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益的覽鏡的意思

2022-11-12 23:35:16 字數 1616 閱讀 3777

1樓:庚愛寶藍笛子

立秋前一日覽鏡 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這首詩,當是詩人失意時的即興之作,深含身世之慨和人生體驗,構思精巧,頗有意趣。

作品鑑賞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過於年華蹉跎而志業無成,乃至無望。如果認定無望,反而轉向超脫,看破紅塵。在封建士人中,多數是明知無望,卻仍抱希望,依舊奔波仕途,甘受淪落苦楚。

李益這詩即作是想,懷此情。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鏡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詩人看見自己兩鬢花白如雪,蒼老了。但他不驚不悲,而是平靜淡漠,甚至有點調侃自嘲。

鏡中的面容,畢竟只表現過去的經歷,是已知的體驗。他覺得自己活著,這就夠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筆勾銷,無須多想,不必煩惱,就讓它留在鏡子裡。但是,鏡外的詩人要面對第二天,走向前途,不知該怎麼辦。

他覺得後一天恰同前一日。過去無成而無得,將來正可無求而無失。何況時光無情,次日立秋,秋風一起,萬物凋零,自己的命運也如此,不容超脫,無從選擇,只有在此華髮之年,懷著一顆被失望涼卻的心,去面對肅殺的秋風,接受凋零的前途。

這自覺的無望,使他從悲哀而淡漠,變得異常冷靜而清醒,雖未絕望,卻趨無謂,置一生辛酸於身外,有無限苦澀在言表。這就是此詩中詩人的情懷。

詩題「立秋前一日」點明寫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詩的比興寓意在悲秋。「覽鏡」,取喻鏡鑑,顧往瞻來。前二句概括失志的過去,是顧往;後二句抒寫無望的未來,是瞻來。

首句,實則已把身世感慨說盡,然後以「在鏡中」、「兩鬢雪」、「對秋風」這些具體形象以實喻虛,來表達那一言難盡的的遭遇和前途。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盡,使全篇既有實感,又富意趣,渾然一體,一氣呵成。

2樓:野兔兔

1、詩意: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鏡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詩人看見自己兩鬢花白如雪,蒼老了。但他不驚不悲,而是平靜淡漠,甚至有點調侃自嘲。

鏡中的面容,畢竟只表現過去的經歷,是已知的體驗。他覺得自己活著,這就夠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筆勾銷,無須多想,不必煩惱,就讓它留在鏡子裡。但是,鏡外的詩人要面對第二天,走向前途,不知該怎麼辦。

他覺得後一天恰同前一日。過去無成而無得,將來正可無求而無失。何況時光無情,次日立秋,秋風一起,萬物凋零,自己的命運也如此,不容超脫,無從選擇,只有在此華髮之年,懷著一顆被失望涼卻的心,去面對肅殺的秋風,接受凋零的前途。

這自覺的無望,使他從悲哀而淡漠,變得異常冷靜而清醒,雖未絕望,卻趨無謂,置一生辛酸於身外,有無限苦澀在言表。這就是此詩中詩人的情懷。

詩題「立秋前一日」點明寫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詩的比興寓意在悲秋。「覽鏡」,取喻鏡鑑,顧往瞻來。前二句概括失志的過去,是顧往;後二句抒寫無望的未來,是瞻來。

首句,實則已把身世感慨說盡,然後以「在鏡中」、「兩鬢雪」、「對秋風」這些具體形象以實喻虛,來表達那一言難盡的的遭遇和前途。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盡,使全篇既有實感,又富意趣,渾然一體,一氣呵成。

2、原詩:

立秋前一日覽鏡

李益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3、作者簡介:

李益(746-829), 唐代詩人,字君虞,陝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鄭州。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

唐朝李治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唐太宗之所以選擇李治是有強烈的個人感情因素在內的。李承乾,李泰,李治均為長孫皇后所生,太宗深愛髮妻長孫後,對嫡出子女寵愛非常,對皇后家族也照顧有加。長孫後去世後,李世民更是對其所生的七個子女寵溺至極。在承乾和李泰已然成仇的情況下,選擇年幼但性格溫和的李治就是為了保全三個心愛的嫡子。所以,李治這個太子...

陋室銘中稍近益狎的意思,稍近益狎的益狎什麼意思

這個詞語是 黔之驢 裡面的,稍近益狎 指的是虎更加靠近驢並加以戲弄。應該是 黔之驢 中的,意思是老虎漸漸地靠近驢子,態度更加親切而不莊重。稍近益狎的益狎什麼意思 黔之驢 稍近益狎 老虎又漸漸靠近驢子,進一步戲弄它 進一步戲弄,更加戲弄,加倍戲弄 稍近益狎什麼意思快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是更加,越來越...

益達代表什麼意思呢,益達廣告「你的益達」是什麼意思啊

這個廣告的意思是 兩個有一腿的男大叔到一個餐廳吃完飯 可能飯後嘴裡存有內重口味不方便他們兩容親嘴,一個女服務生從他兩的眼神中領悟出他們的心思,跟住拿來了一瓶益達,一個大叔吃完益達還表示了一個愛魅的舔下嘴脣的動作,別一個大叔心情都飄飄然起來了。一旁在擦桌子的女生看到這一刻在額頭都皺起來了,我估算她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