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人為什麼那麼鍾情於銀飾?拜託各位了

2021-03-04 09:31:40 字數 1491 閱讀 5850

1樓:貓九尾

苗族人酷愛銀飾,不管在**生息繁衍,服飾特別是銀飾都成為當地的亮點和人文景觀。據有關史料記載,自秦漢以來,苗族的銀飾文明得到一脈相承,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苗族金銀神話的詮釋,如貴州流傳的《運金運銀》、湘西流傳的《鵂巴鵂瑪》等。唐宋時期,苗族銀飾是以多、以大、以重為美,婦女戴大耳環,戴銀項圈。

明代方誌說,苗族佩戴的有金銀耳環,富人還戴碩大的項圈,雖承唐宋遺風,卻衍生出區別婚否、饋贈定情的功能。到了清朝雍正年間,苗鄉「改土為流」以後,苗族銀飾趨向纖細、複雜、精緻。特別是黔東和湘西地區的苗族服飾更是精彩紛呈,這在青年婦女身上體現得最為充分。

她們常常是頭戴銀冠、項掛銀圈、身穿銀衣、手配銀鐲、腳系銀鏈,以多為美,以重顯富。一個盛裝的苗家婦女,其銀飾重達二三十斤。 據苗族專家麻明進等人介紹,苗家人一生中用銀處極多,尤其女性更勝,主要有三項:

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銀鐲、耳環等作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時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銀兩則不能成婚。二是苗家孩童是父母希望所在,其銀飾的頭帽、手鐲、腳釧、銀鈴響物、羅漢菩薩等,全是新買銀子做成。為求「長命富貴,驅鬼避邪」,苗人從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腳、耳等處均繫上適量的祀保銀釧。

二是日常家珍飾銀、存銀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徵。日常生活中,用銀子來進行饋贈也是常事。三是給老年人祝壽或送葬都離不開銀子或銀飾物,常有些老人,生前將銀私藏,死後無人知曉。

至今,湘黔邊區的苗族同胞用銀數量有增無減。 有人在鳳凰、花垣等邊遠縣份作了調查,一般家庭在改革開放前為新娘送銀在四五十兩左右,而近年來都增至一二百兩,還要製成頭飾、項圈、手鐲、戒子、耳環、扣鏈、銀腰帶、牙籤、披肩等飾品,總之,「以銀為結,以銀為彩,以銀為榮,以銀為貴」成為苗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重要標誌。貴州民族學院教授苗青認為:

銀飾萌芽於苗族社會早期的巫術圖騰活動之中,產生於漢代,成熟於唐代,豐富於明清兩代,發展於現當代。在同一族群同一支系中,銀飾成為族群的識別符號。銀飾作為崇拜物,它把同一祖先的子孫緊緊地凝聚在一起;作為婚姻標誌,它給人們的婚戀生活帶來良好的秩序;作為巫術器物,它又從心理上給人們提供生活的安全感。

因此,苗族銀飾已不是單純的裝飾品,而是植根於苗族社會生活中的文化載體。

2樓:里昂大叔

不是鍾情,是傳統好不好, 鍾情是漢族人喜歡錢,才叫鍾情,漢族人穿衣服,那就叫傳統,不是愛穿,是得穿

苗族人為什麼那麼喜歡銀飾

3樓:匿名使用者

銀飾品在古代是用來驗毒的。使用銀飾品是苗族們身份高貴的象徵。

大神說說苗族為什麼喜歡銀飾

4樓:真摯永不變

苗族的歷史是一個漫長的遷徙過程,而為了方便,產生了「以錢為飾」。

另外,銀飾驅邪,避毒,防瘟疫,這也是一種古代傳下來的說法。

縱觀上下幾千年歷史,大多數都階層分明,很多普通人不可以穿上層階級的衣物,而苗族銀飾家家皆有,且都穿於身上,提現了苗族人人平等的觀念。

苗族銀飾上的圖騰則提現苗族的歷史文化和宗教信仰。

當然,現今很多人都是為了漂亮。

苗族人的聚居地是哪?他們穿什麼?有什麼習慣

情趣濃厚的苗家姐妹節 每逢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是居住在海南通什市和保亭縣交界處的陡水河畔苗家村寨姑娘們歡度傳統節日 姐妹節的日子。在這些日子裡,按照海南苗家的傳統習俗,要吃姐妹飯。姐妹飯是姑娘們上山採摘野生植物的花和葉,用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後蒸熟而成的,吃罷姐妹飯,姑娘與小夥子們身著節日盛裝和民族...

滿族人為什麼有漢姓

打個比方,漢族當中姓王的非常多,但你能說漢族人都姓王麼?這是個很簡單的邏輯,愛新覺羅只是滿族當中的一個姓而已,不可能所有滿族人都姓愛新覺羅。滿族人的滿語姓象愛新覺羅這樣的有上百個,一整天也說不完,羅列幾個比如 葉赫那拉 瓜爾佳 佟佳 富察 赫舍裡 伊爾根覺羅 馬佳 精奇裡 尼瑪察 依拉里 寧古塔 完...

人為什麼那麼善變,人為什麼那麼容易善變?

你說的感情善變還是什麼?喜新厭舊是人的本性。所以那是難免的。要麼就是時刻提升自己的魅力。人會變老,是因為自然規律。人的心靈會變成熟,變滄桑是因為閱歷,個人經歷的歷練。人的評價,喜惡會變,是因為每個人在生活中的需要改變 或者認識的深入或。但是如果變化過於頻繁,就像所謂的太善變,可能是因為個體性格型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