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學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什麼

2021-05-06 04:46:31 字數 5068 閱讀 5182

1樓:休佑平緒茶

生產力佈局研究是區域經濟學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區域經濟學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活動的區域差異,是區域經濟學之所以存在並發展的基礎。

區域經濟學中的主要理論建樹,均與區域經濟差異有關。如農業區位論、工業區位論、中心地理論、增長極理論、中心-外圍理論等從不同方面解釋了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

3樓:海風心情

生產力佈局研究是區域經濟學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經濟增長都與哪些因素有關?

4樓:江淮一楠

1、自然因素

自然資源的特點和在人類生產與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和構成及其分佈狀況,對經濟發展關係極大。自然資源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或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自然資源是影響勞動生產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生產技術水平下,自然資源數量的多少、質量的優劣不同,勞動生產率也就不同。

第二,自然資源是形成產品實體的物質源泉,其質量決定著社會產出品的效用,數量決定著社會產出品的規模。

第三,自然資源是制約產業結構的重要因素。一般說來,一國自然資源的構成不同,會由此形成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產業部門。

第四,自然資源制約著生產力佈局。

2、人口數量

人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統一,人口發展必須與物質資料生產發展相適應。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是社會生產力的主體,一定的人口數量是經濟發展所不可缺少的,適當的人口增長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另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又是有條件的,不僅要同生產資料相結合,還要受年齡、體質和技能的限制。

而人作為消費者又是無條件的,從生到死整個週期都要消費。人口的過快增長對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同時還引發了各種社會問題,有的甚至直接威脅到社會的安定。

3、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不僅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其他方面也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些作用主要表現在:第一,它是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和保護自然的強大**。

第二,能夠促進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高度化。

第三,能改變勞動者的就業結構和勞動力的構成,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

第四,它是促進生產關係變革和制度創新的有力槓桿。

第五,它是促進文化教育知識的不斷更新,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培養人才,開發人力資源的強有力的手段。

第六,為領導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程式化奠定了基礎。

第七,能促進人們生活方式的現代化。 第八,能引起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使世界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日趨國際化。

第九,它還是一國國防現代化的基礎,是維護****和世界和平的強大力量。

4、文化教育

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是通過人力投資實現的,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體力投資,一是智力投資。教育是對人的智力投資,是提高人力資源質量的各種途徑中最重要的途徑。教育雖然不能直接提供產品,但能提高生產產品的勞動者的智力素質和思想素質,從而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和源泉。

5樓:

影響長期經濟增長的因素一個社會的長期經濟增長,常常受總供給方面的多種因素的影響。概括地說,它主要取決於:生產要素的投入數量和生產要素效率的提高。

(1)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本和土地及其他自然資源。由於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可以被視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資本,因此,勞動和資本常常被看作是影響長期經濟增長的兩個基本生產要素。

如果其他條件是一定的,那麼一個經濟社會投入的勞動數量和資本數量越多,產出就越多,經濟增長就越快。勞動的數量取決於勞動者的人數和勞動時間,在勞動時間不變的情況下,取決於人口的增長。資本的數量則主要取決於資本積累,包括資本積累的規模和資本積累的速度,也包括引進外資的數量。

(2)生產要素效率:經濟增長不僅取決於生產要素的投入數量,而且與生產要素效率的高低相關。如果生產要素投入的數量不變,那麼生產要素的效率越高,總產出的增長就越快;反之,生產要素的效率越低,總產出的增長就越慢。

生產要素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現為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以物質資本形態存在的機器裝置的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勞動和資本兩種要素結合方式的改進.影響生產要素效率提高的因素主要有:①技術進步。

即指通過技術革新、改造、新技術的應用、技術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來提高生產要素的效率。②知識的積累和人力資本的積累。知識的積累是指可以用於生產過程的一般知識和專業化知識的增加。

人力資本的積累是指掌握料勞動技能的人力資源的增加。③制度創新。通常是指對現存的具體的社會經濟制度,例如政治組織、經濟組織、稅收制度、教育制度、經濟體制等等以及對現存的企業制度的變革。

技術進步、知識和人力資本的積累以及制度創新都會極大地促進生產要素效率的提高,進而促進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長期經濟增長。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經濟學在分析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時,常常把技術進步、知識和人力資本的積累以及制度創新視為除勞動、資本之外的決定長期經濟增長的第三因素。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則把人力資源(包括勞動力的供給、教育、紀律、激勵)、自然資源(包括土地、礦產、燃料、環境質量)、資本(機器、工廠、道路)和技術(科學、工程、管理、企業家才能)等四個要素視為經濟增長的四個輪子。

美國經濟學家丹尼森則把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分為兩大類:生產要素投入量和生產要素的生產率。生產要素投入量包括勞動投入量、資本投入量和土地投入量。

其中,土地投入量是不可變的,而勞動投

6樓:

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有:

一是投資量。一般情況下,投資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

二是勞動量。在勞動者同生產資料數量、結構相適應的條件下,勞動者數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

三是生產率。生產率是指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利用的效率。提高生產率也對經濟增長直接作出貢獻。

三個因素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大小,在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階段,是有差別的。一般來說,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或階段,生產率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在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或階段,資本投入和勞動投入增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

2.實現較快經濟增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量度經濟增長速度快慢的指標是經濟增長率。

(2)我國實現經濟較快增長的必要性在於:

第一,現在我國與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在國民生產總值的總量和人均量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只有實現較快的經濟增長,才能逐步趕上並最終超過它們。

第二,我國人民現在的生活水平不高,生活質量比較差。只有實現經濟較快的經濟增長,才能較快地增加人民群眾的收入,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第三,我國目前也面臨著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失業、社會保障、環境汙染等),沒有較快的經濟增長也難以解決。

(3)我國經濟實現較快增長的可能性在於:

第一,資源條件比較有利。(可以從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資金積累的潛力等多方面進行分析)

第二,制度條件良好。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為迅速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經濟快速增長創造了根本性條件;改革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

第三,國際條件有利。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給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有利的條件,為我國開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加快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7樓:

經濟增長的基本因素是勞動投入數量,資本投入數量,勞動生產率,資本的效率.

三個因素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大小,在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階段,是有差別的。一般來說,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不僅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其他方面也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自然因素

自然資源的特點和在人類生產與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和構成及其分佈狀況,對經濟發展關係極大。人口數量

人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統一,人口發展必須與物質資料生產發展相適應。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是社會生產力的主體,一定的人口數量是經濟發展所不可缺少的,適當的人口增長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另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又是有條件的,不僅要同生產資料相結合,還要受年齡、體質和技能的限制。

而人作為消費者又是無條件的,從生到死整個週期都要消費。人口的過快增長對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同時還引發了各種社會問題,有的甚至直接威脅到社會的安定。文化教育

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是通過人力投資實現的,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體力投資,一是智力投資。教育是對人的智力投資,是提高人力資源質量的各種途徑中最重要的途徑。教育雖然不能直接提供產品,但能提高生產產品的勞動者的智力素質和思想素質,從而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和源泉。

尤其在當代,如果說科學技術是帶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那麼,教育則是推動這個火車頭的動力源。據聯合國科教文組織2023年的統計,文盲數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按相反方向變化。經濟發達國家平均文盲率為2.

1%,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8324美元;發展中國家平均文盲率為38.2%,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則下降為656美元;最不發達國家平均文盲率為67.6%,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為195美元。

8樓:在文學泉去上班的月華石

經濟增長從生產函式的角度主要決定於以下幾個方面:

1.生產要素 經濟學家所講的生產要素包括自然資源、勞動力以及資本。如果各種生產要素成比例地增加,產量也一定會增加。

然而在現代社會中,自然資源受國土面積的限制可以視為給定。勞動力雖然能夠增加,但是受人口增長速度的制約,每年的增加也非常有限。在三種生產要素中,變動可能性最大的就是資本。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資本積累率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0%左右,這個數字在有些國家只有10%到15%,在某些非洲國家甚至接近

於0,由此可見資本積累率的差距之大。因此,從投人要素來看,資本的積累是促進一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2.產業結構 如果將給定的生產要素配置在附加價值高的產業部門,那麼產值就高,所以經濟增長還取決於經濟中的產業結構。如果將生產要素從低附加值的產業部門轉移到高附加值的產業部門,即使要素投人不增加,

經濟也可以實現增長。

3.技術 技術是產量增長的又一重要因素。即使產業結構不變、各種要素不增加,如果技術取得進步,就能獲得較高的生產效率,從而提高產出,帶來經濟增長。

4.制度 利用前面給定的投人要素、產業結構和技術水平的情況可以計算出一條生產可能性邊界,即在理想狀態下一個經濟體可能取得的最大產出。但能否最大程度地貼近這條邊界,在既定條件下取得最優結果,就取決

於制度的安排。完善的制度能夠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有效利用各種資源,選擇適當的技術,獲得最大產值。

綜上,經濟增長的長期因素取決於技術進步、資本積累、產業升級、制度完善與創新等因素。

關於區域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考試

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社會科學院 華師地理學系的是 101政 201英,區域規劃管理與地理資訊系統方向可選214德,經濟空間動力學方向可選203日 304數學四 832經濟地理學 城市與區域經濟系 101政 201英,城市經濟方向可選214德,行政區經濟與...

試述區域經濟增長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區別和聯絡

1全部區域經濟增長偏重於數量的概念,主要指由投入變化導致產出數量的增加,區域經濟增長方式即通過生產要素投入的變化,包括生產要素數量增加 質量改善和組合優化來實現經濟增長的方式。按照要素投入方式劃分,經濟增長方式大體分為兩種 一種是通過增加生產要素佔用和消耗來實現經濟增長,即粗放型增長方式 另一種是通...

經濟學裡的MC MR是什么意思,經濟學裡的MC MR是什麼意思?

微觀經濟學成本收益的邊際分析 邊際成本 邊際收益 效用最大化 邊際成本 邊際收益,銷售商在此時處於利潤最大狀態。邊際成本 邊際收益,廠商利潤最大化 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消費,理性的選擇 marginal cost equal to marginal benefit.at this equilibr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