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現代物理有機化學計國楨佟振合譯的pdf電子版圖書

2021-03-11 06:12:26 字數 9439 閱讀 9216

1樓:阿德

上面那個是木馬病毒,大家小心,

2樓:匿名使用者

前言致謝

教師指南

第一部分 分子的結構與熱力學

第1章 導論:分子結構和化學鍵模型

內容與目的

1.1 化學鍵的基本概念

1.1.1 量子數和原子軌道

1.1.2 電子構型和電子結構圖

1.1.3 lewis結構

1.1.4 形式電荷

1.1.5 價電子對互斥規則

1.1.6 雜化

1.1.7 化學鍵的價鍵/分子軌道混合模型定域化的σ鍵和π鍵

1.1.8 極性共價鍵

電負性靜電勢能面

誘導效應

基團電負性

雜化效應

1.1.9 鍵偶極、分子偶極和四極矩

鍵偶極分子偶極矩

分子四極矩

1.1.10 共振

1.1.11 鍵長

1.1.12 極化率

1.1.13 總結:關於有機結構的簡單化學鍵模型中用到的概念1.2 更加現代的關於有機結構的化學鍵理論1.2.1 分子軌道理論

1.2.2 一種qmot方法

1.2.3 關於甲基(ch3)的詳細討論

平面形甲基

walsh示意圖:角錐形甲基

角錐形甲基的「基團軌道」

為mh3體系填充電子

1.2.4 關於亞甲基(ch2)的詳細討論walsh示意圖和基團軌道

為mh2體系填充電子

1.3 軌道的組合———構建更大的分子

1.3.1 使用基團軌道來構建乙烷

1.3.2 使用基團軌道來構建乙烯

1.3.3 雜原子的影響———甲醛

1.3.4 更復雜的烷烴

1.3.5 三個從基團軌道構建較大分子的例項丙烯氯代甲烷

丁二烯1.3.6 典型π體系的基團軌道:苯、苄基和烯丙基1.3.7 把常見官能團看作是烯丙基的衍生結構1.3.8 三中心二電子鍵

1.3.9 第二種化學鍵模型中的概念小結

1.4 反應中間體的化學鍵和結構

1.4.1 碳正離子

經典碳正離子

與非經典碳正離子的關係

非經典碳正離子

1.4.2 碳負離子

1.4.3 自由基

1.4.4 碳烯(卡賓)

1.5 金屬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中的化學鍵簡述總結與展望

習題深入閱讀

第2章 張力和穩定性

內容與目的

2.1 穩定分子的熱力學

2.1.1 內部張力和相對穩定性

2.1.2 能量的型別

gibbs自由能焓熵

2.1.3 鍵解離能

使用bde**反應的放熱性和吸熱性

2.1.4 勢能函式和勢能面簡介———鍵伸縮紅外光譜

2.1.5 生成熱和燃燒熱

2.1.6 基團加和法

2.1.7 張力能

2.2 反應中間體的熱化學

2.2.1 穩定性和永續性

2.2.2 自由基

使用bde來衡量穩定性

自由基的永續性

自由基的基團貢獻

2.2.3 碳正離子

用氫負離子的親和性來衡量穩定性

碳正離子的壽命

2.2.4 碳負離子

2.2.5 總結

2.3 結構與能量之間的關係:基本的構象分析2.3.1 非環體系:扭轉角的勢能面

乙烷丁烷:鄰交叉構象中的相互作用

能壘高度

能壘多重度

四烷基乙烷

g+g戊烷作用

烯丙基(a1,3)張力

2.3.2 基本的環形體系

環丙烷環丁烷

環戊烷環己烷

更大的環系:跨環作用

環系中基團加和法的校正

環系的扭轉模式

雙環體系

環烯烴和bredt規則

構象分析以及構象與張力之間聯絡的總結

2.4 電子效應

2.4.1 涉及π體系的作用

烯烴上的取代基

取代烯烴的構象

共軛效應

芳香性反芳香性:一種不尋常的減穩定化效應

nmr化學位移

稠環芳香烴

輪烯2.4.2 多個雜原子產生的影響

鍵長效應

軌道效應

2.5 高張力的分子

2.5.1 超常的鍵長和鍵角

2.5.2 小環

2.5.3 非常大的旋轉能壘

2.6 分子力學

2.6.1 分子力學模型

鍵的伸縮

鍵角的彎折

二面角的扭曲

非鍵相互作用

交叉項靜電相互作用

氫鍵引數的匯出

生成熱和張力能

2.6.2 對分子力學的評價

2.6.3 分子力學應用於生物大分子和非天然聚合物———分子模擬2.6.4 分子力學在研究有機反應方面的應用總結與展望

習題深入閱讀

第3章 溶液和非共價鍵結合力

內容與目的

3.1 溶劑和溶液性質

3.1.1 自然界憎惡真空

3.1.2 溶劑標度

介電常數

其他溶劑標度

汽化熱表面張力和潤溼

水3.1.3 溶解性

概述形狀

使用「相似相溶」範語

3.1.4 溶質流動性

擴散fick擴散定律

相關時間

3.1.5 溶液熱力學

化學勢反應熱力學

計算δh噪和δs噪

3.2 結合力

3.2.1 離子對相互作用

鹽橋3.2.2 涉及偶極的靜電作用

離子偶極相互作用

離子溶劑化的簡單模型———born方程

偶極偶極相互作用

3.2.3 氫鍵

幾何性普通氫鍵的強度

i.溶劑化效應

ii.電負性效應

iii.共振協助的氫鍵

iv.極化增強的氫鍵

v.氫鍵體系中的二級相互作用

vi.氫鍵中的協同性

氫鍵的振動性質

短強氫鍵

3.2.4 π效應

正離子π相互作用

極性π相互作用

芳環芳環相互作用(π堆積)

芳烴全氟芳烴相互作用

π供體受體相互作用

3.2.5 誘導偶極相互作用

離子誘導偶極作用

偶極誘導偶極作用

誘導偶極誘導偶極作用

單極、偶極和誘導偶極結合力:總結

3.2.6 疏水效應

有機物的簇集

疏水效應的起源

3.3 溶劑化的計算建模

3.3.1 連續溶劑化模型

3.3.2 真實溶劑化模型

3.3.3 monte carlo方法

3.3.4 分子力學

3.3.5 統計微擾理論/自由能微擾

總結與展望

習題深入閱讀

第4章 分子識別和超分子化學

內容與目的

4.1 結合現象的熱力學分析

4.1.1 結合的總體熱力學

標準態的關聯

熱容變化的影響

協同性焓熵補償

4.1.2 結合等溫線

4.1.3 實驗方法

uv/vis或熒光方法

nmr方法

等溫量熱法

4.2 分子識別

4.2.1 互補性和預組織

冠醚、穴醚和球苑———具有大的離子偶極作用的分子識別分子鑷和分子夾

4.2.2 基於離子對的分子識別

4.2.3 基於大的氫鍵組分的分子識別

代表性結構

水相中基於氫鍵的分子識別

4.2.4 疏水作用驅動的分子識別

環糊精環番

水中疏水作用促進的分子識別總結

4.2.5 π作用力介質的分子識別

正離子π相互作用

極性π效應和相關效應

4.2.6 總結

4.3 超分子化學

4.3.1 複雜結構的超分子自組裝

通過配位化合物的自組裝

基於氫鍵的自組裝

4.3.2 新的超分子結構———索烴、輪烷和分子結奈米技術

4.3.3 容器化合物———分子內的分子

總結與展望

習題深入閱讀

第5章 酸鹼化學

內容與目的

5.1 brønsted酸鹼化學

5.2 水溶液

5.2.1 pka

5.2.2 ph

5.2.3 拉平效應

5.2.4 活度與濃度

5.2.5 酸度函式:高濃度酸溶液的酸度尺度5.2.6 超酸

5.3 非水體系

5.3.1 酶的活性位點的pka值變動

5.3.2 溶液相對氣相

5.4 **溶液中的酸性強度

5.4.1 測量弱酸強度的方法

5.4.2 **相對酸性的兩個指導原則

5.4.3 電負性和誘導效應

5.4.4 共振效應

5.4.5 鍵的強度

5.4.6 靜電效應

5.4.7 雜化效應

5.4.8 芳香性

5.4.9 溶劑化

5.4.10 正離子有機結構

5.5 具有生物學意義的酸和鹼

5.6 lewis酸/鹼和親電體/親核體

5.6.1 硬軟酸鹼概念,lewis酸鹼相互作用的一般認識,及相對親核性和親電性

總結與展望

習題深入閱讀

第6章 立體化學

內容與目的

6.1 立體生成性和立體異構

6.1.1 基本概念和術語

經典術語

更多的現代術語

6.1.2 立體化學描述符

r,s體系

e,z體系

d和l赤式和蘇式

螺旋描述符:m和p

多立體中心異構(ent)和差向異構(epi)使用描述符來比較結構

6.1.3 區分對映異構體

光學活性和手性

為什麼平面偏振光被手性介質旋轉

圓二色性

x射線晶體學

6.2 對稱性和立體化學

6.2.1 基本的對稱性操作

6.2.2 手性和對稱性

6.2.3 對稱論據

6.2.4 聚焦碳原子

6.3 區域性關係

6.3.1 同位的、對映異位的和非對映異位的6.3.2 區域性的描述符———pror/pros和re/si6.3.3 手性位

6.4 反應立體化學:立體選擇性和立體專一性6.4.1 反應立體化學的簡單指導規則

6.4.2 立體專一性和立體選擇性的反應

6.5 對稱性和時間標尺

6.6 拓撲和超分子的立體化學

6.6.1 圈和結

6.6.2 拓撲手性

6.6.3 非平面圖

6.6.4 拓撲學和超分子立體化學的進展

6.7 聚合物化學中的立體化學問題

6.8 化學生物學中的立體化學問題

6.8.1 蛋白質、核酸和多糖中的連線

蛋白質核酸

多糖6.8.2 螺旋性

合成的螺旋形聚合物

6.8.3 自然界的手性起源

6.9 立體化學術語

總結與展望

習題深入閱讀

第二部分 反應活性、動力學和機理

第7章 位能面和動力學分析

內容與目的

7.1 位能面和相關概念

7.1.1 位能面

7.1.2 反應座標圖

7.1.3 活化絡合物/過渡態的本質

7.1.4 速率和速率常數

7.1.5 反應級數和速率定律

7.2 過渡態理論及相關主題

7.2.1 過渡態理論的數學內容

7.2.2 與arrhenius速率定律的關係7.

2.3 boltzmann分佈和溫度依賴性7.2.

4 再議「什麼是活化絡合物的本質」以及為什麼tst可行7.2.5 活化引數和arrhenius引數的實驗測定7.

2.6 活化引數及其解釋的例子

7.2.7 tst是完全正確的嗎?有機活潑中間體的動態行為7.3 與動力學分析相關的假定和原則

7.3.1 hammond假定

7.3.2 反應活性選擇性相關性原則

7.3.3 curtinhammett原理7.3.4 微觀可逆性原理

7.3.5 動力學控制與熱力學控制之間的比較7.4 動力學實驗

7.4.1 怎樣進行動力學實驗

7.4.2 對簡單機理的動力學分析

一級反應動力學

二級反應動力學

假一級反應動力學

平衡動力學

初始速率動力學

為一系列常見的動力學情景列表

7.5 複雜反應———破譯反應機理

7.5.1 穩態動力學

7.5.2 利用ssa原理預言動力學級數的變化7.5.3 飽和動力學

7.5.4 預先快速平衡

7.6 跟蹤動力學的方法

7.6.1 半衰期大於幾秒的反應

7.6.2 快速動力學方法

流動技術

閃光分解

脈衝輻射分解

7.6.3 弛豫法

7.6.4 動力學分析的總結

7.7 計算速率常數

7.7.1 marcus理論

7.7.2 marcus理論應用於電子轉移7.8 考慮多維反應座標

7.8.1 一系列相關反應過渡態結構的變化———取代反應例項7.

8.2 moreo』ferralljencks圖7.8.

3 振動狀態在反應座標上的變化———第三座標與熵的關係總結與展望

習題深入閱讀

第8章 熱力學和動力學的相關實驗

內容與目的

8.1 同位素效應

8.1.1 實驗部分

8.1.2 一級動力學同位素效應的起源

反應座標圖和同位素效應

線形過渡態的一級動力學同位素效應作為放熱性和吸熱性的函式線形和非線形過渡態同位素效應的對比

8.1.3 二級動力學同位素效應的由來

雜化的改變

空間同位素效應

8.1.4 平衡同位素效應

平衡的同位素擾動———在碳正離子方面的應用8.1.5 穿隧效應

8.1.6 溶劑同位素效應

分餾係數

質子盤點

8.1.7 重原子的同位素效應

8.1.8 小結

8.2 取代基效應

8.2.1 取代基效應的起源

場效應誘導效應

共振效應

極化效應

位阻效應

溶劑化效應

8.3 hammett曲線———最普遍的線性自由能關係(lfer)。在反應中檢測電荷改變的一種通用方法

8.3.1 σ值

8.3.2 ρ值

8.3.3 hammett圖在解釋機理方面的作用8.3.4 線性偏差

8.3.5 把共振效應與誘導效應分開

8.4 其他線性自由能關係

8.4.1 位阻和極性效應———taft引數8.4.2 溶劑效應———grunwaldwinstein圖8.4.3 schleyer適應

8.4.4 親核性和離核性

酸鹼性溶劑化

極化性、鹼性和溶劑化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

形狀8.4.5 swainscott引數———親核性引數8.

4.6 edwards和ritchie修正8.5 與酸鹼有關的效應———brønsted關係8.

5.1 βnuc

8.5.2 βlg

8.5.3 酸鹼催化

8.6 為什麼線性自由能關係能夠成立?

8.6.1 lfer的一般數學

8.6.2 建立lfer的條件

8.6.3 等動力學溫度或等平衡溫度

8.6.4 為什麼會發生焓熵補償?

位阻效應

溶劑化效應

8.7 線性自由能關係總結

8.8 研究機理的各類實驗

8.8.1 產物的鑑定

8.8.2 改變反應物結構以轉變或捕獲預想的中間體8.8.3 捕獲實驗和競爭實驗

8.8.4 核對共同中間體

8.8.5 交叉實驗

8.8.6 立體化學分析

8.8.7 同位素置亂

8.8.8 研究自由基的技術:探針和捕獲劑8.8.9 中間體的直接分離和表徵

8.8.10 瞬態光譜法

8.8.11 穩定的介質

總結與展望

習題深入閱讀

第9章 催化

內容與目的

9.1 催化的基本原理

9.1.1 與過渡態的結合作用優於基態

9.1.2 熱力學迴圈分析

9.1.3 空間的瞬間靠近

9.2 催化的形式

9.2.1 「結合作用」類似於溶劑化

9.2.2 鄰近效應作為一種結合現象

9.2.3 親電催化

靜電相互作用

金屬離子催化

9.2.4 酸鹼催化

9.2.5 親核催化

9.2.6 共價催化

9.2.7 張力和扭曲

9.2.8 相轉移催化

9.3 brønsted酸鹼催化

9.3.1 特殊催化

特殊催化的數學原理

動力學圖

9.3.2 一般催化

一般催化的數學原理

動力學圖

9.3.3 動力學等價

9.3.4 協同的或序列的一般酸一般鹼催化作用9.3.5 brønsted催化定律及其分支線性自由能關係

α和β的意義

α+β=1

偏離線性

9.3.6 一般酸或一般鹼催化作用的**

libido法則

勢能面控制一般催化或特殊催化作用

9.3.7 質子轉移的動力學

marcus分析

9.4 酶催化

9.4.1 michaeli**enten動力學9.4.2 km,kcat和kcat/km的意義9.4.3 酶活性部位

9.4.4 [s]對km———反應座標圖

9.4.5 超分子相互作用

總結與展望

習題深入閱讀

第10章 有機反應機理,第1部分:加成和消除反應內容與目的

10.1 **有機化學反應性

10.1.1 極性反應

親核試劑和親電試劑

lewis酸和lewis鹼

給體受體軌道相互作用

10.1.2 **自由基反應性

10.1.3 下面章節的準備

加成反應

10.2 羰基的水合作用

10.2.1 酸鹼催化

10.2.2 偕二醇和半縮醛形成的熱力學

10.3 水對烯烴和炔烴的親電加成反應:水合反應10.3.1 電子推動

10.3.2 酸催化水溶液的水合反應

10.3.3 區域化學

10.3.4 炔烴的水合反應

10.4 鹵化氫對烯烴和炔烴的親電加成

10.4.1 電子推動

10.4.2 與區域化學和立體化學有關的實驗觀察10.4.3 炔烴的加成

有機化學問題,有機化學的問題

ch4 o2 co2 co h2o 未配平 因為通過足量的無水氯化鈣時,氣體質量減少25 2g,又因為無水氯化鈣只吸收水蒸氣,所以生成水,即。又因為ch4與h2o的對應關係為1 2,所以原有ch4 又因為碳元素守恆,所以生成的co與co2總和共計。0,7mol的co與co2共計所以混合氣體中有co ...

有機化學問題,有機化學。。。2個問題

1.是取代反應 ch3chohch3 hcl ch3chclch3 h2o 催化劑為h2so4,這裡就不寫了 另,有機反應表示式中間應該是箭頭 現在的教學可能要求掌握 共熱就是一起加熱,這個反應應該是150度左右2.如果是分子間,最短的環是十元的,但不排除生成更高階環結構構成環體的是 o c c c...

有機化學問答,幾個有機化學問題

3全部甲醛和乙醛的鑑別方法是用碘仿反應來鑑別。乙醛可以發生碘仿反應,生成黃色沉澱,甲醛不能反應。用碘仿反應可以將乙醇鑑別出來,因為乙醇不能發生碘仿反應 然後用菲林試劑將乙醛鑑別出來,因為乙醛可以與菲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丙酮不能反應。菲林試劑將乙醛鑑別出來,因為只有乙醛可以和菲林試劑反應,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