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佛,禪修,內觀有什麼區別,內觀禪修與四禪八定有什麼不一樣?內觀可以修煉神通嗎?

2022-01-11 01:32:12 字數 5290 閱讀 6339

1樓:匿名使用者

唸佛最最殊勝的地方就是有無比強大的加持力,這個力非常厲害。

因為佛號和咒語有無量的願力和加持力在裡面,是來自高緯度頻率空間的能量。

內觀禪修是真的嗎 有人知道嗎謝謝

2樓:匿名使用者

我想問下內觀禪修分階段嗎?如果有是哪幾個層次?內觀禪和四念處有啥關係嗎?

還有有的說要注意腹部有的說注意呼吸,到底是什麼情況呢,?還有我理解不了「知息長,知息短!」「覺知」用通俗,簡單明白的話給我講下吧··,因為我在試著看看,可老捉摸不到,體會不了,還希望能說說!!

具體方法又如何去修呢?

3樓:匿名使用者

遇到內觀法門時,讓我感覺回到佛陀時代,所有的教條通通放下,只是觀察呼吸,讓心猿意馬有個住處,心慢慢地平靜了,煩惱也隨之減少了。解脫自在這句話,你會覺得我遲早能夠享有。這個方法讓我真實地感到佛法簡單好用。

中國內觀中心福建省長汀縣南禪寺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法門是對的,但是遇到傳授這個法門的,應當多加觀察,看是否符合佛經。末法時代,還是念佛穩妥,或者修持地藏法門

什麼是內觀禪修 ? 5

5樓:加內沙

內觀禪修就是指佛陀所教導『戒,定,慧』當中的『慧』。 內觀禪修需要去培養『16觀智』或者『7清淨』而走向解脫。

觀(巴利語:vipassanā)音譯為「維巴沙那」,又稱為「觀禪」、「內觀」、「正觀」、「慧觀」,古音譯為「毘婆舍那」或「毘缽舍那」,是觀察一切名色法的無常、苦、無我本質,培育觀智,導向解脫的修行方法,是上座部佛教的根本修習方法。

「觀禪」,即連續不斷地觀察五蘊、六處、六界等的無常、苦、無我的現象,或隨觀集法及滅法,它將漸次地引導由粗略到細膩的觀察。

所謂的「細膩」是觀察和辨別「究竟色法」(地、水、火、風之四界等)、「究竟名法」(心法、心所法)的「自相」(sabhāva-lakkhaṇa 自性相,各自的特質)和「共相」(即無常、苦、無我的三相),以及十二支緣起的因緣流轉與還滅。

透過修習觀禪而不被愛染、邪見牽引,最後體證究竟色法、名法滅盡而證入「涅槃」。[1]

諸經論義注說:

「 aniccādivasena vividhehi ākārehi dhamme passatī』ti vipassanā.以無常等不同的行相觀照諸法為觀。(ps.

a.83) 」

在《清淨道論》和《阿毗達摩概要精解》中,把佛陀所教導的修習觀的方法和次第歸納為:

七清淨:

一、戒清淨;二、心清淨;三、見清淨;四、度疑清淨;五、道非道智見清淨;六、行道智見清淨;七、智見清淨。[14]

十六觀智:

1、名色識別智 2、緣攝受智 3、思惟智 4、生滅隨觀智 5、壞滅隨觀智 6、怖畏現起智 7、過患隨觀智 8、厭離隨觀智9、欲解脫智 10、審察隨觀智 11、行舍智 12、隨順智 13、種姓智 14、四種出世間道智 15、四種出世間果智 16、省察智

四念住有: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長部·二十二經·大念處經》:

「 比庫們!只有一條道路可以使眾生清淨、克服愁嘆、滅除苦憂、實踐真理、體證涅槃,這條道路就是四念住。是哪四個念住呢?

比庫們!比庫持續地就身體觀察身體,精勤、覺知、時時徹知無常,去除對身心世界的貪嗔;持續地就感受觀察感受,精勤、覺知、時時徹知無常,去除對身心世界的貪嗔;持續地就心觀察心,精勤、覺知、時時徹知無常,去除對身心世界的貪嗔;持續地就諸法觀察諸法,精勤、覺知、時時徹知無常,去除對身心世界的貪嗔。 」

6樓:tjy向陽而生

回答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我已經正在給你整理答案了,請你稍等一會兒~

禪修,印度語意思是「心靈的培育」,就是把心靈中的良好狀態培育出來。其實踐方法就是以「八正道」的修學為主,輔以四梵住的慈悲喜捨;七覺支的念、擇法、精進、定等等。

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修行道路,使無論是過出家生活的人,還是過在家生活的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隨分隨力地行踐八正道來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逐漸減少煩惱的困擾和貪慾、嗔恚、愚痴的束縛;逐漸讓心靈淨化及得解脫自在,使自己向善、向覺悟解脫的方向前進。

任何一個發心修習的人,都能從這些平實的修習中,逐漸體會到極有意義、極具價值的覺悟真理。

更多2條

7樓:引導者

內觀是能**痛苦的技巧。

內觀是生活的藝術,每一個人因而能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 。

內觀是淨化心靈的方法,使我們能以寧靜、平穩的方式去面對生活上的壓力及困難。

內觀靜坐的最終目標是證得完全的解脫和全然的覺悟。它的目的決不是僅僅只為了**身理上的疾病。可是許多由心理或情感因素所引起的病症都會被**,事因這些均是心淨化過程的副產品。

事實上,修習內觀可以**三大苦的根源,亦即:貪愛、瞋恨與愚痴。透過持續不斷的練習,靜坐可消緩日常生活上所產生的緊張情緒,對愉悅或不愉悅的境遇而不平衡的生起習性反應的舊有情結一一被解開。

雖然內觀技巧是由佛陀所開展出來,但這並不等於只限於佛教徒才可以修習。也絕對沒有必要改變信仰。此內觀技巧建立於此基本要素,那就是全人類都遭遇與面對相同的困難與問題,而能**這些問題的技巧必定要是普遍性適用的。

很多來自不同宗教的人都已體驗過內觀靜坐所帶來的利益,亦發覺和本身的信仰毫無衝突。

8樓:

沒有妄念既是禪。

改正缺點既是修。

內觀禪修與四禪八定有什麼不一樣?內觀可以修煉神通嗎?

9樓:楊曉寒

頂一下繁星流動,說的非常好。內觀禪修是修觀,目的是求智慧乃至最終開悟。四禪八定則是修定,如果修到極至「非想非非想處定」,舍壽後可以投生到三界之頂的「非想非非想處天」。

修觀和修定都可以出神通。但以修定出神通的機率更大。

10樓:匿名使用者

舍利弗。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是一義。所謂離也。

何等為離。離諸欲諸見。欲者即是無明。

見者即是憶念。何以故。一切諸法憶念為本。

所有念想。即為是見見即是邪。

舍利弗。善法中見。我亦說之名為邪見。何以故。舍利弗。離欲寂滅中無法無非法。無善無惡。是事皆空。遠離諸結一切憶念。是故名離。

舍利弗。無上道中諸欲永息。何等諸欲。謂邪不善念。若我若我所。作相事相。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諸欲永息

內觀**與禪修的本質分別是什麼?

11樓:因緣法

首先要明確一點:

佛學或者說禪修要解決的病,是我們的執著,是我們內心的貪、嗔、痴,而不是身相的病。這是必須要分清的。**身體肉體的病,是醫生的職責,是醫院的專業,佛陀生前也得病,也是看醫生的,這在佛經中有記載。

但我們都知道,許多病其實與心理分不開的。因此,通過禪修,可能會讓一些病得到改善或痊癒,但那不是禪修的目的。只能說是無意之果。

由以上所講,我們也就分清了所謂內觀**與禪修的本質區別了。就是在於它們的目的是不同的。內觀**以**命名,本身就說明了它的目的,而禪修,是一種出世法,是以離苦得樂、成佛做祖為目的的宗教修行方法。

12樓:訾統裸

內觀的另一種適應群體,是一些基本教育相對缺乏的人群。從這個層次上說,內觀法已經突破了**的醫學界限,而是作為一種社會性的良知教育手段。內觀讓人們以感恩父母為起點,扭**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和是非顛倒的價值觀,養成孝敬、尊重、友愛、誠信等美德

13樓:花山趙四

佛教禪宗的方法之一,以靜思悟出平常心之道的方法。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果有爭論,可以討論(下同)。

其次說禪宗,就是佛教眾多流派中的一種。

三、 禪修:佛教八正道的修行方法。

四 、 內觀禪修:由出生在印度的葛印卡,在緬甸習得的一種呼吸訓練,2023年引回印度發展。訓練到注意力敏銳後,培養身心互動反應,理論框架為南傳佛教。

可以看到,和禪修相關詞彙的定義,如上,均同佛教有關。

14樓:濃重的灰

網癮肯定有多種危害,行為方面會用欺騙或盜竊的方法獲得金錢,用於要付費的遊戲,睡眠紊亂,飲食不規律,學習成績會下降(是由於渴望上網而不能專心學習)。

在網癮中有多種形式的存在,玩遊戲上癮,交際聊天交友上癮,看色情內容上癮,玩網路技術上癮,甚至有人成為"黑客",而滿足,自豪。

堅持內觀禪修的好處和利益

15樓:繁星流動

內觀禪修的好處很多。

從身體方面來說,內觀可以觀察掃描身體,去除疾病,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從內心來說,內觀可以提升我們的敏銳程度,使我們更加寧靜快樂,不容易被不良情緒所影響。

16樓:手機使用者

可以修身養性,會明白許多道理

內觀禪修

17樓:加內沙

內觀分為16個層次,叫做16觀智。 內觀就是指四念處,可以這樣理解。 注意腹部和注意呼吸都是一樣的,只是每個人用的方式不同。

當心進入平靜後,有人選擇注意腹部的起伏來覺知呼吸,但一般上或者是說佛陀的教導是教導覺知呼吸。

「知息長,知息短!」「覺知」,最簡單的理解為『知道呼吸的長,知道呼吸的短』,『感覺和知道』。 禪修之前把過去,現在,未來的種種放下,把注意力放在鼻子,人中附近,藉由那一點點對於呼吸的『觸』去知道呼吸的長,呼吸的短。

如果無法做到這步,那麼就把注意力放在呼吸就好。去知道呼吸的長,呼吸的短。 就好像你知道吸氣以及呼氣。

慢慢的習慣之後,心進入平靜之後,會有一個在人中附近的感覺呼吸的『點』會出現,再慢慢的抓著就好了。 一開始這個點會移動的,這是因為定不足的關係。

具體方式為,單盤,右腳放在左腳上,雙手放在中間,右手掌放疊在左手掌上,然後放在雙腿之間,兩個拇指連線。 背儘量直。 在屁股的位置放一塊5公分的坐墊,讓屁股和腳呈現有點弧度的向下傾斜。

這樣會比較好固定坐姿。 把身體放鬆,如果是初學者建議可以先數吸,吸氣的時候默唸『佛』,呼氣的時候念『陀』,大概五分鐘。讓心容易的集中。

禪修之前需要準備,可以誦經,洗澡,拉筋等等。讓身體儘量的放鬆。 默唸『佛陀』5分鐘之後,就把『佛陀』放掉。

讓心順著呼吸,去感覺呼吸的長短,輕重,選擇用一個最舒適的呼吸方式去呼吸,不要刻意的去改變呼吸的步調。 基本上呼吸可以分為,長呼氣長吸氣,長短,短長,短短。直到心平靜,鼻子周圍會出現一個覺知,可以固定的點。

那麼就把注意力放在點上去覺知呼吸。 之後會感覺到呼吸的舒適感,再把這個舒適感引導,以及覺知放大到全身。那麼呼吸就和身體是在同一個步調上。

這個過程最少要一個小時以上。

在下建議多看看大念處經,以及禪修手冊,掌中之葉一書。 可以在覺悟之路**找到。 禪修之前的準備是很重要的,對初學者的建議是禪修準備的時間是禪修時間的2倍,如果做不到那就儘量做到

信佛與修佛有何不同,學佛和修佛有什麼區別?

我理解學佛就是效仿釋迦牟尼佛的為人處世方法,信佛就是相信佛經裡面的每句話。修佛就是依照佛那樣的行為規範來嚴格要求我們自己,並用佛經來檢驗我們是否都能做到,做不到就還是人,做到了就是佛,什麼是佛,有說 無修無得無證的,我覺得還是覺悟和智慧,處去這些什麼都沒有又什麼都有,覺悟智慧的靈魂無肉身拖累無所不能...

汽車的內迴圈和外迴圈有什麼區別,汽車的內迴圈和外迴圈有什麼區別和用途

內迴圈和外迴圈的區別 內迴圈就是讓車內的空氣在封閉的時候,迴圈流動,圖示是一個封閉的汽車內部有個迴圈的箭頭 而外迴圈是把車外的空氣流動到車內,圖示是一個不封閉的汽車,外部有一個空氣箭頭指向車內。內迴圈是指車內的空氣在車內經過加熱或冷卻後再送回車內 外迴圈是指將車外的空氣加熱或冷卻後送入車內,即車內和...

2019款與2019款大眾途觀有什麼區別大眾途觀效能怎麼樣

大眾途觀2016款和2017款的外觀基本上是一樣的,就是隻是內飾和配置方面有點差異。選2017款的比較好 你好,這款車16款和17款在外觀上沒什麼差別,配置更加豐富了,途觀這款車的效能還是很不錯的。你好,途觀16款和17款車型基本沒有多大變化只是在車輛配置方面進行優化升級!這兩款車型對接的話從外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