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手法用“比興”的例句,修辭手法用“比興”的例句

2021-06-03 22:45:44 字數 5096 閱讀 8740

1樓: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用了五種自然現象,表現自己深摯的愛。

劉禹錫的《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等等

比興的修辭手法造句?

2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飄蘭若雪呂

一把吊椅搖過陽臺。明喻:一把吊椅像一個歡快地姑娘,在陽臺上旋轉著。

暗喻:在陽臺上搖著,那把吊椅成了一位舞蹈家。借喻:

一本記載回憶的日記在陽臺上翻動。博喻:一把吊椅搖過陽臺,像揮灑的畫筆,像律動的音符,像公園裡嬉笑打鬧的孩童。

倒喻:猶如一首輕快地舞曲,一把吊椅搖過陽臺。反喻:

吊椅緩緩地搖擺著,可不像吊扇那樣看不見運動的軌跡。互喻:風吹著楊柳,慢悠悠的搖擺著,正如那把吊椅;吊椅搖擺著,正如風中的楊柳。

較喻:吊椅搖的真慢啊,連鐘擺都不如。飾喻:

那一把紙片似的吊椅,搖的如此失落。引喻:一把吊椅搖過陽臺,總是很孤獨;真如加班到很晚的工作者們,總是一個人走在黑夜中。

白描:一把吊椅,離地兩尺,緩緩的,搖過陽臺。比擬:

一把吊椅,有規律的搖擺,指揮著一場**會。避復:一把吊椅,左邊前擺,右邊後推,搖過陽臺。

層遞:一把吊椅搖過昨天,搖過今天,搖過歷盡滄桑的陽臺。正襯:

吊椅如此的寬大,使得那個陽臺顯得更加空曠。反襯:吊椅如此的寬大,使得那個陽臺顯得更加狹小。

”倒文:一把陽臺搖過吊椅。倒裝:

在陽臺上搖擺著,是那把吊椅。疊字:一把吊椅搖過陽臺,前前後後,快快慢慢。

頂真:一把吊椅在搖,搖過了陽臺。對比:

有的吊椅搖擺著,它已經停下,有的吊椅停下,它還在搖擺。對偶:風拂雪潤歷春秋,輕搖慢晃陽臺上。

翻新:一把吊椅默默地在陽臺上搖擺著,周圍的的氣氛也沉重了起來。反覆

3樓:班門弄斧

比就是打比方,興就是先說一個別的事物,用它引出要說的事物,比興常出現在詩歌上。

通俗地講,比就是譬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徵更加鮮明突出。有的詩是個別地方採用比,而有的則是整個形象都是比,就像後代的詠物詩;“興”就是起興,是藉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有的“興”兼有發端與比喻的雙重作用,所以後來“比興”二字常聯用,專用以指詩有寄託之意。

如;.黑老鴰,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

造句:窗外下著濛濛細雨,滴滴的小雨點,好像伴奏著一支小舞曲,我不禁被窗外的世界所**。

春雨像一位**家,給大地演奏了一首首美妙的樂曲。

4樓:匿名使用者

樹梢樹枝樹根根,

親山親水有親人。

比興是古代詩歌的常用技巧。對此,宋代朱熹有比較準確的解釋。他認為: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通俗地講,"比"就是比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徵更加鮮明突出。"興"就是起興,即藉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後文所要歌詠的內容。

"比"與"興"常常連用。

5樓:葛薇

回過頭來看,人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6樓:雪晶仙

我也不知道。。。。。。。。。。。。。。。。。。。。。。。。。。。。

介紹比興修辭手法

7樓:森海和你

比興是中國詩歌中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宋代朱熹比較準確地說明了“比、興”作為表現手法的基本特徵。

在寫作中採用比興手法的作品後代有很多,如《孔雀東南飛》開頭用“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孔雀朝著東南方向飛去,每飛五里便是一陣徘徊。)起興,用具體的形象來激發讀者想象,不由得人不從美禽戀偶聯想到夫妻分離,這樣就給全詩籠罩上一種悲劇氣氛,起了統攝全詩、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

比就是譬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徵更加鮮明突出。有的詩是個別地方採用比,而有的則是整個形象都是比,就像後代的詠物詩;“興”就是起興,是藉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

有的“興”兼有發端與比喻的雙重作用,所以後來“比興”二字常聯用,專用以指詩有寄託之意。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集,其中賦、比興是其中的寫作手法。

比興手法最早出現於《詩經》。《關雎》首章就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的句子。

以河洲上和鳴的鳥興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間多少有一些意義、氣氛上的關聯處,又接近於比。

8樓:匿名使用者

一、比興。“比興”是一個含義豐富而又歧義頗多的概念。西漢毛亨所謂“興”,包括兩種情況。

一個意義是指“發端”作用。《毛詩訓詁傳》說“興,起也。”就是由物象引發情思的作用,物象與情思不一定由內容上的聯絡,有時僅是音韻上的聯絡。

《毛傳》所說的“興”,還有另一意義,是指一種複雜而隱晦的比喻。朱熹在《詩集傳》中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淺顯而準確地解釋了比興的含義。

“比”便是通過類比聯想或反正聯想,引進比喻客體,“寫物以附意”;“興”則是“觸物以起情”,“它物”為詩歌所描寫的景物,而這種景物必然蘊涵著詩人觸物所起的情。“興”是一種比“比”更為含蓄委婉的表現手法。

《詩經》是中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其中大多數作品是用比興的寫法開頭的。其中《周南·關雎》一詩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這是一首愛情詩,詩歌欲寫所思之“女”,先以雎鳩起興,“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兩句既是興,又是比,雎鳩天性溫順,可比淑女之嫻靜;雎鳩乃“河洲”常見之鳥,可使人聯想起常來河邊採荇之女;“關關”乃雎鳩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

可見,詩歌之起興本身就具有聯想、託寓、象徵等作用,這本身就給詩歌的理解帶來很大的空間。

“比興”本來包含“比”和“興”兩種修辭手法,但人們談論古典詩歌和民歌時常“比興”連及,當以“興”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時即指“起興”一法。由於“起興”具有引發、聯想等作用,故常置於篇章的開頭。《詩經·衛風·氓》兩章的開頭即用了興的手法: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詩經·魏風·伐檀》內容是諷刺統治者不勞而食的,詩的每段開頭都以砍伐檀樹起興。

漢樂府詩歌《孔雀東南飛》開頭用“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興,用具體的形象來渲染氣氛,激發讀者想象,創造出纏綿悱惻的情調,又能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統攝全篇的作用。

9樓:你好同學

中國古代對於詩歌表現方法的歸納。它是根據《詩經》的創作經驗總結出來的。最早的記載見於《周禮·春官》:

“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後來,《毛詩序》又將“六詩”稱之為“六義”:

“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對此解釋說:

“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

”今人普遍認為“風、雅、頌”是關於《詩經》內容的分類;“賦、比、興”則是指它的表現方法。

“賦、比、興”之說提出後,從漢代開始兩千多年來,歷代都有許多學者進行研究和論述,但在具體的認識和解說上,一直存在著各種分歧意見,眾說不一。

漢代對賦、比、興的解釋 漢代解釋“賦、比、興”最具有代表性,對後世產生了較大影響的是鄭眾和鄭玄兩家。鄭眾說:“比者,比方於物……興者,託事於物。

”(《毛詩正義》引)他把“比興”的手法和外在世界的物象聯絡起來,認為“比”是修辭學中以此物比彼物的比喻手法,“興”是“起也”,即託諸“草木鳥獸以見意”的一種手法。論述雖較簡單,但總的說,是抓住了“比興”這一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的特點的。鄭玄的解釋則不同,他認為:

“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見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

”(《毛詩正義》引)這裡,除了講“賦”的特點是表現手法上的鋪陳其事,比較符合實際外,其他的解釋則都跟政治、教化、美刺聯絡起來,這就把一定的表現手法看成了某一特定文體的特徵,不免牽強附會。《毛傳》、《鄭箋》中對於《詩經》的解釋,常常在徑情直遂的詩歌中,離開藝術形象去尋求有關君臣父子的“微言大義”,例如把愛情詩《關雎》說成表現“后妃說樂君子之德”等,和這種對於“賦、比、興”的穿鑿曲解,是有直接關係的。所以後來孔穎達就不同意鄭玄把“比興”分屬“美刺”的說法,指出:

“其實美刺俱有比興者也。”(《毛詩正義》不過,鄭玄把“比興”提到美刺諷諭的高度來看待,對唐代陳子昂、白居易等所標舉的“美刺比興”說,是有啟迪作用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論述 魏晉南北朝時期,論述“賦、比、興”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摯虞、劉勰和鍾嶸。摯虞繼承了鄭眾的觀點,認為:“賦者,敷陳之稱也;比者,喻類之言也;興者,有感之辭也。

”(《藝文類聚》卷五十六)他並且對漢賦的不“以情義為主”而“以事形為本”、極盡閎奢巨麗之能事,提出了尖銳的批評。“賦”的表現手法在漢賦的創作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發展,以致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體,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相當一部分漢賦專門去鋪採□文地描摹宮室之美、田獵之盛等,以致缺乏深刻的、有意義的思想內容。摯虞對漢賦的批評是切中其弊的。

由於漢賦中大量運用了比喻性的辭藻,容易使人誤認為“賦”與“比”有較密切的聯絡,和“興”似乎無關,所以劉勰在談到漢賦時,稱其“日用乎比,月忘乎興,習小而棄大”,結果是“比體雲構”,“興義銷亡”(《文心雕龍·比興》)。實際上這裡所說的“比”是“賦”中之“比”。由於這一原因,同時也由於中國古代抒情詩遠比敘事詩發達,所以人們有時略“賦”而標舉“比興”,以“比興”概括詩的“三義”。

劉勰對“比興”的論述,曾受到《毛傳》和《鄭箋》牽強附會說詩的影響,如他說過“《關雎》有別,故后妃方德;‘尸鳩’(指《召南·鵲巢》貞一,故夫人象義”(《文心雕龍·比興》)等等。但他同時又繼承了鄭眾的見解,並作了進一步的發揮,認為:“比者,附也;興者,起也。

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擬議。起情故興體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又認為“比”的要求是“寫物以附意,□言以切事”。

這就概括了“比興”作為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的特點。他還指出“詩人比興,觸物圓覽”。即認為“比興”的思維和手法必須建立在對外部事物觀察、感觸的基礎之上。

這些意見,都是很可取的。

劉勰之後,鍾嶸對“賦、比、興”的論述,有了更多的新內容。他說:“文已盡而意有餘,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

”強調“興”的特點是“文已盡而意有餘”,應該有詩味或“滋味”(《詩品序》),從而把藝術的特殊的感人作用與藝術的思維表現特點聯絡起來,這是一個明顯的進步和對傳統的突破。正是由於這壞悖

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生活像,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幾句關於人生的句子

生活像一首歌,歌的旋律和音調掌握在自己手裡 生活像一幅畫,畫的線條和色彩需要自己去嘗試。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幾句關於人生的句子 人生是一首詩,悠遠的意境抒寫著你失意的懊惱和成功的歡樂。人生是一臺戲,精彩的劇情演繹著你創業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人生是一支歌,悠揚的旋律譜寫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穫。人生是...

“用修辭手法寫景”的句子是什麼,6個“用修辭手法寫景”的句子是什麼?

小經濟 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籠一樣,熱得使人喘但是氣來。夜色越來越濃了,村落啦,樹林子啦,坑窪啦,溝渠啦,好象一下子全都掉進了神祕的沉寂裡。開時刻的牽絆,邀陽光作伴,約清風同行,收拾起行囊,咱們去親近草原吧,去親近遼闊無邊的草原。天氣是那樣炎熱,彷彿一點星火就會引起 似的。七月,透藍的天空,懸著火球似...

從字看出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用擬人修辭手法造句?

1 從 弄 字看出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杜荀鶴 閩中秋思 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2 波浪憤怒地撞擊著岩石 從 憤怒 看出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用擬人修辭手法造句?小草從泥土裡鑽出了腦袋。夜晚,天空中的星星好像在對我們眨眼睛。小溪好像一個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太陽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