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裡面和尚歸天叫什麼佛教裡面和尚歸天怎麼講

2022-05-29 04:15:13 字數 4486 閱讀 7268

1樓:罪惡愚夫

圓寂。個人理解就是迴歸圓滿寂靜的意思。圓滿就是不增不減,寂靜就是心無雜念。純粹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喜勿噴。

2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佛才能叫圓寂,即涅槃,

如果沒有天眼,人家和尚下地獄了,

你卻說圓寂,即是大妄語,打誑語,也是有罪的。

3樓:一向專念生極樂

阿彌陀佛

佛教出家人去世,一般可以乘坐,安詳示寂,舍報生西,示寂,圓寂等。

火化叫茶毗

淨空法師---所以「圓寂」是活的時候證得的,不是死了證得的。一死了就完了,為什麼?智慧也得不到了,福報也得不到了。

必須活著證得,死的時候才能稱「圓寂」、才能說「入般涅槃」。

「賢首心經略疏曰:『涅槃。此雲圓寂。謂德無不備,稱圓。障無不盡,名寂。』」

「障」是障礙、是迷惑、是煩惱,統統斷盡了,全都放下了。放下叫「寂」。「德」是智慧、福德,包括相好。

《華嚴經》上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歸納為這三大類,智慧、福德、相好。歸納三大類,全都包括了,這叫「圓」。

「圓寂」的意思要懂,現在很多人看到「圓寂」:圓寂是什麼?死了叫圓寂。

死了叫圓寂的話,哪個不死?不個個都圓寂了!活的時候沒有智慧、沒有福報,死了之後,智慧福報就滿足了嗎?

這是誤會,很大很大的誤會。所以「圓寂」是活的時候證得的,不是死了證得的。一死了就完了,為什麼?

智慧也得不到了,福報也得不到了。必須活著證得,死的時候才能稱「圓寂」、才能說「入般涅槃」。這是佛學專門的術語,要解釋清楚,不能產生誤會。

「證圓寂已。」

真正證得了。

佛教中和尚又叫什麼

4樓:智靈學子

和尚是中國人的叫法。和,為三界統稱,尚,乃至高無上的意思,「和尚」之稱華藏世界只有釋迦能稱得,但後世確把比丘都稱為和尚了,也許是因為釋迦涅磐之後,在世比丘為世間第一福田的緣故吧。和尚一詞,純由於西域語言的音轉而來,在印度,通稱世俗間的博士為「烏邪」,到了于闐國則稱和社或和□(khosha),到了中國則譯成了和尚(見寄歸傳及祕藏記本)。

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雜阿含卷九.二五三及二五五等。)可見和尚一詞,並非佛教的專有名詞,但在佛教,確有它的根據,佛教的律藏,稱剃度師及傳戒師為鄔波馱耶( upadhyaya),「和尚」一詞,就是根據這個而來,「和尚」一詞,更是漢文的訛誤,最早見於漢文中的,可能是石勒崇信佛圖澄而號佛圖澄為「大和尚」。但在律中往往不用和尚,而用「和上」以別於流俗的訛誤,因為,依照鄔波馱耶的原意,應當譯為親教師,也唯有受了比丘戒十年以上,並且熟知比丘及比丘尼的二部大律之後,才有資格為人剃度、為人授戒、而被稱為鄔波馱耶。

這既不同於印度俗稱博士的烏邪,更不同於中國誤傳的和尚——老僧是老和尚,小沙彌是小和尚,乃至阿毛阿狗恐怕長不大,也可取名叫和尚。在佛教的律制中,初出家的,叫做沙彌(意思是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生年滿二十歲,受了比丘戒,稱為比丘(意思是乞士——上乞佛法,下乞飲食。中國人誤傳為「德比孔丘,故稱比丘」,那也是笑話)。

受了比丘戒的五年之內,不得做出家同道之師;五年之後,若已通曉戒律,始可以所學的特長作師,稱為軌範師,梵語叫做阿□梨耶,受人依止,教人習誦;到了十年之後,可作親教師;到了二十年之後,稱為上座;到了五十年以上,稱為耆宿長老。

5樓:

比丘:梵文bhikkhu,又作比呼。意譯乞士、董士、破煩惱、除饉。滿二十歲,受了具足戒的男子稱作比丘(俗稱和尚)。比丘需守二五六條戒律。

佛教中和尚的法號稱呼

6樓:由恨雲表旻

佛教中和bai尚的法號稱呼有「du

佛教中說的天是什麼意思?

7樓:每日修一善

佛教中說的天,是以福德和禪定的層次劃分的。二十八層天,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層次的福報和生活狀態。好比人間的人也分三六九等相似。

以下是二十八天**:

8樓:愛裂空座

指的是天道眾生所在的世界,既是層,也是段位,一般越高的天,境界也越高(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例外)

佛教裡面,和尚們說的戒嗔的嗔是什麼意思啊??

9樓:小宇宙

不好意思bai!看了以上的回答du我實在啼笑皆非,但也非zhi常理解樓上dao兩位的感受。和尚,回或者說出家人,不結婚答

10樓:大愛御姐

嗔是佛教所說來的根本源煩惱之一,與貪

和痴一起bai被稱為「du三毒」。 嗔的產生與作用zhi與貪正dao好相反。貪是由對事物的喜好而產生無厭足地追求、佔有的心理慾望,嗔卻是由對眾生或事物的厭惡而產生憤恨、惱怒的心理和情緒。

佛教認為對違背自己心願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會使眾生身心產生熱惱、不安等精神作用,對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敵。對佛教修行所言是這樣,如果是對他人或社會而言,則嗔的危害更大。

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會發生爭鬥,或導致互相殘殺,輕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則使整個社會,乃致使整個國家陷入災難.

11樓:格子控

和尚 簡而鹽之是老師的意思 戒嗔是戒掉嗔恨 怨怪

12樓:西窗月照

在佛教裡面,

復指的制是三毒之一。三毒的解釋如下: 毒者毒害也。謂貪嗔痴皆能破壞出世善心,故名毒也。 [

一、貪毒],引取之心,名之為貪。若以迷心對一切順情之境,引取無厭,是名貪毒。 [

二、嗔毒],忿怒之心,名之為嗔。若以迷心對一切違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嗔毒。 [

三、痴毒],迷惑之心,名之為痴。若於一切事理之法無所明瞭,顛倒妄取,起諸邪行,是名痴毒。 由:【《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13樓:手機使用者

和尚說 的 戒嗔 就是少跟別人吵架啊

佛教中,和尚、阿闍梨、羅漢、菩薩、佛的稱謂代表什麼意思?

14樓:大阿彌佗佛

和尚是梵語,漢語是親教師(親自教我佛法的老師)。出家在家皆可稱。

阿闍梨是軌範師(這人的言行可作人的模範),在家出家皆可稱。

羅漢(阿羅漢),放下我執,證得出世間道果的聖人,不再六道輪迴。

菩薩(全稱菩提薩埵),果位比阿羅漢,聲聞緣覺高,比佛陀低。

佛(佛陀耶),證得了宇宙人生的一切真理,斷除了一切煩惱的大覺悟者。

15樓:

出家後授具足戒方能稱得上和尚,其他四種稱呼是修行到一定境界的方便稱呼。緣起即放下,放下即緣起,佛法只能親身體證!

16樓:匿名使用者

後面三個是修煉圓滿後的果位稱呼。

師傅(和尚)叫我天天反覆、重複不停的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請問這叫什麼?請問這是什麼意思?

17樓:匿名使用者

從字面上理解是「尊敬的無量光佛」的意思,還有一說將南無翻譯為「皈依」。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接引佛,在佛教中具有極大聲望,曾經發了大願要將世人渡到美好的西方極樂世界,只要念他的佛號就有一定功德。淨土宗認為每天念阿彌陀佛是最快並且是最容易成就的方法。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樣做也是有好處的,因為反覆念阿彌陀佛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念上,這樣就不會有太多的時間去妄想,最佳的境界是可以達到一心不亂的,這樣能夠減少煩惱,收攝內心。

還有不太明白的可以追問,竭盡所能解答。

18樓:十魯路楚

「南無」,是梵文的音譯,讀作那謨,亦有譯作「南謨」、「那謨」等。意為致敬、歸敬、歸命。

「阿彌陀佛」,是梵文的音譯。大乘教佛名。據說阿彌陀佛原為國王,後放棄王位,出家為法藏比丘後,發了四十八個願,而成正覺。

「南無阿彌陀佛」系佛教術語,意思是「向阿彌陀佛歸命」。誦讀此語即謂「唸佛」。

「阿彌陀佛」翻成中國話,「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就是無量覺的意思。無量覺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覺。

19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南無是皈依的意思,阿彌陀佛的阿代表無、彌陀代表量、佛代表覺悟。阿彌陀佛就是無量覺的意思。

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身心徹底皈依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一直念就能夠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做佛去了……

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20樓:偉亮廣告

南邊沒有佛 , 念這個沒用,檢視世界宗教史只有天主教神蹟很多,很多人信了一輩子佛,信天主教去了,因為真實,不是念一下佛號就有用的,需要真正的認識天主 偉亮標識值得信賴

佛教裡大和尚跟法師有什麼區別

21樓:聖智居士

大和尚是對那些有道行、德行的和尚的尊稱!

法師是指專門講經的和尚尊稱為法師,同樣的道理,專門參禪的和尚就叫禪師。

22樓:

法師只有在遊戲或者電影裡出現,現實怎麼可能出現

佛教中天道天人有些什麼富可以享,佛教裡面天道的天人的樣子是白種人黃種人還是黑種人?

人類嚮往的一切福報都能實現吧,如長壽 漂亮 物質享受 隨心所欲等 天道天人眾神福報廣博 但終有享盡之時 耽溺享福 福報終盡就會墮落 不究竟 簡單說,想啥來啥 要啥有啥!那為什麼有人說什麼佛教說老天爺屬於天道天人受盡一樣會死?這不是有人說,而是佛經上的記載。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了n遍了!我覺得您要麼就是...

佛教裡面幾個問題真修行來回答,佛教現在確實已經變味,真正修行的人還有幾個

當年天親菩薩以非常之辯才誹謗大乘佛法,最後知道錯了便要割自己的舌頭,他哥哥就說了你用它來讚歎大乘佛法啊,於時天親菩薩把以前的著作全燒了,改為讚歎大乘佛法,這樣就把以前所有的罪業都化解了!因此你也可以這樣做,雖然暫時刪除不了文章,但遲早會消失的,而你懺悔向佛的心確是健康發展的,所以只要以後多發一些讚歎...

佛教中迴向與懺愧有什麼區別,1 佛教裡面的發願文,懺悔文,迴向文有什麼區別? 2 各自有什麼作用? 3 每天都要念嗎?念幾遍?

迴向可以理解把功德給別人,說迴向極樂淨土是病句,應該說迴向發願求生極樂淨土,如果是迴向極樂淨土,應該是迴向極樂淨土的眾生,措辭要準確,這也是在持不妄語的戒律。懺悔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覺得過去做錯了,心生了一種或羞恥 或後悔的情感,第二,是做出了改變,如果只是敘述自己的過錯,說我要改了,這就不是在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