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古文運動和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人物

2021-05-08 20:19:59 字數 5402 閱讀 1546

1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中葉及北宋時期以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因同時涉及文 學的思想內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 “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 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認為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先秦兩漢文章的傳統,所以稱“古文”。韓愈提倡古文,目的在於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將改革文風與復興儒學變為相輔相成的運動。在提倡古文時,進一步強調要以文明道。

除唐代的韓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2樓:匿名使用者

唐宋時期的文學革新運動,其內容主要是復興儒學,反對駢文,提倡古文。韓愈和柳宗元是古文運動倡導者。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是歐陽修

3樓:匿名使用者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對唐代古文運動的繼承

4樓:沵忘櫟

這個首先要了解唐古文運動。古文運動中 “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 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認為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兩漢文章的傳統,所以稱“古文”。

北宋古文運動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文學現象,主要反對以西昆體為代表的浮靡文風,主張對詩、文進行革新。代表人物主要是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人。

它們的共同點事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可以理解為是對唐代古文運動的繼承。望採納。

如何理解唐代古文運動與北宋詩文革新的異同 5

5樓:匿名使用者

同:都是文學革新運動。

異:古文運動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而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是適應政治鬥爭需要而起的。

誰能講一下唐代的詩文革新運動

6樓:匿名使用者

唐宋古文運動

唐宋時期的文學革新運動,其內容主要是復興儒學,其形式就是反對駢文,提倡古文。

所謂“古文”,是對駢文而言的。先秦兩漢的散文,特點是質樸自由,以散行單句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於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自南北朝以來,文壇上盛行駢文,流於對偶、聲律、典故、詞藻等形式,華而不實,不適於用。

唐初文壇,駢文仍佔主要地位。唐太宗為文也尚浮華。史學家劉知幾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近真”、“不尚雕彩”的主張;王勃提議改革文弊,但他們自己的作品,仍用駢體;陳子昂也打出復古的旗幟。

唐天寶年間至中唐前期,元結等人先後提出宗經明道的主張,並用散體作文,成為古文運動的先驅。韓愈、柳宗元則進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論,並寫出了相當數量的優秀古文作品,當時有一批學生或追隨者熱烈響應,終於在文壇上形成了頗有聲勢的古文運動,把散文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韓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他們倡導古文是為了推行古道,為了復興儒學。所以,他們的古文理論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過韓特別強調儒家的仁義和道統,柳則主張“以輔時及物為道”。

此外,兩家的古文理論體系還包括:①主張“養氣”,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養,強調“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韓愈《答李翊書》),作者的道德修養決定文章的表現形式。②關於學習標準,主張“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不僅重視經史,也重視屈原、司馬相如、揚雄等人的藝術成就,吸取他們的精華,豐富自己的寫作。

③自創新意新詞,不避“怪怪奇奇”,反對模仿因襲,要求“惟陳言之務去”(韓愈《答李翊書》)。所以對古聖賢人的著作,要“師其意,不師其辭”(韓愈《答劉正夫書》)。④在重視藝術形式的同時,特別反對有文采而內容荒謬的作品。

⑤要求寫作必須有認真的態度,不敢出以輕心、怠心、昏氣、矜氣(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⑥反對盲目地厚古非今,認為“古人亦人耳,夫何遠哉”,指出當代好作家不少,“若皆為之不已,則文章之人盛,古未有也”。顯而易見,韓、柳所倡導的古文運動,在文學上是利用復古的旗幟從事文學革新,推動文學前進。

韓、柳提倡古文,在當時是經過一番鬥爭的。韓愈曾說:“僕為文久,每自測意中以為好,則人必以為惡矣。

小稱意,人亦小怪之;大稱意,則人必大怪之也。”(《與馮宿**書》)然而,面對時人的非難和嘲笑,韓愈毫不動搖。他“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不斷壯大了古文運動的隊伍。

韓愈的學生又轉相傳授,推動了古文運動的開展。韓、柳諸人注意汲取口語中的新鮮詞彙,提煉為一種接近口語的新的書面語言,寫下了許多優秀作品,擴大了書面語言的表達功能,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新的散文傳統。唐宋皮日休、陸龜蒙、羅隱等人寫的一些諷刺現實的小品文,也都用古文體,可說是承襲了古文運動的餘風。

中唐古文運動,雖然在當時文壇上取得了勝利,但駢文並未就此匿跡,晚唐以後,它還在繼續流行。五代到宋初,浮靡華麗的文風再度氾濫,牛希濟在他的《文章論》中曾提出:當時文章“忘於教化之道,以妖豔為勝”。

宋初,王禹偁、柳開又開始提倡古文,都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張,但二人孤軍作戰,沒有形成有力的運動。仁宗初年,以楊億、劉筠為代表的“西昆派”,追求聲律駢儷的形式主義思潮,席捲了當時文壇。宋代的古文復興,要到歐陽修倡導之後,才形成一場運動。

歐陽修憑藉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帶動了一支寫作隊伍。他的同輩蘇洵,學生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蘇軾門下又有黃庭堅、陳師道、張耒、秦觀、晁補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樹旗幟,擴大影響,從而使宋代古文運動達到波瀾壯闊的地步。宋代古文運動的主要特點,第一是主張明道。

歐陽修說:“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答吳充秀才書》)蘇軾說:

“吾所為文必與道俱。”(《朱子語類》引)這一點繼承了唐代古文運動的傳統。第二是不高談學習先秦兩漢而直接取法韓愈。

王禹偁說:“近世為古文之王者,韓吏部而已。”(《答張扶書》)他們學韓的共同點,是學韓文“文從字順”,平易近人的作風,而不學他追求奇古奧僻的偏向。

因此,宋代古文,進一步奠定了韓、柳開創的新的書面語言的基礎,更有利於表達思想,也更便於為人們接受,發揚了他們開創的新的散文傳統的精神。明人朱右把歐、曾、王、三蘇六家與韓、柳合稱為“八先生”,茅坤編選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古文,取得了分庭抗禮的地位。明代宋濂、唐順之、王慎中、歸有光等人以及清代桐城派、陽湖派古文之所以取得一定成就,追根溯源,無一不是受到唐宋古文運動的啟發或影響。

唐宋古文運動,可說是中國散文發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7樓:陶tao桃

唐宋時期的文學革新運動,其內容主要是復興儒學,反對駢文,提倡古文。韓愈和柳宗元是古文運動倡導者。

比較唐代古文運動與北宋詩文革新在散文方面的異同 **等答案 特急 。。。。 高分!

8樓:匿名使用者

同:都是文學革新運動。

異:古文運動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而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是適應政治鬥爭需要而起的。

參考:北宋詩文革新:中國北宋繼唐代古文運動而起的文學革新運動。

主要反對以西昆體為代表的浮靡文風,主張對詩、文進行革新。北宋初年,面對土地兼併加劇,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暴露,政治鬥爭日趨尖銳,一些開明的中下層士大夫文人主張革除社會弊病,要求文學反映現實,而當時風靡文壇的西昆體根本無法擔當這樣的歷史使命。於是推崇韓愈、白居易,反西昆成為政治改革派們在文學上的反映。

參考:唐宋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葉及北宋時期以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因同時涉及文 學的思想內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

“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 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認為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先秦兩漢文章的傳統,所以稱“古文”。韓愈提倡古文,目的在於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將改革文風與復興儒學變為相輔相成的運動。

在提倡古文時,進一步強調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韓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9樓:林翾翔

在唐代,散文的發展變化與詩歌的發展變化並不同步。當詩歌已經高度繁榮的時候,散文的文體文風改革才開始。文體文風的改革,自內容言,是明道載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當時的政治形勢有密切的關係;自形式言,是由駢體而散體,是散文自身發展的一種要求。

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論主張、有廣泛參與者並且有深遠影響的文學革新,今人習慣上把它稱為“古文運動”。

1、 政治改革與文體文風改革西魏的蘇綽和隋的李諤,都提出過文體復古的主張,但都未嘗產生實際的影響。文風的改革得到了發展。換言之,是經世致用的需要促成了文體文風改革高潮的到來。

,韓、柳二人不約而同地走向了以文明道、反對不切實際的文體文風的路途。他們將文體文風的改革作為其政治實踐的組成部分,賦予文以強烈的政治色彩和鮮明的現實品格,去其浮靡空洞而返歸質實真切,創作了大量包含政治激情、具有強烈針對性的感召力的古文傑作。

倡導古文的理論主張與雜文學觀念的復歸文體文風的改革高潮一方面固然緣於前述儒學思潮和政治改革的觸發,另一方面也與文章發展的內部規律密切相關。以駢文而論,它發端於先秦,形成於魏晉,至南北朝大盛,此後一直延續不衰。作為一種美文學,駢文十分重視對偶、聲律、用典和辭采,重視美感。

它的出現,突破了早期散文過於古樸簡單的格局而向形式美方向發展,並且日益精緻,日益華美,從散文的藝術特質說,這無疑是一種進步。但是發展到後來,弊端也隨之而生。如對偶惟求其工,四六句型限制了內容的充分表達;用典惟求其繁,不少篇章暉澀難懂;一意追求華麗辭藻,內容空虛浮泛。

華美的形式往往成了表達思想、反映現實的障礙。

韓、柳散文的藝術成就散體文的創作高峰是在中唐時期,但這個高峰是建立在此前散體文不斷髮展的基礎之上的。這說明在經過緩慢的發展之後,散體文已被普遍接受。不過,除少數作者之外,這時的散體文似乎還不具備與駢文一爭高下的實力,主要原因在於缺乏藝術上的獨創性,大都是對先秦兩漢文體文風的模仿,語言和表現方法顯得陳舊,生氣不足而因襲有餘。

10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古文運動是韓愈和柳宗元!

北宋時的三蘇,王安石歐陽修

11樓:匿名使用者

試論上世紀二十年象徵詩派和三十年代現代詩派的關聯與不同(現代文學500)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與古文運動比較成功之處在哪?

12樓:匿名使用者

主張詩文應有美刺  主張詩文應有美刺,利於風教,應對當世的政治起積極作用.范仲淹曾批判西昆派"上不主乎規諫,下不主乎勸誡".這表明了他的主張,認為詩文創作要為現實政治服務.

他還明確指出:"國之文章,應於風化,風華厚薄,見乎文章."強調了文章和教化的關係.

梅堯臣提出詩文要有興寄,"因事有所激,因物興以通."他認為"國風"是要使下情上達,"雅頌"中寓有美刺,十分重視詩歌的社會功能和政治作用.

強調道對文的作用

發展了"道"的觀念,注意"文"的作用.歐陽修繼承韓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論,.他說:

"大抵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也."他所說的"道"已不完全是指儒家之道,而是要與現實生活中的"百事"相聯絡,實際是指出了文學應反映社會,反映現實生活的問題.他在強調"道"的同時也注重"文",認為有道不一定就能文.

為詩文革新運動指明瞭正確方向.

提倡簡樸平易的文風

梅堯臣,蘇舜欽主張為文"平淡","去浮器".歐陽修吸取了韓愈"文從字順"的主張,要求文章"其道易知","其言易明",他本人的詩文都寫得平易自然,體現了他的文學主張.

如何理解唐代古文運動與北宋詩文革新的異同

同 都是文學革新運動。異 古文運動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 而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是適應政治鬥爭需要而起的。如何理解唐代古文運動與北宋詩文革新的同異 同 文化運動都是一個社會的政治 經濟息息相通。在大一統和大繁榮的時期,唐代古文與北宋詩文都是文化大發展時期。唐詩宋詞也產生於此,這都是中國歷史上輝煌民...

宋代詩文革新運動有哪些主張,大學語文 宋代詩文革新運動有那些主張?

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理論主張,是在韓柳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 1 詩文應有教化美刺功能,補世救時,利於風教,切於實用。2 文道合一,發展 道 的觀念,提倡 大抵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也 歐陽修語 在重 道 的同時,又注重 文 的作用。3 推崇杜詩韓文,提倡 古其理,高其意 的文章。4 倡導簡樸平易,反對生僻...

唐代和宋代的詩人有哪些急

唐代詩人有哪些?宋代詩人有哪些?至少各10位 我來答唐代詩人 1 沈佺期 約656 約715 字雲卿,相州內黃 今安陽市內黃縣 人,祖籍吳興 今浙江湖州 唐代詩人。與宋之問齊名,稱 沈宋 善屬文,尤長七言之作。擢進士第。長安中,累遷通事舍人,預修 三教珠英 轉考功郎給事中。張易之,流驩州。稍遷臺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