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面不寒楊柳風」是誰寫的詩,題目是什麼,詩的原文是什麼

2022-11-16 11:45:08 字數 3650 閱讀 8093

1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譯文:我在高大的古樹陰下拴好小船;我拄著柺杖,走過小橋,恣意欣賞這美麗的春光。

絲絲細雨,淋不溼我的衣衫;它飄灑在豔麗杏花上,使花兒更燦爛。陣陣微風,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格外輕颺。

賞析: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 「東」,有些時候便是「春」的同義詞,譬如春神稱作東君,東風專指春風。「欲溼」,表現了濛濛細雨似有若無的情景。

志南這首詩,語語清淳,從容不迫,在寫景時充分注意了春天帶給人的勃勃生機,富有情趣,所以為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讚賞。

「吹面不寒楊柳風」出自哪首古詩?

2樓:歸哪兒去

出自南宋詩僧僧志南的《絕句》

絕句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①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稱。

②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桿直立,長老了可做柺杖。

在參天古樹的濃陰下,繫了小船,拄著藜仗,慢慢走過橋,向東而去。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沾溼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陶醉

志南的生活狀態已不可考,他在當時的文壇上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以及「二泉先生」諸人的風頭那麼健。但就這短短的一首詩,就以其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

3樓:社會大傳奇

古詩朗誦:「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絕句》

志南和尚的《絕句》

4樓:金六福

《絕句》 南宋-志南和尚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註釋:系(xì):聯接。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稱。

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桿直立,長老了可做柺杖。

杏花雨:清明前後杏花盛開時節的雨。

楊柳風:古人把應花期而來的風,稱為花信風。從小寒到穀雨共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信,總稱「二十四花信風」。其中清明節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或稱楊柳風。

譯文:我在高大的古樹陰下拴好了小船;拄著柺杖,走過小橋,恣意欣賞這美麗的春光。絲絲細雨,淋不溼我的衣衫;它飄灑在豔麗的杏花上,使花兒更加燦爛。

陣陣微風,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格外輕颺。

5樓:在滕王閣感受冬日的蒲桃

一、古詩原文:

《絕句》

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二、註釋:

①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稱。

②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桿直立,長老了可做柺杖。

③ 杏花雨:清明前後杏花盛開時節的雨。

三、譯文:

在參天古樹的濃陰下,繫了小船,拄著藜杖,慢慢走過橋,向東而去。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沾溼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陶醉。

6樓:smile愛

《絕句》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作者資料:志南:南宋時的和尚,志南是他的法號,生平不詳.

譯文:在參天古樹的濃陰下,繫了小船,拄著藜仗,慢慢走過橋,向東而去.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粘溼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

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另人陶醉.

鑑賞: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這首詩寫出了一個熱愛生活的和尚觀賞春光的喜悅心情.本詩尤以「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兩句被世人稱道.

7樓:動物的生活世界

《絕句》宋 僧志南,古詩朗讀

8樓:匿名使用者

在參天古樹的濃陰下,繫了小船,拄著藜仗,慢慢走過橋,向東而去。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粘溼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另人陶醉。

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這首詩寫出了一個熱愛生活的和尚觀賞春光的喜悅心情。本詩尤以「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兩句被世人稱道。

9樓:世壘

english english began issuing condition english english party is about english

10樓:匿名使用者

絕句宋·志南

古木陰中系(jì)短篷,

杖藜(lí)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是什麼意思

11樓:小某的作業本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意思是:

絲絲細雨,淋不溼我的衣衫;它飄灑在豔麗的杏花上,使花兒更加燦爛。陣陣微風,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格外輕颺。

【出自】

宋代志南的《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原文】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譯文】

我在高大的古樹陰下拴好了小船;拄著柺杖,走過小橋,恣意欣賞這美麗的春光。

絲絲細雨,淋不溼我的衣衫;它飄灑在豔麗的杏花上,使花兒更加燦爛。陣陣微風,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格外輕颺。

【賞析】

首二句寫詩人的行蹤,尾二句寫詩人眼中的春光。首二句用筆精妙,予人以清涼幽靜的美感:斑駁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輕巧的篷船、虯曲的杖藜、古樸的小橋和無事的老僧,構成一幅渾然天成的遊春圖。

一句「杖藜扶我過橋東」,詩意地表現了禪宗所崇尚的物我合一的佳境。

尾二句造語疏清,予人以清新悠然的體味:小橋東邊,杏花如煙,楊柳如線,細雨如酥,和風如絲。那杏花煙雨,欲沾人衣而不溼,何其令人愜意;那楊柳和風,吹在臉上涼美而不覺寒冷,它們是何等善解人意。

這清涼的春意,不正是春天清涼的禪意的昭示麼?這迷人的春景,正是詩人眼中迷人的禪境。

在詩人眼中,禪就在古木中、溪水裡、篷船上、杖藜頭,在小橋東邊,在老僧心頭,在杏花雨中,在楊柳風裡,在那沾而欲溼的涼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裡,禪就是春天,就是一切的一切,就是絕句,就是詩!

「詩有四種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礙而實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寫出幽微,如清潭見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剝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作者】

南宋詩僧,志南是他的法號,生平不詳。志南的生活狀態已不考,他在當時的文壇上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以及「二泉先生」諸人的風頭那麼前。但就這短短的一首詩,就以其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

12樓:匿名使用者

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沾溼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陶醉。

滿意請好評、謝謝

「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全首詩詞是什麼?

吹面不寒楊柳風。春天給你的感覺是吹面不寒的,那麼夏天的風,秋

夏天的風是悶熱窒息的 秋天的風是清爽怡人的 冬天的風是利刃割面的 春天的風叫和風,夏天的風叫朔風,秋天的風叫金風,冬天的風叫薰風。這句話是對還是錯?這句話錯了!春天的風叫和風,這個對,夏天的風叫薰風,秋天的風叫金風,這個對,冬天的風叫朔風。句子裡,夏天的風和冬天的風,順序顛倒了!這句話錯的,因為夏天...

沾衣潤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造句

春天來了,一陣春風吹來,果如志南和尚說的那樣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揚柳風 感受著,春天帶著溫暖與希望向人們拜訪來了。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粘溼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另人陶醉 沾衣潤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春天是一個溫暖宜人的季節。2005年...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出自哪首一詩作者是誰

絕句 古木陰中bai系短篷,杖藜du扶我過橋東。zhi 沾衣欲溼杏dao花雨,吹面不寒楊柳bai風 和風迎面吹du來,不覺有zhi 一絲兒寒意 絕句dao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專過橋東。出自南宋詩人僧志南的 絕句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回杏花雨,答吹面不寒楊柳風。陽春三月,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