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騎士制度是什麼樣的,歐洲中世紀時期的騎士

2021-03-04 08:30:01 字數 5574 閱讀 2392

1樓:匿名使用者

結構組成如下(等級高低是從上至下的):

騎士團長(maitre)

聖殿騎士團規中有22條是來規範騎士團長的職能的(77條到98條)。

1,騎士團長必須住在聖城耶路撒冷,2023年以前聖城也是聖殿騎士團的總部。

2,騎士團長是由13個騎士團修士選舉出來的,選舉的規章由25條法規規範之。

3,騎士團長在政治上無太大權力,主要負責聖殿騎士團與其餘諸侯的外交工作,屬於代表性人物。

4,騎士團長是騎士團中唯一有權力決定騎士團是否參與一場戰役的人,騎士團長身邊有2名騎士輔佐,負責軍事建議。作戰的時候,這2人必須形影不離的跟隨騎士團長。

5,騎士團長按規定有4匹馬,包括一匹戰馬。

騎士團長的手下:

1名隨行修士

1名有3匹馬的雜工

1名有2匹馬的騎士扈從

1名有1匹馬的僕人,負責揹負主人的盾徽與長矛

1名總管

1名撒拉遜人祕書

1名土耳其輕騎兵(充當嚮導與僕人)

1名廚師

2名馬童

行軍露營時,騎士團長的帳篷必須是圓型的,代表時刻把聖墓放在心上,軍帳由一名騎士保護。

修士監察長(senechal):

騎士團的二號人物,在騎士團長不在的時候,可以行使前者的所有權力,並負責騎士團的資產與土地。

監察長的手下有:

4匹馬2個跟班

1名有3匹馬的善戰騎士

1名有2匹馬的扈從

1名隨從祕書

1名阿拉伯輕騎兵

1名帶馬的撒拉遜翻譯

2名馬童

與騎士團長一樣,監察長手中也有一枚騎士團印。同時,監察長負責掌握象徵騎士團的號旗橫幅。

騎士軍團長(marechal):

負責騎士團中所有軍事決策,無論是戰爭時期還是和平時期,他都負責管理騎士團的**與戰馬。在做彌撒的時候,軍團長負責統領所有騎士。在作戰的時候,軍團長直接指揮所有騎士,衝鋒的時候軍團長必須親自持橫幅衝陣。

當騎士團長出了意外的時候,由軍團長負責維護秩序,管理騎士團各分部,並組織選舉。

他的手下有:

4匹馬,其中1匹是專門作戰用的戰馬

2名跟班

1名騎兵扈從

1名薩拉遜輕騎

聖地監察長(***mandeur du royaume de jerusalem):

負責管理聖地所有騎士團分部以及騎士團所有資金,類似於金融部長,負責溝通歐洲與東方的經濟**交流,主要通過阿克港口。聖地監察長還負責騎士團的內部人事工作。

他的手下:

4匹馬包括1匹負重馬

2名跟班

1名有2匹馬的扈從

1名記錄員

1名阿拉伯騎兵

1個祕書

2名步行僕從

掌旗官(drapier)

負責騎士團的著裝,騎士們的長袍必須統一,製作與材料工作都由掌旗官來管理。他負責監督所有成員的著裝是否符合規範。

騎士團賦予他:

4匹馬2名跟班

1名掌刑官

製衣手工團體

兩個不同種類的帳篷

聖城監察長(***mandeur de la cite de jerusalem):

負責騎士團領地的治安,保護整個聖地朝聖道路的暢通與安全。他手下有10名善戰騎士,由他直接指揮,負責保護朝聖者。騎士團中至高無上的聖十字架就是由聖城監察長來持護。

騎士團賦予他:

4匹馬,其中1匹戰馬1匹負重馬

2個跟班

1名2匹馬的扈從

1名騎馬薩拉遜祕書

1名阿拉伯輕騎嚮導

該職務在2023年聖城陷落以後被取消。

行省監察長(***mandeur de province):

被派往安條克王國或黎波里的地方監察長,在騎士團上層人員不在的時候有權力代替他們做出決策。行省監察長主要負責治理地方行省的聖殿騎士據點的內政,包括食物與酒的保障。行省監察長同時負責地方行省的經濟。

騎士團賦予他:

4匹馬,其中1匹負重馬

1名參謀

1名2匹馬的扈從

1名記錄員

1名撒拉遜輕騎兵

1個圓型帳篷

1條地方橫幅

1名異教徒翻譯

行省內務長(***mandeur de maison):

權力極為有限,負責行省分部內部的雜務管理。

手下有:

4匹馬,2名跟班

騎士總管(***mandeur de chevaliers):

指揮10名騎士,類似於軍團長的副手。按規定可以擁有3匹馬,1個跟班。

騎士與扈從:

騎士團的主力,騎士必須是貴族出身,必須在歐洲的行省分部受過訓練,然後派往聖地作戰。扈從只要是農民出身或地主出身就可以。每個騎士手下有:

3匹馬與1個跟班,所有盔甲與**都由騎士團提供。

扈從中也有不同級別的官職:

異教騎兵總管:

負責指揮騎士團的所有撒拉遜輕騎兵,同時有權力指揮所有扈從。

軍團隨從長:

類似於**總監,負責騎士團所有**的管理維修工作。

跟班隊長:

負責管理所有跟班。。。

歐洲中世紀時期的騎士?

2樓:匿名使用者

西歐中世紀騎士是職業軍人,他們主要的社會職責是從事戰爭。戰鬥以及與戰鬥有關的習武、比武等行為是騎士生活中最重要內容。因此,**和裝備不僅是每個騎士不可缺少的,也與其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那麼,中世紀騎士們主要使用什麼樣的**和裝備?它們又如何不斷得到改進?搞清這些問題對我們進一步瞭解中世紀的騎士生活十分必要。

一、長矛和劍

長矛是騎士最重要的**之一。騎士在戰場上與敵人交戰,最先使用的**就是長矛。 中世紀之前的歐洲,長矛在戰爭中的使用非常普遍,步兵用,騎兵也用。

長矛由鐵質矛頭和木質矛杆組成,比較輕便。古羅馬時,步兵和騎兵的長矛既可手持刺殺敵人又可丟擲射殺敵人,類似標槍。羅馬時代的騎兵為輕騎兵,由於沒有馬蹬,騎兵無法在混戰中穩穩地騎在馬背上,他們大多在一定距離之內丟擲長矛,射殺敵人。

早期法蘭克人的長矛主要為滿足步兵作戰需要,有些矛頭帶有倒鉤,矛杆的大部分用鐵皮包住,這種矛刺入人體後,由於有倒鉤,造成的傷害很大。如果刺中對方盾牌,持盾牌者很難把長矛拔掉,也很難迅速砍斷矛杆,此時,持矛者可使矛另一端搭地,並迅速衝上,用腳踏住拖地的矛杆,壓下敵人的盾牌,當敵人的頭和胸部暴露的瞬間,用手中的其它**直取對方要害。(注:

a.v.b.

諾曼:《中世紀的戰士》(a.v.

b.norman,the medieval soldier)紐約,2023年版,第12頁。)

中世紀騎士制度產生之初,騎士們使用的長矛大多延續古羅馬和日耳曼式的長矛,但也有一定的改進。由於馬蹬的廣泛使用,騎士的作戰方式發生變化,他們可單手持長矛與敵人廝殺,矛杆的長度和粗度都有增加,矛頭已無倒鉤,矛尖也變成平緩的菱形或柳葉形,有的矛頭下端兩邊有橫凸出來的小「矛翼」。這一系列變化都有利於騎士在馬上衝刺敵人時,長矛不至於戳得太深而不易拔出。

12世紀以前,矛杆的前後粗細基本一致,在戰場上如需要,長矛仍可被丟擲刺殺敵人。2023年的哈斯丁斯戰役,法國騎士們正是用這種方式打亂了英**隊城牆似的盾牌陣容。12世紀早期,在某些騎士長矛的矛杆手握處前面有一小圓環,這可能是持矛者在進攻時,為防止衝擊的反作用力易使長矛脫手所設。

(注:a.v.

b.諾曼:《中世紀的戰士》(a.

v.b.norman,the medieval soldier)紐約,2023年版,第232頁。

)13世紀以後,出現前細後粗矛杆,手握處刻有手握槽柄。這種長矛由於矛杆前端比後面細許多,使長矛大部分重量移至手柄處,易於騎士控制和掌握平衡,槽柄使騎士在衝刺時長矛不易脫手。14世紀,矛杆手握處前面出現一圓形金屬擋盤,對持矛的手起保護作用。

同時,矛頭出現錐形。(注:雷蒙德·魯道夫:

《騎士和騎士制度時代》(raymond rudorff,knights and the age of chivalry)紐約,2023年版,第214頁。)

中世紀騎士長矛矛杆很長,在12世紀,矛杆長度不少於8英尺。14世紀末,有矛杆長達15英尺。矛杆以梣木最為普遍,也有用蘋果木、鋨耳櫪木、松木等質地比較堅硬且具一定韌性的木材為宜。

行軍途中,長矛通常被斜扛在右肩上(如果是右手持矛)。發現情況準備進攻時,長矛被垂直豎起,底端墊在右馬蹬邊,或置於右手鞍褥特製的凹槽上。進入進攻距離後,騎士持平長矛,用踢馬刺催馬向前衝去,矛頭穩穩地對準敵人。

持矛方式大體有兩種:一種為手握矛柄,矛杆底端抵住右側大腿;另一種是手持矛柄,用臂膀和腋窩穩住矛杆後端。這兩種方式都使長矛從馬脖上方的左側伸出,指向敵人。

(注:萊恩·高梯:《騎士制度》(leon gautier,chivalry)紐約,2023年版,第322頁。

)劍,是騎士另一重要**,在戰場上它往往被用於長矛折斷後與敵人近距離的白刃戰中。長矛杆容易折斷,甚至在一次戰鬥中會折斷幾支。而一把好劍往往伴隨一個騎士的終生。

因此,騎士對自己的劍十分珍視。 劍由雙刃劍身、劍柄、劍柄前面的橫擋以及劍柄底端的柄錘組成。中世紀早期的劍,與上古時代的劍區別不大,上古時期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力量是步兵,劍主要由步兵使用。

當時的劍劍身較寬,兩刃間的距離從上到下寬度一致,劍身帶有血槽,主要用來劈砍,必要時還可丟擲。騎士軍隊成為歐洲戰場上的主力部隊後,劍與長矛一樣成為騎士必備的**。隨著劍被騎士廣泛使用,一度曾被法蘭克人非常喜愛使用的刃部寬闊呈月牙狀彎曲的戰斧逐漸退居次要地位,單刃長刀也被淘汰,這兩種**更適合步兵雙手揮舞。

大約公元900年左右,劍的形狀出現新的變化,劍身從柄部到頂端逐漸變窄,這種劍的重量大多集中在柄部,使騎士單手持劍時感到輕便,易於劈砍和刺殺。中世紀劍的長度,大約為94釐米,其中10釐米左右為柄部,柄部寬55釐米左右。 劍柄前部的橫擋與劍身和劍柄呈十字形,11世紀時,橫擋的長度有些增加。

12世紀,橫檔與劍身、劍柄垂直相交的形式最為普遍,但也有些劍,兩邊的橫擋呈銳角狀向劍身方向彎曲,也有劍的橫擋只是向劍身方向微有傾斜。有一把從12世紀儲存下來的劍,其橫擋兩端頭,向劍身方向呈直角彎曲,上面雕鑄著動物小頭像。(注:

a.v.b.

諾曼:《中世紀的戰士》(a.v.

b.norman,the medieval soldier)紐約,2023年版,第236頁。)劍柄下方的柄錘大多為圓球形、半球形。

11世紀出現有一定厚度的圓片形柄錘。12世紀這種形狀的柄錘變得普遍。柄錘的重量與劍身重量成一定比例,使持劍者易於掌握平衡。

劍柄與劍身由鋼鐵質材料通體煅造而成。有的劍的柄部用兩個夾片與柄芯鉚在一起。劍的橫擋、柄與柄錘部分往往鑲嵌各種寶石,並且有的把聖人的遺骨、遺血、遺發、遺物等鑄進柄部和柄錘裡面,以求保佑。

從《羅蘭之歌》對羅蘭的寶劍杜論達的描寫中可見到:

「啊,杜論達,

你是多麼聖潔美好,

你的金柄上鑲滿神聖珍寶,有聖巴西的血和聖彼得的牙,

還有我主聖但尼的遺發,

還有衣服屬於聖瑪利亞。」(注:楊憲益譯:《羅蘭之歌》上海譯文出版社,2023年版,第126頁。)

劍平時被放在鞘中,劍鞘通常由薄木或鐵質材料製成,外蒙羊皮紙或絲綢。劍鞘的邊緣由鐵皮鑲住,劍鞘有釦環,用帶子穿過,繫於腰間。 劍對於騎士不僅僅是一種重要**,它還有神聖的象徵意義。

騎士的劍,在授劍儀式上要經神職人員的祈禱。(注:邁克爾·福斯:

《騎士制度》(michael foss,chivalry)紐約,2023年版,第38頁。)

劍的雙刃具有不同意義:一邊服務於上帝,打擊異教徒和上帝的敵人;另一邊保護人民,懲治殘害弱者的惡人。劍是正義的象徵,騎士隨身帶劍,並可隨時隨地

西歐中世紀封建制度,對歐洲中世紀封建制度的理解

中世紀的封建等級制度就像一座金字塔,歷史學家譽為金字塔式的的等級制度。就是君主擁有絕大的權利,下面是公爵,大臣,小官,商人和最底層的平民百姓。等級非常森嚴。如果說這個君主國否認了教宗的權威,就會是國王 大封建主 公爵 伯爵 侯爵 子爵 男爵 騎士 自耕農 農奴。如果這個君主國還承認教宗,在前面加上教...

為什麼歐洲中世紀騎士盔甲那麼好看,中國的

沒有那麼高大上,網上常見的西方鎧甲都是文藝復興以後的產物 中世紀歐洲的戰爭規模很小,而且都很窮,能穿的起盔甲的主要是貴族騎士階層。而農民 僕從軍 一般的步兵。連基本的鎧甲都沒有,可以看看 勇敢的心 中國當時隨便打一丈就是萬人規模,一般也裝備不起。宋朝以後除了少數重步兵穿戴盔甲,其他的基本上是以棉甲和...

些中世紀歐洲的戰爭片或是騎士電影

這些都太新了,給你推點老的 亨利五世,1944年的,有彩色版 中世紀的騎士戰爭片 場面要大點地 就是那種陣地戰 像步兵對騎兵那樣的 勇敢的心聖女貞德角鬥士 斯巴達300勇士角鬥士 亨利五世 去看看 王國 吧 從 魔戒 之後 大場面觸動人心的作品少了很多 推薦幾部好看的歐洲中世紀騎士電影.下午好 我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