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古今異義詞及翻譯,古今異義詞的翻譯

2021-03-04 09:22:45 字數 3164 閱讀 2035

1樓:本報博啊

初中文言文古今異義雙音節詞語彙集 1、稍稍 古義:漸漸地、慢慢地。賓客意少舒版,稍精銳稍正坐。

《口權技》 今義:稍微。 2、中間 古義:

中,當中。間,夾雜。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 今義:當中。 3、交通 古義:

交錯相通。

古今異義詞的翻譯

2樓:匿名使用者

師 古:軍隊 今:老師 間 古:參與 今:間隔 孚 古:為人所信服 今:信服 ok啦!

3樓:匿名使用者

師:古義軍隊今義老師

古今異義詞**翻譯器親戚

4樓:

(1)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親戚?? 古義: 親屬,指父母兄弟。

今義: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係或血統關係的家庭及成員。 (2)璧有瑕,請指示王——指示??

古義: 指給......看 今義:上級給下級的命令要求 (3)於是相如前進缻——前進??

古義:上前進獻 今義:向前行動或發展 (4)明年復攻趙——明年??????

古義:第二年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5樓:琴南之南

古 內親外戚(內是指父親這邊的,外是指母親那邊的) 今 親人,無論內外通稱親戚

古今異義詞翻譯:學者

6樓:匿名使用者

學者古義:學習的人,學生

今義:專家,有文化的人。

幫我翻譯一些古今異義的詞,急!!!!!!!!!! 5

7樓:五元豬血

spoil、get angry、decorous、treasure、open a business、list price

去,親戚,委,域,是,的古今異義詞的翻譯

8樓:子房志亡秦

去古:離開

今:往親戚

古:指父親兄弟,統指家裡親人

今:旁系親屬

委古:拋棄

今:委託

域古:疆界

今:區域

是古:代詞 這

今:判斷詞

請整理出勸學全文的古今異義詞並解釋

9樓:匿名使用者

荀子《勸學》中的古今異義詞及解釋:

1、博學

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

2、參古義:檢驗。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加入。

3、假古義:憑藉,藉助。例:假輿馬者。

今義:與「真」相對。

4、金古義:金屬製的刀劍。例:金就礪則利。

今義:金子,**。

5、爪牙

古義:爪子和牙齒。例:蚓無爪牙之利。

今義:壞人的黨羽、**。

6、用心

古義:因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義:讀書用功或對某事肯動腦筋。

7、繩古義:墨線。例:木受繩則直

今義:繩子,繩索。

8、跪古義:腿腳 。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義:跪下

9、疾古義:疾勁,強,大,這裡指聲音巨集大 。例:聲非加疾也

今義:疾病

10、致

古義:達到(而致千里)

今義:贈送,給予

11、寄託

古義:這裡指藏身(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今義:大致指心靈、精神的某種依靠

擴充套件資料:

一、《勸學》這篇文章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從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內容、方法和目的等方面,有條理、有層次地加以闡述。文章可以分為四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君子慎其所立乎」,闡述學習的必要性和需要選擇好的學習環境。開篇「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這不但是《勸學》篇的第一句,也是整個《荀子》著作的第一句。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必須用禮義來矯正,所以他特別重視學習。

第二段從「積土成山」到「安有不聞者乎」,闡述學習必須專心一致、鍥而不捨。人們在從外界實際事物中學習的時候,還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所以,這一段作了進一步的說明。

第三段從「學惡乎始」到「此之謂也」,闡述學習的內容和方法。從這段開始說明學習的全過程和學習的總內容總要求。「始乎誦經,終乎讀禮」是總的途徑;「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是總的要求。

「其義不可須臾舍也」,強調所學內容的必要性,而且指出舍與不捨將是人與禽獸之分。

第四段從「百發失一」到最後,闡述學習的根本目的,亦即最終歸宿。這一段提出了勸學的最高要求和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這就是百發不失其一,千里不差一步,觸類旁通,不背仁義,純而粹之,貫徹始終。

二、《勸學》在寫作上的一大特色是通過比喻闡述道理、證明論點。全文除少數地方直接說明道理外,幾乎都是比喻。文中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

有時作品集中了好些並列的比喻,從同一角度反覆地說明問題。這種手法,在修辭上叫做「博喻」。

文中比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用同類事物設喻,從相同的角度反覆說明問題,強調作者的觀點。例如: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積土成山,積水成淵。

有時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照,讓讀者從中明白道理。例如將騏驥與駑馬對照,朽木與金石對照。

設喻方式有時先反後正,有時先正後反,內容各有側重,句式也多變化,讀者毫無板滯之感。有的比喻,單說比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讓讀者思考。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

有的先設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有的先設比喻,引出道理後,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作進一步論證。如此層層推進,上下呼應,使本身表現力很強的比喻,更充分持發揮作用,因而把道理闡述得十分透徹。

再說,由於運用比喻,文章的語言顯得具體形象、精練有味。而且,隨著用比的連續和手法的變換,形成整齊而又富於變化的句式,產生鏗鏘起伏的節奏,表現出荀子諄諄勸學的激情。因此,這不僅是一篇出色的古代教育**,而且可以當作一篇文學作品來欣賞。

古今異義詞,這些古今異義詞的解釋

其實 今義 實際上 副詞 古義 它的果實。例如 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晏子使楚 那實際情況。例如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李固與黃瓊憶 卑鄙 今義 品質惡劣 古義 卑,指出身低微,鄙,指為人粗野。常用作謙詞 出師表 例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出,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出師表 何苦無論 今義 表條件關係的關...

或字的古今異義詞是什麼,古今異義字

或,yu,huo,從口 人口 從一 疆界 從戈 守衛城池 或和國是古今字,本義邦國 疆域 借指某人 有的。1 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囗 人口 從一 疆域 從戈 以戈守之 表示以戈衛國。本義 國家。用本義時讀 y 古今異義詞 輮以為輪 古義 把 做成 今義 以為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 廣泛地學習 今...

古今異義,復,或的古今異義

復 古義 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 夊 sui 是甲骨文 止 字的變形,上面是聲符 畐 f 的省形,有 腹滿 義,在字中亦兼有表義作用。後來繁化,加義符 彳 ch 表示與腳或行走有關。返回,回來。今義 1.回去,返 反 往 2.回答,回報 命。信。仇。3.還原,使如前 舊。婚。職。光 闢。4.再,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