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不如地利的下一句是什,「天時不如地利」的下一句是什麼?

2022-05-25 15:20:24 字數 1665 閱讀 7080

1樓:沒沒曾經擁有

孟子·公孫丑下

【原文】: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

2樓:匿名使用者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裡之城,七裡 之郭②,環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 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6)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7)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8)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9)不戰,戰必勝 矣。」

【註釋】

①天時、地利、人和:《苟子·王霸篇》說:「農夫樸力而寡能,則上不 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

」苟子所指的「天時」指農時, 「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而孟子在這裡所說的「天時」則 指尖兵作戰的時機、氣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險要,城池堅固等;「人和」則指人心所向,內部團結等。②三裡之城,七裡之郭:

內城叫「城」,外城 叫「郭」。內外城比例一般是三裡之城,七裡之郭。③池:

即護城河。 ④兵:**,指戈矛刀箭等攻擊性**。

革:皮革,指甲冑。古代甲冑確 皮革做的,也有用銅鐵做的。

(5)委:棄。(6)域民:

限制人民。域,界限.(8)畔:同「叛」。

(9)有:或,要麼。

【譯文】

孟子說:「有利的時機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勢不 如人的齊心協力。一個三裡內城牆、七裡外城牆的小城,四面圍 攻都不能夠攻破。

既然四面圍攻,總有遇到好時機或好天氣的時 候,但還是攻不破,這說明有利的時機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另 一種情況是,城牆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冑不是 極利和堅固,糧草也不是不充足,但還是棄城而逃了,這就說 明有利的地勢不如人的齊心協力。所以說:

老百姓不是靠封鎖邊 境線就可以限制住的,國家不是靠山川險阻就可以保住的,揚威 天下也不是靠銳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擁有道義的人得到的幫 助就多,失去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少。幫助的人少到極點時,連 親戚也會叛離;幫助的人多到極點時,全人下的人都會順從。

以 全天下人都順從的力量去攻打連親戚都會叛離的人,必然是不戰 則已,戰無不勝的了。」

「天時不如地利」的下一句是什麼?

3樓:臭臭vs小怪獸

地利不如人和。

作品名稱:天時不如地利

作品別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創作年代:春秋戰國

作品出處:《孟子·公孫丑下》

文學體裁:文言文

原文: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翻譯:孟子說:「得到適宜作戰的時令、氣候比不上得到有利於作戰的地形重要,得到有利於作戰的地形又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團結重要。 」

它山之石下一句是什麼,他山之石的下一句是什麼?

它山之石 下一句是 可以攻玉。出自 詩經 小雅 鶴鳴 全文如下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魚潛在淵,或在於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擇。它山之石,可以為錯。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於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 別的山上的石頭,可以琢磨玉...

「視而不見」的下一句是什么,「視而不見」的下一句是什麼?

原創成語最早出自老子的 道德經 第十四章 視而不見,名曰夷 聽之不聞,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這就是說,看它看不到,名稱叫做 夷 聽它聽不到,名稱叫做 希 捉它捉不到,名稱叫做 微 這三種情況不能夠推究,所以它們混合而為一體。因此,從客觀上來講,儒家 禮記 大學 的出處...

細水長流,下一句是什麼,「細水長流」的下一句是什麼?

下一句是 明月依舊星漸稀。這句話原文是 青山不改水長流,明月依舊星漸稀。出自白居易的 離別 與白居易的 長恨歌 細水長流 的下一句是什麼?細水長流 的下一句是 則能穿石 演變 細水長流 是後人根據 小水長流 演變而來的。出自 清 翟灝 通俗編 地理 原句 汝等常勤精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