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象徵的意義是什麼,孔乙己的形象代表了什麼

2022-03-24 19:20:40 字數 5465 閱讀 5513

1樓:匿名使用者

孔乙己這個清未下層知識分子的個性特徵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將他的可憐、可笑、可悲、懶惰、卑微的各個方面揭示出來,並從環境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中反映出**所要表現的主題:

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弊害以及對人們的思想奴役、禁錮,指出孔乙己走向悲劇的主客觀原因,表達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思想感情。

孔乙己是魯迅**《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這篇**描寫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孔乙己,他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淪落為小酒店裡人們嘲笑的物件,從而暴露了當時的社會問題。

2樓:在太乙洞講西班牙語的娥眉月

一.魯迅寫**的動機

2023年,魯迅到日本學醫後卻棄醫習文,以文學作**,對當時社會一切不合理的制度、腐敗的人格,毫不留情地加以抨擊和諷刺,藉以醫治國民的靈魂和思想精神。

二.《孔乙己》寫作背景

本文寫於2023年,即「五四運動」前夕,提倡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猛烈抨擊舊思想、舊文化。魯迅寫的這篇**,是要通過一個典型人物——孔乙己,一個科舉制度下的 犧牲品 ——去反映科舉制度的遺毒和舊社會的陋弊,並揭示了在這種制度下所形成的社會面貌--麻木不仁,冷酷無情,作者希望能促使國人深切反省,關注社會問題和民族前途。

三.故事背景

清朝末年,亦正是科舉制度的末期。在科舉制度的時代,讀書是為了考 功名。但一般考不到功名的大多數讀書人,既不懂 營生,也不願腳踏實地去工作,結果便淪落為社會的寄生蟲,亦成為眾人取笑、奚落的物件。

孔乙己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人物。他讀過書,但考不到 秀才,正是科舉制度的失敗者。他滿口「之乎者也」,老穿著那件又髒又破的長衫,硬要保持讀書人的 面子。

他生活潦倒,但又好喝懶做,不肯踏實工作,替人 抄書 也連人帶書不見了,於是生活愈加窮困,不免做出偷竊的事,後來竟偷到丁舉人家裡,被打斷了腿,淪落至死。

魯迅一方面寫孔乙己的敗行,但另一方面又寫孔乙己一些 善良 的性格,可見作者對他相當同情。可見魯迅要攻擊的並不是孔乙己這人,而是科舉制度的流弊,和社會的涼薄。

四.體裁:短篇**。**主要由人物、情節和環境三個要素所構成。

五.人物: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成為典型。本篇寫的並非一個落第讀書人,而是千千萬萬個讀書人的命運。

孔乙己的形象代表了什麼?

3樓:醉意撩人殤

孔乙己的形象代表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孔乙己》是近代文學巨匠魯迅所著的短篇**,最早發表在2023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號,後編入《吶喊》,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第二篇白話**。

**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

4樓:匿名使用者

孔乙己清高、迂腐、善良代表了自視清高,孤芳自賞,四體不勤,不知抗爭的另類知識分子的典型。

從孔乙己這一面看,**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從民眾這一面看,**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社會對於不幸者的冷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

通過對外形的整體描寫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一外形的整體描寫,集中而簡練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預示了悲劇的必然性。

通過肖像描寫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活畫出一個窮困不得志,又經常捱打的老書生的形象。

斷腿前後肖像的對照,更顯出他遭遇的悲慘。

通過服飾的細節描寫揭示了孔乙己懶惰而又死愛面子的特徵。「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又髒又破,長期不洗不補,既說明孔乙己很窮;只此一件長衫,又說明他很懶,連洗衣服都不肯動手。

不肯脫下這麼一件長衫,是唯恐失去他讀書人的身份。作者通過一件破長衫的描寫,把孔乙己的社會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的十分深刻。

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課文多次描寫他滿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書」「五經」中的所謂「聖言」為自己辯解,連偷書也說成「竊書不能算偷」。

這些性格化的語言極能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

通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描寫,顯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識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一人一顆,表現了他善良的心地。

文章擷取孔乙己一生中的一段生活,把最能顯示孔乙己生活、性格和命運的情節濃縮在幾個場面,這樣寫便使故事情節集中而凝練。作者通過小夥計的眼光,用了幾個特寫鏡頭把孔乙己的外貌,他的遭人輕視和奚落的情狀表現出來,然後轉入對孔乙己遭受殘害即將死亡的描寫。簡簡單單的故事情節依據作者精巧的藝術構思表現出極其深刻的主題。

5樓:山裡王婆

孔乙己是封建社會善良,愛讀書,迂腐,又自視清高,孤芳自賞,四體不勤,不知抗爭的另類知識分子的典型。

6樓:俟浩利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筆下深受封建制度蠱害的代表作人物,他因科舉考試的失敗,造成了人生的悲劇。就是這樣一個假知識分子的形象,深刻的揭露了社會的腐敗及科舉制對人們的危害。同時也說明了當時的社會風氣,人們的愚昧無知。

7樓:匿名使用者

被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讀書人

「孔乙己」有什麼含義

8樓:達興老師聊汽車

魯迅作品中的「孔乙己」本無真名,只知其姓孔,於是死後大家從「上大人孔乙己」中根據其形象冠上的。迂腐,刻板,不知變通,同時又無實際生存能力,只會找一些生僻的字詞來顯示自己的學問。「上大人孔乙己」是用來練毛筆字的貼子,流行清道光年間。

因為含有中國字最基本的筆畫,適合初學者書法入門。

《孔乙己》是近代文學巨匠魯迅所著的短篇**,最早發表在2023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號,後編入《吶喊》,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第二篇白話**。

**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篇幅不長,但是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寫作背景:

19世紀末期,清朝**腐敗,民不聊生,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仍在盛行。少數讀書人爬上統治地位,但大多數下層知識分子窮困潦倒。**《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這樣一個典型。

2023年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稱帝,復辟勢力猖撅,革命成果被竊奪。「五四」運動前後,科舉制度雖被廢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處於昏沉、麻木狀態。

2023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中國革命的知識分子李大釗等領導和策動了新文化運動,向封建文化教育進行猛烈抨擊。

為了憤怒討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為了「描繪社會上的或一種生活,請讀者看看」以「引起療救的注意」,魯迅先生繼《狂人日記》後,於2023年冬創作了**《孔乙己》。

創作歷程:

《孔乙己》寫於2023年冬天,當時以《新青年》為陣地,雖已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但是封建復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舉制度雖於2023年廢除,但是培植孔乙己這種人的社會基礎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這樣就有可能產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讓他們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魯迅選取了社會的一角——魯鎮的咸亨酒店,藝術地展現了20多年前社會上的這種貧苦知識分子的生活,就在於啟發讀者對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當時的教育現狀,思考當時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舉制度。

9樓:會昌一中的學生

孔乙己釋義:

1.唐代啟蒙讀物上的文句,舊時供學童摹字的描紅紙上有「上大人,孔乙已」等語。 參見「上大人」。

2.魯迅《吶喊·孔乙己》中的主人公。是辛亥革命前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淪落到了與廣大勞動群眾同等悲慘地位的下層知識分子。

基本釋義:

[ kǒng yǐ jǐ ]

1.唐代啟蒙讀物上的文句,舊時供學童摹字的描紅紙上有「上大人,孔乙已」等語。 參見「上大人」。

2.魯迅《吶喊·孔乙己》中的主人公。是辛亥革命前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淪落到了與廣大勞動群眾同等悲慘地位的下層知識分子。

《孔乙己》是近代文學巨匠魯迅所著的短篇**,最早發表在2023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號 ,後編入《吶喊》,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第二篇白話**。

**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篇幅不長,但是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他不被人重視所以沒人記住他的真名。 也是因為他自認為是讀書人,乙己是認字是最先認識的,形容他為人迂腐

孔乙己可以代表含義?

11樓:安康吉祥一家人

迂腐,不懂變通,封建時代的可憐人!

**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篇幅不長,但是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12樓:格棘影視

代表那些跟不上時代,迂腐的讀書人,還自認清高,不和廣大群眾一起。

13樓:顧北

是一個好面子的人。,代表著古代的科舉制的受害者。

14樓:來自檀幹園不屈不撓的米蘭草

風雨已成代表含義,是挺好的呀,分手了好啊!

15樓:姜書波

一起睡一個思想迂腐的就是帶讀書來

魯迅寫的孔乙己想表達什麼含義

16樓:drar_迪麗熱巴

孔乙己這個清未下層知識分子的個性特徵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將他的可憐、可笑、可悲、懶惰、卑微的各個方面揭示出來,並從環境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中反映出**所要表現的主題:

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弊害以及對人們的思想奴役、禁錮,指出孔乙己走向悲劇的主客觀原因,表達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思想感情。

孔乙己是魯迅**《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這篇**描寫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孔乙己,他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淪落為小酒店裡人們嘲笑的物件,從而暴露了當時的社會問題。

人物評價

孔乙己環境造就人,孔乙己生活在新舊社會的過渡時期,其性格就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孔乙己善良樸實,另一方面他迂腐頑固,真是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孔乙己這樣性格的人物,毫無疑問是一個悲劇形象。

迂腐孔乙己是清朝末年的知識分子,他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教條,但是他連秀才都沒有考上,有沒有功名利祿,生活過得非常窮酸。孔乙己有著封建教育制度影響下的書生特有的清高本質,沒有經濟**,也不願意從事勞動賺取錢財,端著讀書人的架子只能越過越窮。

《孔乙己》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孔乙己 寫於1918年冬天,當時以 新青年 為陣地,雖已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但是封建復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舉制度雖於1906年廢除,但是培植孔乙己這種人的社會基礎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這樣就有可能產生新的 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讓他們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魯迅先生的 孔乙...

魯迅在什麼時候寫孔乙己,魯迅描寫的孔乙己是什麼時候的事?

孔乙己 寫於1918年冬天,當時以 新青年 為陣地,雖已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但是封建復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舉制度雖於1906年廢除,但是培植孔乙己這種人的社會基礎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這樣就有可能產生新的 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讓他們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魯迅選取了社會的...

續寫孔乙己的結局

淒冷的月光照在孔乙己回家的路上,他艱難的爬著,手被路上的石頭壓得很疼很疼 終於,他在街上的一個角落裡停了下來,拿出那件長衫和一支毛筆。他把長衫穿在身上,手裡拿著那隻毛筆,想要寫字,但是他又冷又餓,就昏昏沉沉的睡下去了 第二天,孔乙己沒有醒來。第三天,孔乙己還是沒有醒來。第四天 孔乙己終究沒能夠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