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這個詞語用文言文怎麼說,自然界這個詞語用文言文怎麼說?

2021-06-18 02:10:44 字數 3099 閱讀 6223

1樓:鹿邑浮生如夢

自然界是當代人的說法。

古代女子說「大化、造化、造物者」等等。

2樓:匿名使用者

用《莊子》裡面的說法,可以是「天地、大塊」。天地更適合。

3樓:晨曦曦

自然界用文言文講就是,「天」。

4樓:祖硯齋主人

自然界用文言文是:造化。

5樓:匿名使用者

自然界這個詞語用文言文——天地玄黃

6樓:夏夜

可以用代指,也可以是造化,隨題主吧!

7樓:文化傳承的源與流

【原詞】自然界、大自然、自然

【文言文】

1、大塊。《莊子•齊物論》:「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

」成玄英疏:「大塊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稱也。」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2、造物、造物者。《莊子•大宗師》:「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

」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宋蘇軾《赤壁賦》: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3、大化。三國魏《九愁賦》:「嗟大化之移易,悲性命之攸遭。

」晉陶潛《神釋》:「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清周亮工《歲暮遠為客嘉平廿四日賦》:

「昭昭大化內,豈有私陽春?」

4、天地。《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荀子•天論》:「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莊子•天地》:

「天地雖大,其化均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並生者何哉?

」5、天。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與天不老。」

8樓:a科教興國

你好!自然界用文言文講就是,「天」。

「以後」或者「將來」這兩個詞用文言文怎麼說?

9樓:116貝貝愛

只能是:「來」字。

出處:宋代·文天祥《指南錄後序》:將藏之於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

白話譯文:

我將把這詩稿收藏在家中,使後來的人讀了它,為我的志向而悲嘆。

來拼音:lái

釋義:1、由另一方面到這一方面,與「往」、「去」相對:來回。來往。過來。歸來。來鴻去燕(喻來回遷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書信來往)。

2、從過去到現在:從來。向來。

4、用在數詞或數量詞後面,表示約略估計:二百來頭豬。

5、做某個動作:胡來。

6、用在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來動腦筋。

7、用在動詞後,表示做過(一般均可用「來著」):昨天他哭來。

8、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趨向:上來。

9、表示發生:暴風雨來了。

10、在數詞

一、二、三後面,表示列舉理由:這臺收錄機一來音質好,二來價錢便宜,我就買了。

11、用做詩、歌詞中的襯字:八月裡來桂花香。

12、表示語氣,歸去來兮!

13、姓。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歷來[lì lái]

從來;一向。

2、來路[lái lù]

向這裡來的道路。

3、來勁[lái jìn]

有勁頭兒。

4、古來[gǔ lái]

自古以來。

5、外來[wài lái]

屬性詞。從外地或外國來的;非固有的。

10樓:交友三千

若只強調將來能不能,可以說:

來者可乎?

若強調機會,可以說:

使來者之有機,可乎?

意思是:假使以後有機會,可以嗎?

一般不說:來者有機否?

覺得這樣不符合,語言習慣,不過真這樣也行。

但,最重要的看前後語境,一般文言文只有一句是很難解釋清楚的。

11樓:以斯貼記

would there be any chance later on (or in the future)?

淚流滿面 這個詞用文言文怎麼說?

12樓:匿名使用者

曾經,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用在動詞前面,表示某種動作、行為或情況是以前某段時間存在或發生過的,動詞後面往往有助詞「過」,如:「曾經看過」。

在文言文中,也有「曾經」,但那是片語,表示「曾經經歷過」。如,「曾經滄海難為水」。

如果只是表示現代漢語「曾經」的意思,文言文可以用「曾」,如:「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曾住,曾經住過。

也可以用「嘗」,嘗,作為副詞,就是「曾經」的意思。

「曾」和「嘗」略有區別。嘗,是古文常見的表示「曾經」的詞彙,比較「文」,比較古老;曾,古義是「詞之舒也」,到較晚時期,人們的語言交際中才出現用它表示「曾經」的意思的。所以,曾,是後起的,比較口語化,比較新,多見於詩、詞、曲。

「不知道」這詞用文言文怎麼說 5

13樓:

「不知」就行了。或者長一點,比如先說自己「愚笨(或近義詞)」,再請別人解答。

總之還要看情況,不同情況有不同說法

14樓:匿名使用者

不明,不解等,看具體的語境

15樓:澹臺時芳項寅

「不知道」一詞用文言文可以表達為「不知也」、「不曉得」,或直接簡稱「不知」,在文言文中沒有固定的表達。

1.「不知也」出自《論語》: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釋義:有人見到魯國經常實行禘禮,而不知道當初制定這個禮儀的本意,所以詢問孔子禘禮之事.孔子回答說:

不知道.禘禮的禮儀重大,意義深遠,想要明白很不容易.如果有能夠知道它的道理的,那麼他對於道理就沒有不明瞭的,他的誠意就不會有絲毫的欠缺,見識自然廣博,思想精神收發自如,看天下的道理,宛如就在眼前,就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樣啊

2.「不曉得」可見於《笑林廣記·殊稟部》:」其人喝曰:「這難道不曉得!問你幾多錢一尺?」

其意即「不知道」。

自然界當中有哪些共棲現象,自然界中有哪些動物共棲現象

這裡向大家介紹自然界的一種有趣的現象 共棲現象。1 犀牛專鳥和犀牛的共棲 一種屬叫作犀牛鳥的小黑鳥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蟲和蛆卵,為犀牛報警,讓犀牛獲得安寧 2 燕千鳥與鱷魚的共棲 燕千鳥為鱷魚剔牙,自己吃飽了肚子,還為鱷魚解除了痛苦 3 百舌鳥與金黃鼠的共棲 百舌鳥在金黃鼠的洞穴裡產卵 孵化 育雛...

人們在自然界中發現的元素有幾種,自然界中元素種類多少種

到21世紀初,人類發現和合成的物質以超過3000萬種 自然界中的元素大約100多種 元素週期表上有136種,後面還有很多.人們在自然界中發現的元素114種,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7種,已探明人們發現的天然物質以及化學家們合成的物質大約3000萬種。自然界中元素種類多少種?你問的很有道理。1 人們已經發現...

如果自然界沒有了動物自然界會是怎麼樣的狀況

可能會出現下列情況 首先,食草動物沒有了天敵,唯一的制約因素就是食物,因而大量繁殖,甚至把許多地方吃到寸草不生赤地千里,如同蝗災的景象 然後,食草動物沒有了天敵,只能死於飢餓 疾病 爭鬥和衰老,死亡的動物屍體沒有食肉動物和食腐動物清理,到處堆積腐爛,惡臭熏天,疫病蔓延 最後,因植物缺乏,食草動物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