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下如何用好初中思想品德教材

2021-03-04 00:55:52 字數 2181 閱讀 4632

1樓:匿名使用者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是教師備課與教學的主要依據,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材料。在傳統的教學中「教教材」的教材觀盛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提出了「用教材教」的教材觀。現行初中思想品德課教材是與新課程改革同步的教材,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在教材中有了深刻的體現。

如何更好地發揮新教材的優勢,用好教材,這值得廣大教師進行不斷的實踐與研究。筆者現對此**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教學內容體現生活性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思想品德課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然而在傳統的教學中過於強調理論性,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現行教材非常注重學科教學與生活的聯絡,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教學方針。所謂「引進來」,就是要將理論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充分體現教學內容的生活性,要擷取生活現象與社會例項,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實現知行統一。所謂「走出去」,就是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向社會,在豐富的社會生活中找尋學習材料,使學生真正將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將自己身邊發生的一切與學習聯絡起來,引導學生自覺地將認識轉化為實踐。

二、教學方法體現多樣性 初中生具有獨特的心理特點與生理特點,有著鮮明的個性特點,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傳統教學單一的教學方式單調枯燥,缺乏吸引力與趣味性,無法激起初中生強烈的學習意識與學習動機。因此,在教學時我們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輕鬆愉悅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激情,滿足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初中生的特點,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多樣的教學方法。

1.辯論式。即讓學生分成正反雙方,各自收集資料來支援自己的觀點,使學生在激烈的辯論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如在學習「學習中的苦與樂」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針對苦與樂來辯論,這樣的方式更能激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對於學生收集資訊、整理資訊能力的提高,對於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討論式。

即讓學生思維在討論中得以碰撞,閃現創新的火花。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在討論與交流中解決問題。當學生對問題的見解出現分歧時,教師可讓學生討論,在討論中達成一致見解。

3.活動式。如在學習「善用法律保護自己」這一內容時,我們可以開展法律諮詢等活動,這樣既可以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又利於學生運用知識來指導實踐,促進學生行為的自覺化。

三、體現教學的實用性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枯燥地講解教材,任務就是把教材上的知識點講清講完,只重知識的識記,而忽視行為習慣的養成,對教學成功與否的衡量標準就是看學生記住了多少知識,而對於知識轉化為行為重視不夠。思想品德課是一門道德行為課,有效的教學不是看學生記住了多少,而是要看學生是否真正將所學知識用於實踐行為。加強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踐性既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又是學科特點所決定的。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行為實踐結合起來,注重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與社交禮儀,讓學生做一個懂文明、講禮貌的新時代中學生。比如,在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一內容時,我並不是單調地講解教材,而是讓這些從小嬌生慣養、自主能力弱、獨立能力差的「小公主」「小皇帝」來檢視自己書包的整理情況,在家中自己衣物、學習用品等的整理情況,使得學生真切地意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意識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四、體現教學的動態性 備課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應儘量將教案設計得更詳細、更完美,這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課堂預設。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我們的教案總是會被學生的突發情況所打斷。

在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中,教師不允許學生的「插嘴」,不給學生髮言的機會,尤其對待學生的不同見解,會認為是擾亂了教學秩序,而輕易地否決,使教學始終處於一種封閉狀態,只是教材上靜態知識的傳遞。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既要有預設的精彩,同時也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機智處理好突發情況,使課堂教學始終處於一種動態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的多向互動與交流。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改變機械執行教案的做法,要為學生創設情境,提供條件,創造機會,鼓勵學生跳出教材,善於思維,勇於挑戰,敢於發表個人見解,我們要抓住機會,將學生的思維活動與認知引向深入,使教學真正成為「預設」和「生成」的矛盾結合體,使我們的教學更具活力,更有新意,更高效。

總之,我們要立足教材,深入研究教材,同時又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體會,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使教學更具開放性、多樣性與創造性,使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更高效,促進學生道德品質與實踐行為相結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新課程改革下如何做好教師角色的轉變

萊陽市實驗中學 李妍麗 新課程改革下教師地位和角色的轉變,並不意味著教師的角色不重要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降低了,而是意味著教師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於傳統教學中的教師。相反,在新課程改革下,為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教師課下所做的工作更多,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更高。那麼,作為中學數學教師又應當如何實現角...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教學行為應由哪些轉變

一 教師角色的轉變。1 從教師和學生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2 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3 從教學與課程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4 從學校與社群的關係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是社群型的開放性教師。二 教師教學行為上的轉變。1 在...

為什麼推進新課程的實施,考試改革的重點是什麼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評 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新課程評價的改革重點是什麼?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在教育評價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嘗試。例如 關注學生髮展的過程,提出形成性評價 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提出綜合學力考查 質量綜合評定等 並嘗試進行了小學考試取消百分數 實行等級制的探索...