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竹取道”與上文的什麼呼應,又與下文什麼埋下伏筆

2021-09-08 01:24:13 字數 1917 閱讀 9132

1樓:不搭啊

"伐竹取道"與上文的"隔篁竹"呼應,又為後文的"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埋下伏筆。

"伐竹取道"這句話出自唐朝詩人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記敘了作者遊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悽苦的感情。全文對小石潭的整體感覺是:幽深冷寂,孤悽悲涼。

擴充套件資料:

《小石潭記》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記》譯文: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擊發出的聲音,心裡十分高興。砍伐竹子,開闢道路,向下看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澈。

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來,露出水面,成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島,也有高低不平的石頭和小岩石(露了出來)。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百多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和遊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樣曲折,像蛇爬行一樣彎曲,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

我坐在潭邊,四下裡竹林和樹木包圍著,寂靜沒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著憂傷的氣息。 因為那種環境太過悽清,不能長時間停留,於是記錄下了此地就離開。

一同去遊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帶著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名叫恕己,一個名叫奉壹。

2樓:夕顏曼青

上文:隔篁竹

下文:四面竹樹環合

有關小石潭記的閱讀理解? 5

3樓:匿名使用者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問題:1、通讀全文後,選用原文中的相關文字填空。

(1)“伐竹取道”與上文( )呼應,又為下文的( )埋下伏筆。

(2)既表現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語句是( )

(3)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東岸來觀賞景物的,這可從文中( )和( )兩個句子得到印證

2、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潭水清澈的?

4、作者在描寫小譚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麼特點來寫的?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5、根據原文內容,說說作者觀景賞物時的心情是怎樣發展變化的。

6、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形容,該如何理解?結合寫作背景,作簡要說明。

4樓:匿名使用者

請問你要的什麼地方的哈

竹鹽的功效與作用,竹鹽的食用方法

竹鹽的功效 1 平衡人體。竹鹽能對人體起著非常巨大的平衡作用,並通過這種平衡和調節達到人體的自愈和 竹鹽不但礦物質含量豐富,而且微量元素全面均衡,並以天然合理的結構存在,特別有助人體全面吸收。2 還原力。竹鹽是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 還原力的食品。它能釋放大量的電子,它不僅能阻斷自由基瘋狂的掠奪行為,而...

竹石表達了詩人什麼的操守,竹石抒發了詩人什麼的情懷?

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 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體現了愛國者的情懷。剛正不阿 鐵骨錚錚的骨氣。無畏無懼 慷慨瀟灑 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 但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竹石抒發了詩人什麼的情懷?竹石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註釋 ...

一般製造扇子用什麼竹的,竹扇的扇骨一般用什麼竹子最好?

麻竹 學名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 竿高20 25米,直徑15 30釐米,梢端長下垂或弧形彎曲 節間長45 60釐米,幼時被白粉,但 僅在節內具一圈棕色絨毛環 壁厚1 3釐米 竿分枝習性高,每節分多枝,主枝常單一。是中國南方栽培最廣的竹種,筍味甜美,每年均有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