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秒三菩提心是什麼,三藐三菩提是什麼意思?

2021-09-05 23:01:36 字數 5171 閱讀 5661

1樓:匿名使用者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梵語anuttara-samyak-sam!bodhi,巴利語 anuttara-samma^sambodhi 之音譯。略稱阿耨三菩提、阿耨菩提。

意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覺、無上正真道、無上正遍知。‘阿耨多羅’意譯為‘無上’,‘三藐三菩提’意譯為‘正遍知’。乃佛陀所覺悟之智慧;含有平等、圓滿之意。

以其所悟之道為至高,故稱無上;以其道周遍而無所不包,故稱正遍知。大乘菩薩行之全部內容,即在成就此種覺悟。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譯為‘無上正真道意’。

又梵語anuttara-samyak-sam!buddha,音譯阿耨多羅三藐三佛陀,意指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人,故一般譯為‘無上正等覺者’。此係佛陀之尊稱。

又可省略阿耨多羅,而僅作三藐三佛陀,或三耶三佛、三耶三佛陀等。

2樓:西陵公子

大智慧心.

三是遍、普遍、正之意;

藐是正、正等之意;

菩提是智慧之意.

解釋為無上正等正覺.

3樓:海水霞光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梵語也。阿雲無。耨多羅雲上。三雲正。藐雲等。菩提雲覺。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

"耨" 讀拼音"nou" 音

"藐" 讀拼音"miao" 音。

4樓:

佛--有智慧的

菩薩--有智慧的人

然而,我所指明的是人不能靠修行救自己!也沒有人能救自己!因為人的行為總難以端正,你就是打上100年的座,也總難免心中會犯錯(淫念,惱怒,暴戾,鄙視,譏笑,漫罵,無恥,下流,不愛惜人,不愛人如己...

).佛是教化人有智慧,人卻把有智慧的人(菩薩)當成神,這是非常危險的!

人如果認識耶穌和上帝,就知道,神瞭解人的弱點,所以為人設立救恩(耶穌為人的罪上了十字架),人如果不靠耶穌的救恩,靈魂是不能得救的 ,這福音就像空氣是白白送給人的,只要信耶穌就能得到,但是人離開這空氣是不可以的!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近了!

5樓:辟支佛智空

是‘三藐三菩提’吧?

還是??????

6樓:匿名使用者

全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

無上正等正覺。是佛的境界。若去掉“無上”二字,即:

正等正覺(三藐三菩提)。是菩薩的境界。若再去掉二字,即:

正覺(三菩提)。是羅漢的境界。

耨---(nou三聲)。

7樓:匿名使用者

samyaksam%bodhi,舊譯曰正遍知,正遍知道,正真道等。新譯曰正等覺,正等正覺。是以佛所得之法名之也

8樓:匿名使用者

lkp0701 是專業的傳道,大家當心被異教邪說蠱惑!!

9樓:匿名使用者

看了還是不明白,佛學深奧

三藐三菩提是什麼意思?

10樓:金果

阿耨(nòu)多羅三藐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063三菩提:梵語,意為無上正等正覺,即最高的智慧覺悟。阿耨多羅是"無上"之意(阿為無,耨多羅為上),三藐是"上而正"之意,三菩提是"普遍的智慧和覺悟"。

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通俗的講就是:對待事物、人 ,不以自我為出發點,完全、徹底、客觀及巨集觀地去認知,產生正確的理解,從而處理問題,得出的圓滿結果所顯現出的智慧。

破除個體觀念,從我、人、大家、整體,不同角度分析問題,也叫換位覺知,圓滿去解決問題。所謂的換位覺知及整體概念就有不同的級別,有羅漢,菩薩,佛(終極覺悟者)。所謂的整體概念就比如國家,地球,宇宙,終極是包容宇宙的虛空。

佛教認為智慧不是思考出來的,和西方哲學不同。西方認為我思故我在,佛教所追求達到的巨集觀是要消除這個"我"的定義和概念後產生整體。甚至最終覺悟每個個體之間的銜接比如一滴水融入大海,海和一滴水的概念都沒有, 但覺悟者明白他們自性相同沒有差別。

11樓:匿名使用者

佛學說的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麼一說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佛學上內的一個故事。

故容事是這樣講的:佛在靈山,眾人問法。佛不說話,只拿起一朵花,示之。

眾**不解,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只有他悟出道來了。宇宙間的奧祕,不過在一朵尋常的花中。

有了這個故事,我們也可以完全知曉佛是何以知道有微觀世界,何以知道有宇宙的。研究一朵花,可以悟出點東西,此所謂道,然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將“道”另解了),我們瞭解的便會趨於無窮。這裡面有“以小見大”的意思,而“以小見大”的故事,我們知道的便更是很多,莊子看庖丁解牛得養生之道,孔子看河水流淌嘆“逝者如斯夫,不分晝夜”,阮籍“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而還有我們更為熟悉的“落葉知秋”“嘗一脬肉,而知一鑊之味”更是可以做這些的生動說明。

道啊,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尋常事物中。莊子還說,道在矢溺。大小便中都可以有道,還有**不可以有道呢?無處不有道。世界在**,就在那一枝一葉上。

這真是一個令人憧憬的世界。

12樓:匿名使用者

用名詞bai來解釋,就是:無du

上正等正覺。字zhi譯:阿,無;耨多羅,dao上;三藐,正也;專三,遍也,等屬也;菩提,覺。三個詞:無上,最高階的,無邊的;正等,非假非欠;正覺,真實的覺悟。

注意全是音譯,分三個詞。佛教中佛之名十,其一就是正遍知,意思是具有真正的無邊的知識,與假知識的“迷”不同,與有所知有所不知不同,相當於上帝的無所不知。也就是佛的境界。

發心、發願心,可以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也可以說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如果你說:“我想成佛”,就是發心,就是求果。

因為你心中本有佛性,就像儒家說的良知,所以一旦良知發現,就求做好人,求作聖賢,在佛教,就是發心。所謂正知,可分為知與覺兩個層次。一是知識上邏輯上你理解佛的內涵與意義,二是心靈與身體中你體驗到佛的快樂(感覺),這樣就是正知正覺。

知包含覺,覺重在悟,只會背誦佛經只是野狐禪乃至葛藤禪而已。因為古人覺得無法用漢語直譯,所以才譯音的,我的解釋只是過渡,你多讀經書,自然有理解有體會了。

什麼是三貌三菩提心

13樓:匿名使用者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梵語,意為無上正等正覺,即最高的智慧覺悟。阿耨多羅是“無上”之意(阿為無,耨多羅為上),三藐是“上而正”之意,三菩提是“普遍的智慧和覺悟”。

菩提 編輯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通俗的講就是:對待事物、人 ,不以自我為出發點,完全、徹底、客觀及巨集觀地去認知,產生正確的理解,從而處理問題,得出的圓滿結果所顯現出的智慧!

破除個體觀念,從,我、人、大家、整體,不同角度分析問題,也叫換位覺知,圓滿去解決問題。所謂的換位覺知及整體概念就有不同的級別,有羅漢,菩薩,佛(終極覺悟者)。所謂的整體概念就比如國家,地球,宇宙,終極是包容宇宙的虛空。

佛教認為智慧不是思考出來的,和西方哲學不同。西方認為我思故我在,佛教所追求達到的巨集觀是要消除這個“我”的定義和概念後產生整體。甚至最終覺悟每個個體之間的銜接比如一滴水融入大海,海和一滴水的概念都沒有, 但覺悟者明白他們自性相同沒有差別。

14樓:吾道以一貫之

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

三藐三菩提心,大概是指正覺之心。

15樓:

全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覺、無上正真道、無上正遍知。‘阿耨多羅’意譯為‘無上’,‘三藐三菩提’意譯為‘正遍知’。

乃佛陀所覺悟之智慧;含有平等、圓滿之意。以其所悟之道為至高,故稱無上;以其道周遍而無所不包,故稱正遍知。大乘菩薩行之全部內容,即在成就此種覺悟。

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譯為‘無上正真道意’。

是miao 不是mao .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是出自**

16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一花一世界”出自唐蝸寄題廬山東林寺三笑庭聯: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又說“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語出《佛典》,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

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堂,佛祖就是佛祖,誰人能有這樣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花花世界〕佛教關於“世界”的說法很多。如《華嚴經》說:“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又《梵網經》捲上謂:

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擔樹。生俗語花花世界源於此。花花世界源於此。

花花世界一般形容繁華之地,塵世間。如俗語花花之界源於此。花花之界一般形容繁華之地,塵世間。

如《說岳全傳》第十五回:“每想中原花花世界,一心要奪取宋室江山。”又《何典》第一回:

“中界便是今日大眾所住的花花世界。”

是講“一真法界”,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人人皆是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所有的佛經,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觀的,認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脫;都認為這個世界是缺陷的、悲慘的。唯有“華嚴經”所講的,認為這個世界無所謂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這個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萬法自如,處處成佛,時時成道。

不知道一樹一菩提 可能是根據這個衍生的 不知道我瞎說的 倒是有三秒三菩提這句 用名詞來解釋,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字譯:

阿,無;耨多羅,上;三藐,正也;三,遍也,等也;菩提,覺。三個詞:無上,最高階的,無邊的;正等,非假非欠;正覺,真實的覺悟。

注意全是音譯,分三個詞。佛教中佛之名十,其一就是正遍知,意思是具有真正的無邊的知識,與假知識的“迷”不同,與有所知有所不知不同,相當於上帝的無所不知。也就是佛的境界。

發心、發願心,可以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也可以說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如果你說:“我想成佛”,就是發心,就是求果。

因為你心中本有佛性,就像儒家說的良知,所以一旦良知發現,就求做好人,求作聖賢,在佛教,就是發心。所謂正知,可分為知與覺兩個層次。一是知識上邏輯上你理解佛的內涵與意義,二是心靈與身體中你體驗到佛的快樂(感覺),這樣就是正知正覺。

知包含覺,覺重在悟,只會背誦佛經只是野狐禪乃至葛藤禪而已。因為古人覺得無法用漢語直譯,所以才譯音的,我的解釋只是過渡,你多讀經書,自然有理解有體會了。真正理解透徹之時,不需要解釋了。

我也是抄襲的 不知道是否符合你的解釋

什麼是三貌三菩提心,佛教 三貌三菩提 是什麼意思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梵語,意為無上正等正覺,即最高的智慧覺悟。阿耨多羅是 無上 之意 阿為無,耨多羅為上 三藐是 上而正 之意,三菩提是 普遍的智慧和覺悟 菩提 編輯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通俗的講就是 對待事物 人 不以自我為出發點,完全 徹底 客觀及巨集觀地去認知,產生正確的理解,從而處理問題,得...

三藐三菩提是什麼意思

阿耨 n u 多羅三藐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063三菩提 梵語,意為無上正等正覺,即最高的智慧覺悟。阿耨多羅是 無上 之意 阿為無,耨多羅為上 三藐是 上而正 之意,三菩提是 普遍的智慧和覺悟 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通俗的講就是 對待事物 人 ...

三秒內第三秒末第三秒的意義各是什麼

這是中學的物理基礎概念吧。可以說是常識了 時間是有長度的,可以當成是線段 時刻是沒有長度的,是個點,是個瞬間的概念 你畫一條線段,平均分成三段,把四個端點按順序標記為a b c d,把每段線段當成每一秒。這樣的話 三秒內 即是線段ad 第三秒 即是線段cd 第三秒內 即是線段cd 第三秒末 即是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