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穎川郡各縣名稱,東漢末年總共有多少城池,郡縣?

2022-09-19 20:45:21 字數 4763 閱讀 1387

1樓:甾乎小童鞋

潁川郡,常訛誤成穎川郡[1]。潁川郡本是中國古代秦朝至唐朝的一個郡級行政區,地處今天的河南省中部,因潁水流過境內而得名。

西漢漢高祖五年,高祖封韓王信到此,故改稱韓國。次年,韓王信轉封太原郡,恢復穎川郡之名,仍治陽翟,統縣20,漢武帝后屬豫州刺史部。東漢沿置,轄區大體相仿,領17縣。

東漢末年三國初期,曹操遷漢獻帝到郡內許縣,這裡成為東漢名義上的首都,也稱許都[2]。曹丕代漢後,改許為許昌,成為穎川郡郡治,而原治所陽翟及西北部地區被劃歸河南尹(治所在曹魏都城雒陽)。西晉時,穎川郡西南部分置襄城郡(包括今天平頂山市),轄區略為縮小並東移,仍治許昌,統縣9。

十六國南北朝時期,郡置更迭較多,北魏曾分置穎川郡、南穎川郡,東魏曾在此置穎州。隋朝設穎川郡,治穎川縣(今許昌市市區)。唐朝改穎川縣為長社縣[3],改穎川郡為許州。

從此穎川不再作為地名存在,甚至原穎州之名也歸屬了穎水下游的原汝陰郡(郡治汝陰在今安徽省阜陽市)。北宋時,在此建穎昌府,之後基本稱許州。

[編輯] 地理

穎川郡地處洛陽東南,黃河淮河流域之間,又有潁水、汝水、淯水等數條河流經過,從先秦時期開始就是文化政治經濟等較為發達的地區,而且又是南北交通要衝之一。漢高祖劉邦之所以僅封韓王一年便改封,就是因為此地過於緊要,恐怕將來發生變故。到曹操遷漢獻帝到許都後,這裡也成為三國前期軍事衝突的目標之一,多次有各路諸侯商議策劃攻擊。

2樓:

許昌縣、長社縣、禹縣

3樓:文似花海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以潁水得名,範圍大致包括今天河南省的許昌市、平頂山市、漯河市、禹州市、登封市、長葛市等地,轄12縣:許縣(今許昌縣)、陽翟縣(今禹州市)、長社縣(今長葛市)、鄢陵縣、襄城縣等,治所在陽翟

(今河南禹州,戰國時韓都城)。《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十七年,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

西漢漢高祖五年,高祖封韓王信到此,故改稱韓國。次年,韓王信轉封太原郡,恢復潁川郡之名,仍治陽翟,統縣20,漢武帝后屬豫州刺史部。東漢沿置,轄區大體相仿,領17縣。

東漢末年三國初期,曹操遷漢獻帝到郡內許縣,這裡成為東漢名義上的首都,也稱許都。曹丕代漢後,改許為許昌,成為潁川郡郡治,而原治所陽翟及西北部地區被劃歸河南尹(治所在曹魏都城雒陽)。西晉時,潁川郡西南部分置襄城郡(包括今天平頂山市),轄區略為縮小並東移,仍治許昌,統9縣。

東漢末年總共有多少城池,郡縣?

三國州郡縣詳細資料(包括古地名今所在)

4樓:匿名使用者

○司隸河南(洛陽)人口100萬河內,人口80萬河東 ,人口57萬弘農 人口19萬京兆(長安)人口28萬 馮翊 ,人口14萬扶風(陳倉在扶風境內),人口9萬 ○豫州潁川(許昌原是潁川一縣)人口43萬 汝南,人口210萬 樑國,人口43萬沛國(譙為沛國的治所,小沛是沛國一縣)人口25萬,曹操封劉備為豫州牧時,正因為劉備在豫州的沛國。譙為沛國的治所,劉備又一度屯兵在沛,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張飛會搶走夏侯家的女孩。陳國,人口154萬魯國,人口41萬 ○冀州魏郡(鄴城、黎陽都在魏郡)人口69萬 曹操平袁氏之後,把鄴作為主要的大本營,後來封魏公、魏王,直至稱帝,國號為魏就**於此。

鉅鹿 人口60萬常山 人口63萬中山(北平屬中山) 人口65萬安平 人口65萬河間 人口63萬清河 人口67萬趙國 人口18萬勃海(治南皮)人口110萬 ○兗州陳留,人口約87萬東郡(治所在濮陽)人口60萬東平,人口45萬 任城,人口20萬泰山,人口44萬 濟北,人口23萬 山陽,人口60萬濟陰(治所在定陶)人口65萬 ○徐州東海(治郯,陶謙任刺史時治所在郯,後移彭城)人口70萬琅邪 ,人口57萬(曹操破呂布後,從琅邪、東海、和青州的北海分出城陽、利城、昌慮三郡,安置臧霸等泰山群寇)彭城 ,人口50萬廣陵 ,人口41萬下邳,人口61萬 ○青州濟南 人口45萬平原 人口100萬樂安 人口42萬北海 人口15萬東萊 人口48萬齊國(治臨菑),人口49萬 ○荊州南陽(宛、新野、博望都在南陽)人口243萬南郡(江陵、秭歸、當陽、華容、白帝城、襄陽、夷陵都在該郡,後來分別被三國分佔,劉備把白帝城改成永安郡)人口74萬江夏 人口26萬零陵 人口100萬桂陽 人口55萬武陵 人口25萬長沙,人口105萬 ○揚州九江 (壽春、合肥都在該郡)人口43萬丹陽 (秣陵在丹陽郡,既後來的建業)人口63萬廬江 人口43萬會稽 人口48萬,後來吳又分出建安郡吳郡 人口70萬豫章,人口166萬,後來孫策又分出廬陵、鄱陽郡 ○益州漢中 (上庸、西城都在其中)26萬,劉備建了上庸郡,孟達降魏後,為了安置降將,魏分設了新城郡、西城郡,其實這些郡不過一個縣的規模。巴郡 (江州、閬中、涪陵都屬該郡)108萬廣漢 (綿竹、梓潼、葭萌都屬該郡)50萬,後來劉備建立了梓潼、江油等郡。陰平也是從廣漢分置出來的。

蜀郡 (治成都)35萬犍為 ,61萬,劉璋時又分江陽郡牂牁 26萬越巂 62萬益州郡:11萬,治所在滇池永昌 189萬,劉備時又分出了雲南郡 ○涼州隴西 (狄道、臨洮都在該郡)人口3萬漢陽 (冀、上邽、西縣都在該郡)13萬武都 8萬金城 8萬安定 3萬北地 1.8萬武威 3.

4萬張掖 2.6萬酒泉 1.2萬敦煌 2.

9萬 ○幷州上黨 (壺關在上黨)12萬太原 20萬上郡 2.8萬西河 2萬五原 (九原也屬五原)2.3萬雲中,2.

6萬定襄 1.3萬雁門 25萬朔方 0.7萬 ○幽州涿郡 63萬廣陽 (薊,即北京,在該郡)28萬代郡 12萬上谷 51萬漁陽 43萬右北平 5萬遼西 8萬遼東,8萬玄菟 4.

3萬樂浪,25萬 ○交州(孫權時又把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兩個州)南海 25萬蒼梧 46萬鬱林 合浦 8萬交趾 九真 20萬日南,10萬 以上數字是順帝時的人口數字,共計4915萬人口,到桓帝時增加到5648萬,漢末到三國時期連年戰亂,人口急劇下降,到三國末年,魏的人口是443萬,蜀94萬,吳230萬,晉初增長到1616萬,也遠不及動漢時的人口數。 (根據有關資料整理)

三國有哪些州?下轄哪些郡?下轄哪些城?

5樓:小樓

司隸州東漢州名。亦稱司隸校尉部。東漢時轄郡七,縣一百零六。

治所,即州行政機構所在地,在洛陽縣。洛陽故城址在今河南洛陽東北。司隸州的轄境相當於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陝西渭河平原。

青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一,縣六十五。治所臨淄縣,故城址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臨南以東的北部地區。

幽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一,縣九十。治所薊縣,在今北京大興縣西南。轄境相當於今北京市、河北北部、遼寧南部及朝鮮西北部。

徐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五,縣六十二。治所郯縣,在今山東都城縣。

漢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蘇邳縣東。三國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蘇徐州。轄境相當於今江蘇長江以北及山東南部地區。

冀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九,縣一百。治所鄴縣,在今河北臨漳西南。三國曹魏移治信都縣,在今河北冀縣。轄地相當於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北部。

荊州 東漢州名。轄郡七,縣一百一十七。治所漢壽縣,在今湖南漢壽縣北。漢末移治襄陽縣,在今湖北襄樊市。轄境相當於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揚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六,縣九十二。治所歷陽,在今安徽和縣。漢末移治壽春,在今安徽壽縣。轄境相當於今安徽淮河和江蘇長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東部、河南東南部。

兗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八,縣八十。治所昌邑縣,在今山東金鄉西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西南及河南東部。

豫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六,縣九十七。治所譙縣,在今安徽亳州。轄境相當於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東的河南東部,安徽北部。

涼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二,縣九十八。治所隴縣,在今甘肅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三國營魏移治姑臧縣,在今甘肅武威縣。轄境相當於今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陝西西部。

益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二,縣一百一十八。治所雒縣,在今四川廣漢。漢末移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轄境相當於今四川、雲南、貴州大部,及陝西、甘肅、湖北的一小部分。

幷州 東漢州名。轄郡九,縣九十八。治所晉陽,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轄境相當於今山西、內蒙古自治區、河北、陝西的部分地區。

交州 東漢州名。轄郡七,蒼太十六。治所龍編,在今越南河內以北。三國孫吳移治番禺,在今廣東廣州。轄境相當於今廣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區。

雍州 東漢州名。東漢興平元年分涼州和三輔地區置。轄郡九。治所長安,在今陝西西安西北。轄境相當於今陝西中部、甘肅東南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及青海黃河以南的一部分。

西州 即涼州。因地處中原之西部而稱西州。

荊襄九郡

即荊州。荊州曾以襄陽為治所,故以此相稱。東漢初,荊州置七郡,後增置襄陽和章陵二郡。

九郡四十二州

指荊州。按:當為九郡四十二縣。東漢荊州共轄縣實為一百一十七。四十二實為南陽、江夏、襄陽三郡所轄縣數目。

江東八十一州

江東六郡實為九十二縣。

廣州 州名。東吳所置。轄十郡、國。治所番禺,在今廣東廣州南。轄境相當於今廣東、廣西。

蔡頗 即蔡州、穎川。按:蔡州,本漢代汝南郡地,隋代置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縣。二地:處穎水、汝水上游,順二水可達淮河,抵壽春。

隴右 指隴山以西地區,即涼州。相當於今陝西隴縣西部甘肅一帶。

補充 荊州(佔有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長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陽;在今兩湖,兩广部分,河南,貴州一帶)

兗州(今河北省東南部、山東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東北部)

雍州(今陝西中部北部,甘肅東南部除外,青海東南部,寧夏一帶)

青州(東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東的東部一帶)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還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東省東南部和江蘇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東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揚州(北起淮水,東南到海濱,在今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兩省的土地)

涼州(自華山之陽起,直到黑水,應包括今陝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還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誰能給張東漢行政區劃圖,最好到郡

發到你郵箱了,這個是繁體版,注意地名要從右往左讀 求個東漢三國行政區劃圖,看三國時候就知道各個地方是 了 這二個 的解析度還是可以的。你看行不行的 三國州地圖 現在的地圖對比 東漢末年州郡劃分地圖誰有?最好是高清的。歷代版圖 希望對你有幫助 東漢行政區劃的具體區劃 京兆尹治長安 今陝西長安三橋 領1...

赤壁之戰發生在什麼時期?戰國時期?還是東漢末年?哪一方勝利了

漢獻帝建安5年 公元200年 統據北方的袁紹依託自己強大的兵力,與實力明顯弱小的曹操大戰一場,史稱官渡之戰。結果是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曹操 袁紹為了爭奪中原地區的控制權,決 戰勢在必然。袁紹有軍隊數十萬,後方鞏固,兵 精糧足。而曹操能用以抵抗袁紹的軍隊僅一二萬人,且所佔之地戰亂連綿,物資 遠不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