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女牆在古代戰爭中的作用

2022-09-06 19:30:16 字數 5688 閱讀 5343

1樓:匿名使用者

讓防禦方士兵藏身躲避弓箭等拋射類**的襲擊,中間有開孔供向外窺視探查,並可倚之射箭,反擊。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簡單)

有關中國世界遺產的資料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的世界遺產包括:長城、北京和瀋陽的明清皇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泰山、黃龍風景名勝區、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等。

1、長城

1987.12 \2002.11列入文化遺產 列入標準:ⅰⅱⅲⅳⅵ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蹟。

2、北京和瀋陽的明清皇宮

1987.12 \2004.7列入文化遺產 列入標準:ⅰⅱⅲⅳ

包括北京故宮和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區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始建於2023年,至今已600餘年。

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築群,佔地面積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擁有殿宇9000多間,其中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即位、誕辰節日慶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

3、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1987.12 列入文化遺產 列入標準:ⅲⅳ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因本世紀20年代出土了較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聞名於世,尤其是2023年發現了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4、泰山

1987.12 列入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列入標準:ⅰⅱⅲⅳⅴⅵⅶ

包括泰山,岱廟和靈巖寺。泰山,古名岱山,又稱岱宗。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

202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5、黃龍風景名勝區

1992.12 列入自然遺產 列入標準:ⅶ

黃龍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面積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觀集中於長約3.

6公里的黃龍溝,溝內遍佈碳酸鈣華沉積,並呈梯田狀排列,彷彿是一條金色巨龍,並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峽谷等景觀。

6、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1992.12 列入自然遺產 列入標準:ⅶ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北部,連綿超過72 000公頃,曲折狹長的九寨溝山谷海拔4 800多米,因而形成了一系列多種森林生態系統。壯麗的景色因一系列狹長的圓錐狀喀斯特地貌和壯觀的瀑布而更加充滿生趣。

3樓:安巨集偉安瑩

1.明清皇陵

2.天壇

3.頤和園

4.孔廟

5.周口店遺址

6.故宮

7.長城

4樓:匿名使用者

1、頤和園 :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儲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2、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修建前後費時近40年,至秦亡時陵園尚末完全竣工,工程之浩大為史所罕見。在秦始皇陵東l千米處,發掘出作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馬傭坑。

陶傭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態各異,體現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藝水平。

3、泰山又名東嶽,是中國五大名山之一,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山以雄偉壯麗著稱,歷史悠久,地層古老,風光秀麗,瓊閣掩映,文物古蹟眾多。其主峰為玉皇峰,海拔1545米。

4、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5、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風景名勝區範圍154平方千米,區內峰林地貌獨特,座座山峰險峻雄峙,配以變幻莫測的煙雲,使自然美景千變萬化,構成奇、偉、幻、險的奇觀。風景區內共有自然景點400餘處。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四絕」名聞中外,號稱「天下第一奇山」。

長城的資料簡介

5樓:易玉蘭單畫

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

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

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是與埃及金字塔齊名的建築,還是人類的奇蹟。在遙遠的兩千多年前,是勞動人民以血肉之軀修築了萬里長城。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臺,並用城牆連線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長城。它因長達幾萬裡,故又稱作「萬里長城」。

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總佔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可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十分艱難。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甘肅嘉峪關,東至山海關。

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的總長度為8851.8千米,其中人工牆體長度為6259.

6千米,塹壕和天然形成長度為2592.2千米。

更多資訊可以參考

對聯的特點

6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仙人指路

下聯:桃園裡屋舍儼然上聯:雪中送炭,貧困子弟

7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主要表現在結構和語言上。楹聯可稱之為「二元結構」文體。一副標準的對聯,總是由相互對仗的兩部分所組成,前一部分稱為「 上聯」,又叫「出句」、「對頭」、「對公」;後一部分稱為「 下聯」,又叫「對句」、「對尾」、「對母」。

1、兩部分成雙成對。只有上聯或只有下聯,只能算是半副對聯。當然,許多對聯,特別是書寫懸掛的對聯,除了上聯、下聯外,還有橫批。

橫批在這種是對聯中是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往往是對全聯帶有總結性、畫龍點睛或與對聯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個字,也有兩個字、三個字、五個字或七個字的。

2、從語言上看,楹聯的語言既不是韻文語言,又不是散文語言,而是一種追求對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語言。楹聯這種特殊的「語言──結構」方式,完全取決於漢語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質。這種「語言──結構」的獨特性使得楹聯創作在構思、立意、佈局、謀篇上迥異於其它文學形式。

同樣的客觀物件和內容,楹樣總是設法從兩個方面、兩個角度去觀察和描述事物,並且努力把語言「整形」規範到二元的對稱結構之中去。

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 竹子、 木頭、 柱子上的對 偶語句。對聯 對仗工整, 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 孟昶。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

8樓:好男兒志存千里

1.字數相等,斷句一致

2.內容相關,上下銜接

3.詞性相對,位置相同

4.仄起平收,音調和諧

關於馬的諺語

9樓:下無寸土

1、鞭打的快馬,事找的忙人。

2、車有車道,馬有馬路。

3、多下及時雨,少放馬後炮。

4、好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

5、快馬不用鞭催,響鼓不用重捶。

10樓:夢裡心落

【諺語列舉】

1、走馬有個前蹄失,急水也有回頭浪。

2、人是衣裳馬是鞍。

3、快馬一鞭,快人一言。

4、人有錯手,馬有失蹄。

5、小馬兒乍行嫌路窄, 千里騾馬一處牛。

6、一馬不跨雙鞍。

7、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跑得馬。

8、人要煉,馬要騎。

9、馬群賓士靠頭馬。

10、肥了騾子瘦了馬。

11、戰馬拴在槽頭上要掉膘,刀槍放在倉庫裡會生鏽。

12、馬行十步九回頭。

13、臨崖勒馬收韁晚。

14、任它狗兒怎樣叫,不誤馬兒走正道。

15、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16、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17、看不起驢子買不起馬。

18、馬上不知馬下苦,飽漢不知餓漢飢。 馬上摔死英雄漢,河中淹死會水人。

19、馬看牙板,樹看年輪。

20、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發。

11樓:蓋辜苟

關於馬的諺語有:

人是衣裳馬是鞍。

小馬兒乍行嫌路窄。

千里騾馬一處年。

馬上不知馬下苦,飽漢不知餓漢飢。

馬上摔死英雄漢,河中淹死會水人。

馬不打不奔,人不激不發。

馬至灘,不加鞭。

馬行十步九回頭。

馬屁拍在馬腿上。

馬看牙板,樹看年輪。

馬群賓士靠頭馬。

見鞍思馬,睹物思人。

牛頭不對馬嘴。

心急馬行遲。

有財同享,有馬同騎。

任它狗兒怎麼叫,不怕馬兒走正道。

好馬不吃回頭草。

好馬不停蹄,好牛不停梨。

走馬有個前蹄失,急水也有回頭浪。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快馬一鞭,快人一言。

快馬不用鞭催,響鼓不用重捶。

戰馬栓在槽頭上要掉膘,刀搶放在倉庫裡會生鏽。

肥了騾子瘦了馬。

臨崖勒馬收韁晚。

看不起騾子買不起馬。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跑得馬。

望山走倒馬。

慣騎馬的慣跌交。

騎馬坐船三分險。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矮子騎大馬:上下兩難

八匹馬拉不開:難分難解

半天雲裡跑馬:露馬腳

揹著馬桶出差:走到哪兒臭到哪兒

跛子騎瞎馬:各有所長

長頸鹿進馬群:高出了頭

長袍馬褂瓜皮帽:老一套

陳世美做附馬:喜新厭舊

城隍爺的馬:樣子貨

城頭上跑馬:遠兜運轉

船頭上跑馬:走投無路(比喻無路可走,陷入絕境,)戴馬桶坐大堂:贓(髒)官

刀馬旦不會刀槍:待有虛名

刀馬理不會刀槍:笨蛋(旦)

盜馬賊披袈裟:嫁禍於人

毒蛇的牙齒馬蜂針:全是竄

風馬牛:不相及

諺語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言簡意賅的短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

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現成的話。諺語類似成語,但口語性強,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兩個短句。諺語內容包括極廣,有的是農用諺語,如"清明前後,栽瓜種豆";有的是事理諺語,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的屬於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識諺語,如"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類別繁多,數不勝數。

諺語跟成語一樣都是語言整體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但諺語和名言是不同的,諺語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名言是名人說的話。

騎兵在古代軍事上的地位,騎兵在古代戰爭中為什麼有很重要的地位?

騎兵在古代相當於現在的裝甲部隊或是機械化部隊!騎兵主要以集中衝鋒為主,迅速的擊垮對方的陣營,確保後面的步兵迅速的突入,從而擊潰對方!步兵對付騎兵是很困難的,我們歷史上有鉤鐮槍,但是對付深度突入的少量騎兵有用,但是對付大量成群的騎兵就難以應付了!再就是歐洲古戰場通用長槍,再輔以短刀作戰在目前看來還是很...

軍事的價值 在古代戰爭中長城能發揮什麼作用

軍事的價值 在古代戰爭中長城能發揮預警以及限制對方攻擊方向的作用。中國北方一直到大草原,基本上以平原為主,若無長城,少數民族騎兵可以自由選擇攻擊路線,守禦難度巨大,但有長城則不同,以明代為例,長城沿線設立九邊,即遼東 宣府 大同 榆林 寧夏 甘肅 薊州 太原 固原九座重鎮,北方少數民族若想入關劫掠,...

古代戰爭的盔甲可否有一定的作用

冷兵器時代,穿著鎧甲可以有效降低敵人劈 砍 刺 射的殺傷力。在同等打擊專程度下,降低士兵 率。中國屬古代的鎧甲型別主要有 1 金屬類 扎甲 防劈砍良,防穿刺差 鎖子甲 防箭能力強 半板甲 抗劈刺,不抗鈍器擊打,昂貴 沉重,如唐朝明光鎧 歩人甲 宋朝重步兵裝備,防護力強,但很沉重,不利追擊 2 非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