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有多少年曆史急,內蒙古有多少年的歷史

2022-08-19 09:20:18 字數 5080 閱讀 6447

1樓:匿名使用者

剛給你打聽了一下好象是有300多年了!呵呵~~~想知道更多,去買導遊的書上都有呢!

內蒙古有多少年的歷史? 10

2樓:匿名使用者

內蒙古自治區是2023年成立的。你要是蒙古,或者蒙古地區,那麼告訴你:今年是蒙古,the great mongol empire建立800週年紀念日。

成吉思汗在公園2023年統一了蒙古部落,建立了蒙古國。

3樓:

蒙古人活動的年限不算太長,但是蒙古高原上生活這許多的民族,這些民族在長期的成長和融合中,形成了蒙古族,大約在2023年前才形成了今天的蒙古民族。

4樓:微笑緊那羅

「內蒙古」?這各稱法太籠統太模糊,是指內蒙古自治區嗎?2023年建自治區,我國最早的自治區。

5樓:

說仔細一點吧,大家都會幫你的.

呼和浩特市有多長的歷史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呼和浩特市-城市簡介

呼和浩特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塞外古城。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在陰山下築長城,並設雲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縣的古城公社所在地。西漢武帝時,在河套地區興建了一批軍市。

今呼和浩特東郊的塔布託村就留有西漢時期的土城遺址。土城為內外兩重,外城周邊3公里,是座長方形土築小城,為當時的民居及兵營所在地;內 呼和浩特市城為官署駐地。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拔部在北方興起,它的早期都城「盛樂」即在今呼和浩待南面60公里的和林格爾縣境。

隋唐時期,呼和浩特一帶是突厥人的活動範圍。唐太宗貞觀年間,唐軍於雲中大敗突厥於白道(今名蜈蚣壩,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圍地區設立了東、中、西3個「受降城」。

公元10世紀初,契丹人建立了遼國,在此設天德軍及豐州。豐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東南約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明隆慶六年(1572),蒙古土默特部領主阿勒坦汗(俺答汗)來豐州一帶駐牧,不久統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區。

萬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這裡正式築城,城牆用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來。明王朝賜名為「歸化」。此城築成後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為這座城市的主宰。

三娘子力主與明王朝和睦相處,以致蒙漢兩族不用兵革達30年之久。長城沿線的人們為紀念這位草原女傑,將此城稱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軍焚燬。

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王朝為徹底打敗新疆境內之蒙古準噶爾部隊,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築了一道外城,對準噶爾部戰爭勝利後,距舊城2.5公里處又增建一駐防城即新城,並命名為「綏遠城」。清朝末年,將舊城(歸化城)和新城(綏遠城)合併,稱「歸綏」。

2023年,綏遠建省,將歸綏縣城區設為歸綏市,作為省會。日寇佔領期間,曾改稱為「厚和特別市」。2023年,撤消綏遠省建制,組建內蒙古自治區,並將「歸綏」更名為「呼和浩特」,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

呼和浩特市-名稱由來

呼和浩特,蒙古語為青色城市。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蒙古文《俺答汗傳》中。是書載有:

"大名揚天下的聖主俺答汗,在水公猴年(藏曆,即明隆重慶六年,一五七二年),召集舉世無雙的巧工名匠,模仿已失去的大都,在哈 呼和浩特市刺兀那之陽、哈屯河之濱,始建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銀殿的雄壯美麗的呼和浩特。"

"哈刺兀那",蒙古語為黑山,明清著作中又稱作"哈朗兀"、"喀朗烏"、"漠喀喇"等,即今大青山。"哈屯河",為呼市西北烏素圖谷匯流而下的五里沙河,即《綏遠通志稿》中之"札達海河"。《俺答汗傳》中的呼和浩特之稱,是迄今所見最早的記載。

該書約成於1608至2023年間。

2023年瞿九思編撰的《萬曆武功錄》中的《俺答列傳》記載著:明朝為俺答所建之城命名"歸化"。其含義為:

"歸化遠人"或"遠人歸化",明顯地帶有歧視、貶低少數民族的用意。後來明、清的許多著作中,便把呼和浩特稱為"歸化"了。關於城市的確切位置,清顧祖禹編撰的《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

水泉營堡正北三百里,即歸化城。水泉營堡即今山西偏關縣水泉營村。這一記載與《俺答汗傳》所記相符。

2023年張鵬翱出使俄羅斯,他在《奉使俄羅斯日記》中寫道:"抵歸化城,蒙古名庫庫河屯。"這是把呼和浩特與歸化並稱的第一部著作。

2023年範昭逵隨兵部尚書範時崇西行,在所著《從西紀略》中記有:"二十二至二十九計八日,共起居於庫庫河屯即歸化城也。"

從上述各種著作中的記載,完全證實了:歸化城即今呼和浩特的舊城。

呼和浩特的歷史是什麼?

呼和浩特歷史名稱的演變

7樓:愛夏的你呀

呼和浩特過去稱「歸綏」。漢語「歸綏」是「歸化」「綏遠」兩詞的簡稱,是明、清兩朝在呼和浩特建立的兩座軍事要塞,曾駐有**派來的軍隊和管理當地事務的地方行政長官。

明朝大破元朝後,蒙古勢力的殘部退回到草原,各股勢力散落各處,各自為政。2023年,成吉思汗的後裔巴圖孟克重新統一了紛亂的蒙古草原,即位蒙古大汗,史稱「達延汗」。

清代將較早內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稱為「內札薩克蒙古」,將後來陸續歸附的喀爾喀、厄魯特等部稱為外札薩克蒙古,不設札薩克的察哈爾、唐努烏梁海等部稱為內屬蒙古。「內札薩克蒙古」後來演變出「內蒙古」一詞。

歸化城與綏遠城相距不遠,後把它們統稱「歸綏」。「歸化」和「迪化」意思相近,「綏遠」是平定、安撫邊遠地區的意思。2023年,我國**正式把歸綏改稱「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

擴充套件資料

1、蒙古族人的傳統飲食比較粗獷,以羊肉、奶、野菜及麵食為主要原料。烹調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以烤最為著名。

2、蒙古包一詞來自於滿族人對蒙古族住所的稱呼,是遊牧生活的產物。

3、蒙古族傳統宗教活動,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頭、土塊、柳條等壘築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無邊草原上建立起來的能識別方向、道路、邊界的標誌,後成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

8樓:匿名使用者

呼和浩特地區建城史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紀,至今已有2023年的歷程。

公元前475年,我國曆史進入了諸侯爭雄的戰國時期,趙國攻佔了呼和浩特地區,並在這片土地上修長城,築城池。據史籍《虞氏記》載:「趙武侯自五原、河曲築長城,東至陰山。

又於河西造大城,一箱崩不就,乃改卜陰山河曲而禱焉。晝見群遊於雲中,徘徊經日,見大光在其下,武侯曰:『此為我乎』!

乃即於其處築城,今雲中城是也」。文中所說趙武侯所築雲中城就是今天呼和浩特西南42公里處古城鄉的古城。可見,城市選址的主導因素是軍事和政治需要。

古城為方形,周長8公里,面積約4平方公里。雲中城是呼和浩特市的建城之始,不僅年代久遠,而且也是呼和浩特地區早期佔地面積最大的一座古城。

漢代呼和浩特地區古城有三十餘座,城市設施較完善。從出土文物及古城遺址發現,這些古城形狀相仿,建築風格相同,大部分有內外兩城,城內建有官署、廟宇、民居、作坊、糧倉、街道等。城外有墓地。

有的城市還附有甕城,城障,烽燧等軍事設施,呈棋盤式的規劃模式。

隋唐時期,中國封建社會「裡坊制」城市形態形如「萊畦」發展到了頂端,這種城市形態也影響著呼和浩特城市形態的發展。

公元920年(遼神宗五年),在呼和浩特地區設天德軍和豐州城。豐州城故址在現呼和浩特市東郊9公里處的白塔村北,是當時豐州灘上最著名的一座城市。自建城後,遼金元三代沿用,長達450餘年之久。

豐州城,呈方形,面積約為1.3平方公里。城牆由夯土築成,高達8米。

沿城牆築有馬面和角樓。四面設城門,並築有甕城。人口最多時達到10萬居民。

根據考古發掘證實,當時城市的建築佈局是仿照唐代中原地區的城市形制建造的。按照唐代城市的「裡坊制」,城內分別建有許多整齊劃一的城市坊區。城市平面由東北坊、東南坊、西南坊和西北坊組成,名勝古蹟萬部華嚴經塔位於西北坊內。

當時的官衙府第、店肆民宅、各色作坊以及僧道寺觀等都排列有序地分佈在各坊之內。金代承襲了遼代的城市佈局,也不可避免地在前代中原城市留下的遺痕裡融入了新入主的民族帶來的地方特色。

頻繁的戰亂以及不活躍的城市經濟,使這一時期的城市形態突出了軍事防禦的需要,強調對內的集中控制和等級身份的劃分。用不同的「牆」進行隔離,用追求等級觀念的思想來規劃城市,以實現上述功能需求,是再好不過的方式。同時,在平面上而不是在起伏的曲面上構築牆體和規劃街道,當然,最容易選擇的設計方案就是直線正交。

於是,在坊牆約束下的城市大多呈現棋盤網格的形態。

元朝豐州經濟、文化及手工業生產又得到進一步發展。城坊制解體,封閉的城坊逐漸被開放式的街巷取代。城市佈局出現了新的變化。

在豐州古城的遺址內的千年古塔———「萬部華嚴經塔」,還詳實記錄了當時豐州城內的30餘條街巷和城郊40多個村莊的名稱。

明清時期,呼和浩特地區最著名的城市是明代的歸化城和清代的綏遠城。歸化城位於今呼和浩特市舊城區的玉泉區境內。該城始建於公元2023年。

最初的歸化城,佔地面積很小,城圍僅2.4裡、城垣也高不過10米。只有南北二個城門。

清代中期後,歸化城的內城逐漸成為官署衙門的所在地。外城,則主要是蒙漢官吏的住宅區。而一般平民的住宅、市肆、作坊等多散居在外城的城區周圍。

尤其是南門外一帶最為集中。這裡是當時最繁華的地方,也是歸化城的商業區和召廟寺院最集中的地區。自乾隆年後,歸化城又曾多次重修和擴建。

逐步發展成一座聞名塞外的歷史名城。

綏遠城是仿照北京城的形制建造的,最初的綏遠城,完全是一座駐軍的城堡。城內街道整齊、佈局合理。全城共有大小街巷50餘條。

以鐘鼓樓為中心,分出通向東南西北四城門的四條主幹大街。在四條大街的兩旁又延伸出若干條整齊的小街小巷,構成了一個棋盤式的圖形。

到清代末期時,綏遠、歸化這兩座姊妹城形成了東西相望的城區格局。這一格局也最終奠定了呼和浩特市近百年來一直到今天城市發展的基礎。

呼和浩特的歷史古城,大多是按照一定規劃思想建造的,據科學考古和史料查證從春秋戰國的城市一直到明清時代,為地區統治中心和軍事重地。城市形態基本上遵循了中國儒家傳統思想,因而一脈相承,由於所處於中原農業和北方遊牧民族畜牧業過渡地帶,同時又融合較濃郁的少數民族地方文化特色。明清以前,經濟較原始,城市形態簡單,政治內容突出,城市形態為「向心」集中式。

隨著商業的發展,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商業的作用和影響逐漸顯露出來,城市的發展機制發生了變化。改變了傳統的市坊制度和日中為市的限制,建有歸化城,它與後建的綏遠城遙相呼應,形成姊妹城。

在全國城市演化大的格局下,呼和浩特城市也隨之經歷了頻繁的政治動亂與戰爭,興盛與衰敗,民族的遷徙和融合,城市形態也隨中原格局而建立,同時又融入遊牧民族的文化內容。正是由於城市發展歷史原因,奠定了城市現在空間形態的發展基礎。

內蒙古的歷史沿革,請教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的歷史沿革的歷史沿革

30 50萬年前,呼和浩特地區就有人類生息。夏商周三代,北方許多遊牧部落在此活動。戰國趙武靈王於陰山河曲築雲中城 遺址在托克托縣古城村西 秦置雲中郡,治在雲中城。漢仍置雲中郡,高帝六年 前201 分雲中郡增設定襄郡,建成樂城為郡治 遺址在和林格爾縣上土城村北 魏設雲中縣。魏齊王年間 240 254 ...

內蒙古呼和浩特有哪些好的拉丁舞藝考培訓機構

北京千夜舞蹈,專門做拉丁舞藝考培訓,總部在北京,全國各地都開設有分校,方便選擇離你近的校區去上課,世資團隊也很強大,教課質量非常高。讓你有更大的機率考入名校。拉丁舞藝考培訓機構有哪些?目前的舞蹈藝考培訓班魚龍混雜,選擇需謹慎,如果是為了參加藝考,還是去北京學吧,相對比其他地方的藝考培訓機構,師資,教...

足球有多少年曆史了,足球有多少年曆史?

12世紀初,英國開始有了足球賽。比賽是娛樂活動,一年兩次,一般在兩個城市之間舉行。主持人把球往空中一拋,比賽就算開始。雙方就會一捆而上,大叫大喊,又踢又抱,哪一方能將球踢進對方的鬧市區,哪一方就算勝利。如果球中途竄入居民屋裡,運動員也就一窩蜂的衝進去亂打亂踢,常常把屋裡的東西砸得稀巴爛,房主只好自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