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論》駁論作文,《讀書無用論》駁論作文800字

2021-03-20 23:33:50 字數 3576 閱讀 9971

1樓:琳述

中國人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視教育的民族,過去曾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之說,據說連美國的教師節,都特意設在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誕辰日,可見這一點是名聲在外的。現在天下太平,居然有這麼多人認為讀書無用,這的確是國之大事,不可不察。

大家認為讀書無用,擺在桌面上的理由,就是大學生就業難。現在大學收費這麼高,動不動就要農民幾十年的收入,教育已經蛻變成了一個單純的市場過程,沒有多少人有能力為了「興趣」或「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些奢侈的理由去讀書。對教育機構來說,它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對學生及其家長來說,他們追求的則是效用最大化。

這個「效用」就是畢業以後的好工作和高收入。如果無法就業,則相當於買了一臺不會製冷的冰箱,效用等於零,又不能退貨和保修,那當然就是「無用」。

現在我要追問的是:中國大學生佔總人口的比例僅為8%,大大低於世界中、低收入國家24%的平均水平,更不用說美國的35%了,為什麼竟會出現這麼嚴重的就業難呢?

現在是「全球化」時代,一切都要從全球的眼光來看。在我看來,關鍵在於,由於盲目地開放以及一系列產業政策的失誤,中國在全球的產業分工中被鎖定在了一個低端加工業的位置,需要的僅僅是一些受過中等教育的藍領工人(有大學生頓悟:「讀太多書沒用,初中就夠了」),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白領工作崗位提供給大學生。

排斥大學生的機制是這樣發生作用的:為了儘快提高精英階層的消費水平,中國的消費品產業往往採取了直接從國外進口生產線的方式,結果使中國自身的裝備工業(即生產線的設計製造技術和成套裝置技術)由於失去了市場而在整體上陷入困境,大量國企破產倒閉,大量的白領工作崗位也因此喪失。而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和國外商品的大量湧入,更是連大批民營的民族產業也擠垮了。

雖然外資也會帶來一些就業機會,但統計顯示,外資在中國每提供一個就業機會,就同時「消滅」三到四個工作機會。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全球化」正是造成中國產業分工位居低端,從而間接導致當前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決定性原因。

奇怪的是,很多大學生對導致自己陷入困境的「全球化」程序卻是持一種熱情擁抱的態度。之所以會這樣,除了一些主流經濟學家的刻意誤導之外,許多人可能會認為這有利於使自己的消費水平迅速與發達國家接軌。但大學生們陷入的一個最致命的誤區是:

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必須首先要成為一個「生產者」,也就是說要先就業,然後才可能成為一個「有支付能力的消費者」。在能夠容納自己就業的產業被擠垮,大學生成為「靠低保生活」的多餘人口時,好萊塢電影中展示的那種有房有車的中產階級生活,可能越發像是夢中的景象了。

理解了這些原因,我們就能夠明白讀書究竟為什麼會「無用」了;我們也就能夠明白說大學生就業難是因為他們「不能轉變觀念」,為什麼是一種推卸責任的可恥言論了;我們也能夠明白教育部門在專業設定、擴招與否上大做文章對解決就業難問題基本上是無濟於事的了……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幾天,寒窗苦讀十幾年了的學生,終於迎來了人生最重要的考試:高考。

伴隨而來的是,網上有不少鍵盤俠開始吹捧學歷無用論了:讀了大學又怎麼樣?畢業還不是一樣找不到工作,還不是給沒讀書的老闆打工,還不如早點出來工作賺錢。

讀書無用論:「你大學本科畢業,還不是一樣找不到工作」

來自專欄深度腦洞

23 人贊同了文章

為你朗讀

2 分鐘

這幾天,寒窗苦讀十幾年了的學生,終於迎來了人生最重要的考試:高考

伴隨而來的是,網上有不少鍵盤俠開始吹捧學歷無用論了:讀了大學又怎麼樣?畢業還不是一樣找不到工作,還不是給沒讀書的老闆打工,還不如早點出來工作賺錢。

恕我直言,能說出讀書無用論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因為高考真能決定一個普通人的人生走向,知識真的能改變命運。

曾記得當年的我們的高考百日誓師大會,校長曾經說過一句讓我刻骨銘心的話:高考可能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會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工作越久,經歷的事越多,越發認同這句話,學歷真的很重要。

前年,某大公司hr到廣東工業大學進行校園招聘宣講會,宣講完畢後,明確表示,來廣工,只是來宣傳企業,你們的投遞的簡歷我們不收,我們只收985、211的簡歷,你們投了簡歷,我們也不會看。

在場求職的廣工學子感到奇恥大辱,在微博、知乎瘋狂吐槽當事hr,隨後刷屏網路,當事公司為了平息學生怒火,把當事hr開除了。

冷靜下來思考,其實這位hr只是說出了事實:因為更好的名校簡歷都收不過來,為了省事,其他學校的簡歷就不看了,畢竟篩選簡歷也需要時間成本。

3樓:紅木

寫一些讀書成功的例子,讓古代人讀書成功的例子

求一篇讀書無用論的駁**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視教育的民族,過去曾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之說,據說連美國的教師節,都特意設在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誕辰日,可見這一點是名聲在外的。現在天下太平,居然有這麼多人認為讀書無用,這的確是國之大事,不可不察。

大家認為讀書無用,擺在桌面上的理由,就是大學生就業難。現在大學收費這麼高,動不動就要農民幾十年的收入,教育已經蛻變成了一個單純的市場過程,沒有多少人有能力為了「興趣」或「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些奢侈的理由去讀書。對教育機構來說,它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對學生及其家長來說,他們追求的則是效用最大化。

這個「效用」就是畢業以後的好工作和高收入。如果無法就業,則相當於買了一臺不會製冷的冰箱,效用等於零,又不能退貨和保修,那當然就是「無用」。

現在我要追問的是:中國大學生佔總人口的比例僅為8%,大大低於世界中、低收入國家24%的平均水平,更不用說美國的35%了,為什麼竟會出現這麼嚴重的就業難呢?

現在是「全球化」時代,一切都要從全球的眼光來看。在我看來,關鍵在於,由於盲目地開放以及一系列產業政策的失誤,中國在全球的產業分工中被鎖定在了一個低端加工業的位置,需要的僅僅是一些受過中等教育的藍領工人(有大學生頓悟:「讀太多書沒用,初中就夠了」),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白領工作崗位提供給大學生。

排斥大學生的機制是這樣發生作用的:為了儘快提高精英階層的消費水平,中國的消費品產業往往採取了直接從國外進口生產線的方式,結果使中國自身的裝備工業(即生產線的設計製造技術和成套裝置技術)由於失去了市場而在整體上陷入困境,大量國企破產倒閉,大量的白領工作崗位也因此喪失。而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和國外商品的大量湧入,更是連大批民營的民族產業也擠垮了。

雖然外資也會帶來一些就業機會,但統計顯示,外資在中國每提供一個就業機會,就同時「消滅」三到四個工作機會。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全球化」正是造成中國產業分工位居低端,從而間接導致當前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決定性原因。

奇怪的是,很多大學生對導致自己陷入困境的「全球化」程序卻是持一種熱情擁抱的態度。之所以會這樣,除了一些主流經濟學家的刻意誤導之外,許多人可能會認為這有利於使自己的消費水平迅速與發達國家接軌。但大學生們陷入的一個最致命的誤區是:

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必須首先要成為一個「生產者」,也就是說要先就業,然後才可能成為一個「有支付能力的消費者」。在能夠容納自己就業的產業被擠垮,大學生成為「靠低保生活」的多餘人口時,好萊塢電影中展示的那種有房有車的中產階級生活,可能越發像是夢中的景象了。

理解了這些原因,我們就能夠明白讀書究竟為什麼會「無用」了;我們也就能夠明白說大學生就業難是因為他們「不能轉變觀念」,為什麼是一種推卸責任的可恥言論了;我們也能夠明白教育部門在專業設定、擴招與否上大做文章對解決就業難問題基本上是無濟於事的了……

5樓:百度使用者

我也急要寫這個!!!

6樓:legend—奇

太巧了,你是建橋還是七中?

如何評價讀書無用論,怎樣看待讀書無用論

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無能力者,換言之是iq達不到者。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上大學的。讓你一位iq只有50的,讀書就顯得無用了,本來還可以用那幾年的好時光去學一些更加可直接產生收益的技術。而去讀書的話就會白白誤了好時光,而且極易讓人產生自卑感,結果。第二種是不應該讀很多書的人。如果一定強行讓比爾.蓋茨讀完博...

讀書無用論 大家覺得大學有用嗎,讀書無用論?上大學真的有用嗎

學習,特別是終身學習,已經是人所共知的全球性理念。大學作為高階的學習場所,理所應當大有用場。只是,很多可能沒有直接以明顯可見的方式讓人們看出學識的價值和作用,但即使如此,也並不妨礙它潛移默化的發揮作用。很多公司對國內大學的認知就是985 211和其他 有些公司對國內大學的認知則是清北復交和其他 還有...

自己覺得讀書無用論正確嗎?讀書無用論你怎樣看待?

讀書就真的沒有用嗎?當然不是!從某種意義而言,讀書是一條還算是公平的競爭之路。在這裡考驗的還是一個人的智慧高低,而不是人脈 錢脈 身份 背景。讀書越多,實際上眼光會越長遠,對於人生和社會的判斷也更加準確,未來的時候也能夠走得更遠。不對啊。書開啟了我們的眼界,讓我們瞭解到更廣闊的世界。豐富的閱讀,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