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傳遞資訊小故事(戰爭時的),古人傳遞資訊小故事 戰爭的)

2022-01-29 10:28:41 字數 5422 閱讀 3361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通訊

【【鴻雁傳書】

「鴻雁傳書」的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據載,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單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單于便將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區牧羊。19年後,漢昭帝繼位,漢凶和好,結為姻親。

漢朝使節來凶,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于不肯,卻又說不出口,便謊稱蘇武已經死去。後來,漢昭帝又派使節到匈奴,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並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過禁卒的幫助,在一天晚上祕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並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一隻大雁,足上繫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著蘇武沒死,而是在一個大澤中。

」漢使聽後非常高興,就按照常惠的話來責備單于。單于聽後大為驚奇,卻又無法抵賴,只好把蘇武放回。

【青鳥傳書】

據我國上古奇書《山海經》記載,青鳥共有三隻,名曰詔蘭、紫燕(還有一隻青鳥的名字筆者沒有查閱到),是西王母的隨從與使者,它們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傳遞資訊,將吉祥、幸福、快樂的佳音傳遞給人間。據說,西王母曾經給漢武帝寫過書信,西王母派青鳥前去傳書,而青鳥則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漢宮承華殿前。在以後的神話中,青鳥又逐漸演變成為百鳥之王——鳳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詩「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詩「願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李商隱有詩「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崔國輔有詩「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借用的均是「青鳥傳書」的典故。

【風箏通訊】

我們今天娛樂用的風箏,在古時候曾作為一種應急的通訊工具,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傳說早在春秋末期,魯國巧匠公輸盤(即魯班)就曾仿照鳥的造型「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這種以竹木為材製成的會飛的「木鵲」,就是風箏的前身。到了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人們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紙糊之,便成了「紙鳶」。五代時人們在做紙鳶時,在上面拴上了一個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風箏」這個詞便由此而來。

最初的風箏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而製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軍事偵察,或是用來傳遞資訊和軍事情報。到了唐代以後,風箏才逐漸成為一種娛樂的玩具,並在民間流傳開來。

【通訊塔】

18世紀,法國工程師克勞德.查佩成功地研製出一個加快資訊傳遞速度的實用通訊系統。該系統由建立在巴黎和里爾230千米間的若干個通訊塔組成。

在這些塔頂上豎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裝一根水平橫杆,人們可以使木杆轉動,並能在繩索的操作下襬動形成各種角度。在水平橫杆的兩端安有兩個垂直臂,也可以轉動。這樣,每個塔通過木杆可以構成192種不同的構形,附近的塔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種含義的資訊。

這樣依次傳下去,在230千米的距離內僅用2分鐘便可完成一次資訊傳遞。該系統在18世紀法國革命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訊號旗】

船上使用訊號旗通訊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旗號通訊的優點是十分簡便,因此,即使當今現代通訊技術相當發達,這種簡易的通訊方式仍被保留下來,成為近程通訊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進行旗號通訊時,可以把訊號旗單獨或組合起來使用,表示不同的意義。

通常懸掛單面旗表示最緊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內容。例如,懸掛a字母旗,表示"我船下面有潛水員,請慢速遠離我船";懸掛o字母旗,表示"有人落水";懸掛w字母旗,表示"我船需要醫療援助"等等。

【旗語】

在15-16世紀的200年間,艦隊司令靠發炮或揚帆作訓令,指揮屬下的艦隻。2023年,英國的美洲艦隊司令豪上將印了一本訊號手冊,成為第一個編寫訊號書的人。後來海軍上將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速記"字母,創立了一套完整的旗語字母。

2023年,納爾遜勳爵指揮特拉法加之役時,在陣亡前發出的最後訊號是波帕姆旗語第16號:"駛近敵人,近距離作戰。"

2023年,英國海軍馬利埃特上校編出第一本國際承認的訊號碼。舫海訊號旗共有40面,包括26面字母旗,10面數字旗,3面代用旗和1面回答旗。旗的形狀各異:

有燕尾形、長方形、梯形、三角形等。旗的顏色和圖案也各不相同。

2樓:匿名使用者

[1]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

[2]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用於徵調軍隊。

[4]信鴿傳書[所說的飛鴿傳書]

[5]快馬傳書。

[6]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7]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8] 烽火/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說飛鴿傳書、用烽火、用快馬等等,在這裡提供一個有關於烽火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西周被犬戎滅亡的導火線,而褒姒也因此成了紅顏禍水的代名詞...

周宣王死了以後,兒子姬宮涅(音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麼國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樂,打發人到處找美女。有個大臣名褒珦(音bāoxiàng)勸諫幽王,周幽王不但不聽,反把褒珦下了監獄。

褒珦在監獄裡被關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計要把褒珦救出來。他們在鄉下買了一個挺漂亮的姑娘,教會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來,獻給幽王,替褒珦贖罪。

這個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音sì)。

幽王得了褒姒,高興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釋放了。他十分寵愛褒姒,可是褒姒自從進宮以後,心情悶悶不樂,沒有開過一次笑臉。幽王想盡辦法叫她笑,她怎麼也笑不出來。

周幽王出了一個賞格:有誰能讓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賞他一千兩金子。

有個馬屁鬼叫虢(音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個鬼主意。原來,周王朝為了防備犬戎的進攻,在驪山(在今陝西臨潼東南,驪音lì)一帶造了二十多座烽火臺,每隔幾裡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過來,把守第一道關的兵士就把烽火燒起來;第二道關上的兵士見到煙火,也把烽火燒起來。

這樣一個接一個燒著烽火,附近的諸侯見到了,就會發兵來救。虢石父對周幽王說:「現在天下太平,烽火臺長久沒有使用了。

我想請大王跟娘娘上驪山去玩幾天。到了晚上,咱們把烽火點起來,讓附近的諸侯見了趕來,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許多兵馬撲了個空,保管會笑起來。

」周幽王拍著手說:「好極了,就這麼辦吧!」

他們上了驪山,真的在驪山上把烽火點了起來。臨近的諸侯得了這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趕快帶領兵馬來救。沒想到趕到那兒,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大夥兒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訴他們說,辛苦了大家,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玩兒,你

們回去吧!

諸侯知道上了當,憋了一肚子氣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們鬧的是什麼玩意,看見驪山腳下來了好幾路兵馬,亂哄哄的樣子,就問幽王是怎麼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訴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幽王見褒姒開了笑臉,就賞給虢石父一千兩金子。

幽王寵著褒姒,後來乾脆把王后和太子廢了,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原來王后父親是申國的諸侯,得到這個訊息,就連結犬戎進攻鎬京。

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訊息,驚慌失措,連忙下命令把驪山的烽火點起來。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因為上次上了當,誰也不來理會他們。

烽火臺上白天冒著濃煙,夜裡火光燭天,可就是沒有一個救兵到來。

犬戎兵一到,鎬京的兵馬不多,勉強抵擋了一陣,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馬像潮水一樣湧進城來,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殺了。那個不開笑臉的褒姒,也給搶走了。

到這時候,諸侯們知道犬戎真的打進了鎬京,這才聯合起來,帶著大隊人馬來救。犬戎的首領看到諸侯的大軍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斂起來的寶貝財物一搶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來的太子姬宜臼(音jiù)為天子,就是周平王。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沒想到諸侯一走,犬戎又打過來,周朝西邊大多土地都被犬戎佔了去。平王恐怕鎬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國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因為鎬京在西邊,洛邑在東邊,所以歷史上把周朝在鎬京做國都的z時期,稱為西周;遷都洛邑以後,稱為東周。

古人傳遞資訊小故事(戰爭的) 15

4樓:晴晴格格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說飛鴿傳書、用烽火、用快馬等等,在這裡提供一個有關於烽火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西周被犬戎滅亡的導火線,而褒姒也因此成了紅顏禍水的代名詞...

周宣王死了以後,兒子姬宮涅(音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麼國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樂,打發人到處找美女。有個大臣名褒珦(音bāoxiàng)勸諫幽王,周幽王不但不聽,反把褒珦下了監獄。

褒珦在監獄裡被關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計要把褒珦救出來。他們在鄉下買了一個挺漂亮的姑娘,教會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來,獻給幽王,替褒珦贖罪。

這個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音sì)。

幽王得了褒姒,高興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釋放了。他十分寵愛褒姒,可是褒姒自從進宮以後,心情悶悶不樂,沒有開過一次笑臉。幽王想盡辦法叫她笑,她怎麼也笑不出來。

周幽王出了一個賞格:有誰能讓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賞他一千兩金子。

有個馬屁鬼叫虢(音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個鬼主意。原來,周王朝為了防備犬戎的進攻,在驪山(在今陝西臨潼東南,驪音lì)一帶造了二十多座烽火臺,每隔幾裡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過來,把守第一道關的兵士就把烽火燒起來;第二道關上的兵士見到煙火,也把烽火燒起來。

這樣一個接一個燒著烽火,附近的諸侯見到了,就會發兵來救。虢石父對周幽王說:「現在天下太平,烽火臺長久沒有使用了。

我想請大王跟娘娘上驪山去玩幾天。到了晚上,咱們把烽火點起來,讓附近的諸侯見了趕來,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許多兵馬撲了個空,保管會笑起來。

」周幽王拍著手說:「好極了,就這麼辦吧!」

他們上了驪山,真的在驪山上把烽火點了起來。臨近的諸侯得了這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趕快帶領兵馬來救。沒想到趕到那兒,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大夥兒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訴他們說,辛苦了大家,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玩兒,你

們回去吧!

諸侯知道上了當,憋了一肚子氣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們鬧的是什麼玩意,看見驪山腳下來了好幾路兵馬,亂哄哄的樣子,就問幽王是怎麼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訴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幽王見褒姒開了笑臉,就賞給虢石父一千兩金子。

幽王寵著褒姒,後來乾脆把王后和太子廢了,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原來王后父親是申國的諸侯,得到這個訊息,就連結犬戎進攻鎬京。

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訊息,驚慌失措,連忙下命令把驪山的烽火點起來。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因為上次上了當,誰也不來理會他們。

烽火臺上白天冒著濃煙,夜裡火光燭天,可就是沒有一個救兵到來。

犬戎兵一到,鎬京的兵馬不多,勉強抵擋了一陣,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馬像潮水一樣湧進城來,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殺了。那個不開笑臉的褒姒,也給搶走了。

到這時候,諸侯們知道犬戎真的打進了鎬京,這才聯合起來,帶著大隊人馬來救。犬戎的首領看到諸侯的大軍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斂起來的寶貝財物一搶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來的太子姬宜臼(音jiù)為天子,就是周平王。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沒想到諸侯一走,犬戎又打過來,周朝西邊大多土地都被犬戎佔了去。平王恐怕鎬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國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因為鎬京在西邊,洛邑在東邊,所以歷史上把周朝在鎬京做國都的z時期,稱為西周;遷都洛邑以後,稱為東周。

古人傳遞資訊的,古人傳遞資訊的資料

古代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 驛使 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

古人怎樣用烽火傳遞資訊,古人是怎樣傳遞資訊的

司徒你沒見到現在的長城嗎,烽火臺上點燃狼煙,狼糞在燃燒時不容易擴散,只要看到一處冒狼煙,就明白打仗了啊!一開始是前線關隘和部隊駐地放狼煙,並且將敵情書寫後先傳送到由關隘和駐地所屬的郡縣,之後郡縣將軍報派專人快馬傳送京城。日常報平安時,早晚定時各點一堆烽火 敵人來襲時,點兩堆 情勢緊急時,點三堆。烽火...

古人傳遞資訊的內容

古今傳遞資訊的故事 烽火在中國古代,為了傳遞軍事情報,人們曾設立過烽火臺,利用火與煙傳遞資訊。烽火臺白天燒狼糞,夜間點柴草。傳說燒狼糞時有很大的濃煙直衝藍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發現,因此烽火有時又被稱為狼煙。當發現敵情時,燃起烽火,臺臺相傳,一直傳到軍營。在2700多年前,中國周朝時的烽火告警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