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孟子》這本書的介紹,孟子這本書的簡介

2022-05-25 14:05:17 字數 4450 閱讀 6241

1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皺國(今山東皺縣東南人),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約百年左右。關於他的身世,流傳下來的已很少,《韓詩外傳》載有他母親「斷織」等故事,《列女傳》載有他母親「三遷」和「去齊」等故事,可見他得力於母親的教育不少。據《列女傳》和趙岐《孟子題辭》說,孟子曾受教於孔子的孫子子思。

但從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他「受業子思之門人」,這倒是有可能的。無論是受業於子思也罷,孟子的學說都受到了子思的影響。

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為一派,這就是後世所稱儒家中的思孟學派。

和孔子一樣,孟子也曾帶領學生遊歷魏、齊、宋、魯、滕、薛等國,並一度擔任過齊宣王的客卿。由於他的政治主張也與孔子的一樣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鄉聚徒講學,與學生萬章等人著書立說,「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今天我們所見的《孟子》七篇,每篇分為上下,約三萬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但《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比現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趙岐在為《孟子》作注時,對十一篇進行了鑑別,認為七篇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為偽篇。東漢以後,這幾篇便相繼亡佚了。

趙岐在《孟子題辭》中把《孟子》與《論語》相比,認為《孟子》是「擬聖而作」。所以,儘管《漢書·文藝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但實際上在漢代人的心目中已經把它看作輔助「經書」的「傳」書了。漢文帝把《論語》、《孝經》、《孟子》、《爾雅》各置博士,便叫「傳記博士」。

到五代後蜀時,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書十一經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這可能是《孟子》列入「經書」的開始。後來宋太宗又翻刻了這十一經。到南宋孝宗時,朱熹編《四書》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元、明以後又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更是讀書人的必讀書了。

歷代為《孟子》作註釋比較重要的有東漢趙岐的《孟子》注和宋代朱熹的《孟子集註》。清代的焦循總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撰成《孟子正義》一書,是集大成的著作。

孟子生活的戰國中期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為變亂,社會更加動盪不安。同時,思想也更加活躍正當「百家爭鳴」的時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繼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發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學術思想。

同時,在與墨家、道家、法家等學派的激烈交鋒中,孟子維護了儒家學派的理論,也確立了自己在儒學中的重要地位,成為僅次於孔子的正宗大儒。隨著儒家地位的不斷提高,孔子被尊為「聖人」,孟子也被稱為「亞聖」。

與論語一樣,《孟子》也是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但它比《論語》又有明顯的發展。《論語》的文字簡約、含蓄,《孟子》卻有許多長篇大論,氣勢磅礴,議論尖銳、機智而雄辯。如果說《論語》給人的感覺是仁者的諄諄告誡,那麼《孟子》給人的感覺就是侃侃而談,對後世的散文寫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樓:亂⑤椿ツ萩

孟子(約前372~前289),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軻,鄒(今山東鄒城市)人。約生於周烈王四年,約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

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樑(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

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最後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這本書的簡介

《孟子》簡介

3樓:

孟子童年

孟子名軻,鄒(今山東 鄒城市)人,三歲時父親逝世 ,孟子便與母親 相依為命 。孟母非常疼愛自己的兒子 ,曾經為了替孟子找一 個舒適的學習環境而三次搬家 ,最後搬到學宮附近。孟子自 小便受嚴格的管教,據說他自從搬到學宮附近,便十分認真讀 書,稍大一點,孟子變得十分貪玩。

孟母便剪斷織機上的麻 布,她要孟子勤奮讀書,要不然將會像那塊麻布般,變成一 團廢物。孟子牢記母親的教誨立志成材。

孟子青少年

孟子長大後,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於是決定離開鄒國到孔子的家鄉魯國深造,其老師正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徒弟。通過學習,孟子認為孔子是有 人類以來最偉大的人,於是他立志發展孔子的思想。

孟子晚年

孟子醉心研究,終於名聲大噪,鄒國和魯國國君也時常向他請教都治國之道 。可惜鄒、魯這樣的小國,很難實施孟子「仁政」的抱負。他決定帶著學生到東方大國齊國去。

但是齊國所採取的是鍛鍊精兵使國家更為富強的政策,對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後,孟子來到膝國,膝國太子對孟子的 「仁政」十分感興趣,於是孟子便 在膝國實行他「仁政」的思想。遺憾的是,膝國是個小國,時時有被滅亡的危險,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

孟子於是到其他國家宣揚他的「仁 政」思想。 可是沒有一位君主願意實施他的政策。孟子放棄繼續宣揚仁政的念頭,決心寫書建立學說。

4樓:銀西歲

孟子曰前372,到前289,名軻 鄒人(金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

5樓:巢珠佩

《孟子》是墨家老子所寫,記錄瞭如何「依法治國」

6樓: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皺國(今山東皺縣東南人),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約百年左右。關於他的身世,流傳下來的已很少,《韓詩外傳》載有他母親「斷織」等故事,《列女傳》載有他母親「三遷」和「去齊」等故事,可見他得力於母親的教育不少。據《列女傳》和趙岐《孟子題辭》說,孟子曾受教於孔子的孫子子思。

但從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他「受業子思之門人」,這倒是有可能的。無論是受業於子思也罷,孟子的學說都受到了子思的影響。

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為一派,這就是後世所稱儒家中的思孟學派。

和孔子一樣,孟子也曾帶領學生遊歷魏、齊、宋、魯、滕、薛等國,並一度擔任過齊宣王的客卿。由於他的政治主張也與孔子的一樣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鄉聚徒講學,與學生萬章等人著書立說,「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今天我們所見的《孟子》七篇,每篇分為上下,約三萬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但《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比現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趙岐在為《孟子》作注時,對十一篇進行了鑑別,認為七篇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為偽篇。東漢以後,這幾篇便相繼亡佚了。

趙岐在《孟子題辭》中把《孟子》與《論語》相比,認為《孟子》是「擬聖而作」。所以,儘管《漢書·文藝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但實際上在漢代人的心目中已經把它看作輔助「經書」的「傳」書了。漢文帝把《論語》、《孝經》、《孟子》、《爾雅》各置博士,便叫「傳記博士」。

到五代後蜀時,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書十一經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這可能是《孟子》列入「經書」的開始。後來宋太宗又翻刻了這十一經。到南宋孝宗時,朱熹編《四書》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元、明以後又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更是讀書人的必讀書了。

歷代為《孟子》作註釋比較重要的有東漢趙岐的《孟子》注和宋代朱熹的《孟子集註》。清代的焦循總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撰成《孟子正義》一書,是集大成的著作。

孟子生活的戰國中期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為變亂,社會更加動盪不安。同時,思想也更加活躍正當「百家爭鳴」的時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繼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發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學術思想。

同時,在與墨家、道家、法家等學派的激烈交鋒中,孟子維護了儒家學派的理論,也確立了自己在儒學中的重要地位,成為僅次於孔子的正宗大儒。隨著儒家地位的不斷提高,孔子被尊為「聖人」,孟子也被稱為「亞聖」。

與論語一樣,《孟子》也是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但它比《論語》又有明顯的發展。《論語》的文字簡約、含蓄,《孟子》卻有許多長篇大論,氣勢磅礴,議論尖銳、機智而雄辯。如果說《論語》給人的感覺是仁者的諄諄告誡,那麼《孟子》給人的感覺就是侃侃而談,對後世的散文寫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孟子》這本書的介紹

有關《孟子》的簡介?

7樓:搬磚人

哦,這個啊,你問我啊

孟子一書簡介

8樓:濮陽靈波須璐

《孟子》記載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對話體著作。筆帶鋒芒,常用誇張、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強說服力,是先秦極富特色的散文專集。

《孟子》文章給人印象最深的,首先是它的雄辯色彩。這特點,一是把握對方心理,循循善誘,引導對方不知不覺投入自己設定的陷阱中來,使對方心悅誠服;二是氣勢豐沛,是非鮮明,一旦對方被納入陷阱,便鋪張揚厲,縱橫恣肆,步步緊逼,不給對方辯駁的機會。其次是善於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說理。

《孟子》這本書講了什麼?

9樓:一直向北

應該是孟子語錄吧……

父與子這本書的人物介紹父與子這本書的簡介要求600個字已上

1 巴扎羅夫 巴扎羅夫是平民知識分子的典型,是 新人 的形象,他性格的突出特徵是具有鮮明的革命色彩,他是精神上的強者。他充滿自信,生氣勃勃,具有銳利的批判眼光。他和阿爾卡狄家的僕人們和睦相處,並不妨礙他批判老百姓的落後迷信。他的精神力量和批判鋒芒集中表現在他與巴威爾的論戰上。巴扎羅夫是行動的巨人,他...

誰有《圍城》這本書的詳細介紹?

請問 圍城 這本書的主要意義有什麼嗎?圍城。是一部現實主義的佳作。圍城 困境是貫穿於人生各個層次的。圍城 主要想表達的是 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其間交織著芹耐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嫌仿春痛苦,執著與動搖 這一切構成的人生萬事。圍城 困境告訴我們人生...

戰馬這本書的感受,戰馬這本書的感受80 100字

戰馬 是一部出色的作品,作者以一戰為題材,講述了一個人與動物之間關於勇氣 忠誠 和平與愛的非凡故事。一匹棗紅色的小馬,它本來有媽媽的呵護,而它卻被主人賣給了一個酒鬼,酒鬼的兒子艾伯特,非常喜歡這匹漂亮的馬,他給這匹小馬取名喬伊,並跟這匹馬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之後喬伊和艾伯特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