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的意思與心境

2021-03-26 02:42:07 字數 4672 閱讀 9939

1樓:甜美志偉

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手下有**五百餘人,其中翹楚者當屬大**神秀大師。

神秀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弘忍漸漸的老去,於是他要在**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這時神秀很想繼承衣缽,但又怕因為出於繼承衣缽的目的而去做這個畿子,違法了佛家的無為而作意境。

所以他就在半夜起來,在院牆上寫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首偈子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和種種邪魔。

是一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修行的作用。

而這種理解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當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這個畿子的時候,都說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時候,弘忍看到了以後沒有做任何的評價。因為他知道神秀還沒有頓悟。

而這時,當廟裡的和尚們都在談論這首偈子的時候,被廚房裡的一個火頭僧—慧能禪師聽到了。慧能當時就叫別人帶他去看這個偈子,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慧能是個文盲,他不識字。他聽別人說了這個畿子,當時就說這個人還沒有領悟到真諦啊。

於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畿子,央求別人寫在了神秀的偈子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這首偈子可以看出慧能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後世有人說他是十世比丘轉世),他這個偈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

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2樓:三毛藏經閣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染塵埃.

六祖慧能偈語.

菩提樹下是佛祖悟道的地方.

菩提樹本來不是樹,明鏡臺也不是臺.

本來什麼都沒有,怎麼能染上塵埃呢?

慧能寫這個偈語之前北宗六祖神秀有偈語.

身是菩提樹,

心是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 慧能的主要是針對神秀的偈語說的,證明慧能更加的心中無物.有更高的悟性.

說一下這首詩的出處

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手下有**五百餘人,其中翹楚者當屬大**神秀大師。神秀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弘忍漸漸的老去,於是他要在**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

這時神秀很想繼承衣缽,但又怕因為出於繼承衣缽的目的而去做這個畿子,違法了佛家的無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來,在院牆上寫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首偈子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和種種邪魔。是一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修行的作用。而這種理解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當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這個畿子的時候,都說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時候,弘忍看到了以後沒有做任何的評價。

因為他知道神秀還沒有頓悟。

而這時,當廟裡的和尚們都在談論這首偈子的時候,被廚房裡的一個火頭僧—慧能禪師聽到了。慧能當時就叫別人帶他去看這個偈子,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慧能是個文盲,他不識字。他聽別人說了這個畿子,當時就說這個人還沒有領悟到真諦啊。

於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畿子,央求別人寫在了神秀的偈子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這首偈子可以看出慧能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後世有人說他是十世比丘轉世),他這個偈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

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這首佛偈就是為了證明空性

弘忍看到這個偈子以後,問身邊的人是誰寫的,邊上的人說是慧能寫的,於是他叫來了慧能,當著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說:寫得亂七八糟,胡言亂語,並親自擦掉了這個偈子。然後在慧能的頭上打了三下就走了。

這時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於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時候去了弘忍的禪房,在那裡弘忍向他講解了《金剛經》這部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並傳了衣缽給他。然後為了防止神秀的人傷害慧能,讓慧能連夜逃走。於是慧能連夜遠走南方,隱居10年之後在莆田少林寺創立了禪宗的南宗。

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這件事以後,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沒有追到。後來神秀成為樑朝的護國法師,創立了禪宗的北宗。

關於慧能的偈頌,還有另一種說法,說他的偈頌寫的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慧能的偈頌到底是怎樣寫的,學術界目前還有爭論,但這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主要內容。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含義是什麼呢?我們知道,中國佛教的內部體系是非常複雜的,有大乘,也有小乘,有空宗,也有有宗,而大多數的中國佛教宗派都是融合空有兩家的。大乘佛教空宗,在印度名為中觀學派,是佛教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變革,它以講空為主,破斥迷信,掃蕩一切形相。

它認為,一切萬法,本性皆空,無論在世間還是出世間,其一切事物現象,包括精神現象和物質現象,也包括我們在世俗的認識活動中所得到的各種假名而已。佛教重在解脫。所謂解脫,就是要斷除各種繫縛。

故中觀學派之講空,對於繫縛的破除,尤其是對「見」(認識)縛的破除,確實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然而,一切事物總是有它的反面。中觀學派講空,最後講到了否定一切(尤其是涅盤解脫)的程度,無疑動搖了整個佛教的理論基礎。

因此,佛教從中觀的「真空」向「妙有」過渡,就成了一種必然的趨勢。所以在印度大乘佛教中期以後,便開始出現了宣講「妙有」理論的一系列經典,如《法華經》、《涅盤經》等等,宣傳一種永恆、普遍、絕對的佛性,以作為一切眾生及萬物存在的基礎。在中國,這兩種思想幾乎同時傳入。

於兩晉南北朝之際,經過道生等人的闡揚發揮,綜合空有,結合《般若》之「緣起性空」,與《涅盤》之「佛性妙有」,從而提出了一種普遍意義上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思想主張。其理論的中心認為,所謂的「佛性」,也就是眾生成佛的內在依據、內在原因,是一種絕對的、普遍的、永恆的存在,它具有感應一切的功能,可與一切眾生及萬物相應,因而能夠攝持於一切眾生及萬物之中。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說,「佛性」是一切眾生所共同具有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

然而,這裡所說的「佛性」,在他們看來不是什麼特殊的東西,就是般若學所說的「緣起性空」之理,又可稱為「實相」、「法性」、「空」「真如」等等。這樣就在最高意義上將般若的「空」與涅盤的「有」完全同一起來,也就是說那種永恆的「佛性」,其實就是「空」。從這種思想出發,我們可以看得出:

在世間的意義上,一切眾生都是五蘊和合的產物;而在最高的理論意義也就是「實相」的意義上,則一切眾生可以說是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宇宙間唯一無二的「空」理。這種空理是宇宙間唯一的真實,它處在眾生之中就表現為眾生的「佛性」,表現於萬物之內則就是事物的「法性」。而對於「空」之「佛性」來說,由於它僅僅是一種空理,就不能用語言和思維加以分別,而是超出了一切語言思維可表的具體特徵之處。

而所謂的「染淨」就正是這樣的分別之一。理解了這些,我們就可以理解慧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含義了。

慧能接受了《般若》的性空思想和《涅盤》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思想,並把二者融合為一。正是在這種認識的指導之下,慧能說出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著名偈頌。所謂「本來無一物」意思就是說世間萬物皆為假象,沒有一法為實有;所謂「何處惹塵埃」,則特別強調「塵埃」也不是真實的,沒有染與不染的分別。

總之,他是主張佛性本淨,為唯一的真實,故沒有塵埃,也沒有塵埃可染。因為一切都是「空」理所表現出來的,唯此為真,其他皆假。所以,眾生只要認識了自身的佛性,也就是認識了「空」理,就能覺悟成佛。

慧能的這種看法,反對神秀所說。神秀把身體看作是「菩提樹」,把心當成是「明鏡臺」,從正面肯定了事物是存在的,這就是主張「有」了,從而違背了般若「緣起性空」的原則。另一方面,神秀強調「塵埃」的存在,也就是把世間可染之物執為實有,這也與般若的原則背道而馳。

另從慧能的偈文,可以看出他的主張是要簡化修行程式,既然心性不存在淨垢問題,也是不必通過修心以斷除情慾煩惱,故修習可在日常生活之中進行,可在日常生活中頓悟成佛。神秀的修行方法則是漸修,是「時時勤拂拭」。這也反映了二者修行方法上的不同。

3樓:笑忘書

五蘊皆空。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於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塵中,不是塵,塵在心中,化灰塵。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我心非我心,他心皆我心。

『菩提本無樹』: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麼樹呢?若有樹,那菩提就變成物,而有所執著。

菩提本來什麼也沒有,你說你覺悟了,但覺悟是個什麼樣子?是青色?黃色?

紅色?白色?你且說個樣子出來,看看它是無形無相的。

『明鏡亦非臺』:你說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若有個臺則又有所執著,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麼還要有個臺呢?

『本來無一物』:本來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一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

『何處惹塵埃』: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又從那裡生出呢?根本就無所住了。

4樓:

意思就是說, 本來就沒有可煩惱,可思考是事情,因為世界本來就是空,本來就虛無。所以沒有必要做一些不必要的功課,比如想盡辦法解決煩惱,本來就沒有煩惱還解決什麼呢? 都沒有鏡臺,何必要擦拭呢?

這句歇語不是這樣說的,前半句是慧能的師兄所作: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時時勤拂試,莫使有塵埃。 慧能則寫: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本來就沒有煩惱,本來沒就有業,不要時刻告訴自己要消業,要解決煩惱。因為一切皆空。這才是佛家真諦。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佛對我說 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佛說 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佛又說 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我領悟不透,是什麼意思?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的。神秀說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什麼是菩提樹 菩提樹代表什麼意思

菩提樹學名 ficus religiosa別名 神聖之樹 思維樹 畢缽羅樹 印度菩提樹 佛樹 覺樹 道樹 道場樹 菩提榕 印度波樹科屬 桑科moraceae榕屬 又稱無花果屬 菩提樹代表 覺悟 本師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覺悟,菩提樹因此成為 覺悟 的代名詞。直到今天印度教的沙陀們還經常在菩提樹下思...

盆栽菩提樹有黃頁是怎麼回事

葉子黃了還是正常的吧?不過可能有其他問題。您就這樣直接問,肯定問不出結果的,回方便的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菩提樹幹枯有可能是葉斑病導致的,如果確認是葉斑病去當地的農業生產資料商店就有專門的藥物噴灑就可以。花鳥魚蟲 是什麼意思?花 泛指植物 鳥 天上飛的魚 水裡遊的蟲 地上爬的就是指地球上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