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很多太監都是文盲,他們是怎麼讀聖旨的

2022-02-16 07:46:14 字數 6413 閱讀 7537

1樓:木瑾瀚

好像這是因為電視劇劇情誤導了現在的人,在古代其實是有專門的機構來宣讀皇帝的聖旨的太監只是打雜活的。

2樓:小腦袋呆呆

那些電視劇大部分都是虛構的,所以裡面太監宣讀聖旨都是不可能的,太監是沒有資格看聖旨的。

3樓:高中陳老師

文盲就是宣讀意思就可以了,古代是很少有太監讀聖旨的,一般都是口諭。

4樓:d**id烏拉拉

文盲太監無法宣讀聖旨,他們只是伺候皇帝起居,做一些灑掃等體力活動。宣讀聖旨的太監肯定是有文化的。

5樓:d**id烏霆殲

不是所有的太監都不識字的。太監不光能宣讀聖旨,甚至還可以批奏章。司禮監秉筆太監就握有批紅的權力。

6樓:不喜歡吃烤包子

很多太監都是文盲,並不代表讀聖旨的太監是文盲,可以選擇會認字的太監太讀。

7樓:本命勞爾

能宣讀聖旨的太監可定不是文盲,地位和一般的太監不同,地位低下的太監是不識字的。

8樓:小巴兔

其實這是個誤區古代的太監他們還是會一些文字的,並不是文盲所以就可以讀聖旨了。

9樓:司徒煌燁

一般傳遞聖旨有專門的傳官的,而且皇帝貼身太監可不是文盲哦。

古代太監大多不識字,他們是怎麼宣讀聖旨的

古代太監多數都不識字,那他們怎麼宣讀聖旨呢?

10樓:愛我是小仙女

古代太監多數都不識字,但是能伺候到皇上的太監都不是一般的太監,沒點本事還怎麼此後皇上。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不是所有太監都可以讀聖旨的,只有地位比較高的太監才能夠讀聖旨,這些人大多都是有文化的。

12樓:河工大校草

在古代可不是一般人就能宣讀聖旨的,一般都是由權利最高的太監來讀,而這些太監一般都要經過專門的訓練。

1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對太監的要求還是很高的,能夠宣讀聖旨的太監都是有去學堂讀過書的,而且很多時候是不用太監來宣讀聖旨的。

14樓:

其實古代的太監大多數都是識字的,而且太監在古代封建社會是一個官職地位並不低,所以想要成為太監必須就有學識,而且得要認字。

15樓:晗兮汐

其實宣讀的聖旨的都是朝中****,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看古代影視作品時,不要信以為真。

16樓:小小智慧

影視劇裡的都是太監宣讀聖旨,但真實歷史上,聖旨是有專門的**負責的,而且還是朝中****。

17樓:

古代太監主要任務是伺候好皇帝,宣讀聖旨的時候一般是用不到太監的,翰林院是專門負責皇帝的聖旨的。

18樓:隨遇而安

千萬別被電視劇騙了,聖旨等同於皇帝的意思,寫聖旨的都是有專門的人,而且宣讀的聖旨的都是朝中****。

19樓:米米小星星

內書房瞭解一下。別瞎說丟人現眼

皇宮裡的太監根本不識字,那麼他們是怎麼宣讀的聖旨?

20樓:娛樂也優雅

其實皇宮裡的太監並非都不識字,有一部分太監是識文斷字的,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古代,不是所有的聖旨都是由太監宣讀的,宣讀聖旨在過去那可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呢,宣讀聖旨的人選也都是根據聖旨內容酌情選擇的,就算是拍太監前去宣讀聖旨,也都是選擇認字的太監擔任此職。

我們先說說何為太監,太監一詞最早的時候其實是個官名,早期皇宮裡的閹人可並不能稱為太監,那些剛剛淨身入宮的閹人只能叫宦官,而在宦官中地位比較高的,擔任重要司職並且掌管重要事務的才能被稱為太監。

古時候宮裡的宦官認字的其實也不少,而且很多朝代還都設立了專門教授宦官讀書認字的機構。唐朝時期有專門的宮教博士教授宦官們認字、寫字、計算以及其他的一些技能;明朝朱元璋在位時曾下令不允許太監讀書認字,但其子朱棣即位後就廢除了這條規定,開始允許部分太監讀書認字了,明朝中後期曾設內書堂,專門教授宦官讀書識字。清朝時期也曾設立過教育宦官的機構,不過僅是讓宦官們識字罷了。

讀聖旨並非像一些古裝劇裡演的那樣君主下旨太監宣讀,聖旨,顧名思義就是聖人天子的旨意,宣讀聖旨的人在古代那就是欽差,這麼重要的事,怎麼可能隨隨便便就讓一個宦官去辦呢,所以古時候宣讀聖旨的差事,太監們大都是沒有資格參與的。

21樓:火鍋喵咪

能夠宣讀聖旨的太監都不是一般人,他們的地位是較高的,也經過一定的教育,所以才能宣讀聖旨,太監都不識字這一說法是有一定的誤解。

22樓:

有資格宣讀聖旨的太監在宮中都有著極高的地位,甚至可以協助皇帝處理政務,他們都需要去讀書識字的。

23樓:沉吟子卿

皇宮裡的太監其實接受過教育,如果沒有接受教育的話,他們就無法識別皇帝批寫的奏摺。這樣會對處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礙。

24樓:墨無憂

宣讀聖旨的自然要多少會看懂紙上的內容。這個不識字太絕對了。還是會有些許文學基礎比較高的。

25樓:意難平

首先,既然聖旨能夠通過他們的手中,這一定是要有一定的水準的人才可以做的事。其次就是皇帝一般都會讓自己信任的太監去宣讀,而這個人一定會具有宣讀的能力的。

26樓:來自岩石寨驚才風逸 的沸羊羊

可以背。宣讀聖旨的太監肯定要求比較高,要機靈聰明的,不會讀也會背嘛。

27樓:黛西

其實宮裡的太監不識字是一種誤解,太監是認識字的,有許多太監甚至可以說是很有學問,這才在明朝能當秉筆太監之類的,這才有了奪權的基本條件。

28樓:嫋嫋帶你讀書

能宣讀聖旨的人肯定是帝王身邊的人,而能到帝王身邊的人又有幾個不認識字呢?所以宣讀聖旨的太監肯定是認識字的。

古代太監大多不識字,為什麼他們卻能讀聖旨呢?

29樓:河工大校草

讀聖旨也不是一般太監能讀的,古代太監大多不識字,可是一些頂級的太監還是需要在學堂中學習知識和文字的。

30樓:匿名使用者

並不是所有太監都能念聖旨,太監只是一個總的稱呼,會挑選職位較高、能識字的太監來讀聖旨。

31樓:晗兮汐

在古代太監傳的應該是口諭,寫聖旨的都是字寫的漂亮的人,讀聖旨的都是幾品**,簡單來說官做不到一定的位置也木有資格讀聖旨。以上個人看法。

32樓:匿名使用者

並不是所有的太監都有資格讀聖旨的,只有部分的有文化有地位的太監才能夠讀聖旨,這些人當然能夠讀懂聖旨。

33樓:

古代的太監其實是個官名,而且品階不低,是正四品的官職了,在古代你要想當個太監,首先得識字,太監們還要學習的。所以這是一種誤解。

34樓:魚界

有文化有地位的太監才能夠讀聖旨,並不是所以的太監都有資格的,也只有貼心服侍皇上的才可以

35樓:匿名使用者

後宮的太監並不是都大字不識一個,很多太監的家庭背景也是不錯的,但是關於讀聖旨的問題,它不是太監來完成,即便是有那些目不識丁的太監,乾的也是些髒活累活,聖旨和他們沒關係。

36樓:餘溫

這是一種誤解。古代的太監們,不僅識字,大部分都還文化素質挺高的,宣讀聖旨這件事情對他們來說完全沒難度。

37樓:嫣然

不是所有太監都能讀聖旨的,而且在古代當一個太監不是這麼簡單的,他們也要進學堂讀書寫字的。

38樓:不抱怨的小夥子

如果是安排太監來讀聖旨,那就肯定是讓認識字的太監去讀,不會去找大字不識的人,那不是找彆扭呢嗎。

古代太監大多不識字,為什麼他們卻能宣讀聖旨呢?

39樓:好姑娘不善良

個人認為這個題目是存在問題的,因為在歷史上,一般是不會由太監來宣讀,人們會以為太監能夠宣讀聖旨,一般都是受影視劇的影響,所以說古代太監壓根也不需要識字,因為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宣讀聖旨,不過,皇上身邊的那些太監,還是有資格去幫皇上傳傳口諭什麼的,但是這和正經的聖旨肯定是不能比的。

在古代,聖旨是都有專門的人宣讀的,一般是皇上指定的人,不過有些時候也會根據這道聖旨的內容而指定一些特殊的人去宣讀,這些人自然是念過書的,不僅文化水平不低,地位也不會低的,他們這樣的人才有資格去宣讀聖旨,像是太監這樣地位低下的人怎麼可能去接觸聖旨,估計碰都不讓碰的吧。

不過話說回來,太監要想上位,靠的並不是念過多少書,識得多少字,而是能夠揣摩他人的心思,想想看那些在皇上身邊伺候的太監,哪個不是人精,他們之所以能夠混到這麼高的地位,憑的就是會察言觀色,懂得揣摩聖意。但是這類的太監畢竟是少數,縱觀歷史上,有幾個李蓮英,劉瑾。

40樓:小粉筆

古代的太監們大多不識字,但是在皇帝身邊伺候的人都是識字的,並且文化素質挺高,宣讀聖旨這件事情對他們來說完全沒難度。

41樓:林妹妹不愛哭

古代的太監其實是個官名,而且品階不低,是正四品的官職了,宮中那麼多的內宦,能讓人稱呼他為太監的,卻寥寥無幾。所以說,每一個太監,其實都說是官中的頂尖人物。他們的職責就是給皇上傳話,所以給皇上宣讀聖旨這也不奇怪了。

42樓:陽光的小椰梨

能夠長年伴在君王兩側的太監,哪個不是各個精明,雖然大多數太監不識字,但是皇帝身邊的一定會識字,要不然辦事不利早就被殺了。

43樓:

大多是不識字,,也有識字的呀,因為太監不是先天性的,可能沒有當太監時讀書識了點字後來進宮當了太監,另外太監的種類也比較多,有的只是幹雜活兒有的管理日常起居,厲害的可能會給王子、皇子伴讀,甚者會干預政治趙高魏忠賢等。

44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太監大多不識字,但派了去宣讀聖旨的太監是識字的呀!

45樓:南邕

進宮前不認字,但進宮後學。

不認字但並不是啞巴,跟著背一遍就行了。

用身邊人如親臨,某角度有這意思。

古代時候太監宣讀聖旨前說的那句話是什麼呢?

46樓:莫拉莫塔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還有就是沒有太監宣讀聖旨,太監不能碰聖旨。聖旨一個人是打不開的,因為太長

47樓:匿名使用者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古代太監不允許識字,那他們是怎樣宣讀聖旨的?

48樓:匿名使用者

太監不識字,其實只是在朱元璋短暫的時期才有的國家法令,其他時候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太監不允許識字,所以宣讀聖旨沒毛病。而且其實「太監」其實是一種官職,本質上來說他們叫做宦官,只有少部分宦官才能當上太監,而且有些太監不僅識字還偶有外出公務的時候。

古代太監不允許識字,為什麼又能宣讀聖旨?

皇帝的聖旨都是由翰林院擬定,然後交由皇帝審閱,如同意則皇帝御璽,否則會用紅筆在空白處留下意見駁回翰林院,在繼續進行修改,重複以上環節。聖旨會下發到門下省,稽核蓋章,如果門下省認為存在問題就會被駁回,就算皇帝同意了照樣不好使。所以此時的聖旨開頭都是「門下」二字,明朝才出現「奉天承運,皇帝昭曰」。

翰林院設「翰林承旨」專門負責宣旨工作,實際聖旨最短的也有2米,聖旨還有5米長的,不象電視劇上由一人宣讀,而是按嚴格流程,選擇吉時高搭綵棚,焚香沐浴,擺下香案跪接聖旨,一般需要好幾個人在前面開啟,宣讀人站在後面讀旨。

在西漢先秦之前,宦官並非都是「閹人」,東漢開始才只有閹人能出任宦官,並稱之為「宦官、內官、內侍、中官、中涓、中貴人等等而非叫「太監」。

太監本來是一個官名,始於唐朝。唐高宗時,用宦官出任中御府的「太監」、「少監」等職位。明朝時,內廷有十二監,主官均稱太監,主官以下叫宦官。

明朝宦官達到了頂峰號稱10萬宦官,能被稱為太監的不到50人,到明朝末年太監權力越發不可收拾,「太監」這個稱呼才擴大化,到清朝時太監泛指宦官了。

在唐朝時期太監是高階宦官,更是識字的。唐中後期,宦官干政,出現很多李輔國、高力士、仇士良等權傾朝野的大太監。

宋朝的太監不僅識字,還經常出去監軍,童貫,不僅監軍,還出使過契丹。

到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是一個勤奮的皇帝,事無鉅細,事必躬親,規定宦官不得識字,還把太監的級別降低了。宣宗朱瞻基上臺以後,在宮內設內書堂,令學官教授小太監識字。自此以後,明朝開始出現掌印太監,秉筆太監,等,必須有文化的太監才能擔任的官職。

所以說太監不識字,只是在朱元璋短暫的時期。其他的時候並沒有以法令的形式頒佈。

清朝時,太監也是識字的。慈禧身邊的大太監安德海,知書能文,通《論語》、《孟子》諸經,而李蓮英不僅識字,而且在書法上還很有造詣。

古代人都是用什麼洗頭的?他們那麼長的頭髮怎麼會那麼好的呢

反正不用洗髮水 應該是清水洗 條件好的有皁角之類的 你見過古代人嗎?你在 見過?什麼朝代的?明代還是原始人?呵呵,好不好的,現在誰也看不見,不能跟電視上面的古裝劇比啊,我認為,現代人的頭髮普遍比以前古代人的要好。無論是光澤還是柔順程度 現代人有個疑問,古代沒有工廠,沒有化學合成洗髮水,那這些古人如何...

「老公」原來是太監,怎麼辦,老公在古代是對太監的稱呼,為什麼會變為丈夫的稱呼?

呵呵 樓主你怎麼知道的 真佩服你哦 呵呵如果知道了在喊老公一定會特別好笑 哈哈 最好笑的是 你老公不知道 古代叫老公是什麼意思 呵 叫習慣了 改了會不習慣!有時想想這樣叫得幾好的嘛 搞笑 哈 不知道,隨你拉,怎麼舒服怎麼叫 要與時俱進嘛 現在就和大家一樣叫 老公 啊 不然叫 親愛的 也行啊 叫 親愛...

韓國人是怎麼起名?他們起名的習慣的人。都是怎麼去給自己的孩子

裡面有介紹 希望你能滿意 傳統來講,韓國人的名字一般都是用漢字起的。在古代,貴族家庭的孩子取名還要配合生辰八字,並且特意去 四書五經 裡尋找適合的漢字。時至今日,韓國街頭還經常可以看到 哲學館 的招牌,不過這些地方不是研究哲學的,而是分析生辰八字的,順便也給人們一些起名的建議。當然,韓國還有更為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