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起源於哪呢

2021-03-05 15:41:33 字數 4517 閱讀 7204

1樓:匿名使用者

圖一、彩陶人面魚紋盆(仰韶文化半坡型別);圖

二、彩陶甕(半山型別)

仰韶文化遺址的發掘,一系列5000—2023年前的城址和文字、銅器等「文明」史蹟不斷被揭示,給傳統「中原三代中心論」提出了新的挑戰. 最近10多年,中國考古學再度成為世界人文學科關注的一個焦點.一系列5000—2023年前的城址和文字、銅器、禮制建築等「文明」史蹟不斷被揭示於中華大地上,給傳統文明觀中的「中原三代中心論」提出了新的挑戰,也使關於中國文明起源的研究成為世紀末中國考古學上爭論最多的一個課題。

(一)仰韶時代中晚期是「城」的初現與中國文明的萌芽期

在距今6000—2023年間,相當於中原編年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是「城」產生的初期階段。城首先出現於長江中游的澧縣城頭山,之後擴充套件到黃河中下游,但也僅見城頭山、西山和西康留三座。初城時代已經與簡單社會所沒有的許多複雜因素共存,但離文明社會還有一定的距離。

1、仰韶時代中晚期私有制產生、階級分化和特權等級的形成,是原始社會組織結構「危機」的體現,表現出社會進步、文明萌芽的根本特點。

初現的城是原始社會的發展、進化在聚落形態上的表現。從外部形態和功能上說,夯土城圈是新石器時代早、中期以環壕為特點的大型聚落構築技術的提高和形態的完善,但這些多為圓形的初城顯然又保留了濃重的環壕聚落的形態殘餘。在應付越發頻繁的外部戰爭、內部衝突中,壕防向城防的轉變,聚落的防禦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加強。

2樓:匿名使用者

3、銅器、文字、禮制等中國文明的表徵產品在龍山時代也同步複雜化,與國家文明加速成長的形勢相吻合。

考古發現的龍山時代銅器的分佈比仰韶時代要廣泛得多,迄今在黃河、長江流域至少發現20多處地點,技術和形態也明顯進步和複雜化。僅齊家文化中就發現了50多件銅器,器型包括刀、鑿、錐、鑽頭、匕、指環、帶銎釜、銅鏡等。這表明銅器的使用已經超越了仰韶時代的零星、個別特點,而成為龍山時代的特徵之一,但銅容器和商周式的「禮器」還沒有發生。

在從刻劃符號式的原始文字向成熟的象形文字發展的軌道上,龍山時代又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山東龍山、河南龍山、陶寺、石家河、齊家、良渚等文化中都發現了原始文字。龍山時代原始文字較之仰韶時代的成熟性在於兩點,一點是單個字型已經超越了仰韶時**實、圖形化的初始階段,會意、抽象化程度提高,筆畫工整、規則,使得龍山時代的原始文字與三代象形文字越來越接近。另一點是龍山原始文字擺脫了仰韶時代單字孤立存在的階段,出現了多字成行的文句,在從單個符號向記事文字發展的道路上完成了關鍵的一步。

最重要的發現是山東鄒平丁公一塊龍山陶片上的11個原始文字,三排排列,是龍山時代象形文字已經基本成型的證據。當然,這些文字資料不是國家文明的直接證據,卻是中國文明時代前後重要的表徵。

龍山時代禮制的複雜化也達到了先夏時期的頂峰階段。在大型城址和等級聚落中心的重要建築內普遍發現了人、畜犧牲祭祀的奠基遺蹟。在喪葬上,貴族墓地或公共墓地內的貴族墓區的人、畜犧牲祭祀遺蹟也相當普遍。

中心聚落往往還建築有大型、複雜的專用祭禮場所。可見,龍山時代是宗教祭祀和禮制文化愈趨成熟的階段,成為國家文明大廈即將落成的重要表徵。

仰韶文化和仰韶文化遺址

2023年瑞典人安特生在位於澠池縣城北9公里處的仰韶村發現這個遺址,總面積近3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最厚達4米。2023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小規模發掘,發現這裡有四層文化層相疊壓,自下而上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龍山文化早期-龍山文化中期。由於以彩繪陶器為特徵的文化現象首先在仰韶村現,故命名為「仰韶文化」,從而使仰韶村遺址聞名中外。

2023年3月***將仰韶文化遺址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位。202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組織中國和美、英、日等國的考古專家進行國際田野文物考察,在仰韶村附近的班村,發現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最有價值的是數十斤2023年前的米,說明中國農業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

60多年來,對仰韶文化的發掘與研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獲得了豐碩的成果。特別是建國後30多年來,在黃河流域的陝西、甘肅、山西、河南、河北等省境內,調查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在千數以上。對一些面積較大、文化堆積豐厚的遺址,還有計劃地作了重點發掘。

迄今為止,發掘的重要遺址有:陝西境內的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寶雞北首嶺、華縣元群廟、泉護村、分縣下孟村、渭南縣史家、華陰橫陣村等遺址;甘肅境內的秦安大地灣等遺址;山西境內的芮城東莊村和西王村等遺址;河南境內的陝縣廟底溝、澠池仰韶村、洛陽王灣、鄭州大河村、淅川下王崗、安陽後崗、大司空村、濮陽的西水坡等遺址;河北境內的正定南揚莊、磁縣下潘汪、界段營等遺址。這些遺址在該地區一般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通過調查和發掘,獲得了大批新資料,發現了眾多的村落遺址和墓地,挖出有大批的房基、窖穴、灰坑、陶窯和墓葬遺蹟以及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等遺物,基本上弄清了仰韶文化的分佈範圍,進一步加深了對仰韶文化的認識。

據調查,仰韶文化的分佈地域和範圍很廣,西至甘肅、青海交界,南達漢水流域,東及河南東部,北抵河北南部,中心區域大致為陝西關中、晉南、豫西、豫北和冀南。

龍山文化

年代約為公元前2310—前2023年。繼承仰韶文化因素發展起來。早期主要分佈在關中、晉南、豫西一帶。

晚期主要分佈於河南、和河北的南部。陶質以灰陶為主,也有少量紅陶,黑陶數量增加,出現少量蛋殼陶。燒成溫度1000℃左右。

陶器常見手製輪修,晚期見到輪製陶器以及模製陶器。器型有杯、盤、碗、盆、罐、鼎、甑、鬲、鬹、等。彩陶很少,常見紋飾有籃紋、繩紋、方格紋、附加堆紋等。

3樓:匿名使用者

r>在內在結構上,初現的城體現了一種新的、複雜的社會關係正在形成。半坡、姜寨的環壕聚落面積達5萬平方米以上,百餘座房子分群散佈於壕溝以內,墓葬區和手工業區集中於壕溝外,表明氏族或部落的全體成員在這樣的聚落單位中基本平等地擁有各自的空間。城防建築需要巨大的耗費,西山的城中建築還使用了人、畜奠基,說明權貴利益是建立在犧牲大部分人利益的基礎上。

2、作為三代文明重要表徵的青銅器、象形文字等與初城同步開源,這既是仰韶時代中晚期社會進步的基礎,也是這一時期文明萌芽的象徵。

銅器的出現是這一時代技術進步的總體反映。上述初城中尚未找到青銅的直接證據,但陝西姜寨仰韶文化早期殘銅片、甘肅林家馬家窯文化銅刀、山西源渦仰韶晚期銅渣、山東大汶口文化墓葬的銅殘跡,都早於或相當於初城時代。三代文明重要內容之一的青銅文化是同步萌芽於初城時代。

這一時代也是象形文字萌芽的時代。迄今雖尚未在城頭山、西山、西康留城址中發現文字的蹤跡,但是山東諸城前寨、莒縣凌陽河以及最近皖北蒙城尉遲寺多次發現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陶文,停留在寫實、圖形化的原始階段。但是三地共出筆畫、結構相同的「日、火、山」形組合字型說明這種文字相當定型,並在很大區域內通用,而且這些陶文還可以在商周甲骨文和金文中找到同字。

筆者不贊成將這些陶文作為「有文字可考的文明時代」的證據,但把它們看成中國象形文字的原始階段應是不成問題的,這是我國史前社會晚期象形文字萌芽的表現。

由此可見,仰韶時代中晚期是中國原始社會組織深刻變化的時代,私有制產生、階級分化、特權階層築城自保,中國社會開始朝著建構國家文明的方向發展,青銅器、象形文字、複雜禮制等中國文明特有的景觀也同步初現。這些都是中國文明大廈奠基的標誌。

(二)龍山時代是「城」的繁盛與中國文明的建構期

距今4700—4000餘年間,即廣義的龍山時代,迄今已在黃河、長江流域範圍內發現近50處該時代的城或相當於城的遺蹟,這是中國早期城址的繁盛時代。城址的數量、分佈、規模、結構與內涵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成熟的文明因素在廣泛區域內積澱,一種新型的社會制度正在中華各地加速形成,中國歷史走到了建構文明的最後階段。

1、以大型城址為中心的「等級群落」結構完全不同於仰韶時代中晚期的初城形態,從形態與結構上說這是原始社會末期的方國組織形成、氏族部落社會的組織結構瀕臨解體在聚落形態上的反映。

從總體上說,城防設施的普及,不但是聚落建築技術的進步,更是對外防禦緊迫、對內衝突加劇的客觀結果。從城址的外部形態上看,方城已經成為主要的形態,這是龍山時代城的自身形態成熟、擺脫早期環壕聚落痕跡的體現。從內在結構上看,龍山城址是原始社會晚期各大部落集團畫地自保、創立方國的聚落形態反映,其中的大城已經初具方國的政治中心——都邑的地位。

龍山城址相對集中地分佈於黃河、長江流域的六大古文化區系中,分別相當於我國傳說時代至歷史早期華夏、東夷、巴蜀、荊楚、吳越等民族集團及其先民的活動區,而不同區系中相繼出現的以大型聚落為中心的「等級群落」結構就是一種新型的政治實體的考古遺蹟。

2、從人們共同體的社會關係上說,以大型城址為中心的龍山群落中的私有制已經成熟發展,那些佔據群落中心、處於權力最上層的實體首領開始逐步蛻變為方國的「國王」。

迄今所見的50餘座先夏時期的城址絕大多數建立於廣義的龍山時代,在等級群落單位的中心都修造了面積20~30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城址,石家河城達到120萬平方米,尤為壯觀,中心城址都修建了高大的城牆、寬闊的城壕、大型高臺建築與祭壇,大型工程的全面實施意味著動用大量的勞動力從事非生活資料的直接生產,蛋殼黑陶、精雕玉器、祭壇裡包含的複雜禮儀,表明在手工業、宗教祭祀等領域已經分化出許多滿足上層社會特殊需要的專業階層。如果不是以社會生產高度發展、物質財富大量積累為基礎,再複雜和強有力的統治機器也很難支配它的社會成員去創造如此輝煌的物質文化成就。龍山時代各中心群落範圍內常見大型墓葬,就是在尖銳化的階級矛盾中從氏族部落社會上層逐步蛻變出來的「領導階層」或「統治階級」。

但是,從墓區的形態與結構上說,龍山時代貴族與平民共用「公共墓地」是這一時期氏族社會「平等」社會關係的軀殼仍然保留的證據。就是說「貴族」大墓雖具有類似於階級社會貴族墓葬的特徵,但他們並沒有完全脫離於社會大眾之外。這不但是氏族社會血緣紐帶還沒有割斷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原始方國」的「王室」專有墓地尚未建立、氏族社會的社會關係紐帶還沒有被拋棄。

中國最早的文字起源於哪中國象形文字起源於什麼時期?

在傳說裡面是最早的倉頡造字,我們國家的發現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象形字不是一種字吧,應該是代指漢子是象形字。文字很可能起源於很久以前的黃帝時代,文字的出現標誌著古代人由野蠻步入了文明時代。然而中國文字起源於何時,是誰發明的是誰傳播的我們都不知道,所以這是一道難解的謎題。根據傳說認為是倉頡創造了文字。那...

中國戲曲起源於那些形式,1 中國戲劇起源於哪些形式?

中國來戲曲的形成 最早可以追自溯秦漢時代。但形成過程相當漫長,到了宋元之際才得成型。成熟的戲曲要從元雜劇算起,經歷 明 清的不斷發展成熟而進入現代,歷八百多年繁盛不敗,中國的戲曲起源於原始社會的歌舞,經過漢 唐到宋 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

秦腔是那裡的文化,秦腔起源於哪裡

在我國,戲曲文化是非常悠久的一種文化形式,人們由於看戲會聚在一起,這會產生與往常不同的生活場面。看戲場面體現著當地的民風民俗,由於各地的文化習慣的不同,人們看戲的場面在各地會表現不同的方面,研究它們各自獨有的特點,有助於我們開闊文化視野,深刻了解本民族的地方文化內涵。本篇文章將結合當代作家賈平凹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