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文化的起源,媽祖文化的來源

2021-03-21 12:39:48 字數 4971 閱讀 9626

1樓:匿名使用者

媽祖文化的起源:媽祖,原名林默,北宋建隆

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始建於北宋時期(960年),逝世於9月9日,即宋太宗雍熙四年(987)。林默誕生直到滿月,從未啼哭過,因而取名「默」,暱稱「默娘」。據傳說,林幼時,勇敢聰明,孝順父母。

8歲時,從師學習,過目成誦,悉解文義。10歲時,隨母親王氏誦經禮佛。13歲時,得到一位老道士指點,授以「玄微祕法」,能識諸般要典。

15歲時,就能治病和幫助窮人。16歲時,她照妝於井,得銅符一雙,本領更加高強。

出生在一個海岸巡邏隊的家裡,熟悉水,會航行和拉纜繩,在島嶼間遊弋,經常在風浪中營救遇險船隻。還「為裡中巫」行醫救人,辛勤勞作,這為最終成為海上保護神奠定了基礎。

2樓:鶴鳴

媽祖,是我國古代的女海神,自宋朝以來,隨著航海家們的足跡所至,其影響遍及我國沿江沿海及東南亞各國,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文化之源。

媽祖文化的起源,與我國航海事業的發展息息相關。我國航海業的歷史十分悠久,至遲在隋唐時期,航海技術已相當成熟,與日本、朝鮮及南亞各國的海上往來已十分頻繁。宋、元、明三代,海上航運已十分發達,通過海上的對外**已涵蓋了東亞、南亞、澳洲的大片區域。

既有元朝南糧北運千重帆影相望的繁榮,更有鄭和七下西洋萬里海疆變通途的壯舉。

航海是勇敢人的事業,航海的風險是隨時存在的。尤其在科技落後的古代,人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差,常有大批航海者在風浪中喪生,所以急需尋求自己的保護神。但長期沒有形成統一的信仰。

直到宋代,福建蒲田縣出現了勇於在海上救人的年輕姑娘林默,她的智慧,她的勇氣,她的善良,受到人們的敬佩和愛戴。林默生於公元960年農曆3月23日,卒於987年農曆9月9日。她的英年早逝,在航海者心中必然引起遐想和猜測,漸漸把她傳為神,成為航海者的精神寄託,有如在航海者心目中燃起的一盞明燈,照亮了船民們的千里航程。

這是航海者心中的願望,是時代的需要,也和古今中外的各種神明的產生一樣,是一種社會階段和歷史發展的必然。

林默卒後,其鄉人於同年在湄州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名聞遐爾的湄州媽祖廟。當時廟自然很小,但在航海者中的影響卻非同一般,先由福建船民開始,在船上供牌位,奉香火,以後很快在沿海船民中傳開,成為船民們一致認同的海神。

媽祖廟於宋朝天聖年間(公元1023-2023年)進行了擴建。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公元2023年),褒封林默為靈惠夫人。這是皇帝第一次賜封,從此開始到清朝同治年間,歷朝皇帝共賜封36次,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母」,並列入國家祀典。

隨著媽祖廟的擴建和皇帝的褒封,媽祖的名聲越來越大。中國航海者舟內均載有媽祖像,朝夕拜祭。鄭和下西洋,每次行前均到媽祖廟祈禱,曾兩次奉旨到湄州主持御祭儀式,並擴建廟宇。

從元朝到清朝,我國沿海地區和沿江地區先後修建了大批媽祖廟,北起丹東,南到海南島,東到臺灣,西到重慶,媽祖文化已傳播到國內廣大地區。據專家介紹,我國大陸現有較具規模的媽祖廟1500座左右。與湄州一水之隔的臺灣省,現有媽祖廟也超過1500座,其中,規模和影響較大的就有430餘座。

臺灣一省信眾就多達1800多萬人,媽祖成為溝通****的和平女神。日本人接受媽祖文化後,發展成為媽祖會,以宗教形式規定了朝拜制度。在朝鮮,在南亞,在北美,有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均信仰媽祖。

有專家估計,全世界現有媽祖廟宇近5000座,信眾2億多人。應該說,媽祖崇拜是一種文化現象,媽祖文化已成為整個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這種以「和平、勇敢、關愛」為核心的媽祖文化,已受到越來越多的世人的關愛與敬仰。

3樓:匿名使用者

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漢族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媽祖文化體現了漢族海洋文化的一種特質。歷史上宋代出使高麗、元代海運漕運、明代鄭和下西洋、清代復臺定臺,這一切都體現海洋文化的特徵。

漢族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這就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而影響所及,媽祖由航海關係而演變為「海神」、「護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漢族民間信仰崇拜神之一。

媽祖文化的**

媽祖文化的起源是什麼?

4樓:鶴鳴

媽祖,是我國古代的女海神,自宋朝以來,隨著航海家們的足跡所至,其影響遍及我國沿江沿海及東南亞各國,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文化之源。

媽祖文化的起源,與我國航海事業的發展息息相關。我國航海業的歷史十分悠久,至遲在隋唐時期,航海技術已相當成熟,與日本、朝鮮及南亞各國的海上往來已十分頻繁。宋、元、明三代,海上航運已十分發達,通過海上的對外**已涵蓋了東亞、南亞、澳洲的大片區域。

既有元朝南糧北運千重帆影相望的繁榮,更有鄭和七下西洋萬里海疆變通途的壯舉。

航海是勇敢人的事業,航海的風險是隨時存在的。尤其在科技落後的古代,人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差,常有大批航海者在風浪中喪生,所以急需尋求自己的保護神。但長期沒有形成統一的信仰。

直到宋代,福建蒲田縣出現了勇於在海上救人的年輕姑娘林默,她的智慧,她的勇氣,她的善良,受到人們的敬佩和愛戴。林默生於公元960年農曆3月23日,卒於987年農曆9月9日。她的英年早逝,在航海者心中必然引起遐想和猜測,漸漸把她傳為神,成為航海者的精神寄託,有如在航海者心目中燃起的一盞明燈,照亮了船民們的千里航程。

這是航海者心中的願望,是時代的需要,也和古今中外的各種神明的產生一樣,是一種社會階段和歷史發展的必然。

林默卒後,其鄉人於同年在湄州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名聞遐爾的湄州媽祖廟。當時廟自然很小,但在航海者中的影響卻非同一般,先由福建船民開始,在船上供牌位,奉香火,以後很快在沿海船民中傳開,成為船民們一致認同的海神。

媽祖廟於宋朝天聖年間(公元1023-2023年)進行了擴建。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公元2023年),褒封林默為靈惠夫人。這是皇帝第一次賜封,從此開始到清朝同治年間,歷朝皇帝共賜封36次,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母」,並列入國家祀典。

隨著媽祖廟的擴建和皇帝的褒封,媽祖的名聲越來越大。中國航海者舟內均載有媽祖像,朝夕拜祭。鄭和下西洋,每次行前均到媽祖廟祈禱,曾兩次奉旨到湄州主持御祭儀式,並擴建廟宇。

從元朝到清朝,我國沿海地區和沿江地區先後修建了大批媽祖廟,北起丹東,南到海南島,東到臺灣,西到重慶,媽祖文化已傳播到國內廣大地區。據專家介紹,我國大陸現有較具規模的媽祖廟1500座左右。與湄州一水之隔的臺灣省,現有媽祖廟也超過1500座,其中,規模和影響較大的就有430餘座。

臺灣一省信眾就多達1800多萬人,媽祖成為溝通****的和平女神。日本人接受媽祖文化後,發展成為媽祖會,以宗教形式規定了朝拜制度。在朝鮮,在南亞,在北美,有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均信仰媽祖。

有專家估計,全世界現有媽祖廟宇近5000座,信眾2億多人。應該說,媽祖崇拜是一種文化現象,媽祖文化已成為整個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這種以「和平、勇敢、關愛」為核心的媽祖文化,已受到越來越多的世人的關愛與敬仰。

媽祖的歷史和**??

5樓:黝黑渦殼

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又稱林默娘,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一出生則不哭不鬧,因而取名為默,小名默娘。

相傳媽祖為福建莆田九牧林六房之後。

林默幼年時就比其他姐妹聰明穎悟,八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她立志終生行善濟人,矢志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專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業,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大家都感頌她。

她性情和順,熱心助人。不斷為鄉親排難解紛,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凶趨吉。世人遇到困難,也都願意跟她商量,請她幫助。

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還通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不少礁石,在這海域裡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測吉凶,必會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龍女」。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羽化飛昇之日,實際上她是在海上救難時去世。但在後來的傳說故事中 , 林默羽化飛昇這一天,湄洲島上群眾紛紛言看見媽祖乘長風駕祥雲,翱翔於蒼天皎日間。從此以後,航海的人又言常見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救助遇難呼救的人。

因此,海船上就逐漸地普遍供奉媽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順利。

6樓:酷眩海賊

媽祖的來歷

媽祖,一個並不陌生的名字,福建、臺灣等地的居民大多篤信媽祖,他們不僅把她視為航海保護神,而且作為年歲豐收和保境平安的象徵。在以福建為中心的一些地區,處處可見媽祖廟和祭祀媽祖的活動,尤其是在臺灣,媽祖文化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其祭祀媽祖的媽祖廟多達五百餘座。如果去福建、臺灣等地旅遊,你可一定得了解一點關於媽祖的常識。

媽祖的來歷

媽祖是民間林默娘的化身,林默娘為福建莆田湄洲林願的第六個女兒,生於宋建隆元年,出生後不聞其啼哭,因而取名為林默,意為沉默的女子。默娘自小表現出神異的功能,她讀書能過目能誦,且能理解其含義。據史書記載,當她十幾歲時有道家人士來往於她家看透病人體內病情,加上能說出別人的吉凶禍福,顯得非常神異,人們對她非常崇敬。

傳說一天默娘正在織布,忽然眼前出現她父兄在海上遇難的慘狀,她於是掩面泣哭。過了一會兒果然有其父兄在海上遇難的訊息傳來。由於她的特異功能,常為漁民預報海上天氣變化,使人們避過了颱風等自然災害。

當地的漁民非常感激她,把她當作神女、龍女來崇敬。

林默娘死於28歲那年,人們為了紀念她,建造了祠廟奉祀,望她庇護漁民的安全。後來林默娘的「聖蹟」四面,教授給她「玄微祕法」,學會了氣功本領。由於她能運用特異功能,傳開,漁民們親切地稱她為「媽祖」。

從夫人到妃、到天妃、到天后、到天上聖母,隨著時代的推移,人們對她的崇拜愈加發展。

媽祖廟在福建、臺灣等地隨處可見祀奉媽祖的媽祖廟。媽祖廟一般為「前殿媽祖,後殿觀音」,即在供奉媽祖的前正殿之後,隔羊一個天進,後面供奉觀音的十八羅漢。

臺灣北港媽祖廟

臺灣北港媽祖廟是現在臺灣媽祖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它是清康熙三十三年由福建姓傅的人遷往臺灣的,至今已有上百年曆史

媽祖舞因為媽祖文化的影響和傳播,形成了許多與媽祖有關的習俗。每當重大節日或媽祖生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人們要抬媽祖像出遊,出遊時,有特殊性別的規範、律譜,人們敲鑼打鼓,由9個小孩執小旗,18個大人抬著棕橋。小孩、大人邊走邊舞,到了廣場,便圍著火堆起舞,叫做「擺棕舞」。

上午,泗陽縣媽祖文化園舉行開園儀式,園內

a 媽祖文化園開園,媽抄祖bai聖像揭幕時,不可以看成du質點,所以a錯誤 b 學校組織 zhi學生參觀媽祖文化dao園,學生以媽祖聖像為背景拍照留影,不可以看成質點,故b錯誤 c 到泗陽旅遊時,用導航中 定位系統確定媽祖聖像位置時,能夠在質點 故c正確 d 在不同位置 比較媽祖聖像的三面情況時,不...

媽祖的名稱來歷是,媽祖的名稱來歷是什麼?

媽祖,一個並不陌生的名字,福建 臺灣等地的居民大多篤信媽祖,他們不僅把她視為航海保護神,而且作為年歲豐收和保境平安的象徵。在以福建為中心的一些地區,處處可見媽祖廟和祭祀媽祖的活動,尤其是在臺灣,媽祖文化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其祭祀媽祖的媽祖廟多達五百餘座。如果去福建 臺灣等地旅遊,你可一定得了解一點關於...

圖裡的媽祖雕像是什麼年代建的,媽祖的雕像在什麼地方?有什麼感人的故事嗎

媽祖,原名bai林默,又名林默娘,清du 源道 現zhi泉州 莆田縣湄洲灣人dao,傳說出生於宋建隆元年 專 屬960 卒於宋雍熙四年 987 在世28年,媽祖本是我國宋代一位普普通通的海濱姑娘。但是,在她死後的1000多年中,儘管歲月流逝,滄桑沉浮,她的名字非但沒有消失,反而被民間奉為 千秋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