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下,數學教學設計應該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2021-03-20 23:33:50 字數 5444 閱讀 8128

1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即複習新課-講授新課-練習鞏固。即使在學習環節中注重了「預習」,也是為了更好地「講授新課」,為了更好、更快地讓學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觀上導致了學生思維的依賴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以致於喪失了創造力。

因此,新的數學課程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1、教學設計的特徵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設計過分強調預設、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師生的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而現在新頒佈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以實現結論與過程,認知與情感、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統一。因此,符合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教學設計應該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1.1整合性

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應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有機整合;在設計的各個教學環節中,應緊緊圍繞目標,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1.2互動性

課堂師生互動實現了教學過程的完整化。教學本是師生雙方在同一時空中共同參與的傳授活動,雙方互動,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貫穿著教學的全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不僅應體現教師如何教,同時也應體現學生如何學,以促使師生之間的知識互動,情感互動和思維的碰撞,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1.3開放性

教學設計在教學內容上,應從傳統的書本知識向學生的生活數學開放,把學生的個體知識,直接經驗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在教學過程上,應從單向的教師教,學生學向師生交往,互動開放,讓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開放地納入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在教學方法上,應從灌輸式、填壓式的教學向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習、合作學習開放;在練習的設計上,應從答案唯

一、解法唯

一、向條件、問題演算法和結果的不唯一開放,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4實效性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實效。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所有的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的選定,教學情境的創設,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等,都必須注重實效,並摒棄與實現目標無關的內容,方法和形式,紮實地提高學生的素質。

2、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策略

課堂教學設計反映著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反映著教師教學的軌跡。在新的課改實驗中,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課堂教學結構,學生學習方式和師生角色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無疑教學設計應與時俱進。其主要策略是:

2.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參與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可見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形成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教學中,教師可採取講故事、猜謎語、念兒歌、開展遊戲等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實際內容聯絡起來,激起學生心理上的需求。例如,有的教師在教「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別具匠心地創設了情境,使學生在愉快而又緊張的氛圍中學會這一抽象的知識。

剛上課,教師給學生講一個「猴子分餅」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歡吃猴王做的餅。一天,做了3個大小同樣的餅,先把第一個餅平均分成4塊,給猴甲1塊。

猴乙看到說;「太少了,我要2塊」,猴王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8塊,給他2塊。猴丙更貪心,說:「我要3塊」,猴王又拿出第三個餅平均分成12塊,給他3塊。

「小朋友,你們知道哪隻猴子吃得多?」不一會兒,學生都說:「同樣多」。

於是,教師追問:「聰明的猴王是用什麼辦法來滿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們想知道嗎?」正當學生聚精會神地聽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領時,老師說: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就知道了!」在學生最佳的心理狀態之下進行了新課。在教師引導下,大家通過比較、綜合、抽象、概括,逐步得出分數基本性質的內涵後,教師風趣地啟用學生的思路:

「現在你們知道猴王是用什麼規律來分餅了吧!」「如果猴丁要4塊,你們想猴王該怎麼辦?要5塊呢……」學生們信心十足地回答出來,此時老師充分表揚大家:

「你們真比猴王還聰明!」既鞏固了新知識,又滿足了學生求知慾望,整個40分鐘學生始終在愉悅、歡樂但又緊張的氣氛中學習,體現在「在愉快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愉快。」

2.2精心設計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合作**

新課標主要的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合作—**」的互動式教學,教師通過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學生認識的不平衡,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

2.3注重過程,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掌握現成的知識結論,更重要的目的是將可得的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讓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要遵循哪些原則

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教學設計怎麼寫

2樓:啥名字好呢呢呢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基本理念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說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樂於參與到探索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活動中來.《新課程標準》中還明確提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和審美能力這三個目標.

因此,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的數學課堂設計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徵:實、活、新、美、趣.

(一)、實實,即課堂教學中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形成和提高過程要穩固紮實,這不僅是課堂教學目標的基礎,也是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的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的設計必須注重實效,紮實地提高學生的素質.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應注意的哪幾個問題

3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即複習新課-講授新課-練習鞏固。即使在學習環節中注重了「預習」,也是為了更好地「講授新課」,為了更好、更快地讓學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觀上導致了學生思維的依賴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以致於喪失了創造力。

因此,新的數學課程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1、教學設計的特徵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設計過分強調預設、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師生的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而現在新頒佈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以實現結論與過程,認知與情感、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統一。因此,符合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教學設計應該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1.1整合性

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應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有機整合;在設計的各個教學環節中,應緊緊圍繞目標,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1.2互動性

課堂師生互動實現了教學過程的完整化。教學本是師生雙方在同一時空中共同參與的傳授活動,雙方互動,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貫穿著教學的全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不僅應體現教師如何教,同時也應體現學生如何學,以促使師生之間的知識互動,情感互動和思維的碰撞,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1.3開放性

教學設計在教學內容上,應從傳統的書本知識向學生的生活數學開放,把學生的個體知識,直接經驗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在教學過程上,應從單向的教師教,學生學向師生交往,互動開放,讓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開放地納入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在教學方法上,應從灌輸式、填壓式的教學向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習、合作學習開放;在練習的設計上,應從答案唯

一、解法唯

一、向條件、問題演算法和結果的不唯一開放,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4實效性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實效。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所有的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的選定,教學情境的創設,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等,都必須注重實效,並摒棄與實現目標無關的內容,方法和形式,紮實地提高學生的素質。

2、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策略

課堂教學設計反映著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反映著教師教學的軌跡。在新的課改實驗中,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課堂教學結構,學生學習方式和師生角色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無疑教學設計應與時俱進。其主要策略是:

2.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參與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可見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形成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教學中,教師可採取講故事、猜謎語、念兒歌、開展遊戲等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實際內容聯絡起來,激起學生心理上的需求。例如,有的教師在教「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別具匠心地創設了情境,使學生在愉快而又緊張的氛圍中學會這一抽象的知識。

剛上課,教師給學生講一個「猴子分餅」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歡吃猴王做的餅。一天,做了3個大小同樣的餅,先把第一個餅平均分成4塊,給猴甲1塊。

猴乙看到說;「太少了,我要2塊」,猴王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8塊,給他2塊。猴丙更貪心,說:「我要3塊」,猴王又拿出第三個餅平均分成12塊,給他3塊。

「小朋友,你們知道哪隻猴子吃得多?」不一會兒,學生都說:「同樣多」。

於是,教師追問:「聰明的猴王是用什麼辦法來滿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們想知道嗎?」正當學生聚精會神地聽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領時,老師說: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就知道了!」在學生最佳的心理狀態之下進行了新課。在教師引導下,大家通過比較、綜合、抽象、概括,逐步得出分數基本性質的內涵後,教師風趣地啟用學生的思路:

「現在你們知道猴王是用什麼規律來分餅了吧!」「如果猴丁要4塊,你們想猴王該怎麼辦?要5塊呢……」學生們信心十足地回答出來,此時老師充分表揚大家:

「你們真比猴王還聰明!」既鞏固了新知識,又滿足了學生求知慾望,整個40分鐘學生始終在愉悅、歡樂但又緊張的氣氛中學習,體現在「在愉快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愉快。」

2.2精心設計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合作**

新課標主要的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合作—**」的互動式教學,教師通過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學生認識的不平衡,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

2.3注重過程,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掌握現成的知識結論,更重要的目的是將可得的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讓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教師怎樣使用課程標準指導教學實施

一 指導確立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是確定教學內容與策略 選擇教學型別與組織形式 進行教學評價與實施的依據,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 操作 調控 中介和刻度的功能。1 目標體系是 培養目標 課程目標 學科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 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設計目標 2 目標表述方式 結果性目標方式 表述的是學生學習...

新課程標準重要概念的教學,是什麼重要概念?重要概念有什麼特

新課程理念最主要的是師生角色的改變,一切為了學生。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新頒佈的課程標準有哪些重要特點 一 努力將素質教育的理念切實體現在課程標準的各個部分。二 突破學科中心。三 改善學生學習方式。四 體現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功能,評價建議具有更強的操作性。五 為課程的實施提供了廣泛的空間。新課程...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教學設計包括哪幾部分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2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 過程與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情景匯入 問題設計,師生互動,解答,拓展延伸,課堂小結 規範的教學設計應包括哪些內容 進行教學設計的目的是支援學習過程。有計劃的教學在影響人的發展方向上有短期和長期的目的。教學設計以人類學習的某些原理,尤其是學習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