度的發展歷史體現了羅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決心,羅馬法以其豐富的內容和比較完備的形式對後來歐洲各國的法律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相同:1、儒家的「克己復禮」懂得尊重別人。在交往過程中,必須要懂得尊重別人,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交往物件,不論其地位高低、身份貴賤,要善於發現交往物件的優點,從別人的優點中吸取精華,從別人的缺點中看到自身的不足;要對人言行一致,真心實意,用一顆真心去感染對方,帶給對方快樂。

推己及人既是個人內在仁愛之情的推衍,也是以自身利益和需要推斷他人的利益和需要,並以此作為行為取捨的標準。

2、羅馬法中市民法有較大的實質性的突破,靈活善變的、適用於各民族的萬民法便應運而生。自然法對羅馬法起作用並非自動的,它對羅馬法的發展起作用主要是通過法學家這個媒介的。而羅馬法學家對羅馬法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們共同維護了社會的穩定,促進了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繁榮。

2樓:廣州名動教育諮詢****

相同之處:儒家的復禮與羅馬法都是強調人們應該尊崇一定的社會律法。

不同之處:

馬克思主義文化和儒家思想有什麼共同點

3樓:假面

1 二者都通過對某種社會文化狀態進行透視,進而為人類的生存提供新的觀念和前途。 馬克思考察的是以工業化分工生產、私有制、僱傭勞動、自由市場競爭為經濟基礎的早期資本主義社會,其目的是實現人的解放。

而當時的儒家和道家面對的則是以**權威和分封制為基本形式的上古氏族體制走向崩潰,整個社會陷入混亂和大變革之中的早期農業社會。所以,對於現實社會的批判、對於新的社會狀態的憧憬、對於人所處的各種關係及其主體性的思考,成為二者共同關注的理論主題。

2 二者都排斥尋找世界始基和構建終極體系的「形而上學」,自覺地將歷史作為其理論閾限。 馬克思哲學不是一個抽象的邏輯體系,而總是與具體的社會歷史過程相聯絡。同樣,中國古代儒家道家對於中國文化的最大貢獻就是將上古氏族社會的巫術禮儀理性化、經驗化和情感化了。

天、帝、神、鬼等超越人事的神秘存在和神秘力量在先秦儒家的理論內容中看不到了,代之而起的是以祭祀祖先為核心規定性的「禮」和明確人際關係和人格尊嚴的「仁」、「義」、「忠」、「孝」、「信」等經驗化的社會歷史範疇。

3 二者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人提供現實的生活智慧和終極關懷。 馬克思具體考察了人類的創始史和壓迫史,並且在歷史的這種矛盾中揭示了人類獲取自身解放的現實途徑,不遺餘力地考察人類獲取自身解放的前提、可能性、方式和未來。而在這一點上,中國古代儒道哲學則表現的更明顯。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4樓:nbp90t柯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麼?看姜鵬如何解釋的,聽完長見識了!

5樓:狗比人忠

儒家思想。

核心是仁義禮智聖德性論「五行」思想。就社會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等,它是我們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基石。思想體系分別有:

仁、義、禮、智、信,創始人是我們所熟知的孔子。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從事喪葬行業的司儀,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儒家「克己復禮」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6樓:楊子電影

第一方面:明確了心性修養應以集體為重心的原則。也就是說,當個人的慾望和社會公允的行為規範發生衝突的時候,應該剋制個人慾望,而選擇社會規範。

第二方面:承認個人慾望與社會規範之間存在著衝突的一面。遵守社會公允的禮儀制度,常常需要剋制自己。克,表明了對自身慾望的抑制,也表明了自身慾望和社會規範不是完全統一的。

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於「禮」為西周之禮。「克己復禮」是達到仁的境界的修養方法。出自《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復周禮為己任,並把克己復禮稱之為仁。

顏淵向孔子詢問什麼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做出了這種解釋。因此,可以把克己復禮視為孔子早年對仁的定義。

7樓:落日孤城如風

yu民思想而已,老實安分守己。

8樓:匿名使用者

實際上是中國式的「團隊精神」。

9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儒家法先王的一種理念,是不正確的。

春秋時代的禮,是一種社會制度,是從周朝建立開始施行的,就是符合周朝建立時期生產力的生產關係。

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數百年後的春秋時期,幾百年前的落後生產關係,已經開始阻礙了生產力的進步,所以人民內部開始希望變革。

而孔子在看到生產關係改革所帶來的亂象後,就希望大家能剋制進步與發展的想法,讓所有國家,繼續依照周朝建立時期的生產關係來執行,不要改變。

佛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的相同與區別

10樓:匿名使用者

相同點:

(1)儒家道家思想的價值體現;

(2)儒家和道家的共同追求 ;

對大道的追求是儒家和道家的共同目標,儒家和道家都懷著天下為公的理想,都期待著建立一個保障人們健康全面發展的政治制度。

本質上:儒家思想主旨是仁義,捨生取義,以仁孝治國。 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諧,道法自然,以無為治國。

不同點:儒家講求「三綱五常」,其思想的核心歸納為「重仁尚禮」,而道家則講求「無為而治」,其思想的核心則為道法自然,儒家尚仁,強調仁者愛人,必須克己復禮,以對人的尊重和具備同情心作為「仁」之核心標準,而以對自己的剋制和約束提高道德水平作為其達到標準之必須手段。

11樓:匿名使用者

相同點都是讓你效忠政權,不要反抗,安心當奴才。

不同點是一個是宗教,一個文化。

12樓:毛毛毛氏紅燒肉

佛家平等,儒家大同。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不同處是什麼,相同是什麼

孔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有何異同

中國古代法律和羅馬法產生背景不同和共同價值

儒家思想主張有什麼影響,儒家思想的影響都有哪些方面

儒家思想的積極影響 1.儒家提出一系列道德範疇 命題 思想豐富了中國傳統道德寶庫。2.衝破天命鬼神的理性精神抵抗了宗教對人們思想的侵蝕。3.民為邦本 的民本主義體現了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4.天人合一 的生態倫理為我們建設生態文明提供了廣闊的思想文化基礎。5.注重理想信念的鼓舞和凝聚作用,成為中...

儒家思想的歷史演變與發展,儒家思想發展歷程

這個題目太大了,可以關注三個階段 初期 孔子 孟子 荀子等 中期 董仲舒 後期 宋朝理學家 儒家思想發展歷程 儒家思想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1 春秋時期孔子創立儒家思想 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 概括和繼承了夏 商 週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 2 戰國時期孟子的...

儒家思想對教育的影響,儒家的教育思想

儒家思想豐富了中國的傳統道德寶庫,民為邦本 的民本主義體現了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儒家的教育思想成為了中國民族優秀傳統教育的主要內容,對現代素質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1 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人們對於鬼神之說保持著謹慎的態度,中國人解決現實問題傾向於依靠人間力量,形成了一種不輕易求神拜佛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