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的教育制度,魏晉南北朝教育制度有什麼新變化

2021-06-29 23:10:10 字數 5497 閱讀 3001

1樓:幕暮

南朝歷宋、齊、樑、陳,前後約170年,北朝至北魏道武帝登國元年訟元386年)至北周靜帝大定元年訟元581年),約200年。這時期學校教育總的特徵和趨向是,南朝呈現出多樣化,北朝表現為規範化。

(一)南朝教育制度的多樣化

南朝宋建國60年間注意恢復和發展官學教育,宋武帝有感於戰爭使學校荒廢,曾於永初三年必元422年)下詔興學。此事因武帝病故暫擱。文帝繼位後,又提倡興辦官學,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她徵召名儒雷次宗開儒學館於京郊雞籠山,聚徒傳授儒學,有學生百人。

第二年玄學、文學兩館的成立,標誌著對魏晉以來審美教育社會化的現狀從學校教育制度上予以正式承認,從而突破了漢以來學校教育制度的單一化(經學化)模式,開啟了學校教育制度多樣化的新時代,也是東漢時鴻都門學性質的學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復興和發展。

(二)北朝教育制度的規範化

北朝的文教政策是尊奉儒經,興學崇教。北魏道武帝初定中原,始建都邑,即“以經術為先”。他立太學,置五經博士,學生有千餘人。

天興二年(公元399年)又增“國子學生員三千人”,可見規模相當巨集大。天興三年訟元400年)改太學為中書學。此後,又組織博士儒生撰《眾文經》,以為太學教材。

太武帝繼位後,仍然推重儒教,徵盧玄、高允等儒者任教太學,並徵選全國有才學之士人學,還要求貴族子弟皆人太學。獻文帝時對太學博士、助教、學生都有資格規定,選擇生員“先盡高門,次及中等”,則反映了貴族階級享有教育特權。獻文帝時還根據屬下建議,詔令開設鄉學,對教官和學生的人數都有明文規定。

孝文帝時還建“皇子之學”。太和二十年(496年),又下令立國子學、太學、四門小學。北魏官學設定也日臻完備。

魏晉南北朝時期三百多年雖長久處於動盪不安之中,但學校教育制度也在恢復、變化、發展著。官學教育雖處於時興時廢之狀態,但在學制上卻出現了多樣化,為後世學制開了先端。社會思潮的激盪,學術思想的活躍,儒、道、佛、玄諸說並存,文、書、畫、算諸藝競發,史學、律學互動而生,都給這一時期的教育增添了瑰麗多姿的色彩。

儒學作為統治階級的指導思想和官學系統的主要學習內容,又有效地促進了民族的融合。由不同地區不同特色的“南學”(約簡)和“北學”(蕪)的分化、對峙及相互影響,也推動了學術的發展及匯合。這一切使之成為“繼漢開唐”的新時代。

2樓:聲竹月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它上承秦漢文明,下開隋唐文化之先河。在教育發展上也是如此。

雖然社會動盪給教育帶來了諸多不利的影響,但是由於 大一統 的局面被打破,儒學獨尊的地位受到衝擊,思想的大解放,也使教育的發展呈現了新的格局。在學校教育上,新的學校教育制度在出現,分科教育和專科教育開創了教育史上的新時期。教育內容上突破了兩漢皓首窮經的舊模式,玄學、佛學、道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都融合進教育中來了,教育內容大大擴充套件了。

由於社會的動盪和官學的時興時廢,私學以空前的規模繁榮起來。

與教育相併行的人材選拔措施在這一時期也十分活躍,除曹操的 唯才是舉 政策外,中國歷史上的三大人材選拔措施,即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均存在或萌芽於這一時期。在教育思想史上也十分活躍, 越名教而任自然 的教育主張,反映了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發展到一個新階段。教育的普及和發展,為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因為民族的融合不僅僅是軍事征服和政治統治的結果,也是文化相互認同的結果,教育無疑是促進民族融合的一個重要手段。

3樓:匿名使用者

(1)魏晉時期的儒學受各種思潮的衝擊日漸衰微,兩漢獨尊地位已成舊夢。 (2)**修復太學,魏實行“五經課試法” ,把學校教育與文官選拔考試統一起來;古 文經學佔據優勢;兩晉時期太學繼續發展,人數多,生源廣。 (3)地方學校設定,但不太穩定。

(4)曹魏設律學,是我國律學設定的開端,打破了經學一統的局面。

在學校教育上,新的學校教育制度在出現,分科教育和專科教育開創了教育史上的新時期。教育內容上突破了兩漢皓首窮經的舊模式,玄學、佛學、道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都融合進教育中來了,教育內容大大擴充套件了。由於社會的動盪和官學的時興時廢,私學以空前的規模繁榮起來。

4樓:鐔婐煇誨晩鐔

北魏太學學習眾文經

國子學改名為中書學,

首創黃宗學

三學分建制,分別是國子學,太學,四門學

魏晉南北朝教育制度有什麼新變化

5樓:不曾明瞭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它上承秦漢文明,下開專隋唐文化之先河。

屬在教育發展上也是如此。雖然社會動盪給教育帶來了諸多不利的影響,但是由於 大一統 的局面被打破,儒學獨尊的地位受到衝擊,思想的大解放,也使教育的發展呈現了新的格局。在學校教育上,新的學校教育制度在出現,分科教育和專科教育開創了教育史上的新時期。

教育內容上突破了兩漢皓首窮經的舊模式,玄學、佛學、道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都融合進教育中來了,教育內容大大擴充套件了。由於社會的動盪和官學的時興時廢,私學以空前的規模繁榮起來。

與教育相併行的人材選拔措施在這一時期也十分活躍,除曹操的 唯才是舉 政策外,中國歷史上的三大人材選拔措施,即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均存在或萌芽於這一時期。在教育思想史上也十分活躍, 越名教而任自然 的教育主張,反映了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發展到一個新階段。教育的普及和發展,為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因為民族的融合不僅僅是軍事征服和政治統治的結果,也是文化相互認同的結果,教育無疑是促進民族融合的一個重要手段。

材料分析閱讀下述材料,談談魏晉南北朝時期教育制度存在的問題,以及顏之推的相關教育主張。

6樓:匿名使用者

材料分析閱讀下述材料,談談魏晉南北朝時期教育制度存在的問題,以及顏之推的相關教育主張:魏晉南北朝時期教育制度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憑藉門第來選拔人才,但是很多豪門貴族子弟多不學無無術,學業荒廢,弄虛作假,沒有什麼真才實學。顏之推主張不分出身,耕讀持家,主張學習儒家經典著作,立德樹人,好好讀書,有真學問。

7樓:搜達呦

的呢覺得九點半都很低調機動部隊棒棒噠回答就多吧v的v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教育體制 課程 方式 15

8樓:匿名使用者

族學,家族裡面自己設定學堂,教書上學的都是自己人,課程以老莊之道為主。

9樓:

對於魏晉歷史我只是大概知道,不過我覺得還是應該是從西漢就確立的**設太學(國子監),地方上設學校的制度!魏晉對漢代的教育制度沿襲的比較多!另外,估計當時學習的主要科目還是禮、樂、射、御、書、數六門課!

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選士制度對教育有何影響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反映了哪個時代的等級制度 a,隋唐時期 b,魏晉南北朝時

10樓:瀾色的日記本

這題應該選b 魏晉南北朝時期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是指魏晉時期的選官制度,即“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

11樓:季風吟

選b 魏晉南北朝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是指魏晉時期的選官制度,即“九品中正制”。

中國茶文化起源於什麼時候?

中國四大發明是什麼?

12樓:醉意撩人殤

中國四大發明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及印刷術。

1、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

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效能可以辨別方向。

2、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3、一種黑色或棕色的炸藥,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最初均製成粉末狀,以後一般製成大小不同的顆粒狀,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採用無煙火藥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軍用發射藥。

4、目前發現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單頁版印度梵文撰寫的《陀羅尼經》,該經是印在亞麻紙上,於650年至670年間出版,且在2023年於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

13樓:唯愛唐七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及印刷術。

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艾約瑟提出併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擴充套件資料:

儘管中華文明有很多重要的成就都以“四大”“五大”等命名,如四大美人、四大古典**、四書五經,四大發明的概念卻**於西方學者,並在之後被中國人接受。

義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早在2023年就第一個指出,中國對世界所具有影響的“三大發明”:是司南(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並認為它們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

2023年,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曾在《新工具》一書中提到:“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

而後,在1861~2023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將這些發明的意義推到了一個高峰,馬克思在《機械、自然力和科學的運用》中寫道:“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開啟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槓桿。

”恩格斯則在《德國農民戰爭》中明確指出:“一系列的發明都各有或多或少的重要意義,其中具有光輝的歷史意義的就是火藥。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藥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藥**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

”英國漢學家麥都思指出:“中國人的發明天才,很早就表現在多方面。中國人的三大發明(航海羅盤(司南),印刷術,火藥),對歐洲文明的發展,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

來華傳教士、漢學家艾約瑟最先在上述三大發明中加入造紙術,他在比較日本和中國時指出“我們必須永遠記住,他們(指日本)沒有如同印刷術、造紙、指南針和火藥那種卓越的發明。這個發明清單被後來的著名英國生化學家、歷史學家和漢學家李約瑟發揚光大。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火藥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

而李約瑟對這四大發明的讚美和強調,使得這一說法獲得了中國的很大認同,並被寫進了教科書。

恩格斯在2023年發表的《炮兵》中寫道:“在中國,還在很早的時期就用硝石和其他引火劑混合製成了煙火藥,並把它使用在軍事上和盛大典禮中”

火藥最早在公元9世紀晚唐時期的煉丹書籍中就有記載。

公元904年,楊行密軍圍攻豫章(今江西南昌),部將鄭璠命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率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這是火藥最早使用於軍事記載,最早的火藥**則出現在五代時期的敦煌壁畫。

十世紀五代時期的敦煌(時屬歸義軍)壁畫,目前所知最早的關於火槍和手榴彈的描繪。 世界上最早的金屬火銃出土於中國黑龍江,製作年代為2023年,現藏黑龍江省博物館。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作品有哪些,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作品有哪些

以下列舉五個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作品 1 室思 是漢末三國時期的詩人徐幹創作的一組代言體的詩。這組詩寫的是妻子對離家丈夫的思念。全詩分六章,就日常所見 所感 所思,從各個側面反覆細緻地抒發了思婦的盼望 失望和期待之情。2 達莊論 是三國時期玄學家阮籍的後期作品之一,棄絕禮法,反對名教,追求個體自我的逍...

魏晉南北朝有哪些著名的文學家,魏晉南北朝有哪些文學家

曹操 曹丕 曹植 諸葛亮 阮籍 嵇康 向秀 劉伶 陳壽 潘岳 左思 陸機 陶潛 劉義慶 鮑照 江淹 丘遲 陶弘景 蕭統 蕭繹 王褒 庾信 等等。陸機 劉勰 鍾嶸 蕭統 徐陵 陶淵明 鮑照 三曹 曹操及其子曹丕 曹植 阮瑀及其子阮籍 嵇康及其子嵇紹 紹從子嵇含 三張 張載及其弟張協 張亢 二陸 陸機 ...

什麼是魏晉南北朝的文學自覺性,魏晉南北朝文學自覺的標誌是什麼?

一 對文學的重視和文學觀的發展。對文學的重視,首先表現為這一時期社會的上層包括許多帝王在內,普遍熱心於文學創作,從而影響到整個社會而導致了文學作品大量的增加。伴隨著文學創作的興盛,文學批評也獲得了空前的成就,不斷有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著作出現。二 文學集團的活躍。建安時代,在曹氏父子周圍聚集了一批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