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欽州歷史人物故事或欽州重大歷史事件

2021-03-04 09:31:37 字數 5259 閱讀 9792

1樓:點算好呢

寧長真(?——627年),或稱寧長貞,廣南西道欽州(今廣西欽州)人。甯猛力之子,俚僚帥酋。

寧長真的家族是壯族先民西原蠻的後代,世代為嶺南豪酋。歷代封建王朝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屢次出兵征討,但也無濟於事,為了長治久安,不得不採取以撫為主的策略,調整中原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的關係。從漢代到唐朝,均推行羈縻政策,寧氏家族因此得以世襲欽州刺史。

[17]

寧原悌(644—728) 一名寧悌原,世稱寧諫議,欽江縣人,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44年)出生於欽江縣。 出生宦海門第,寧氏家族在當時的欽廉地區為顯族,能以中原文化教導蠻夷,開化族民。在南朝梁至唐初的一百多年間,寧氏「五世七刺史」。

曾祖為廉州刺史,父封諫議大夫。死後葬在大墓山,隆重一時,並立祠於上蒙村,嗣後欽州、靈山皆有寧諫議廟。[18]

馮敏昌(1747—2023年)字伯求,號魚山,廣東欽州(現為廣西欽州)大寺鎮馬崗村人。是清代壯族大文豪,曾為乾隆進士、翰林編修、戶部主事、刑部河南司主事,誥授奉政大夫。太子老師, 後人對他作出「誠五嶺之鴻儒,非只一鄉善士也」的評價。

一生詩作2000餘首,文200多篇,主要收錄進《小羅浮草堂詩集》。[19]

馮子材(1818.7.29~1903.

9.18)晚清抗法名將。字南幹,號萃亭,漢族,廣西欽州人。

咸豐間從向榮、張國樑鎮壓太平軍,同治間累擢廣西提督,中法戰起,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大敗法軍於鎮南關,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里,授雲南提督。甲午戰爭間奉調駐守鎮江,官終貴州提督。治軍四十餘年,寒素如故。

卒諡勇毅。[20]

劉永福(2023年—2023年),字淵亭,漢族,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祖籍博白東平, 清朝時著名的的軍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軍將領,2023年率黑旗軍參加中法戰爭,屢次大敗法軍。甲午戰爭後,奉命赴臺抗日,但最終失敗。

馮兆金(1845——1894),字麗生,欽城竹欄街人,後遷城郊龍船埇。年少家貧,曾為人作童工,14歲隨馮子材學射箭,後在馮部當差役。清尤緒年間,三次隨馮出關征剿,保至副將貫戴花翎。

2023年,馮子材開缺回欽養病,2023年,督辦高、雷、廉、瓊四府團練,兆金亦從軍相隨。同年,中法戰爭爆發,清軍敗退,廣西震動,隨馮子材打中法戰爭,多次立功。[17]

黃明堂(1866—1938),同盟會員、**將領。廣西欽州大寺鎮三益村委會米利村人。壯族,清代壯族農民起義首領之一。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黃明堂參加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成為孫中山的忠實助手,曾先後組織領導鎮南關起義、雲南河口起義。黃明堂畢生追隨孫中山。在孫中山逝世後,誓不附蔣,辭職

許雲上寓居廣州。[21]

許雲上(1984-)廣西欽州人,歌手,原創**人。是新秀組合神馬樂團的成員。樂團所有歌曲由他一手包辦,主要作品有《愛河》、《家》、《給力女生》等。

2023年「5·12」汶川大**賑災公益歌曲《愛心中國——我們在一起》由許雲上作曲。

2樓:端坐於雹天

實話實說廣西欽州在古代歷來是少數民族地區,欠發展地區,在宋朝之前歷來都不是**直接統治,而是依附或臣服於**的少數名族酋長統治,一般都被**冊封官職,其歷史名人真的很少。

不過還是有幾位比較有名的人物如: 寧原悌(唐高宗時廉州刺史,他就是當地酋長,湊合算個名人吧,你問當地人都不一定有人知道)馮子才(清末將領)劉永福(清末將領)

10個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

3樓:匿名使用者

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號燕衡,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

民族英雄,安徽省懷遠縣常家墳鎮永平崗人,明朝開國名將。宋朝南渡時常氏遷來懷遠,到常遇春已經是第七世。其父常六六,母高氏。

其妻藍氏生有三子三女。常遇春字伯仁,生於公元2023年(元朝至順元年)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貌奇體偉,勇力過人,猿臂善射。23歲時,適值元末,朝政日非,天下大亂,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各地農民紛紛起義。

常遇春適此嘯聚綠林草澤中,後在和陽歸順了明太祖朱元璋。

相傳,常遇春率軍隊進駐九華山時,適逢天旱無雨,士兵飲水困難。於是,他親自帶領將士在九華山下尋水,忽然在五溪橋南邊挖出了六股泉水,解決了部隊飲水的困難。這六股泉水泉水是否為常遇春所發現,無從查考。

但是常遇春結寨六泉口,大戰九華山卻是千真萬確的。後人有詩可證:偏仄旁山行,溪流咽不嗚。

何年留古砦,猶復說開平。

據史料記載,元至正二十年(2023年)初,朱元璋令常遇春與另一名大將徐達率重兵鎮守池州防備。陳友諒統其兵眾,部署襲取池州。徐達偵悉陳友諒的行動,令常遇春率精兵萬人,設伏於六泉口。

陳友諒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達率領守軍開城出擊,常遇春伏兵掩其後,大破陳友諒軍,斬首萬餘,擒捉三千,陳友諒敗走江州(九江)。

這次戰役不僅恢復了皖南

軍事要地太平縣,也使漢軍龜縮於武漢不敢再犯。**行賞常遇春功勞最大。朱元璋誇讚他說:「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

常遇春當年設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華山的大古嶺、鳳凰嶺一帶,並在百丈潭前留有詩文:赤汗透徵袍,何如孝隱高。結廬親冢側,只為報劬勞。

可惜,常遇春只活到40歲,就病死於柳河川。一生為將未曾敗北。自言能將十萬軍橫行天下,軍中有「常十萬」之稱,人美稱他為「天下奇男子」。

死後,被追封為「開平王」,故六泉口又有「開平寨」之稱。當地村民為紀念常遇春智勇過人,還在大古嶺下的在百丈潭側建廟祭祀,當時稱將軍廟,廟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將軍村。該廟規模壯觀,翹簷飛角,廟內塑有常將軍全身像。

抗日戰爭中廟宇為日軍焚燬,但村民仍保留「拜將軍年」的舊俗。

常遇春傳體貌奇偉,沉毅果敢,長臂善射,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元至正十五年(1355),參加農民起義軍,隨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破集慶(今南京)等地,每戰必先,屢立戰功,升中翼大元帥。十七年,攻寧國(今屬安徽),身中流矢,裹傷再戰。

此後連克寧國、池州(今安徽貴池)、婺州(今浙江金華)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他奮勇當先,救出被陳友諒軍圍困的朱元璋,旋即率軍封鎖湖口,會同諸將全殲號稱60萬的**。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進攻張士誠,先取淮東,後佔浙西,於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蘇州),俘獲張士誠及其將士25萬。

因功升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十月,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25萬北上,轉戰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軍繼續北征,攻佔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俘元宗王及將士萬餘。

七月,回師途中,暴病而卒,追封開平王。他英勇善戰,統軍有方,自謂能以10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為「常十萬」。

面涅將軍——狄青

狄青,生於北宋大中祥符元年(2023年),卒幹嘉佑二年(2023年),字漢臣,身長八尺有餘約為(1.89米),濃眉大眼,姿態雄偉,胸襟廣闊。汾州西河(山西汾陽)人,北宋大將。

狄青出身貧寒,從小就胸懷大志,16歲時,因其兄與鄉人鬥毆,狄青代兄受過,被「逮罪人京,竄名赤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宋仁宗寶元元年(2023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在西北稱帝,建立西夏。宋廷擇京師衛士從邊,狄青入其選,任延州指揮使,當了一名低階軍官。

在戰爭中,他驍勇善戰,多次充當先鋒,率領士兵奪關斬將,先後攻克金湯城,宥州等地,燒燬西夏糧草數萬,「收其帳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並指揮士兵在戰略要地橋子谷修城,築招安、豐林、新寨、大郎諸堡,「皆扼賊要害」。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一馬當先,所向披靡,在4年時間裡,參加了大小25次戰役,身中8箭,但從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遠的戰鬥中,狄青身負重傷,但「聞寇至,即挺起馳赴」,衝鋒陷陣,在宋夏戰爭中,立下了累累戰功,聲名也隨之大振。

薛禮字仁貴(614-683年3月24日),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創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諸方面在軍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勳。

艱苦奮鬥三十載,家裡窮苦志不窮

薛禮,字仁貴,山西絳州龍門人,大業九年(614)生,是南北朝時期名將薛安都的後代,屬於河東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輩已經沒落,,父親薛軌早喪,雖自幼家貧,但是習文練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過人.但是生於亂世之中,未有什麼發展,長大務農,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飯量。到30歲的時候,記載中描寫他窮困不得志,希望遷移祖墳,以希望帶來好運,他的妻子說:「有本事的人,要善於抓住時機。

現在當今皇帝御駕親征遼東,正是需要猛將的時候,你有這一身的本事,何不從軍立個功名?等你富貴還鄉,再改葬父母也不晚!」仁貴聽了,覺得有道理,就告別妻子,去新絳城裡找張士貴將軍,應徵入伍,開始了他馳騁沙場40年的傳奇經歷。

薛嶽(2023年12月27日——2023年5月3日),漢族,字伯陵,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客家人。抗日名將,時有抗日「戰神」之稱,一級上將。原名薛仰嶽,因生於中日甲午戰爭期間,乃父起名仰嶽以求能效法岳飛成為民族英雄。

薛仰嶽後改名薛嶽,以示不僅仰慕岳飛更將身體力行。

2023年入黃埔陸軍小學,2023年加入同盟會,之後入讀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回粵後曾任孫中山警衛團第一營營長。2023年陳炯明叛亂期間,薛嶽曾保護宋慶齡脫險。北伐初期任第一師師長。

呂蒙呂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將領,仕於東吳的孫權。

郭子儀(697—781),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汾陽。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武舉出身。

安史之亂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後連回紇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叛將僕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採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

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天下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漢族,祖籍齊國,山東人。傳說他曾改良過毛筆,是祖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

秦瓊(571~638)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唐朝開國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與尉遲恭為傳統門神。兵器:四稜金裝鐗、虎頭鏨金槍。

座駕:黃驃透骨龍。濟南五龍潭有其故居。

衛青,中國歷史人物。一為西漢軍事家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

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106年(西漢武帝元封五年).他是西漢時期能征慣戰,為漢朝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將領,也是中國歷史上為人熟知的常勝將軍。率軍與匈奴作戰,屢立戰功,但從不結黨干預政事。他對士卒體恤較多,威信很高。

另一位衛青(?—?)字明德,松江華亭人。

是明代抗倭名將。其子衛子穎。

孫臏是孫武后代。身長七尺約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與龐涓同學兵法,後龐涓為魏惠王將軍,騙孫臏到魏,用刖刑(即砍去雙腳),被齊國使者偷偷救回齊國後,被齊威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身居輜車,計殺龐涓,大敗魏軍。

著作有《孫臏兵法》,久已失傳。2023年山東省臨沂銀雀山出土殘簡,有一萬一千餘字。關於孫臏臏刑其實是錯誤的,在太史公自序這本書中提到「孫子臏腳,《兵法》修列」,講的是孫臏被砍掉雙腳,而不是挖掉膝蓋骨。

歷史人物故事和歷史典故,歷史人物故事?

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不僅在詩文 書法 繪畫上造詣很深,而且對醫學 考古 水利等諸方面均有獨到的見解。由於他才華洋溢,萬古風流人物,因此在楹聯上也流傳他的一些故事。蘇東坡詩風豪邁清新,與黃庭堅並稱 蘇黃 有一天晚上,黃庭堅與蘇東坡飯後閒步,但見暮藹沉金,水天一色,漁...

有哪些歷史人物故事,歷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曹操小時候,曹操的叔父不喜歡曹操,常把曹操不認真學習的事情告訴曹嵩 曹父 曹操知道後便對叔父懷恨在心.一次,曹操見叔父來了,便馬上裝作口吐白沫倒在地上,叔父見狀趕緊告知曹嵩.曹嵩去看,卻見曹操在與同伴玩耍正高興,曹嵩問他,曹操說 叔父不喜歡我,所以給我造謠.曹嵩回去後就不再相信叔父了.中國五千年的歷...

有關黃河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故事

1 望洋興嘆 相傳很久以前,黃河裡有一位河神,人稱河伯。他站在黃河岸上。望著 黃河水自西向東流,興奮地說 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有人告訴他 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說 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那人說 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