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去了麥加了嗎,鄭和下西洋的路線?

2022-04-02 23:21:49 字數 2924 閱讀 7650

1樓:瘋狂的王老闆

到過的,不記得是在**看到的,去聖城朝聖一直以來都是他的心願,一直等到最後一次下西洋才帶病如了願,結果在回來的路上因病逝世。

鄭和下西洋的路線?

2樓:匿名使用者

1、第一次

在三佛齊舊港,鄭和招諭當地海盜陳祖義,陳祖義詐降,圖謀襲擊鄭和船隊。鄭和擊敗了他,殺敵五千餘人,燒燬敵船十艘,俘獲敵船七艘,生擒陳祖義等三人。其後,鄭和任命廣東華僑施進卿為舊港之主。

巨港,,原稱舊港。印度尼西亞城市,南蘇門答臘省首府,蘇門答臘島南部最大港口與**中心。

2、第二次

鄭和船隊在永樂五年(2023年)奉命出發,訪問了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暹羅(今泰國)、爪哇和蘇門答剌北部,然後再一次駛往印度洋,以柯枝和古裡為目的地。

占城,位於中南半島東南部,北起今越南河靜省的橫山關,南至平順省潘郎、潘裡地區。

暹羅,是中國對現東南亞國家泰國的古稱。

爪哇,指爪哇島,屬於印度尼西亞,是該國的第四大島嶼,首都雅加達便位於爪哇島的西北岸。

柯枝,故地在今印度西南部的柯欽一帶,是航道要衝和重要港口。

3、第三次

領官兵二萬七千餘人,駕駛海舶四十八艘,從太倉劉家港啟航,敕使占城,賓童龍,真臘,暹羅,假裡馬丁,交闌山,爪哇,重迦羅,吉里悶地,古裡,滿剌加,彭亨,東西竺,龍牙迦邈,淡洋,蘇門答剌,花面,龍涎嶼,翠蘭嶼,阿魯,錫蘭,小葛蘭,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蘇祿等國。

賓童龍,是存在於中南半島上的一個古代王國,其境在古代占城國的南部地區,即今越南南部的順海省北部和富慶省南部一帶,其港口在巴達蘭角一帶。

真臘為中南半島古國,其境在今柬埔寨境內,是中國古代史書對中南半島吉蔑王國的稱呼。

馬六甲王朝是於2023年由拜裡米蘇拉蘇丹所建立的王國,中國明代稱為滿剌加國。

彭亨州是西馬來西亞最大的州屬,州首府為關丹,皇城位於北根。

淡洋,古地名。故址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塔米昂一帶。

4、第四次

出使滿剌加,爪哇,占城,蘇門答剌,柯枝,古裡,南渤裡,彭亨,吉蘭丹,加異勒,勿魯謨斯,比剌,溜山,孫剌等國。

吉蘭丹是馬來西亞在馬來半島東海岸的其中一個州屬。

加異勒,今印度半島南端東岸。

溜山就是古代中國對馬爾地夫的稱呼。

5、第五次

鄭和奉命在柯枝詔賜國王印誥,封國中大山為鎮國山,並立碑銘文。忽魯謨斯進貢獅子、金錢豹、西馬;阿丹國進貢「麒麟」;祖法爾進貢長角馬;木骨都束進貢花福鹿、獅子;卜剌哇進貢千里駱駝、鴕雞;爪哇、古裡進貢麾裡羔獸。

3樓:匿名使用者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2023年7月11日)從南京龍江港啟航,經太倉出海,永樂五年九月初二(2023年10月2日)回國。第一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800人

鄭和第二次下西洋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2023年10月13日)出發,到達汶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錫蘭山迎請佛牙,隨船帶回,永樂七年夏(2023年)回國。第二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000人。

鄭和第三次下西洋

永樂七年九月(2023年10月)從太倉劉家港啟航,姚廣孝、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到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永樂九年六月十六(2023年7月6日)回國。

鄭和第四次下西洋

永樂十一年十一月(2023年11月)出發,隨行有通譯馬歡,繞過阿拉伯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迪,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2023年8月12日)回國。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第四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670人。

鄭和第五次下西洋

永樂十五年五月(2023年6月)出發,隨行有蒲壽庚的後代蒲日和,途經泉州,到占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2023年8月8日)回國。

鄭和第六次下西洋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2023年3月3日)出發,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風恬浪靜」,中道返回,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2023年9月2日)回國。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

鄭和第七次下西洋

寶船從龍江關出水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2023年1月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返航後,鄭和因勞累過度於宣德八年(202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裡去世,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202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550人。

4樓:果實課堂

你知道鄭和下西洋的過程路線嗎

5樓:鎮海老胡

明朝劉大夏一把火把鄭和的資料燒了。現在的路線圖與海上絲綢之路高度重合,多半是後人猜測的。

鄭和下西洋起碼應該到過菲律賓南部,否則無法解釋三寶顏地名的由來。

6樓:嚮往檸檬的心

第一次從永樂三年六月到永樂五年九月,自蘇州劉家港出發,經歷爪哇、蘇門答臘、錫蘭、印度西海岸的柯欽以至古裡 (今科澤科德)。

第二次從永樂五年十一月到永樂七年七月,沿同樣的路徑至古裡。

第三次從永樂七年九月到永樂九年六月,以東印度洋為中心,從爪哇、蘇門答臘往錫蘭,又北上印度東海岸,抵孟加拉灣,然後折回馬六甲海峽,在馬六甲修築城塞後返國。

第四次從永樂十一年十月到永樂十三年七月,又經東印度海岸折往波斯灣,到達霍爾木茲。也有認為這次遠航到達東非沿海的。

第五次從永樂十五年秋到永樂十七年七月,與前次航線相同,抵波斯灣,又另分一支船隊經由阿拉伯南岸遠航到東非沿海的摩加迪沙、布臘瓦、馬林迪等地。

第六次從永樂十九年春到永樂二十年八月,除駛入波斯灣外,另有分隊繞東非沿海諸港口航行。

第七次從宣德六年元月到宣德八年七月,進行了經由印度西海岸入波斯灣的最後一次航行。這次,鄭和的部下到達了阿拉伯的麥加。

鄭和下西洋的「西洋」是什么洋,鄭和下西洋的「西洋」是什麼洋

西洋是古代中國人以中國為中心的一個地理概念.西洋是指今汶萊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地區。鄭和下西洋 西洋鏡 中的西洋就是指今汶萊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地區.明朝初期以婆羅 borneo 汶萊為界,以東稱為東洋,以西稱為西洋,故過去所稱南海 西南海之處,明朝稱為東洋 西洋,且暹羅灣之海,稱為漲海。西...

鄭和下西洋為什麼能夠成功,鄭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鄭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 1明朝前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有豐富的物質基礎 如 船隻巨大,錢財豐裕等 2明太袓朱棣的支援 3當時造紙,羅盤針的出現,航海技術比較完備4準備極其充分 隨行人員的分工極細 明確而且完善,有技術人員等 5鄭和個人的領導能力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鄭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

鄭和下西洋有什麼貢獻,意義,鄭和下西洋有什麼重要意義

鄭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的海軍縱橫大洋,實現了萬國朝貢,盛世追跡漢唐 加強了中國明朝 與海外各國的聯絡,向海外諸國傳播了先進的中華文明,加強了東西方文明間的交流 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件世界性的盛舉,從此,再沒有此類的壯舉。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 鄭和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